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犊牛副伤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属的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侵害犊牛,病牛以下痢为主。1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主要经消化道传染,常呈地方性流行,各年龄牛对本病都易感,特别是二月龄以下的犊牛。病牛和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柏林沙门氏菌在病牛胆囊内长期存在,并不断随粪便排出体外,鼠伤寒沙门氏菌可来自于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其他动物。犊牛未饮初乳  相似文献   

2.
犊牛副伤寒病是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犊牛常见疾病之一,少数成年牛也可患病.患副伤寒病的犊牛会出现体温升高、精神不佳、食欲减退、心跳加快、腹泻,逐渐消瘦等症状,严重者会快速死亡.为降低副伤寒病对犊牛的不利影响,本文归纳总结犊牛副伤寒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更好的防治犊牛副伤寒病,降低畜牧业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犊牛副伤寒病是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犊牛常见疾病之一,少数成年牛也可患病.患副伤寒病的犊牛会出现体温升高、精神不佳、食欲减退、心跳加快、腹泻,逐渐消瘦等症状,严重者会快速死亡.为降低副伤寒病对犊牛的不利影响,本文归纳总结犊牛副伤寒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更好的防治犊牛副伤寒病,降低畜牧业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犊牛副伤寒也称犊牛沙门氏杆菌病,对犊牛危害巨大,呈地方性流行,发病率高达20%~70%,死亡率高达5%~75%。成年牛也可发病,成年牛多为散发或隐性带菌,主要呈现肠炎、血痢、流产及败血症。犊牛副伤寒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犊牛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或都柏林沙门氏菌所致.副伤寒病畜和带菌动物是本病的传染源。带菌牛的胆囊内常长期存有病原体,并不断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和饲料而散播本病。本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各种年龄的牛均可感染,但幼年牛较成年牛易感,特别是1月龄左右的犊牛最易感。成年牛放牧季节,常呈散发。环境污秽潮湿、粪便堆积、犊牛未饮初乳或饮初乳不足、饲料不足、管理不善,卫生不良及患其他疾病时,均能诱发本病。患病牛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和胃肠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沙门氏菌病又名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中多表现败血症和肠炎,也可导致孕畜发生流产.病畜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通过消化道、粪、尿、乳汁及流产胎儿等排出. 病原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或都柏林沙门氏菌.舍饲青年犊牛比成年牛易感,往往呈流行性、病犊发烧、停食、虚弱,排泻恶臭液状粪便,常混有血丝和粘液.死亡率高的达50%~70%,一般为5%~10%.  相似文献   

7.
1沙门氏菌病 牛沙门氏菌病的主要症状是下痢。主要侵害新生犊牛,故又称犊牛副伤寒。犊牛发病后,体温可高达40~41℃,食欲废绝,不久排出灰黄色液体粪便,混有粘液、血液,恶臭,有的病例出现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成年牛症状不明显或取隐性经过,  相似文献   

8.
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其发病特征是患畜发生败血症和呈炎。孕畜流产。易感动物包括各种家畜、家禽及其他动物。传染源是病畜禽和带菌动物。病菌随粪便、尿、乳汁.流产的胎儿、胎衣和羊水排出。该病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可通过交配等方式造成感染。流行特点:牛多在夏季发病,以出生30-40d的犊牛易感。饲养管理不当和外界因素不良均可导致发病。  相似文献   

9.
1发生和传播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病原体为布氏杆菌,多种动物和人均可感染本病,牛尤其是奶牛易感,成年牛较犊牛易感性高。本病多为散发,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随着母畜产仔季节变化较明显。初孕牛流产多见,经产牛流产较少,老疫群中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炎、胎盘停滞、难孕、关节炎的较多。病畜和带菌畜是传染源,病菌主要存在于患畜的体内,随乳汁、脓汁、  相似文献   

10.
肉牛沙门氏菌病是由于感染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或者都柏林沙门氏菌而发生的一种传染病,主要特征是病牛发生腹泻,体温升高,病死率高。任何牛都能够感染发病,其中易感性最高的是10日龄至6月龄的犊牛。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和带菌牛,其通过尿液、粪便、乳汁排出病菌,对牧场和水源等造成污染,导致其他易感牛通过消化道感染。该病呈现流行趋势,如果发病后没有及时发现并加以治疗,会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又称传染性流产,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引发子宫、胎膜、关节、睾丸等炎症,临床上以母牛流产和不孕、公牛睾丸炎和不育以及关节炎等为特征. 1流行特点 该病的易感性随着牛的性器官成熟而增强,犊牛有一定抵抗力.病牛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母牛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及病牛乳汁、阴道分泌物、粪便,以及病公牛精液中含有大量病原菌,污染环境,成为疫源地. 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是生殖系统、呼吸道、皮肤和黏膜等.当牛采食了被病牛污染的饲料、饮水、乳汁,接触了污染的环境、土壤、用具、粪便、分泌物,以及屠宰过程中对废弃物、血水、皮肉等处理不当等,均可造成感染.  相似文献   

12.
牛副伤寒病病原及其免疫学特性兀征,张晓明(甘肃省动物检疫总站兰州730030)(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牛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牛的以消化道和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本病牦牛发病率最高,主要感染牦犊牛,肉牛和奶牛也有发病,黄牛则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侵害人畜健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主要感染羊和牛。1流行病学引起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家畜,感染性由强至弱依次是羊、牛、猪、犬,发病或带菌的野生动物也是传染源。布鲁氏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传播,被感染动物的分泌物、体液、尸体及肉、奶等可传播本病,蜱也可传播本病。如牛、羊同群放牧,可发生牛种和羊种布病交叉感染,动物布病  相似文献   

14.
牛沙门氏菌病也叫副伤寒,病原体是沙门氏菌,可引起牛及多种动物发病。笔者近日对一牛场感染沙门氏菌病的犊牛进行了调查诊治,现将诊治结果汇报如下,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猪副伤寒病又称猪沙门氏菌病,由于它主要侵害2~4月龄的仔猪,因而也称仔猪副伤寒,是仔猪的一种较常见的传染病。1流行特点病猪及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传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健康猪采食了被病猪及带菌猪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导致经消化道感染;另一种是存在于健康猪体内的病菌,在猪体质变弱,抵抗力降低时,乘机繁殖,毒力增强而导致内源性感染,该病主要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成年猪及哺乳猪很少发生。该病通常呈散发性,若有恶劣因素的严重刺激,也可呈地方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阴雨连绵季节更为多见。2症状2.1急…  相似文献   

16.
李氏杆菌病是由单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一般呈散发性,病死率高。特征为犊牛发生脑膜炎和败血症。发病多在冬季或早春。患牛和带菌牛为传染源.患牛可通过各种排泄物、分泌物排出病菌.污染环境、饲草、饲料及水源。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皮肤创伤等感染。饲料和饮水是主要传播媒介,另外鼠类也可传播。当冬春季节缺乏青饲料、气侯骤变、内寄生虫或沙门氏菌感染等,均可成为发生本病的诱因。笔者在门诊中遇到一起奶犊牛感染李氏杆菌的典型病例,现将诊断和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牦牛主产区牛副伤寒和牛缺硒病,研制出了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经试验表明,该苗以1个免疫剂量免疫6月龄以下牦犊牛,第7 d可产生免疫应答,第15 d经颈静脉用S8002强毒株的2个MLD攻毒,可产生5/5保护,而对照组2/2死亡;免疫后6、13个月强毒攻击均产生100%的保护;同试验动物豚鼠取得的试验结果一致。以3倍免疫剂量肌肉注射牦犊牛,安全性良好。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与牛副伤寒活疫苗在预防牛副伤寒病的性能上一致。该疫苗对2~6月龄牦犊牛免疫,24 h血硒浓度明显上升,且免疫后3个月血硒浓度维持在0.05 μg/ml以上。含硒型牛副伤寒活疫苗在-20℃可保存2年、4~8℃可保存1年、室温下可保存2个月。免疫牦犊牛后,与对照组相比能显著提高牦牛红细胞C3bR花环率。   相似文献   

18.
犊牛沙门氏杆菌病又称犊牛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幼犊生命的常见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末冬初发病较多,尤以10~40日龄的犊牛多发,成年乳牛多为慢性感染.临床特征表现为败血症和胃肠炎,若怀孕母牛则出现流产,重者会造成死亡,人也能感染,是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 1 发病原理 病牛和带菌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当机体抵抗力较弱,而病原体毒力很强的情况下,肠道内细菌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刺激肠壁组织发生急性炎症.同时大量细菌迅速经淋巴侵入血液,病牛呈败血症而死亡.  相似文献   

19.
正此病对新生犊牛的威胁较大,春夏季较为多见,发病率较高,重症的可引起死亡。精心的饲养管理,可以控制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病请兽医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治愈。1病因主要是对犊牛护理不当,如牛舍不卫生、圈舍阴暗潮湿、牛床垫草不洁、潮湿等。母牛乳量不足,幼牛过早的采食饲料或人工哺乳时不定时、不定量、乳汁不卫生,乳温过低等,都可引起胃肠机能紊乱,发生消化障碍或胃肠道感染。犊牛舔食粪尿或吃患乳房炎奶牛的乳汁也都是发生下  相似文献   

20.
<正>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细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