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要点,包括选择放蜂防治玉米螟的世代;放蜂时间,放蜂方法和田间放蜂效果调查方法,向广大农民提供放蜂治螟技术。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基于原有两次放蜂方法的诸多弊端,提出长效一次放蜂法,即将发育不同时间的寄主卵按一定比例混合,每667m2地放两点,两个放蜂器,一次性放蜂。通过对长效一次放蜂和两次放蜂的比较来看,长效一次放蜂的平均卵寄生率84.27%,比两次放蜂的卵寄生率略低0.03%,比未载菌蜂略低0.41%,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长效一次放蜂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减少了放蜂过程中所带来的运输及人力成本,可以取代现有的放蜂方法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能寄生于多种害虫卵内,使其不能孵化。本文介绍了赤眼蜂林间释放技术,通过虫情调查,摸清林间害虫的产卵时期、卵发育期和数量等情况,适时适量地将蜂释放到林间,以达到及时有效地消灭害虫、保证林木健康稳定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5.
苹果蠹蛾消长动态及果园中赤眼蜂释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明确果园中利用赤眼蜂防治苹果蠹蛾的田间释放技术.[方法]采用性诱剂诱捕法和寄主卵诱捕法,研究了苹果蠹蛾在阿拉尔地区的发生动态及人工繁殖赤眼蜂在果园生态环境中的自然扩散规律.[结果]苹果蠹蛾雄成虫在阿拉尔地区1年有4个发生高峰,有滞育现象,赤眼蜂在果园扩散距离可达16m,但在2-8m范围内赤眼蜂的寄生数量最多;随着放蜂次数的增加,其寄生率也在增加,但并非放蜂的次数越多越好.[结论]在该虫的防治策略上用苹果蠹蛾性诱芯捕杀雄蛾防治越冬代,化学防治重点在第一代幼虫;田间释放赤眼蜂重点在第二代,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放蜂2-3次,蜂卡间隔距离8m为宜.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189-2194
螟黄赤眼蜂是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为找到一种简便高效的赤眼蜂释放方法以及为赤眼蜂的科学合理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分别对套袋和无袋梨园的螟黄赤眼蜂经常规释放和保护释放后蜂卡的出蜂、释放后蜂种的存活及其对梨小食心虫的寄生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袋和套袋梨园,蜂卡经常规释放和保护释放后的出蜂率无显著性差异,均处于85%以上,但保护释放时,出蜂率值间的离散程度较低;常规释放和保护释放后米蛾卵卡上的寄生卵数在套袋和无袋梨园所表现出的差异性一致,且保护释放后米蛾卵卡上的寄生卵数多高于常规释放,此外,释放后梨园内已寄生米蛾卵卡的出蜂率与释放蜂卡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梨园放蜂区梨小食心虫的寄生率均显著高于未放蜂区梨小食心虫的寄生率,且保护释放区要优于常规释放区。表明相较于常规释放,以纸杯放蜂器为载体的保护释放对于维持各放蜂点出蜂的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保护释放还能够提升羽化后成蜂的存活概率及其对梨小食心虫的寄生率。此外,灭活米蛾卵在田间也可作为赤眼蜂的优良中间寄主,为其提供临时的食源和寄生场所。  相似文献   

7.
8.
于2007年6月和9月对秦皇岛亚洲玉米螟在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春玉米的严重程度及7月29日分别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二代亚洲玉米螟效果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区全年共发生两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了800粒和748粒;田间花叶率、百株蛀茎孔数、蛀茎株率和百株蛀穗孔数、蛀穗株率分别达到了78%、340个、96%和102个、74%;松毛虫赤眼蜂在春玉米地和夏玉米地卵块寄生率分别达到了80.00%和81.44%,在夏玉米地,放蜂区和对照区相比,蛀茎虫孔减退率为53.05%,蛀穗虫孔减退率为69.63%。通过本文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李敏  康子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792-5793,5835
[目的]为向日葵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防治向日葵螟赤眼蜂蜂种进行筛选,探讨向日葵螟的发生规律,研究田间投放赤眼蜂数量和向日葵被害率的关系。[结果]松毛虫赤眼蜂黑龙江K-4品系日平均寄生率为60.72%,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系。当松毛虫赤眼蜂的释放量为675000头/hm^2时,对向日葵冥的防效达61.47%,投入产出比达1:38。向日葵螟的始盛期与向日葵开花期相吻合。放蜂量与被害率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松毛虫赤眼蜂可对向日葵螟的田阃防治起到一定作用,提高向日葵产量,还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1.
应用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对应用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赤眼蜂防治向日葵螟有效防治率达61.97%,赤眼蜂防治区的被害籽粒和被害率较对照区差异显著。赤眼蜂防治区较对照区增产8.33%,投入产出比为1∶41。  相似文献   

12.
赤眼蜂寄生率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环境因素、生物因素、杀虫剂因素对赤眼蜂发育、生殖、活动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释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生产中使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苹果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是在实验室筛选出的一个赤眼蜂小种,结果表明,它在营养需求方面与苹果食心虫卵有很大的关联性。通过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对寄主卵的密度、寄生虫和寄主卵密度比进行研究,同时建立数学模型,以评价使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苹果食心虫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4.
赤眼蜂对玉米螟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一项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大石桥市连续3a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效果显著。防治过程中要注意选择质量好的蜂卡,准确测报,确保蜂卵相遇及统防统治等措施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5.
长期利用赤眼蜂大面积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省西丰县、岫岩县,通过17年来长期连续坚持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大面积防治第1代玉米螟试验结果表明,发现自大面积放蜂治螟以来,玉米螟一代卵期赤眼峰的自然寄生率逐年提高,至今已达(?)O%左右;1、2代玉米螟幼虫和蛹的各种寄生性天敌的自然寄生率也逐年显著提高,由此使一代玉米螟的为害也逐年显著减轻,自80年代以来玉米被害率稳定于10%左右。测定玉米种籽和土壤样品表明:六六六、DDT和1605农药的残留量有所缓解,使天敌种群数量逐步回升,进而加强了这些天敌、对1,2两代玉米螟的自然控制作用,解决了玉米蝶的危害,促使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达到在较长时期内玉米螟种群数最相对稳定在较低的动态平衡水平上。  相似文献   

16.
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的潜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头雌蜂3d更换寄主卵、不更换寄主卵、更换寄主卵第1d喂蜜等方法,对供试赤眼蜂进行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潜能试验。结果表明:寄生亚洲玉米螟的优势赤眼蜂种依次为T.evanescens(广赤眼蜂)、T.ostriniae(玉米螟赤眼蜂)和T.dendrolimi(松毛虫赤眼蜂),而T.chilonis(螟黄赤眼蜂)、法国T.maidis、美国T.nubilale、古巴T.pinloi和T.preti  相似文献   

17.
利用赤眼蜂寄生卵与非寄生卵恢复系数e的不同 ,研究了其与弹性斜面碰撞时的运动规律。当e值最大的卵粒的抛射角θ等于或略低于 45°时 ,e值不同的卵粒射程差最大 ,此时分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枇杷果园套养凤凰鸡的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迪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463-1464
[目的]探索枇杷果园套养凤凰鸡的最佳密度。[方法]分别在枇杷果园内套养密度分别为2 250、3 000、3 750、4 500、5 250和6 000只/hm2的凤凰鸡,统计不同套养密度对鸡的存活率、生产性能、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枇杷果园套养凤凰鸡的最佳密度为4 500/hm2。[结论]该研究为成都地区枇杷果园套养鸡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枇杷园生态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枇杷园生态系统内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为78,其中害虫55种,天敌9种,中性虫8种,蜘蛛类6种,分别占整个群落的70.51%、11.54%、10.26%、7.69%。物种丰富度18~34,生态优势度0.0879~0.3361,多样性指数1.6433~2.9249,均匀度指数0.5660~0.9017,生态优势度越大,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越低。  相似文献   

20.
新疆农田14种主要农药田间常用浓度对赤眼蜂柞蚕卵蜂各发育阶段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影响作用基本上依次为有机磷类(乐斯本、久效磷、氧化乐果)>杂环类(锐劲特)>拟除虫菊酯类(功夫、敌杀死)>杀螨剂类(克螨特、哒螨灵)>烟碱类(一遍净、艾美乐)>有机氯类(赛丹)>生物杀虫剂和生物源农药(Bt、棉铃虫NPV、阿维菌素).总体上赤眼蜂各虫期对参试化学农药的敏感性依次为成蜂>幼虫期>卵期>预蛹期>蛹期.除阿维菌素外,生物杀虫剂Bt、NPV对赤眼蜂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