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鸡新城疫-禽流感(H9N2 HP株)二联灭活疫苗分别免疫3、7、14日龄三组商品肉鸡各40羽,同时设一组空白对照组。各免疫组及对照组于3、7、14、21、28、35、42日龄采血检测新城疫、禽流感抗体,于21、28、35日龄进行禽流感病毒攻毒,对比不同日龄免疫组的抗体消涨情况及不同日龄禽流感攻毒结果。发现对照组随鸡日龄增加,新城疫与禽流感抗体逐渐下降,在42日龄时下降至0,而不同免疫组新城疫与禽流感抗体均先下降,21日龄左右开始上升,至35日龄新城疫与禽流感抗体升至6log2以上。3日龄免疫组的禽流感免疫保护效果最好,21、28、35日龄时禽流感强毒攻毒保护率均达100%;7日龄免疫组在21、35日龄时禽流感强毒攻毒保护率均达100%,28日龄时禽流感强毒攻毒保护率达70%;14日龄免疫组在28、35日龄时禽流感强毒攻毒保护率均达100%,21日龄时禽流感强毒攻毒保护率只达30%。试验表明,商品肉鸡选择3日龄免疫鸡新城疫-禽流感(H9N2 HP株)二联灭活疫苗时禽流感免疫保护效果最好,采用3日龄免疫程序可以提高新城疫与禽流感的免疫保护效果,减少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对江门地区两个种鸡场的H5、H9及ND母源抗体进行了监测,发现雏鸡19日龄时禽流感H5亚型母源抗体水平低于4log2,确定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苗首免日龄为20日龄;经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苗免疫后,肌肉注射和点眼滴鼻免疫的实验鸡组禽流感(H5)和新城疫(ND)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组群,肌肉注射2头份组H5抗体可在六天内升至4log2以上;肌肉注射2头份和点眼滴鼻组2头份组新城疫(ND)抗体水平达到4log2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放养肉鸡免疫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H9)(新支流)三联疫苗2次即可出栏(115日龄)的可行性,试验选用市售的两种新支流三联灭活商品疫苗对广西地区主要地方品种三黄鸡进行对比免疫试验。鸡群在笼养阶段的10日龄、放养前的50日龄分别使用疫苗A(精制浓缩型油苗)、疫苗B(普通油苗)进行免疫,于首免前(10日龄)、30日龄、二免前(50日龄)、二免后一个月(80日龄)、出栏(115日龄)分别随机采血(30份/组)进行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AIV)抗体的检测,并对两组鸡的成活率、出栏率和出栏均重进行统计。结果:疫苗A组的H9 AIV、NDV和IBV平均抗体水平均高于疫苗B组,疫苗A组的抗体稳定性优于疫苗B组;疫苗A组的成活率、出栏率和出栏均重均优于疫苗B组。试验表明:从鸡群抗体滴度来看,放养肉鸡只需免疫两次精致浓缩新支流三联疫苗即可维持到115日龄出栏。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新城疫和禽流感常规免疫条件下不同饲养方式对大骨鸡免疫的影响。试验将36只雄性大骨鸡随机分为散养组和笼养组,分别注射常规免疫新城疫苗和禽流感疫苗,在85和120日龄计算鸡只脾指数和法氏囊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G(Ig G)和总免疫球蛋白A(Ig A)含量;MTT法检测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增殖活性;Griess法测定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能力;血凝抑制(HI)试验测定血清中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水平。结果显示:85日龄散养组的脾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120日龄散养组的巨噬细胞释放NO能力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85和120日龄散养组的血清中总Ig G水平均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2组间新城疫和禽流感特异性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散养方式能一定程度提高大骨鸡的免疫功能、机体的抗病力和抵抗力。  相似文献   

5.
免疫增强剂是一种能增加疫苗免疫效果的生物活性物质。试验A组为添加了免疫增强剂的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HP株),试验B组为未添加免疫增强剂的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La Sota株+HP株),分别比较A组与B组的抗体水平。试验结果表明:7日龄SPF鸡A组抗体与B组抗体无差异;在28日龄SPF鸡上:免后10、15、21、28、35 d,ND部分A组抗体比B组分别高0.2log2、0.6log2、1.5log2、0.9log2、0.5log2,AI部分抗体高出0.1log2、0.3log2、1.2log2、1.0log2、0.6log2;在7日龄商品蛋鸡上A组抗体比B组抗体在免后15、21、28、35 d,ND部分抗体高出1.6log2、2.0log2、1.9log2、3.7log2,AI部分分别高1.3log2、2.7log2、1.8log2、2.0log2。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型的佐剂对疫苗的免疫效果有较大的影响,本试验旨在对比不同剂型佐剂的新城疫-禽流感(简称"新-流")二联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为生产上选择最佳剂型佐剂应用于新城疫-禽流流感二联灭活疫苗提供依据。分别将油包水型、水包油型、水包油包水型佐剂与新城疫及禽流感灭活抗原乳化成不同剂型的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HP株)二联灭活疫苗,将这三种不同剂型的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HP株)二联灭活疫苗分别免疫一组7日龄SPF鸡。每羽颈部皮下注射0.2 m L,同时设一组未免7日龄SPF鸡作为对照组,各免疫组与对照组SPF鸡于免疫组免后6、10、15、21、28、35 d进行采血,检测新城疫与禽流感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免疫油包水型疫苗组SPF鸡免疫后新城疫与禽流感抗体上升最快,在免后10、15、21、28、35 d的新城疫与禽流感抗体也最高,其次是免疫水包油包水型的,而免疫水包油型疫苗组的SPF鸡新城疫与禽流感抗体上升最慢,而且在免后10、15、21、28、35 d的新城疫与禽流感抗体也最低。此外,从各免疫组可以看出,在免后6 d时新城疫抗体已开始产生,在1log2以下,而禽流感抗体仍未产生。可见免疫新-流二联苗后,新城疫抗体比禽流感抗体更早产生,油包水型新-流二联苗的免后抗体高于水包油包水及水包油型,而且能持续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抗体,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大蒜素对7日龄SPF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105只7日龄SPF鸡平均分为3组:A组为饲喂常规日粮的对照组,B、C组为日粮中分别添加150mg/kg和300mg/kg大蒜素的试验组.饲喂大蒜素后1~6周、8周对各组鸡只称重;饲喂后3~5周、9周对各组鸡只采血,测其血清中新城疫病毒(NDV)及H9亚型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分析全血中免疫细胞含量;第5、6周时每组剖杀6只鸡,测定胸腺、法氏囊免疫器官指数.结果表明,B组鸡只体重从饲喂大蒜素后第4周起逐渐高于其它组,而C组的体重始终低于其他组;A、B、C各组免疫ND、H9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后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饲喂后3周,B、C组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总数于均高于A组,饲喂后5周,B组粒细胞含量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B组鸡只的法氏囊和胸腺指数分别在饲喂后5、6周时显著高于A、C组(P<0.05).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150mg/kg大蒜素具有促进SPF鸡生长性能、提高免疫机能的作用,而300mg/kg剂量大蒜素对SPF鸡生长性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疫苗免疫程序对机体抗体的产生和维持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茶花鸡2号"鸡群新城疫、禽流感(H5、H7、H9)的母源抗体及疫苗免疫后抗体消长规律,从而为制定合理规范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分别对两批次的"茶花鸡2号"商品鸡群在不同日龄随机采血124份,分离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HI),对鸡群的新城疫、禽流感(H5、H7、H9)病毒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鸡群在30日龄新城疫、禽流感(H5、H7、H9)病毒血清抗体较低,4~5周龄时间段的病毒抗体水平未达到保护要求。因此在原有免疫程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制定了防控新城疫、禽流感(H5、H7、H9)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为优质地方鸡科学养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乌骨鸡TF进行消除IBD疫苗造成的免疫抑制,实验动物分新城抗体检测组和禽流感抗体检测组,每组又分为空白对照组、乌骨鸡TF实验组(TF)、乌骨鸡TF与IBD疫苗结合组和IBD疫苗组,每组50羽,分别隔离饲养。TF+IBD疫苗组和IBD疫苗组雏鸡7日龄免疫IBD疫苗。TF组和TF+IBD疫苗组13日龄饮水投服乌骨鸡TF。14日龄新城疫抗体检测组全部免疫新城疫疫苗(Lasota),禽流感抗体检测组免疫禽流感疫苗(H9)。同时,14、21、28日龄检测新城疫和禽流感(H9)HI抗体。29日龄新城疫攻毒试验实验,计算72h内死亡率。实验数据用SAS软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IBD疫苗可引起肉仔鸡的明显的免疫抑制;乌骨鸡TF有显著提高ND-HI和AI-HI作用,同时,可以彻底消除IBD疫苗造成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合父母代种鸡场的新城疫(ND)-禽流感(H9N2 AI)二联灭活疫苗(以下简称"新流"),研究选择A、B、C、D、E、F 6个公司的"新流"产品,分别在7、21日龄对SPF鸡进行两次颈部皮下免疫。免疫后定期采集血清,通过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HI)集中检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和新城疫病毒(NDV)抗体,绘制HI抗体曲线。免疫后48 d用106EID50H9N2AIV攻毒,定期采集喉头、泄殖腔棉拭子检测排毒情况。结果表明:两次免疫"新流"产品后,H9N2AIV和NDV抗体效价在46日龄达到最高峰,在49日龄开始下降。攻毒后,免疫C和D公司"新流"的SPF鸡H9N2 AIV排毒时间最短。研究结果为鸡场选择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不同B87疫苗对文昌鸡免疫效果的影响,试验选择文昌鸡250只,随机分成5组,1,2,3,4组为免疫组,5组为健康对照组,1,2,3,4组于7日龄分别免疫A、B、C、C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其中4组于14日龄时再次免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疫苗;1,2,3组和5组每组选取10只鸡于8日龄免疫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活疫苗。于免疫后第7,14,21,28,45,60,90,120天采血,测定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抗体水平;免疫后第14,21,28,45天采血测定新城疫(ND)抗体水平;免疫后第28,45天计算各组的囊体比。结果表明:A疫苗的抗体水平较理想,二次免疫效果明显优于一次免疫;从新城疫的免疫效果来看,不同公司的B87疫苗对文昌鸡的法氏囊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疫苗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合父母代种鸡场的新城疫(ND)-禽流感(H9N2 AI)二联灭活疫苗(以下简称"新流"),研究选择A、B、C、D、E、F 6个公司的"新流"产品,分别在7、21日龄对SPF鸡进行两次颈部皮下免疫。免疫后定期采集血清,通过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HI)集中检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9N2 AIV)和新城疫病毒(NDV)抗体,绘制HI抗体曲线。免疫后48 d用106EID50H9N2AIV攻毒,定期采集喉头、泄殖腔棉拭子检测排毒情况。结果表明:两次免疫"新流"产品后,H9N2AIV和NDV抗体效价在46日龄达到最高峰,在49日龄开始下降。攻毒后,免疫C和D公司"新流"的SPF鸡H9N2 AIV排毒时间最短。研究结果为鸡场选择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玉屏风散对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验证传统中药方剂玉屏风散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将玉屏风散以高(A)(1%)、中(B)(0.75%)、低(C)(0.5%)剂量拌料饲喂7日龄雏鸡,连喂12 d;14日龄用法氏囊疫苗免疫,分别于21、28、35、42和49日龄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IBDV抗体;于21和35日龄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亚群;于21、35和49日龄用碳粒廓清试验测定外周血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结果表明,玉屏风散可显著提高血清IBDV抗体水平,28日龄后A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5日龄后B、C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4+数量及CD4+/CD8+值在21日龄时A、B组显著高于C组和对照组(P<0.05或P<0.01),35日龄时A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玉屏风散也能提高鸡外周血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A组效果最好(P<0.05或P<0.01).结果提示,玉屏风散可提高雏鸡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对1日龄矮D商品雏鸡随机分为A、B、C、D、E和对照组共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进行禽流感H5+H9疫苗的免疫。对照组不接种,A组~E组依次采取1日龄、1日龄和10日龄、1日龄和20日龄、10日龄和20日龄(0.5mL)、10日龄和20日龄免疫接种,每次接种0.3mL。每周采血1次,采用HA-HI国标法检测H5和H9抗体水平,以研究禽流感灭活苗H5、H9不同免疫时间与剂量的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21日龄后各试验组抗体水平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免疫效果显著。仅进行1日龄免疫一次,其抗体水平较低,达不到免疫保护要求。20日龄增大免疫剂量有助于提高抗体滴度,禽流感灭活苗于不同时间进行免疫均能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免疫应采取二次免疫,免疫间隔时间不大于10d。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鸡新城疫、禽流感(H9N2 HP株)二联灭活疫苗与禽流感抗体不同组合免疫商品蛋鸡与商品肉鸡后的抗体消长规律,试验选用商品蛋鸡与商品肉鸡各40只,商品蛋鸡随机分为A、B、C、D组,商品肉鸡随机分为E、F、G、H组,每组10只,A、E组鸡于7日龄颈部皮下注射新流二联灭活疫苗0.25 m L/只;B、F组鸡于7日龄颈部皮下注射新流二联灭活疫苗0.25 m L/只,同时肌肉注射0.5 m L/只的禽流感抗体;C、G组鸡于7日龄颈部皮下注射新流二联灭活疫苗0.25 m L/只,于免疫后第7天肌肉注射0.5 m L/只的禽流感抗体;D、H组鸡不免疫,作为阴性对照组。各组鸡均于免疫前及免疫后的第2,6,10,14,21,28,35天采血检测新城疫与禽流感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商品蛋鸡B、C组在免疫疫苗过程中配合注射禽流感抗体,禽流感的抗体效价呈先上升然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而A组未注射禽流感抗体的鸡,禽流感抗体效价则呈先下降然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商品肉鸡各免疫组禽流感抗体效价均呈先下降然后上升的变化趋势,疫苗免疫后的前期注射禽流感抗体组的禽流感抗体效价相对高些。说明商品蛋鸡免疫新流二联灭活疫苗时配合注射禽流感抗体对机体的禽流感抗体短期提升效果较明显,可提高禽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而在商品肉鸡上配合注射禽流感抗体对机体的禽流感抗体提升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估鸡新城疫(ND)-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禽流感(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对雏鸡的免疫效力,采用该疫苗分别免疫1、7、10、14、21日龄SPF雏鸡和带有母源抗体的普通雏鸡,免疫后21d~28d采血测定ND血凝抑制抗体(HIAb)、IBD中和抗体(NA)及AI(H9)HIAb抗体,并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强毒攻击。结果显示,免疫后各不同日龄免疫组SPF雏鸡的ND HIAb、IBD NA及AI(H9)HIAb滴度分别为7.9log2~8.3log2、13.9log2~15.8log2及8.0log2~8.9log2,IBDV攻毒均100%保护;而普通雏鸡免疫后的ND HIAb、IBD NA及AI(H9)HIAb滴度,1日龄免疫组分别为5.9log2、12.1log2和5.6log2,7、10、14、21日龄免疫组分别为6.1log2~7.0log2、12.6log2~14.5log2和6.0log2~7.5log2;IBDV攻毒,1日龄免疫组普通雏鸡保护率为60%,7、14及21日龄免疫组保护率均为100%;结果证实,SPF雏鸡所产生的免疫效力要高于带有母源抗体的普通雏鸡,1日龄普通雏鸡免疫所产生的免疫效力明显低于其他日龄。根据试验结果,推荐该疫苗对雏鸡的使用日龄为7日龄~14日龄。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核桃青皮水取物对云南本地土杂鸡生长性能和禽流感、新城疫抗体水平的影响。选取120只28日龄本地土杂鸡,随机分为4个组(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在饮水中添加0、1%、3%、5%核桃青皮水提物),每组30只(公母各半),1只为1个重复。生产性能测定结果表明:65日龄时,各试验组平均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3组的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试验3组平均日增重(ADG)为62.89 g,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料重比(F/G)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组,分别降低了12.00%、13.39%、5.17%(P0.05)。新城疫(ND)和禽流感(H7、H5)抗体水平的测定结果表明,免疫46 d后试验3组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其他试验各组(P0.05)。免疫48 d后试验2和3组鸡禽流感(H7)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试验2和3组禽流感(H5)抗体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核桃青皮水提物可提高云南本地土杂鸡的生长性能和新城疫、禽流感(H7)抗体水平,且其效果随着核桃青皮水提物饮水浓度的增加而提高,综合来看以5%核桃青皮水提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蜂胶合剂对肉仔鸡生产和免疫性能的影响,将0日龄30 000只肉仔鸡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C组为试验组,分别于颈部背侧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3 mL/只,蜂胶合剂0.2 mL/只和0.3 mL/只,测定胸腺、法氏囊、脾脏的指数,新城疫病毒(NDV)血凝抑制(HI)、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 AIV)HI抗体效价,镜下每片计数200个红细胞,再计算出酵母花环数,以及生产性能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免疫器官指数和NDV与H9 AIV的HI抗体效价比对照组明显提高,酵母花环数结合率明显增加,其生产性能也有所提高,其中C组比B组效果为佳。表明该合剂对早期免疫器官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提高H9 AIV、NDV的抗体效价,有效抵抗免疫抑制,可以作为一种新型佐剂及其辅助剂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掌握蛋雏鸡和青年鸡的新城疫(ND)和禽流感H9抗体消长规律,形成雏鸡、青年鸡推荐免疫程序,在1、3、6、10、14、20、28、42、54、65、94、114日龄随机抽取24只鸡采血进行抗体监测。结果可知雏鸡1~6日龄ND抗体水平先升高再降低,6日龄即达到7log2;7日龄免疫后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至20日龄达到4log2;20日龄免疫后ND抗体在一直上升,至54日龄开始下降,此后开始上升,但至114日龄抗体又开始下降;禽流感H9抗体在7日龄、20日龄免疫后,直至42日龄后才上升,并于55日龄第三次免疫后高于10log2,此后至114日龄一直高于10log2。综上,根据本试验结果制定了适合石家庄地区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尽可能延长母鸡开产后免疫保护期的可能性,本试验选用市售的两种新城疫(ND)-传染性支气管炎(IB)-禽流感(AI)H9三联灭活商品疫苗在广西地区主要地方品种三黄鸡的两个品系黄1和黄2上分别进行对比免疫试验。种鸡开产前的150日龄分别使用疫苗A(精制浓缩型油苗)、疫苗B(普通油苗)免疫,然后分别于免疫时以及免疫后的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和5个月分别使用HI试验和ELISA测定两组鸡只相应产生的血清抗体滴度。结果表明,在黄1品种上的试验,疫苗A免疫组的ND抗体水平高于疫苗B免疫组,两组鸡的H9、IB抗体水平则无明显差异;在黄2品种的试验,疫苗A免疫组的ND、H9、IB抗体水平均高于疫苗B免疫组;开产前免疫疫苗A后5个月,黄1和黄2品种均仍能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其中黄1品种可推迟补免时间20多天,黄2品种推迟补免时间1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