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水稻总产居世界首位,湖南水稻产量又居全国之冠,目前大多数当家品种,虽然产量较高,但品质较差。既不能适应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也不能适应产品市场的需要,因此改良稻米品质,已成为水稻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研究的目的在高产稳产的基础上,着重于品质的改良。秈稻和粳稻是水稻的两个亚种,在生产上各有优点和缺点。粳稻的优点在于品质较好,出米率稍高,整精米率高,耐肥抗倒,丰产性状较多,较抗白叶枯病。秈稻的优点在于生长  相似文献   

2.
我们从1970年开始,进行籼粳稻杂交育种的研究,目的是从国内外籼稻品种中,引进抗性和矮秆丰产遗传基因,先提高抗性;其次逐步稳定籼粳交杂种优势,在矮秆、大穗、大粒等丰产类型上有所突破;第三在育种实践的基础上,探讨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的遗传规律,以指导这一育种新途径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本世纪二十年代及三十年代加藤茂苞、卢守耕等进行籼粳稻杂交是研究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是栽培稻分类性质的研究。五十年代初期以来,国内外进行的籼粳稻杂交是有意识的育种研究。本研究始于1951年,至今已整整坚持三十年了。回顾过去,展望将来,我们深感理想株形的研究是今后水稻高产育种理论方面的重要研究,因为株形育种是实际可行的高光效育种,有可能  相似文献   

4.
籼粳稻杂交育种的进展及前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籼稻和粳稻是栽培稻的两大亚种。两者各有其优缺点。如何扬长避短,把优点集于一体,是当代水稻育种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末,人们对籼粳稻的亲缘分类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直到五十年代初杨守仁和鲍文奎等才在籼粳稻杂交育种方面进行了有意识的研究探索。荏苒至今,已是三十余年。其道路之崎岖曲折,说明了这一项水稻育种新途径确有其一定的难度。但从今天的进展和将来的前景来看,它又是方兴未艾,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本世纪二十年代及三十年代加藤茂苞、卢守耕等进行籼粳稻杂交是研究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是栽培稻分类性质的研究。五十年代初期以来,国内外进行的籼粳稻杂交是有意识的育种研究。本研究始于1951年,至今已整整坚持三十年了。回顾过去,展望将来,我们深感理想株形的研究是今后水稻高产育种理论方面的重要研究,因为株形育种是实际可行的高光效育种,有可能是今后水稻高产育种的方向,即不论是矮秆稻种或杂交水稻今后都要走向理想株形化。  相似文献   

6.
三十六年来籼粳稻杂交育种的研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51年春首名作者由美国归国之后,便在青岛的山东大学农学院有意识的开始进行籼粳稻杂交育种的研究。1959年在《农业学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明籼粳稻杂交是否可以作为常用的稻作育种新途径,”并拟着重研究(1)后代结实率问题,(2)籼粳稻两方面优点的结合问题,(3)所产生的优势利用问题。三十六  相似文献   

7.
8.
水稻籼粳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水稻籼粳杂交研究的历史进行回顾,总结和分析籼粳稻杂交常规育种、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亚洲栽培稻分类和籼粳杂交遗传规律研究进展,针对籼粳稻杂交育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选用5份粳稻和4份籼稻材料,对不同品种水稻维管束的数量进行比较研究,同时结合程氏指数调查,探讨了籼稻和粳稻之间的维管束差异。结果表明:籼稻穗颈维管束数明显高于粳稻,其大维管束效率较高;籼稻的穗颈维管束数与穗一次枝梗数之比(V/R)也显著高于粳稻,大小维管束比也较高。籼稻程氏打分均较低,而粳稻的较高。  相似文献   

10.
用高秆稳性籼Grlc与4个矮籼、粳亲本杂交,配制正反应F1代,分析杂种优势表明:Grlc所配杂种一代优势普遍存在,而株高全为负优势;籼籼组合的单株粒重,每穗料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单株穗数、千粒重等性状为正优势;籼粳组合的单株粒重、单株穗数、千粒重、每穗总粒数为正优势,单株粒重优势与籼籼组合相当,单株穗数、千粒重优势超过籼籼组合,而每穗料数为负优势。  相似文献   

11.
籼粳稻杂交后代易产生超亲变异和优势,蕴藏着巨大的遗传潜力.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寄希望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但实现这一目标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解决途径有赖于对籼粳分化与杂种优势机理的深入研究.对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分化、籼粳稻分类的方法与评价、籼粳稻杂交育种的历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籼粳分化程度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籼粳稻杂交后代中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及生态环境对籼粳交后代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为超级稻选育中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苏种 《农家致富》2013,(1):24-25
一、内优589审定编号:苏审稻201201。来源与类型:原名"内优589",由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以内香2A×R589配组,于2007年育成,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和江苏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审定,属三系杂交籼稻组合,适宜在江苏省中籼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高产、优质、多抗是全球范围内的水稻育种目标。各地的育种工作者越来越注意到水稻品质的改良——即优质米育种,除重视改良其蛋白质含量及其它一些生化与形态性状外,尤其注意其蒸煮品质。稻米的蒸煮品质主要取决于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高低和胶稠度的软硬等。不同地区的稻米消费者总是选择不同稻米来满足他们的消费习惯,在温带地区(日本、中国北方、朝鲜、意大利等),人们多食用粳稻米,其直链淀粉含量低,胶稠度软,糊化温度低;在南亚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们多食用籼稻米,其直链淀粉含量高,胶稠度中,糊化温度中。了解有关籼粳稻间蒸煮品质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不同籼粳型的籼粳稻种子,经谷粒、谷壳、米粒、空壳、萌动谷粒及糙米6种方式处理表明:水稻苯酚的染色反应与谷粒部位有关,以去糙米谷壳的反应最明显,颜色最深、差异最大,其次为充实谷粒;空瘪谷粒籼型、偏籼型与偏粳型的反应差异大;糙米也有微弱反应,颜色浅、变化小。酚反应的成分主要存在于谷壳中,且与受精和籽粒发育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5.
籼粳稻杂交后代亚种特性表现与分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应用程氏指数法研究了籼粳稻杂交后代穗壳色、叶毛、稃毛、穗节长、籽粒长宽比、酚反应等 6个亚种特征性状的表现。结果表明 ,F1表现为偏籼型 ,F2 接近正态分布 ,籼型和母本的影响略大于粳型和父本 ;亲本及其F1的上述特征性状与程氏指数之间及相互之间大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F2 特征性状相互之间相关性大多不显著 ,但与程氏指数的相关性仍然达到极显著水平 ;F2 这 6种特征性状均为连续变异 ,有相当比例的个体表现超亲遗传 ,正反交趋势一致 ;叶毛和稃毛接近双峰曲线 ,其余性状均呈单峰曲线分布 ,穗壳色、酚反应和穗节长呈现偏态分布 ,前两者粳型个体比例大 ,后者籼型个体比例大 ,籽粒长宽比接近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6.
在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对中国猕猴桃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杂交选育的品种类型进行了综述,并对育种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中国猕猴桃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科情3号”粳稻与籼稻组配 F_1代结实率较高,这可能与其含有籼稻血缘有关。F_1代其它性状优势略低于典型籼粳交,但强于粳粳交和籼籼交。直接利用籼粳交优势应注意对籼粳交培育的品种开发。对籼粳交 F_1代的抗寒性、抗衰老性和直链淀粉含量等问题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8.
19.
籼粳稻杂交分类性状遗传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程氏指数法研究了不同类型杂交组合。结果表明粳×籼F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