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湖羊羔羊早期断奶前后的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变化,为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变化理论以及羔羊的早期培育等提供依据。选择初生重接近的湖羊公羔(3.81 kg±0.55 kg)16只,1~7日龄饲喂母乳,8日龄与母羊分离,开始饲喂代乳粉(按8日龄体重的2%,分3次等量饲喂)和开食料(自由采食),35日龄断奶。分别于断奶前(21日龄)、后(42日龄)各选择5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测定瘤胃发酵、酶活和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断奶后羔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及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断奶前(P<0.01)。断奶后瘤胃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低于断奶前(P<0.05)。断奶前后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拟杆菌门为第一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61.96%和65.36%,厚壁菌门为第二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32.08%和24.03%;两菌门之和在断奶前后分别占瘤胃总菌门的94.04%和89.39%。断奶前后的优势菌属均为unidentified_Prevotellaceae,分别占21.85%和38.49%。断奶前后羔羊瘤胃微生物的功能没有显著变化,都主要集中在复制和修复、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翻译等途径。以上结果说明,羔羊早期断奶后的瘤胃发酵和酶活增强,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降低,在早期断奶前后的优势菌群和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研究湖羊羔羊早期断奶前后的胃肠道结构和功能发育的变化,为羔羊的早期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初生重相近的22只双羔湖羊公羔(初生重3.81 kg±0.55 kg),1~7日龄饲喂母乳,8日龄与母羊分离,开始饲喂代乳粉(按8日龄体重的2%,分3次等量饲喂)和开食料(自由采食),35日龄停止饲喂代乳粉。于8、21和42日龄分别屠宰6只羔羊,检测瘤胃、网胃、瓣胃、皱胃的重量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直肠的长度和重量;采集瘤胃和小肠组织,切片后进行伊红和苏木精染色,检测瘤胃乳头长度、宽度、环形肌厚度、小肠绒毛高度、宽度和隐窝深度,并计算绒隐比(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采集瘤胃、十二指肠和空肠内容物,检测淀粉酶、纤维素酶、乳糖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及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显示,瘤胃、网胃、瓣胃重和瘤胃占总胃重的比例随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皱胃重占总胃重的比例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小(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的长度、重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42日龄十二指肠、回肠绒隐比均显著高于8和21日龄(P<0.05),瘤胃乳头高度、乳头宽度和肌层厚度均随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隐窝深度及空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减小;十二指肠淀粉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及空肠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均随着日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42日龄羔羊瘤胃中淀粉酶活性及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21日龄羔羊(P<0.05)。以上结果说明,和断奶(21日龄)前相比,断奶后羔羊的瘤胃发育增强,皱胃和小肠组织形态变小,瘤胃和小肠中主要消化酶的活性均增强。  相似文献   

3.
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均饲喂基础饲粮,各组分别灌服0(对照)、20、30、40 g/d茶皂素,茶皂素与水混匀灌服,进行预试期14 d,正试期35 d的饲养试验。正试期期间每隔7 d,在晨饲前1 h用口腔采样器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测定瘤胃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茶皂素显著降低了瘤胃液p H(30、40 g/d组)、氨态氮的浓度(20、30、40 g/d组)(P0.05),但均未超过正常范围值;茶皂素显著提高了微生物蛋白(30、40 g/d组)、丙酸(20、30、40 g/d组)和丁酸浓度(20、30、40 g/d组)(P0.05),30 g/d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提高了20.20%;但茶皂素对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茶皂素各组的瘤胃液原虫、溶纤维丁酸弧菌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甲烷菌、白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真菌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补饲茶皂素改善了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并显著影响了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30 g/d的剂量对奶牛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灌服丁酸钠对哺乳羔羊瘤胃内容物和瘤胃上皮微生物菌群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7对体重相近、胎次一致的10日龄湖羊双胎羔羊,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口腔灌服丁酸钠组(试验组,OB,n=7),另一组为灌服生理盐水组(对照组,CON,n=7)。羔羊在49日龄时屠宰采样,采取瘤胃内容物和瘤胃上皮样品,分别用于挥发性脂肪酸(VFA)及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口腔灌服丁酸钠显著影响了瘤胃内丁酸和总VFA的含量(P<0.05),但并未影响乙酸、丙酸的含量以及乙酸丙酸比值(乙丙比)(P>0.05)。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试验组之间瘤胃上皮微生物菌群结构差异较大,而瘤胃内容物微生物区系的差异较小。对瘤胃内容物微生物来说,灌服丁酸钠显著提高了BS11肠道菌族(Unclassified BS11 gut group)的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梭菌目(Unclassified Clostridiales)和丹毒丝菌科(Unclassified Erysipelotrichaceae)的丰度(P<0.05);对瘤胃上皮微生物来说,灌服丁酸钠显著了提高...  相似文献   

5.
低聚糖对早期断奶仔猪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仔猪早期断奶后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改变是导致早期断奶综合症的重要原因之一。低聚糖是近年来国外开发的一种绿色饲料,它们不能被动物自身的消化酶所分解,但能被消化道中有益菌选择利用,因而具有调节消化道微生物区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6,(2):36-40
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二钠对断奶羔羊瘤胃发育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选用30只日龄为(50±5)d、体重为(25±2)kg的公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5%(Ⅰ组)和1%(Ⅱ组)的延胡索酸二钠,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1试验Ⅰ、Ⅱ组断奶羔羊体增重比对照组分别增重3.2%(P0.05)和55.5%(P0.05);试验Ⅰ、Ⅱ组瘤胃净重比对照组分别高8.5%(P0.05)和26.4%(P0.01),Ⅰ和Ⅱ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断奶羔羊瘤胃乳头高度比对照组分别高8.2%和9.2%,Ⅱ组乳头密度比对照组降低16.2%,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Ⅰ和Ⅱ组瘤胃p H值比对照组高(P=0.08);Ⅰ和Ⅱ组瘤胃氨态氮(NH3-N)浓度比对照组分别降低29.7%(P0.05)和21.0%(P0.05);Ⅰ和Ⅱ组瘤胃内容物中乳酸浓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27.0%(P0.01)和19.5%(P0.01);乙酸、丙酸、丁酸、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日粮中添加延胡索酸二钠提高了断奶羔羊的体增重及瘤胃净重和瘤胃p H值,降低了瘤胃内氨态氮及乳酸浓度。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岩藻多糖对断奶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及代谢组学的影响。选用60只60日龄平均体重为(12.5±0.5) kg的健康断奶羔羊(川中黑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F1组)、0.3%(F2组)和0.5%(F3组)的岩藻多糖。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F2、F3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F1、F2、F3组的料重比显著降低(P <0.05)。2)与CON组相比,F1、F2、F3组的瘤胃pH和乙酸、丁酸、异丁酸含量及乙酸/丙酸显著升高(P<0.05),F2、F3组的瘤胃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3)在门水平上,与CON组相比,F1、F2、F3组的瘤胃中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F1、F3组的瘤胃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螺旋...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亮氨酸对早期断奶湖羊瘤胃发育及瘤胃细菌菌群组成的影响。选用36只5日龄的湖羊羔羊,依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对照组(C,0 g/d)、亮氨酸低剂量添加组(L,0.66 g/d)和高剂量添加组(H,1.33 g/d),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羔羊。于30日龄断奶当天每组每个重复取1只羔羊屠宰以获得瘤胃组织及内容物样品(n=4)。结果表明:H组瘤胃乳头的长度较C组显著增加(线性,P<0.01);添加亮氨酸可使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水平显著提高(二次,P=0.05),但并未改变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摩尔比例(P>0.05);与C组相比,L与H组的瘤胃氨态氮浓度均显著降低(线性,P<0.05;二次,P>0.05);L组羔羊瘤胃内容物中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组(二次,P=0.05);亮氨酸的添加并未改变瘤胃细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但对菌群组成有一定影响;L组瘤胃内最多的是厚壁菌门(49.5%);H组拟杆菌门(51.4%)显著高L和C组(二次,P=0.05);H组的普雷沃氏菌属最多(线性,P>0.05;二次,P>0.05),而L组的巨型球菌属最多(二次,P <0.01);与C组相比,L组的双歧杆菌属(二次,P<0.05)和光岗菌属显著增加(二次,P<0.05)。由此可见,添加亮氨酸可促进羔羊瘤胃发育,改变瘤胃细菌菌群组成。  相似文献   

9.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葱、沙葱水溶性提取物和脂溶性提取物对肉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24只体况良好、体重为(37.1±0.5) kg的杜寒F1杂交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沙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沙葱粉[10.0 g/(d·只)],脂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沙葱脂溶性提取物[2.8 g/(d·只)],水溶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沙葱水溶性提取物[3.4 g/(d·只)]。饲养试验共持续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在正试期的第0、30和60天晨饲后2 h通过口腔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的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在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及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瘤胃液pH(P<0.05),降低了瘤胃液氨态氮的浓度(P>0.05),但均未超过正常范围;饲粮中添加沙葱显著提高了瘤胃液菌体蛋白浓度(P<0.05)。2)与对照组相比,在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和其脂溶性提取物显著提高了瘤胃液丙酸浓度(P<0.05),添加沙葱显著提高了瘤胃液丁酸浓度(P<0.05)并显著降低了异丁酸的浓度(P<0.05),乙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在30、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及其提取物显著提高了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黄色瘤胃球菌含量(P<0.05),对溶纤维丁酸弧菌、甲烷菌、白色瘤胃球菌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60 d时,饲粮中添加沙葱水溶性提取物显著提高瘤胃液真菌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沙葱显著降低瘤胃液原虫含量(P<0.05)。综上,沙葱及其提取物改善了瘤胃发酵模式,显著影响了肉羊瘤胃微生物区系。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断奶时间对不同日龄湖羊羔羊瘤胃形态及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两因子试验设计,设断奶时间和羔羊日龄2个因子。选择初生重[(3.51±0.57)kg]接近的54只湖羊羔羊,28日龄时随机屠宰6只后按照同质性原则将剩余48只湖羊分为28日龄断奶组[(8.21±0.97)kg]和56日龄断奶组[(8.06±0.53)kg],分别在42、56、70和84日龄从2组中各随机挑选6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腹囊组织样品测定瘤胃乳头长度、宽度和肌层厚度,提取瘤胃组织总RNA测定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28日龄断奶组羔羊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羔羊(P0.05),瘤胃肌层厚度显著低于56日龄断奶组羔羊(P0.05)。断奶时间和羔羊日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瘤胃乳头长度和肌层厚度有显著影响(P0.05)。28日龄断奶组羔羊瘤胃上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IGFBP5和IG FBP6表达量显著高于56日龄断奶组(P0.05)。羔羊瘤胃乳头长度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和IGFBP6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318,P=0.001;r=-0.520,P0.001);瘤胃乳头宽度与TGFβ1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275,P=0.004),与IGFBP3和IGFBP5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r=0.344,P0.001;r=0.256,P=0.001)。综上所述,28日龄断奶促进湖羊羔羊瘤胃乳头发育和瘤胃表皮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可能参与羔羊瘤胃早期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湖羊羔羊28日龄断奶是否可行,选用48只出生重接近(3.51±0.57)kg的湖羊公羔,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为早期断奶组(28日龄断奶)和对照组(56日龄断奶)。从第7日龄开始补饲开食料,60日龄同时逐渐换生长羔羊颗粒料。分别在28、42、56、70、84日龄测定羔羊体重、体尺,每组分别在42、56、70、84日龄各屠宰6只,测定各组内脏重量、胴体重量,计算屠宰率。结果表明:(1)各时间点两组羔羊体尺差异不显著(P0.05);(2)早期断奶组70日龄胴体重和宰前活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的胴体重、宰前活重、屠宰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70日龄早期断奶组心脏、肺脏、脾脏、肾脏、肝脏重量早期断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2、56、70日龄胰脏重量早期断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时间点各内脏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认为,本试验条件下,28日龄断奶可促进湖羊羔羊消化器官早期发育,且不影响84日龄体尺指标,28日龄断奶可行。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Meta分析评估早期断奶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辅助手动搜索文献,按文献排除标准共纳入30篇文献,试验组为994头早期断奶羔羊,对照组为539头随母哺乳羔羊,以肉羊60日龄体重和胸围作为生长性能指标,分别收集了1413只肉羊体重数据和1011只肉羊胸围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后亚组分析解释异质性来源,敏感性分析评价合并效应量后结果稳定性,漏斗图评估文献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表明:早期断奶对羔羊60日龄体重无不良影响(P=0.225),回归分析发现,早期断奶对羔羊60日龄体重的影响与断奶日龄有关,与随母哺乳羔羊相比,羔羊30~40日龄断奶补饲能显著提高60日龄体重(P<0.001)。早期断奶对羔羊60日龄胸围无显著影响(P=0.282)。敏感性分析显示分析结果稳定可信,漏斗图显示纳入的文献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哺喂代乳粉对沂蒙黑山羊羔羊早期生长性能及其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用沂蒙黑山双胎羔羊36只,分为2组,每组18只羔羊。对照组(B组)羔羊哺喂母乳,试验组(R组)于10日龄开始哺喂代乳粉,试验期为75 d,在10、15、25、45和75日龄时随机称取3头羔羊空腹活体重,且屠宰后收集瘤胃内容物样品,采用IIIumina测序技术分析瘤胃细菌组成。结果表明:R组羔羊体重在15日龄时低于B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到75日龄时显著高于B组(P<0.05)。另外,R组15日龄时Alpha和Beta多样性与B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R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在25、45、75日龄时低于B组,其中25日龄时差异显著(P<0.05),与此相反,拟杆菌门(Bacteroides)相对丰度在25、45、75日龄时均显著高于B组(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在25、45、75日龄时显著低于B组(P<0.05)。在属水平上,R组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为优势菌属,15日龄时相对丰度高于B组(P>0.05),且在75日龄时显著高于B组(P<0.05);拟杆菌属(Bacteroides)、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相对丰度在25日龄时高于B组(P>0.05),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Escherichla-shigella)相对丰度在15~25日龄呈下降趋势,到25日龄时低于B组(P>0.05)。综上,早期哺喂代乳粉影响羔羊体增重,而45日龄后获得与哺喂母乳羔羊一样的增重效果;25日龄后哺喂代乳粉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明显,其中拟杆菌门成为优势菌群,并且普雷沃菌属等有益菌相对丰度逐步增加,从而改善羔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有助于促进羔羊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羔羊早期断奶能缩短母羊繁殖周期,促进羔羊生长,有利于集约化饲养.文章综述了羔羊早期断奶的概念、理论依据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羔羊代乳粉能否取代母羊奶饲喂羔羊,以实现羔羊早期断奶。笔者对64只羔羊(28只同胎双羔、36只同胎三羔)进行代乳粉结合早期补饲试验,通过3个月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羔羊在第29d可以减少代乳粉的饲喂量,第33d可以实现断奶;饲喂代乳粉组的日增重与日常的饲喂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蛋白源日粮条件下添加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育肥湖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两因子分别为蛋白源[豆粕(SBM)、干玉米酒精糟及其可溶物(DDGS)]和nisin (添加水平为0或30.5 mg·kg-1 DM),两两组合,配制4种等氮等能日粮。选取32只体重(23±2) kg的断奶湖羊公羔,按照随机区组设计,根据体重分为2个区组(低体重组,16只;高体重组,16只),每个区组的湖羊随机分配到4个组并分别饲喂对应日粮,单栏饲喂。试验预饲期1周,正式期9周,试验期结束时每组从高、低体重区组中各随机选取3只湖羊(共24只)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提取微生物基因组DNA,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和Real-time qPCR方法分析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除Ruminococcaceae NK4A214 group和Unclassified 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外,日粮蛋白源与nisin对其他所有测定指标(瘤胃发酵参数、瘤胃菌群数量、瘤胃细菌多样性及相对丰度等)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日粮添加nisin对所有测定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饲喂豆粕湖羊相比,饲喂DDGS湖羊瘤胃乙酸、氨态氮浓度及总支链脂肪酸(BCVFA)浓度显著降低(P<0.05)。qPCR结果显示,饲喂不同蛋白源日粮湖羊瘤胃总菌、真菌及甲烷菌数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但相对于饲喂豆粕湖羊而言,饲喂DDGS湖羊瘤胃内原虫和嗜氨梭菌(C.aminophilum)数量显著降低(P<0.05)。Illumina-MiSeq测序结果表明,饲喂DDGS湖羊瘤胃内细菌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升高(P<0.05)。不同日粮处理组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门均为Bacteroidetes及Firmicutes;在属水平各处理组的主要优势菌属为Prevotella 1、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和Ruminococcaceae NK4A214 group。饲喂不同蛋白源湖羊瘤胃细菌在门水平上并未产生显著影响(P≥0.14);在属水平上,饲喂DDGS湖羊瘤胃PseudobutyrivibrioRoseburia丰度均显著高于饲喂豆粕湖羊(P<0.05),而Butyrivibrio 2以及Ruminococcaceae UCG-005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饲喂豆粕湖羊(P<0.05)。综上所述,使用DDGS作为日粮蛋白源改变了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菌群结构,原虫和C.aminophilum数量的降低可能是导致瘤胃氨态氮浓度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日粮添加30.5 mg·kg-1 DM的nisin对育肥期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菌群结构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