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对生猪的免疫效果,做好生猪口蹄疫的防控工作,本试验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的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不同日龄生猪,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根据母源抗体的衰减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首免日龄、加强免疫日龄和疫苗保护期。结果表明,高抗体水平母猪生产的仔猪母源抗体能维持约45d~50d;50d首免后21d群体产生免疫能力,免疫后30d仔猪平均抗体水平最高,免疫后40d达不到免疫保护力水平,需加强免疫;加强免疫后30d生猪平均抗体水平达到最高,60d、90d、120d、150d逐渐递减,120d后生猪平均抗体水平快速下降,需再次免疫。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初步确定了生猪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
为检测免疫鸡痘病毒(FPV)的幼鸽体内抗体消长规律和毒性,将试验鸽分成4组,按一个使用剂量、增加免疫剂量、二次免疫和对照组对幼鸽进行刺种接种.试验组接种鸡痘病毒,对照组接种生理盐水.在试验期间鸽子精神状态良好,采食、饮水正常,未观察到病理变化.在免疫后1~8周采血,分离血清,进行抗FPV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效价检测.免疫后1周中和抗体开始升高,3周达到高峰,4周开始下降,8周仍高于对照组;增加免疫剂量组和二次免疫组产生的抗体水平高,但消长规律与使用剂量组相同.结果表明鸡痘病毒能刺激鸽产生特异性抗体和中和抗体,且维持时间较长,无毒性,生物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母源抗体水平对仔猪免疫后抗体消长的影响,以及免疫后细胞因子的变化,使用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对40头初生仔猪进行免疫,并于初次免疫后28 d二次免疫,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抗体滴度,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8和IL-12水平。结果显示,母源抗体水平越高对于初次免疫后仔猪抗体影响越大;二次免疫后抗体水平可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初次免疫后14 d~28 d,血清中IL-8和IL-12水平上升极显著(P0.01);二次免疫后14~28 d,IL-8水平上升极显著(P0.01),IL-12水平上升不显著(P0.01)。试验表明,母源抗体水平是影响仔猪免疫后抗体消长的因素之一;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能有效提高血清中IL-8和IL-12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羊经布鲁菌病疫苗(S2株)免疫后的血清抗体长期动态消长规律,本试验于2012年9月-2015年9月选取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96只山羊、100只绵羊作为试验动物,经布鲁菌疫苗(S2株)100亿CFU、200亿CFU不同免疫剂量灌服,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不同时间段采血分离血清,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抗体监测。结果表明,绵羊组在一免后20d时,血清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150d抗体阳性率降至0%,免疫后180d^360d,绵羊组抗体阳性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0%~4%),二免和三免后不同时间段免疫抗体消长规律与首次免疫基本一致;山羊组抗体阳性率在免疫后20 d时,血清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免疫后90 d^360 d,免疫抗体时高时低,起伏较大,无明显规律,二免和三免后不同时间段免疫抗体消长规律与首次免疫基本一致,结果同时表明,100亿CFU和200亿CFU两个免疫剂量组的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洼地绵羊羔羊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程序,为洼地绵羊口蹄疫综合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试验采用阻断ELISA方法分析了羔羊母源抗体消长规律、不同剂量疫苗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疫苗加强免疫不同间隔时间抗体消长规律。结果显示:(1)随着羔羊月龄的逐渐增加,其体内的母源抗体效价迅速降低,3月龄的母源抗体效价已经远远低于完全保护性抗体效价(1∶128);(2)在疫苗免疫后14 d、21 d、28 d、60 d、90 d、120 d、150 d、180 d、210 d,双倍剂量组的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单倍剂量组(P<0.05);(3)在疫苗首免后90 d、120 d、150 d、180 d、210 d,加强免疫间隔1个月组的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间隔半个月组(P<0.05)。确定该羊场羔羊的最佳免疫程序为:羔羊3月龄免疫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双倍剂量,首免后间隔1个月加强免疫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猪圆环病毒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CVD-PRRS)二联灭活疫苗的免疫期,试验采用PCVD-PRRS二联灭活疫苗免疫4周龄仔猪,于免疫后7,14,21,30,60,90,120,150,180,210,240天采血,分别进行PCV-2、PRRSV的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测定,以测定疫苗免疫猪后抗体的消长规律和疫苗的免疫期。结果表明:4周龄仔猪在免疫后7天抗体开始出现,21天PCV-2ELISA抗体达峰值,30天中和抗体达峰值;30天PRRSVELISA抗体达峰值,21天中和抗体达峰值,所有猪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达180d以上;该疫苗的免疫期可达6个月。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口蹄疫O型-亚洲1型二价灭活苗免疫接种羊后产生的O型抗体效价,采用不同免疫剂量和不同免疫时间免疫接种羊,应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其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羔羊母源抗体水平及维持时间与母羊抗体水平呈正相关,有效保护抗体能维持70 d左右;首免每只1 mL、2 mL同时免疫的4组间免疫抗体水平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首免不能产生有效的保护抗体水平;二免2 mL、2.5 mL不同时间免疫的4组,首免后15 d与首免后28 d进行二免产生的抗体经t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首免后28 d二免的不同剂量组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有效抗体能维持约170 d,首免后15 d二免的免疫抗体水平最低;每只三免2 mL、3 mL的2个剂量组产生的有效抗体均能维持180 d,两组抗体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遵义市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后抗体的消长规律,以便科学地使用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2014年在遵义市绥阳县某种猪场筛选30头55~73日龄的仔猪,注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对其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免疫副反应和抗体维持时间调查。结果表明:仔猪免疫后7 d产生抗体,阳性率达73.33%,60 d达到峰值。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免疫1次即可确保高效价抗体维持至150 d,说明猪口蹄疫O型合肽疫苗免疫原性高、生物安全性好、免疫不良反应小,在生产实践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研究新型重组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对种鸡和肉鸡的免疫原性,并对雏鸡母源抗体和免疫后的抗体进行动态观察,根据试验结果推荐该疫苗对鸡的免疫程序。用HI方法检测种鸡、肉鸡的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根据母源抗体的衰减和免疫抗体的消长规律确定首免和再免日龄。结果表明种鸡的母源抗体约能维持10 d多;0.3 mL/羽首免后10 d HI抗体就可达到6.40 log2,3-5周达到高峰期,至免疫17周后(19周龄)HI抗体水平仍然维持在4.88 log2;19周龄时0.5 mL/羽进行二免,有效抗体能维持约20周;280日龄0.5 mL/羽三免后抗体水平均一,下降缓慢,至种鸡淘汰时(三免后29周)抗体水平仍能维持在5.32 log2。肉鸡母源抗体约能维持7d,10日龄时0.3 mL/羽免疫,有效抗体能维持到上市。新型重组H5N1亚型禽流感灭活疫苗对鸡的免疫原性确实。  相似文献   

10.
选择210±10日龄后备母猪108头,将其随机分成6组(每组18头)进行对比试验。在210日龄左右,Ⅰ组用4ml高蓝耳灭活苗免疫,Ⅱ组用6ml高蓝耳灭活苗免疫,Ⅲ组用1头份高蓝耳弱毒苗免疫,Ⅳ组用2头份高蓝耳弱毒苗免疫,Ⅴ组用3头份高蓝耳弱毒苗免疫,Ⅵ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在免疫后20、40、60、90、120d以及初产后13天采集血清,检测高蓝耳抗体,研究其抗体消长规律。在试验猪初产后14d,分别给各试验组母猪注射高蓝耳疫苗,方法与首次注射相同,分别在二次免疫后20、40、60、90、120d以及二次产仔后13d采集血清,检测高蓝耳抗体,研究其抗体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免疫高蓝耳疫苗对母猪的产仔数等繁殖性能无影响;母猪免疫高蓝耳疫苗的最佳选择为2头份高蓝耳弱毒苗。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免疫乳及血液中抗伤寒沙门菌抗体的消长规律,试验采用伤寒沙门菌作为免疫原对妊娠后期奶牛进行强化免疫,然后定期采集血样和乳样,用微量凝集反应检测样品中伤寒沙门菌的抗体水平,并比较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对照组只有在初乳中检测出较高的抗体效价,并且维持时间较短;试验组中可以观察到高效价抗体且从分娩之日起持续近50d。同时发现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乳中抗体比试验血约低2个效价。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疫苗(S2株)免疫羊抗体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羊经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后的血清抗体消长规律,本研究分别对绵羊和山羊进行布鲁氏菌S2株疫苗不同剂量的灌服,于免疫前和免疫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清样品,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绵羊及山羊均在免疫后20d时血清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免疫后90天降至低点。免疫后90至360d,绵羊组抗体阳性率几乎一直维持在14%以下,各时段无显著性差异(P>0.05);山羊组抗体阳性率在免疫后90至360d期间时高时低,起伏较大,无明显规律。试验期间,山羊的抗体阳性率普遍高于绵羊,且降升幅度较大。同时,研究表明,同种羊100亿和200亿两个免疫剂量组的抗体阳性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3.
笔者用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亚型,Re-1株)对10日龄蛋鸡进行初免,21 d后加强免疫1次,同时做非免疫组试验。利用血凝抑制(HI)试验跟踪监测其抗体水平,根据禽流感母源抗体及免疫后抗体的产生及消长规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从而为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观察免疫猪蓝耳病灭活苗与弱毒苗后母猪和仔猪抗体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种疫苗的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实验母猪和仔猪都分为4个组,1组、2组、3组、4组各免疫一次灭活苗、两次灭活苗、一次弱毒苗、两次弱毒苗。在计划时间采集血清,检测试验猪的抗体水平。由试验结果可知,弱毒苗的免疫效果略优于灭活苗,同种疫苗免疫两次的效果优于免疫一次的效果;弱毒苗的抗体峰值出现的比灭活苗早,但抗体维持时间略短。灭活苗适用于一般猪场的免疫防治工作,而弱毒苗更适用于急性突发的猪蓝耳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了解产蛋鸡对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抗原的免疫反应及其血清抗体和卵黄抗体的消长规律,为制备卵黄抗体提供依据。将CDV接种Vero细胞和DF1细胞进行传代并测定其病毒滴度,选取细胞病变出现早、病毒滴度高的Vero细胞毒作为接种病毒抗原免疫蛋鸡。每10 d免疫蛋鸡1次,第4次免疫后每30 d加强免疫1次。免疫前及免疫后每10 d采血分离血清,每5 d收集鸡蛋提取卵黄抗体,用琼脂扩散法和间接ELISA法测定其抗体水平。结果显示,血清抗体比卵黄抗体的滴度高,两者呈正相关性,卵黄抗体出现较血清抗体迟3~5 d,卵黄抗体在第3次免疫后3~5 d就已达到较高水平,此时即可开始收集鸡蛋制备卵黄抗体。  相似文献   

16.
刚出生仔猪可通过母乳获得母源抗体,从而得到被动的免疫保护,但这种保护能维持多久?何时接种疫苗既不受母源抗体太大的干扰又能在被动免疫保护消失前产生足够的主动免疫保护?故确定仔猪首免日龄显得尤为重要。要确定仔猪首免日龄,首先需弄清楚仔猪群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虽然各种疫病母源抗体的消长都已有很多试验和资料可查,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仔猪群母源抗体的消长也不同,所以只有检测出自家猪场猪群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家猪场仔猪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4):104-106
为了解广西田东县猪群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采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对2014年1—12月采集经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28 d后的猪群血清进行抗体效价检测,对比不同规模不同猪群免疫效果,对比2种免疫模式的免疫合格率和抗体消长规律,确定生猪二免后抗体维持时间和三免日龄。结果:母猪、肉猪、仔猪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3.2%、75.8%和47.4%;规模场猪、散养猪免疫合率分别为81.9%和71.4%;2种免疫模式一免后30 d免疫合格率分别为59.1%、60.9%,二免后10、30、60、90 d均能达到免疫保护水平,且在二免后30 d最高,且可维持约60 d。结果提示:应加强散养户生猪的口蹄疫免疫;二次免疫合格率高于一次免疫合格率;生猪饲养周期过长,应在二免60 d后再次强化免疫,才能达到全程保护。  相似文献   

18.
禽流感血清抗体与卵黄抗体消长规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应用禽流感病毒二价(H5、H9)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160日龄非免疫蛋鸡,免疫接种后分别于第0、7、14、21、28、35 d采集相应的鸡蛋和血清,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监测血清及卵黄中H5、H9抗体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H5、H9血清抗体于免疫后7 d时开始产生,14 d时到中等水平,21 d时达到最高值,一直维持到35 d之后;而H5、H9卵黄抗体与血清抗体水平相比相对滞后7 d左右;卵黄抗体与血清抗体在28 d时均达到高峰值并一直维持到35 d之后,28 d后血清和卵黄抗体达到相同水平。本研究为临床上以禽流感卵黄抗体检测替代血清抗体检测及以后禽流感高免卵黄抗体的研究提供了依据和数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鸡免疫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疫苗后,H7亚型禽流感病毒(Re-1株)抗体的消长规律,在一个蛋鸡场进行临床免疫试验。实验鸡群在181天龄开始首免重组禽流感(H5+H7)二价疫苗,分别在181d、188d、195d、202d、209d和256d采集血清进行H7N9亚型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鸡群在181d、188d、195d、202d、209d和256d的抗体滴度中位数分别为0.74log_2、3.30log_2、7.74log_2、5.37log_2、8.52log_2和8.93log_2。结果表明,鸡群免疫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二价灭活疫苗后,能够诱导产生H7N9亚型流感抗体,一免后14d,抗体滴度达到较高水平,随后抗体滴度开始下降,二次免疫后抗体滴度持续上升,在二免后54d还能维持较高的抗体滴度,抗体阳性达到88.89%。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7,(3):104-107
为了解绵羊对布氏杆菌病S2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消长规律,通过口服和注射2种方法对绵羊进行了布氏杆菌病S2疫苗免疫试验,利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以及c ELISA检测方法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正常剂量口服免疫S2疫苗20 d后,RBT、SAT、c ELISA抗体阳性率均达到最高,分别是80%、70%、60%,并且在免疫100 d后羊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RBT 20%、SAT 10%、c ELISA 10%,免疫250 d后3种方法检测结果均转为阴性。2倍剂量口服免疫S2疫苗20 d后,RBT、SAT、c ELISA均达到最高为60%,并在免疫100 d后均转为阴性。以正常剂量注射免疫S2疫苗免疫7 d后RBT和SAT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为80%,c ELISA抗体阳性率达到60%,30 d后达到80%,而疫苗免疫370 d后,RBT和SAT检测抗体阳性率下降到60%,c ELISA检测抗体阳性率依然80%;而2倍剂量注射免疫S2疫苗370 d后,RBT和c ELISA检测抗体阳性率仍保持着100%,SAT检测抗体阳性率达80%。结果表明,从免疫羊抗体产生及体内消长规律来看,布氏杆菌S2疫苗注射免疫明显优于口服免疫效果,且两种免疫途径的试验羊均且未发现明显接种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