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牦牛是青海省黄南州牧区主要饲养动物。随着农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牧区牦牛饲养规模和数量在不断扩大。黄南州尖扎县地处高寒地区,气候严寒,在牦牛牛犊饲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腹泻疾病,给牧民的养殖效益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牦牛是高原地区主要的饲养畜种,是广大牧民世代经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由于高寒地区冬季饲草饲料严重不足,饲养管理粗放;牧民沿袭传统饲养方式,以家庭饲养为主,牲畜混群放牧,畜群结构不合理,母牛挤奶过度,牛犊生长缓慢,饲草饲料储备意识差,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幼畜成活率低,成畜死亡率高,在寒冷冬春季节因营养不良导致腹泻是造成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适当补充精料或配合饲料,白天以放牧为主,晚上收于暧棚或卧圈中,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3.
饲养牦牛作为很多高寒地区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对于提升这些地区牧民的生活水平有着关键作用,而通过开展牦牛标准化饲养及管理对于提升牦牛饲养水平,降低牦牛饲养与管理成本有着关键作用.本文重点对牦牛标准化饲养要点和标准化管理要点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牦牛属于青藏高原独有的放牧家畜,中国饲养的牦牛大约占全球的九成,共有1300多万头。因为牧民掠夺式的饲养方式,导致牦牛长期处在"冬瘦春乏,夏肥秋壮"的不良状态中,再加上最近几年来牦牛数量激增,草畜矛盾越来越严重,对高寒地区草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笔者对高寒牧区牦牛冷季暖棚饲养技术进行归纳,提出解决当前草畜矛盾的具体措施,让牦牛冷季暖棚饲养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5.
高寒牧区多数牧民对动物疫病防控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在高寒牧区建立健全养羊防疫安全体系,应该重点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做好安全免疫,二是做好日常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6.
火骟法是我国传统去势术之一,深受高寒地区牧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7.
在高寒牧区,由于饲养管理条件的限制,牧民科学养羊技术的匮乏,加上产羔期气候寒冷、初生羔羊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母乳疾病等原因,导致初产羔羊因消化不良发生腹泻病,如果预防及治疗不及时,会出现大量死亡,给牧民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高寒牧区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县最为主要的生态一经济系统,草地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进一步降低了草地的生产能力和承载能力。藏系羊是高寒牧区的优势畜种之一,刚察地区牧民藏系羊饲养量占98%以上,由于地处高寒、生态环境恶劣,牧草生长缓慢,以及牲畜数的不合理增长等因素导致藏系羊生长缓慢,个体生产性能下降、出栏率低,使我县广大农牧民经济收入低下,因此,依靠科学的饲养管理方式来提高藏羊各项生产性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牧民家庭人口特征和收入构成之间的关系,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调查了藏北羌塘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682户牧民,比较了其家庭规模、劳动力、抚养比、草场面积、放牧强度、家庭收入及其多样性的差异,结合多元线性回归评价了家庭人口特征对收入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羌塘地区牧民家庭规模大(5.3人·户-1)、抚养比高(0.62)、劳动力充足(3人·户-1)但受教育年限短(2.3年),高度依赖政策性收入;高寒草甸区牧民家庭规模、劳动力数量及受教育年限、抚养比和放牧强度等指标显著高于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P<0.05),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荒漠草原区牧民家庭草场面积和政策性收入较高(P<0.05);家庭规模、文盲率和抚养比是影响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牧民收入构成的主要因子,人口特征对高寒草甸牧民收入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建议分区精准施策以提高牧民生计。  相似文献   

10.
牦牛、藏羊以其抗寒、抗缺氧、耐粗饲等特点,成为以青藏高原为主高寒牧区牧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是高寒草地畜牧经济的重要支柱。由于受分布地区的地理、气候、文化、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牦牛、藏羊的选择作用较小,普遍存在近交现象,生长缓慢,饲养周期长,群体繁殖率低,已成为当前制约高寒牧区草地畜牧业产业化商品生产的重要瓶颈。本文对高寒牧区天然草原的地位及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简要介绍了国内高寒区牦牛、藏羊品种改良的技术方法、相关实践及经验等。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寒地区气候环境相对恶劣,枯草期较长,加上牧民养殖技术落后,藏羊养殖面临重重阻力。本文结合青藏高寒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肉羊经济杂交、羔羊育肥、暖棚保温和优质饲料种植4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高寒草地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及我国的生态安全有着重大意义,而合理采纳地区传统生态知识及公众建议对高寒草地可持续管理至关重要。基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的实地调查,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收集、整理了该区的传统放牧方式、气候变化感知与本土应对策略,分析了该区草地管理决策和科学研究的公众参与现状。调查发现,该区牧民能够依据传统知识进行牧业生产生活并有效管护高寒草地资源,他们对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及相应的草地生态问题有较直观感受,并采取了以传统生态知识为基础的应对措施,但目前该区牧民较少有机会参与草原管理决策及相关科学研究活动。因此,建议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可持续管理中应充分吸纳牧民的本土知识,增强牧业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业是高寒藏区的支柱性产业。高寒藏区畜牧业在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培养本土化畜牧兽医人才是正确的选择。本土化畜牧兽医人才应具备能够适应高海拔自然环境的身体素质,具有与牧民沟通交流的语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扎根高原的思想和愿望,能安心在高寒藏区长期工作。高寒藏区畜牧兽医人才专业能力要求:高寒草地保护利用知识技能,高寒藏区主体家畜的饲养管理知识技能,高寒藏区主体家畜的饲养管理知识技能,现代家庭牧场生产经营管理知识。本土化人才专业能力培养要按专业课需求侧重专业基础知识教育,按生产需求侧重专业知识教育,按本土化人才需求建设专业教材。  相似文献   

14.
牦牛是高寒牧区特有的畜种,犊牦牛是牦牛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牧民增收的期望,因此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以保证犊牦牛的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牦牛作为一个古老而原始的品种,在乐都脑山地区同样有着悠久的饲养历史。牦牛晚熟、耐寒、抗逆性强,同时肉、乳、骨髓的营养价值又高于其他牛种,是脑山地区农、牧民群众牧业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是海拔3 000m以上的高山草场,草地类型以山地草甸类和高寒草甸类为主,牧  相似文献   

16.
高寒地区的牛羊养殖是许多牧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同时也是推动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家加大了对高寒地区的畜牧养殖业的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高寒地区的牛羊养殖业的发展。随着养殖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疫病的发生频次和种类也不断增多,不仅增加了防疫的难度,也耗损了一部分成本投入,影响了养殖效益的增长。为此,应该分析当前高寒地区的主要疫病的特点和防控疫病存在的问题,以提出有效的疫病防控措施,促进高寒地区的牛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牦牛是我国高寒牧区的特有畜种,分布于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是唯一能充分利用青藏高原牧草资源进行动物性生产的牛种,也是高寒地区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生活资料,在其分布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经济地位.其发展对提高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繁荣牧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海拔3 000 m以上的高寒牧区,养羊业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支柱之一,做好初生羔羊的护理及产后培育工作,对该地区养羊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青海省高海拔地区藏系绵羊初生羔羊的护理及培育技术,以期为提高该地区的藏系绵羊羔羊成活率、增加牧民收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独有的放牧家畜,饲养牦牛是青藏高原地区牧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高原地区牦牛饲养的科学性,本文主要对高原地区牦牛的饲养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4年7~8月,皇城镇东滩大湖滩村和北滩北极的2个村中,在3户牧民饲养的牦牛中相继发生一种以6月龄犊牛为主,症状以发热、呼吸加快、食欲下降、皮毛粗乱,犊牛眼结膜发红,肛门红肿,粪便呈浆糊状,呈灰色,并混有血液,鼻镜干燥,部分牛犊有吃土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