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钦州大蚝,学名近江牡蛎(C. hongkongensis),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干肉中含有蛋白质45%~57%,脂肪7%~11%,糖元20%~40%,被列为钦州"四大海产品"之首,素有"海中牛奶"之美称。目前,钦州大蚝养殖苗种基本依靠广西茅尾海天然采苗,但天然采苗存在季节性和不可控性。近年来,由于环境及气候变化,天然大蚝苗种采苗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2.
探讨广西钦州大蚝春季死亡规律,为预防春季钦州大蚝规模性死亡提供依据。利用水质检测、病害分析、病死率统计等方法,对2017年5月及2019年3—4月钦州大蚝大规模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钦州大蚝发生春季大规模死亡时,海水中的pH值、溶解氧、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等指标均在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范围内;死亡牡蛎体内携带细菌在正常范围且无寄生虫病原感染。2017年5月钦州港及大风江发生大蚝大规模死亡时,海区盐度分别在18~25、20~30,大风江的盐度高于正常年份,钦州港与大风江分别有36%、81%蚝排的大蚝病死率高于60%;抽查点盐度越高病死率越高。2019年3—4月钦州港、大风江及三墩岛海域发生大蚝大规模死亡时,最靠近河口的大风江持续16 d盐度高于25,钦州港、大风江及三墩岛分别有19%、41%、96%蚝排的大蚝病死率高于60%;同一海域不同抽查点的死亡率不同,盐度越高病死率越高。由此可以推断,广西钦州大蚝春季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大蚝长期受到高盐胁迫。  相似文献   

3.
正白肉蚝是两广人食用牡蛎的最佳品种,也是目前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贝类。笔者曾在广西钦州海水养殖场从事大蚝养殖多年,研究与总结有"近海养蚝技术""单杆蚝钳""茅尾海白肉蚝采苗技术研究"和"茅尾海蚝苗市场占有率下滑的原因与对策",并在《广西水产科技》发表。现根据这四项技术的要点,推出新的养蚝模式。1场地选择1.1采苗场地广西钦州茅尾海是白肉蚝采苗的天然好地方。每年蚝苗商品率占全国60%以  相似文献   

4.
<正>大蚝是钦州名特优水产品,素有"海上牛奶"美誉。自古以来,勤劳的钦州人民就在美丽的茅尾海养殖大蚝。钦州大蚝主产地在海域面积达135平方公里的茅尾海,这里的海域纯净,是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咸淡水交汇,温度盐度都适宜,十分有利于大蚝的生长。独特的海域环境,奠定了钦州的大蚝养殖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大蚝养殖面积超过15万亩,年产量20多万吨,钦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蚝养殖基地和蚝苗供应基地。  相似文献   

5.
正香港巨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又称钦州大蚝,2017年广西牡蛎养殖面积为25.5万亩,仅钦州市养殖面积就达到14.8万亩,产量21.66万吨,产值11.29亿元。钦州大蚝养殖已成为广西具有亚热带特色的主导贝类养殖产业。一、国内现状目前钦州大蚝海上养殖技术成熟,主要采用笼式吊养、延绳吊养与海上筏架式养殖等。其中筏架式养殖具有易于控制和转移、养殖成活率较  相似文献   

6.
《内陆水产》2014,(9):46-47
大蚝是钦州名特优水产品,素有“海上牛奶”美誉。自古以来,勤劳的钦州人民就在美丽的茅尾海养殖大蚝。钦州大蚝主产地在海域面积达135平方公里的茅尾海,这里的海域纯净,是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咸淡水交汇,温度盐度都适宜,十分有利于大蚝的生长。独特的海域环境,奠定了钦州的大蚝养殖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大蚝养殖面积超过15万亩,年产量20多万吨,钦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蚝养殖基地和蚝苗供应基地。  相似文献   

7.
去年以来,广西钦州市不断创新大蚝养殖模式,致力于探索大蚝养殖新技术,从近岸养殖走向深海,极大地改善了大蚝品质,养殖速度和养殖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钦州大蚝产业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单杆蚝钳     
蚝钳是收采底层蚝的必备工具,向来均使用传统的双杆蚝钳。由于双杆蚝钳笨重,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适应性差。从1964年起,笔开始了“单杆蚝钳”的设计、试验等一系列工作,于1966年试验取得成功。单杆蚝钳比传统的双杆蚝钳有省力、灵活,夹得深,效率高等优点。1967年定型并开始在广西钦州海水养殖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为更好促进钦州大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大蚝产业发展数据的统计调查分析,找出钦州大蚝产业发展存在大蚝养殖空间受限,种质资源缺乏保护,组织化程度低,深加工、物流及冷链配套滞后和科学技术攻关力度不足等现实难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建议以提升大蚝产业发展,也为政府管理部门及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牡蛎壳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牡蛎(Oysters)是世界著名而常见的贝类,我国牡蛎产量占世界牡蛎养殖产量的首位,沿海各省有牡蛎20多种,在南方俗称"生蚝"或"大蚝",是南部沿海最主要的经济贝类,其中广西湾钦州湾和粤西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5月8日~9日,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广西调研海洋渔业发展和近海渔业资源保护。他强调,要贯彻生态优先理念,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科学布局水产养殖,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强化保护措施,严格渔政执法,大力推进海洋渔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于康震先后来到东兴市北部湾国际海产品市场、东兴京岛海洋渔业示范区、钦州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钦州大蚝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北海铁山港深海网箱养殖示范区,详细了解广西近海水产养  相似文献   

12.
近江牡蛎深水桩式吊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江牡蛎(广东、广西称大蚝,以下称大蚝)是一种浅海滩涂养殖的重要经济贝类。其味美肉细,营养丰富。鲜蚝汤素有海中牛奶之称,浓缩后称“蚝油”,肉可鲜食,也可制成干品或罐头。大蚝不仅广销国内市场,而且也是重要的出口水产品。大蚝的常规养殖方法主要分为滩涂插植、筏式垂下养殖、棚架式养殖等类型。而广西合浦县廉州镇近两年来兴起了一种大蚝深水桩式吊养方法,1999年全镇引进资金600万元,大蚝深水桩式吊养面积620亩,养殖户46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廉州镇马安村养殖户林芝坚吊养6500支木桩,盈利10多万元。为了适应…  相似文献   

13.
今年全国高等学府掀起了“社会调查热”。我作为一名水产加工专业学生,趁度暑假良机,走访了钦州地区行署水产局和钦州湾沿岸一带从事养蚝的国营、集体水产企业单位和一些养蚝专业户,特别是钦州地区行署水产局大力支持和帮助我开展调查工作,并且提供了大量有关方面的准确数据与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0月21日,市水产畜牧兽医局在钦州港隆重举行广西首单大蚝养殖政策性保险理赔活动,前期报损的117户大蚝养殖户喜得赔付,赔付养殖面积达到1480亩,赔付资金553890元,赔付最高得40000多元,最低7000多元。按风力指数保险,保险期间内,标的大蚝所在海域遭遇10级风以上视为发生风灾事故,依照保险合同约定养殖户得到赔偿。此次台风"彩虹"虽未造成养殖户损失,但风力超过  相似文献   

15.
正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广西石漠化特困连片地区之一,也是广西产业扶贫的重点示范县之一。为了提高该县的水产苗种繁育水平,发挥产业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南宁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受广西水产畜牧兽医技术培训中心委托,于2016年3月26日-28日在中心武鸣基地举办了一期"鲤鱼人工繁育及稻田养殖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的人员为三江侗族自治县水产苗种繁育企业及有水产苗种繁育意向的专业户共50余人。为  相似文献   

16.
<正>一、盱眙龙虾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经过连续十六届龙虾节庆的成功打造,龙虾产业已成为盱眙县的特色、支柱产业。盱眙龙虾先后被授予中国名牌农产品等系列殊荣。2016年12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央视发布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盱眙龙虾"榜上有名,品牌价值达到169.91亿元。盱眙龙虾拥有养殖、  相似文献   

17.
正程村蚝作为牡蛎的一个地方品种,2005年11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近年来,广东省阳西县大力发展程村蚝特色养殖业,推行标准化和无公害养殖,提升程村蚝品质,打响程村蚝品牌,做大做强蚝产业。2017年11月29日,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南方日报社主办,阳西县海洋与渔业局、阳西县程村镇红光蚝协会协办的"程村蚝"品牌建设推广会在阳西县举行,百余位海洋渔业人士参加。中国是牡蛎养殖大国,养殖产量占全球的80%。牡蛎在广东被称为生蚝,其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有"海上  相似文献   

18.
正牡蛎俗称"蚝",其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有"海上牛奶"之称。在广东省西南沿海、粤西要冲之地,有一个著名的中国蚝乡——程村镇,那里有数百年的蚝乡文化,有数万亩的"海上蚝田",有数千亩红树林围起来的澄碧海域,有个儿大、汁多、肉甜脆的程村蚝,美景和美食引得无数游人欣然向往。2005年11月,程村蚝获得国家  相似文献   

19.
<正>南美白对虾苗种淡化培育技术是内陆地区的渔农民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所面对的技术难题,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南美白对虾苗种淡化成活率低,商品虾养殖成功率低、养殖风险大。2016年4月,笔者利用土池温室大棚开展了南美白对虾苗种淡化培育试验,在0.045公顷的温棚  相似文献   

20.
大蠔(牡蛎)是滤食海水浮游动物的营固着性生活的一种贝类。广西钦州湾滩涂养殖的大蠔是近江牡蛎,味道鲜美,素有“海底牛奶”之称。1956年开始人工养殖;1964年起推广水泥柱作附着器养蠔;现在又推广吊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