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黄南州布鲁氏菌病流行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南州布鲁氏菌病防疫 ,在各级政府和动物卫生部门的努力下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97年达到了国家农业部颁布的“控制区”标准。目前该州各族人民再接再励 ,共同奋斗 ,为早日达到部颁“稳定控制区”的标准而努力。1 基本情况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 ,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接壤 ,总面积 185 46 .4km2 。地势高峻 ,境内山峦重迭 ,以中部麦秀山把该州分为南北两个构造区 ,南部海拔高度在 35 0 0~ 4 0 0 0m ,为高原高山区 ,多沼泽地 ,北部海拔高度 2 0 0 0~ 35 0 0m ,为山地丘陵区 ,多河谷。黄南州下属尖扎、同仁、泽库、河南四个行政… 相似文献
2.
海北州牛羊布病防治于1999年在全省同步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后,为进一步摸清近几年畜间布病感染和危害情况,经2002-2005年连续三年调查,结果:牦牛感染率为0.29%,奶牛感染率为0.078%,绵羊感染率为0.32%,说明畜间布病感染已有所回升,对检出的阳性畜进行无害化处理后,2004年仅检出1头布病阳性奶牛,2005年未检出阳性反应的牛羊,巩固了牛羊布病"稳定控制区"成果. 相似文献
3.
4.
同德县牛羊布鲁氏茵病防治工作,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防疫原则,认真实行牲畜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牛羊布鲁氏茵感染率由1981年的23.27%、7.13%分别下降到1994年的0.84%和0.43%.1994年经省级考核验收达到了卫生部、农业部(88)卫地字第21号和农业部、卫生部(1992)农(牧)字第43号文件规定的控制区标准.为了巩固防治效果,根据省农牧厅的安排和要求,同德县2002~2004年连续三年深入6个乡(镇)72个村社开展牛羊布鲁氏茵病防治效果考核,结果表明同德县牛羊布鲁氏茵病阳性率由1994年的0.84%和0.43%分别下降了0.776个百分点和0.31个百分点.防治效果仍在国家卫生部、农业部有关文件规定的范围之内,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呈世界性流行,全球有超过170个国家有布病报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布病呈回升趋势,进入21世纪后疫情更加严峻;感染途径由主要的职业接触感染扩展到非职业的食源性感染,发病区域由北方牧区逐步向周边的半农半牧区和农区扩散,并向南方传播扩散。大多数患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动物产品感染,大多数动物感染是从患病动物、受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点摄入病原体所致。目前,布病检测方法较多且各有其特点,其中细菌分离培养是"金标准",补体结合试验(CFT)是OIE公认的确诊试验。疫苗免疫是布病最为有效的控制措施,但目前尚未有国际认可的用于人的布病疫苗,动物疫苗也存在安全性差、免疫期短等多种缺陷。未来需要加强布病监测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开展多学科、多部门、多领域的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布病的预警、监督和防控。 相似文献
6.
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布鲁氏菌病至今依然是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除牛种、羊种、猪种、绵羊副睾种、犬种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外,最近又发现了海洋种布鲁氏菌病的存在。对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诊断已从传统的分离培养鉴定发展到应用PCR、基因探针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的敏感性大大提高了。在血清学诊断方面,EIISA技术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成熟技术。在预防用疫苗方面,牛用RB51和羊用Mlll两种粗糙型疫苗开辟了布鲁氏菌病防治的新领域,将更有效地推动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许正林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4,34(2):30-30
天峻地区开展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起始于60年代。几十年来防治工作先后经历了感染率调查、菌苗免疫和免疫效果考核三个阶段,于1990年全地区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效果达到“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8.
许正林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3,33(3)
天峻地区开展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起始于六十年代。几十年来防治工作先后经历了感染率调查、菌苗免疫和免疫效果考核三个阶段 ,于 1990年全地区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效果达到“控制区”标准。 为进一步考核牛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效果 ,从 1993年至1995年 ,在天峻地区 4个乡开展了牛羊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和防治效果考核。连续三年用血清学试验凝集试管反应和细菌学检查。共血检羊 6669只 ,检出阳性 5只 ,阳性率 0 .0 8% ;血检牛 3 2 15只 ,检出阳性 4头 ,阳性率 0 .12 %。菌检羊流产胎儿94例 ,牛流产胎儿 71例 ,均未分离出布鲁氏菌。 2 0 …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1)
<正>本规范规定了动物布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1流行特点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带菌动物,尤其 相似文献
13.
1基本情况2011年初至2013年7月,笔者所在区域先后接到卫生疾控部门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确诊病例报告6例,6例患者的病史特征相似:曾多次反复发热、多汗、肌肉关节酸痛,经卫生部门采集血样、骨髓进行血培养、骨髓培养,结果检出布鲁氏菌。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发、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是最常见和多发的人畜共患病,历史上流行比较严重,曾给养殖业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近些年来,虽然有关部门重视本病防治,采取了“免、检、杀、消、管”等综合防治措施,使之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随着畜禽及其产品市场流通的迅速发展,防范风险加大,同时又面临着净化不彻底、传染源消灭难、免疫、监测不到位,检疫监管不力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布病”流行出现上升趋势。全国形势如此,我县尤为严重。2010年我县被农业部列为布鲁氏菌病防治试点县。因此,必须深入研究本病的防治对策和措施,及时有效地加以预防、控制和净化,确保现代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6.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人与病畜或其污染物直接接触而引起发病.牲畜感染布病可导致不孕、不育和流产、死胎等,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预防和控制布病的发生与流行,必须引起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觉.否则,就像血吸虫病、sars、禽流感一样,困扰着人类、动物和自然界. 相似文献
17.
18.
青海果洛地区牦牛藏羊布鲁氏菌病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止2005年,果洛州存栏牲畜223.45万头(只),其中牦牛102.41万头,藏羊117.04万只。1994年全州布鲁氏菌病防制达到“控制区”标准。为了掌握本病近10年在果洛地区的感染率,从2002年起开展了对牦牛和藏羊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人畜共患病布鲁氏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畜牧》2016,(17)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世界上很多国家存在这种病,严重危害着世界各地人民的健康,很多人都在遭受着这种病的折磨,同时这种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这种疾病的传染性,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所以,就目前而言要根据这种疾病的发病特点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科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家畜中,牛羊最易发生,且可以感染人和其他家畜.我国首次报告人感染布鲁氏菌病在1905年,由Boone报告两例人感染布鲁氏菌病.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该病在我国人畜中流行较重,七十年代始,该病疫情逐年下降.至1993年,该病出现反弹,部分省区疫情明显回升.1991年布病爆发点为零,1996年升至76个,疫情明显回升,人感染布病病例逐年增长,年病例数自五百例升至三千例.卫生部报告2004年上半年感染人数5735例,2005年,全国新发布病19664例,2006年全国共报发病数190131例,比1993年增加近7000例.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数据,2008年病例27767例,2009年35816例,2010年1~7月份发病23728例,2011年报告病例33772例.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人布病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