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宁 《农技服务》2006,(9):26-26
1、在大白菜的苗期、莲座期、包心期前,每亩喷0.7%的硫酸锰溶液50公斤防治。 2、从大白菜的莲座期到包心期.叶面喷施0.7%的氯化钙溶液.每10天喷施1次,连喷4次。在喷洒氯化钙时.若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萘乙酸(每亩5毫升),防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正>一、白菜主要病害1、白菜软腐病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从莲座期到包心期发生,病菌从菜帮基部、叶柄、叶缘、叶球顶端伤口侵入,病株外叶平贴地面,叶球外露,叶柄或根茎处组织溃烂,流出灰褐色粘稠状物,溃烂处产生硫化氢恶臭味,是该病重要特征。防治建议: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喷雾,隔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也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相似文献   

3.
一、白菜主要病害1、白菜霜霉病病叶上出现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病斑背面生白色霉状物重时叶片枯黄。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2、白菜病毒病发病时叶片出现花叶、皱缩、坏死斑、条斑矮化等症状从苗期到包心期都可感病。特别是幼苗6~7片叶前为感病的敏感期。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3、白菜软腐病一般由菜帮基部伤口侵入初为水…  相似文献   

4.
<正>1.喷施米醋。在大白菜莲座期至结球期,喷施300~500倍米醋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可增产15%~30%。2.喷施稀土液。在莲座期、结球期、包心期分别喷施0.03%、0.05%、0.08%的硝酸稀土溶液,共喷3次,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白菜已成为松山区蔬菜种植中的一个特色产业,但各种病害的发生也日益严重,造成减产10%以上。一、白菜霜霉病从苗期至包心期均易发病,先在叶面出现淡绿色斑点,逐渐扩大为黄褐色,枯死后变褐色。防治方法:选用抗霜霉病的品种如:津绿75、北京新2号、北京80号、106号等。种子消毒: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天用药1次,连喷2~3次。  相似文献   

6.
正1白菜主要病害1.1白菜软腐病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从莲座期到包心期发生,病菌从菜帮基部、叶柄、叶缘、叶球顶端伤口侵入,病株外叶平贴地面,叶球外露,叶柄或根茎处组织溃烂,流出灰褐色粘稠状物,溃烂处产生硫化氢恶臭味,是该病重要特征。防治建议:在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3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喷雾,隔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也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灌根,发现重病  相似文献   

7.
一、白菜霜霉病霜霉病为真菌性病害,从苗期到结球期均容易发病。苗期发病,子叶或嫩茎变黄枯死,真叶发病多始于下部叶背,初生水渍状淡黄色周缘不明显的斑,较长时间后病部长出白霜。在大白菜莲座期至包心期最易感病,初生水渍状淡黄色边缘不明显的斑,持续较长时间后,病部在湿度大或有露水时长出白霉或形成多角形病斑。发生严重时,病斑连片,病叶枯死。防治方法: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雾,7d喷1次,连喷3次。二、白菜软腐病  相似文献   

8.
白菜软腐病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病症。白菜软腐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该病从白菜莲座期到包心期时有发生。根据侵染部位不同,又可把白菜软腐病分为3种类型:①根部侵染型,病菌由根部伤口侵入,引起软腐病。其症状为,晴天中午菜株萎缩,但早晚恢复。持续几天后,  相似文献   

9.
大白菜的中后期生长阶段,主要指莲座期和包心期,是白菜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产量和质量,因此,一定要加强此期的各项管理工作。1莲座期(8月下~9月下)白菜从圆棵至包心为莲座期。此期是大白菜根系和叶片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病害发生的关键期。因此此期的管理要点是加强水肥管理,促使地上部外叶及地下根系的快速生长,防止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白菜软腐病,也称"烂疙瘩"、"脱帮子",全国普遍发生,所有十字花科蔬菜均可受害,尤以白菜和包心菜发生严重。一般从莲作期到包心期开始发病,无论在田间、窖内都可受害。在田间,可造成大白菜成片无收;在窖内,可引起全窖腐烂,损失极大。1症状软腐病多发生在大白菜包心期,开始在菜帮基部或短缩茎上产生水渍状病斑,由外向内扩展,有时短缩茎腐烂后由内向外蔓延。发病初期,外叶萎蔫,早晚尚能恢复正常。随  相似文献   

11.
<正> 白菜软腐病一般在包心期即9月上中旬发病,典型症状为脱帮、烂疙瘩、烧心,并软化腐烂,有恶臭味,严重影响了白菜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防治白菜软腐病需选择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具体的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科技》1995,(6):19-19
<正> 病毒病 从苗期到包心期都能发生,以七叶期前发病重。病毒主要靠蚜虫传播。当秋播过早、高温干燥、田管粗放、蚜虫密度大而菜株长势差的情况下,易造成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发病后,叶片绿色部分出现浓淡不均的花斑,叶片皱缩不平,叶硬而脆;心叶呈菊花心状。病株矮化、畸形,不包心或包心不良。根系不发达、须根少。 防治方法:(1)在不影响白菜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晚播。  相似文献   

13.
<正> 大白菜干烧心、脱帮等病害严重,影响产量。笔者据植保部门提供的资料和田间调查。“五喷”效果好。 (一)喷硼增产。用0.15%的棚砂水溶液或0.1%的硼酸水溶液,分别在大白菜莲座期和包心期叶面喷洒,亩用肥液75~100公斤。一般亩增产10%~15%。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远缘杂交将结球白菜的A基因组导入包心芥菜,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 HRM)结合InDel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筛选出保留白菜基因较多的回交后代,改良包心芥的结球性,丰富包心芥菜的种质资源。【方法】利用幼胚培养技术辅助6份包心芥菜与2份结球白菜进行远缘杂交和回交,选取20个InDel标记追踪白菜A基因组全部染色体,从192的BC1单株中筛选出白菜A基因组标记占比较高的单株。田间调查筛选结球性近似结球白菜的单株。【结果】远缘杂交结合幼胚培养获得了9个种间杂种组合和14个BC1群体。筛选并获得203个在全基因组分布均匀的可区分白菜与芥菜的HRM-InDel标记;利用20个InDel标记追踪192株BC1单株的白菜基因,分离群体偏向传递白菜基因组,有54棵单株标记含量超过90%。【结论】幼胚培养技术可提高白菜与芥菜远缘杂交后回交的结实率,并可加快育种进程;筛选出了白菜基因组占比较高的组合和单株;分离群体明显偏向于传递白菜基因。  相似文献   

15.
正早熟秋白菜烂心是近年来常见的病害,不仅影响产量,而且降低了白菜的品质,危害十分严重。白菜烂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软腐病,另一种是"干烧心"病。现将白菜烂心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介绍如下:一、软腐病1、症状白菜软腐病多发生于菜株生长后期及贮藏期,白菜包心期被害时,初期外叶中午萎蔫,早晚  相似文献   

16.
《陕西农业科学》2009,55(4):173-173
合理施肥:在夏白菜包心结球期,要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控制氮肥,以抑制其疯长。一般在结球初期和结球中期,应各施1次磷酸二氢钾和沤制腐熟的花生麸。每次每株施15—20g,对清水或沤制腐熟的粪水淋施。  相似文献   

17.
<正>一、白菜霜霉病1.发病症状从苗期至包心期均易发病,先在叶面出现淡绿色斑点,逐渐扩大为黄褐色,枯死后变褐色。2.防治方法①选用抗霜霉病的品种,如丰抗78、北京小杂  相似文献   

18.
大白菜烧心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因水分和营养失调引起,主要原因是白菜包心期缺钙。主要发生在大白菜莲座期和包心期。病株部分叶片边缘出现水渍状、黄色、透明、叶脉黄褐色乃至黑褐色等病变。严重时叶片干枯,叶柄上产生黑色条斑。受害叶片多在叶球的中部,往往隔几层健叶出现1张病叶。  相似文献   

19.
大白菜是各地市场销量大且价格看好的蔬菜之一。经济效益显著,但软腐病一直是制约大白菜大面积发展的关键因素。白菜软腐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不仅发生普遍而且危害期很长。它在田间、贮运期以至市场上都能引起腐烂而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产量损失可达30%~50%,储藏损失可达20%左右。1发病症状白菜软腐病从莲座期到包心期均易发病,但包心期发病较多也较重。病株发病多在第3~12片叶的叶柄上,发病部位初为水浸状、半透明,后扩大为淡  相似文献   

20.
一、影响北方夏季白菜生产的因素 1.主栽品种适应性较差目前在我国主栽的夏白菜品种,适宜于华南多雨高温的气候条件栽培,而如果在北方种植,一般6、7月份播种,中秋收获,其苗期正处于高温干旱阶段,易受病毒病危害;莲坐包心期,又常遇暴雨和高温交替出现,易发生软腐病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