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定期筛查、隔离病牛 临床检查,通过挤奶人员手和眼的感知来完成,每天挤奶前进行乳房淋洗按摩,观察乳房是否有硬块、肿胀、热、痛反应。挤奶开始时,先从每个乳区挤出三把奶于固定在大杯子口上的带滤网的黑色检查板上,检查是否有奶块、絮状物并观察奶颜色的变化,判断该乳区的健康情况。如出现异常表现则进行乳房炎实验室诊断,如无异常表现,即可正常挤奶。月检是每头牛每个乳区每月检查一次,方法采用间接乳汁体细胞计数检查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长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及发病规律,试验于2017年对长春地区多个大型奶牛场共1 900头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液(LMT)检查方法对不同地区、乳区、胎次、月份、挤奶方式及泌乳阶段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平均发病率为56.32%,其中九台市发病率最高,为76.69%;农安县发病率最低,为24.52%。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受不同月份的影响较大,其中7—9月份发病率最高,为77.86%;6胎次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达到42.07%;该病也与不同泌乳阶段、挤奶方式及乳区等因素有关,泌乳高峰阶段及机械挤奶发病率较高,各乳区发病率变化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乳房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合理饲养、制订科学免疫计划、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严格消毒、减少外界应激等因素,综合防控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3.
在对亚临床型乳房炎的研究中,对采自50头乳牛、88头水牛和28只山羊的597个乳样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乳牛的感染率较高(54%)、水牛较低(23.86%);山羊的乳房感染率较高。本病的感染率随泌乳期数的增多而增加;一个乳区的感染率比两个、三个和四个乳区的都高。乳牛和水牛,后边乳区比前边乳区更容易感染。用各种间接测试法(Mastaid法、十二烷基硫酸钠法及加州乳房炎测试法)和白细胞计数以及细菌学检查法分别检查乳样,以明确各法优劣与否。以白细胞计数及细菌学检查为标准,对三种间接测试法的准确性做了比较,证明效果确实、简单易行、道理清楚。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在干奶期使用乳头保护膜对奶牛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试验选择248头奶牛的992个乳区,将每头奶牛4个乳区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试验组),右侧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以奶牛离开产房第1次回奶厅挤奶为期限,用LMT法检测隐性乳房炎,在奶牛产后2个月内对乳房的外观症状、触诊情况、乳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试验组乳区临床型乳房炎乳区阳性率为1.01%,对照组乳区阳性率为17.94%(P0.01);试验组乳区隐性乳房炎乳区阳性率为10.48%,对照组乳区阳性率为46.77%(P0.01)。说明在干奶期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对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8—2022年23个省份381个规模奶牛场成母牛乳房炎发病事件,主要影响乳房炎的可能因素:发病月份、发病乳区位置和个数、发病次数、产后天数、胎次、严重程度等。[方法]每头牛同一胎次内不同产后天数多次发病记为多次。发病次数统计根据所有牛只乳房炎事件进行计数求和,不同因素下各水平占比根据各水平乳房炎计数小计占该因素下所有水平乳房炎计数总和。[结果](1)7—9月乳房炎发病次数占比较高。(2)单一乳区感染乳房炎的可能性最大,左前乳区累计发病最多,占比27.7%;其次是右前乳区,占比25.3%。(3)产后14天内乳房炎发病次数最多,占比10.6%;产后0~105天乳房炎发病次数占比43.2%。(4)奶牛第1次发病后,26.6%牛只会再次发生乳房炎(即复发率超过25%),而第3次发病占第2次的37.1%。乳房炎发病次数超过5次及以上时,奶牛乳房炎复发率超过50%。(5)乳房炎治愈天数多集中在0~6天(占比48.9%)和7~13天(占比31.5%)。[结论]为减少奶牛乳房炎频发,需做好7—9月防控,加强产后2周内乳房护理和产后105天内乳房炎揭发工作,挤奶期间给予前乳区更多观察和...  相似文献   

6.
为了检测和调查新疆库尔勒市某奶牛场泌乳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对该奶牛场养殖的32头泌乳期奶牛用凝乳法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奶牛阳性率为40.63%,且乳房炎阳性率随奶牛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用挤奶机器挤奶的奶牛乳房炎阳性率高于手工挤奶,后乳区的乳房炎阳性率高于前乳区。  相似文献   

7.
作者采集了20个牧场的乳样,研究了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ase)检验用于检测隐性乳房炎的可能性。如果一份乳样的细胞计数超过400 000细胞/如1,就认为患乳房炎,并对 NAGase 检验结果分级。平均每群假阳性为16.6%,假阴性为2.0%。结论认为,对于选择可疑乳样再按标准方法作进一步分析来说,NAGase检验可作为一种快速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金华市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浙江省金华市3种奶牛养殖模式(规模化养殖场、企业+农户型、散养农户型)的牛群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共检测正常泌乳牛1500头次5883个乳区。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48.1%(721/1500),乳区阳性率为22.4%(1315/5883),并且发现隐性乳房炎的发生率与饲养管理、挤奶操作程序、环境卫生及月份、泌乳期、胎次、产奶量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健康乳室和乳房炎乳室的2000份乳样作了细胞计数。健康母牛乳样的平均体细胞数是6.84±0.27万细胞/嶷升,其中嗜中性白细胞占3±0.26%。患乳房炎母牛乳样的平均体细胞数是338±35万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房炎发病规律的调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446头奶牛全年乳房炎发病规律的研究表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胎次的增加发生规律性的变化,7~8岁及3~6胎达到高峰,以后有下降的趋势;泌乳时间的增加,发病率也会提高;前乳区的发病率比后乳区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前后乳区同时发病的牛较少(P<0.01);机械挤奶的发病率有所提高,但与手工挤奶差异不显著(P>0.05);炎热的夏季,气温过高会导致发病率增加(P<0.05);环境卫生条件差也会提高发病率(P<0.05)。  相似文献   

11.
研究奶牛乳头评分与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改善乳头评分来降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试验随机抽取泌乳奶牛100头,采用电导率法测定隐性乳房炎发生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奶牛隐性乳房炎总阳性率为19.0%,奶牛各乳区(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为20%、26%、19%、11%,前乳区的发病率高于后乳区,但差异不显著(P0.05);隐性乳房炎发生率与乳头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91,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生率与乳头评分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金华市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金华市某奶牛场200头健康泌乳牛的770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测,连续检测3个月,结果显示:该牛场隐性乳房炎的个体房炎的发生率与挤奶操作程序、月份、泌乳期、胎次、产奶量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LMT法、乳汁pH检验法和体细胞直接计数等方法相结合,对冀东地区3个大型奶牛场、8个奶牛养殖户选取的1 021头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与病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60.63%(619/1021),乳房炎阳性乳样品中细菌分离率达88.21%(546/619)。从543头隐性乳房炎患牛的阳性乳区乳样中分得细菌共4类14种菌82株,其中葡萄球菌36株,占43.90%;链球菌33株,占40.24%;肠杆菌类8株,占9.76%;棒状杆菌5株,占6.10%。冀东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北京某区各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流行情况及其主要病原菌,采用BMT方法检出隐性乳房炎乳样后,对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同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了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感染率为22%,主要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其敏感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呋钠、头孢拉定、氟哌酸、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经采取临床用药及改善挤奶方式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该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特别是隐性乳房炎是困扰奶牛业经济效益及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隐性乳房炎由于其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常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在奶牛的疾病中,隐性乳房炎危害较大。它不仅影响产奶量,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奶的品质,危害人类的健康,必须引起奶牛饲养户的高度重视。1病因引起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因是乳房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性变化,其特点是奶中T细胞,特别是白细胞增多以及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例如:挤奶方式的影响,挤奶机负压(真空度)过大,负压不稳定的发病率比稳定的要高一倍。四乳区贮乳量不…  相似文献   

16.
利用PortaSCC(R)奶牛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对太原和朔州两地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PortaSCC(R)隐性乳房炎测试技术方法简便快捷、测定数据准确,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奶牛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55.5%(111/2OO),乳区阳性率为26.34%(196/744);3胎及以上奶牛乳房炎阳性率达到70.18%(40/57)并显著高于1~2胎35.42%(17/48)(P<O.01);奶牛个体混合乳样体细胞与个体乳区乳样体细胞平均数呈直线相关,差异极显著(r=0.7418,t>t0.01,P<O.01).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是由于乳腺受到某些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刺激而发生的一种炎症变化,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并具有传染性。传染性病原菌主要分布在牛乳房表面和乳房中,多因挤奶时由挤奶员的手、擦洗乳房的毛巾、挤奶杯等在奶牛间相互传播,病原微生物经乳头管感染乳房。传染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支原体。  相似文献   

18.
芦鑫 《中国奶牛》2001,(3):44-45
我场有 1000多头奶牛,近 600头成年牛有两个管道式挤奶间和一个挤奶台,成年牛分成五个泌乳牛组,两个核心牛群采用管道式挤奶,另三个组用挤奶台挤奶。  在乳房炎的防治工作中,我们对鱼骨式挤奶台和管道式挤奶的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鱼骨式挤奶台临床型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比管道式挤奶的平均发病率高出 7~ 10个百分点,如表 1: 1两种挤奶方式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   2000年元月到 12月对五个乳泌牛群的隐性乳房炎逐月进行普查,挤奶台的三个牛群隐性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和管道式挤奶的两个牛群的平均发病率的差异不明显,管…  相似文献   

19.
奶牛隐性乳房炎与被毛中Zn、Cu、Mn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别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了健康对照组奶牛和 CMT/BMT 法检验为阳性的奶牛的被毛中 Zn、Cu、Mn 的含量,研究奶牛隐性乳房炎与被毛微量元素 Zn、Cu、Mn的关系。试验选择 1 个乳区患隐性乳房炎组(Ⅰ组)、2 个乳区患隐性乳房炎组(Ⅱ组)、3个乳区患隐性乳房炎组(Ⅲ组)、4个乳区患隐性乳房炎组(Ⅳ组)和健康对照组(Ⅴ组)。结果表明,Ⅰ组的Cu、Mn含量与Ⅲ组的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最常见、最难防治、花费最多,严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疾病之一。乳头药浴对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对比利时进口药浴液与国内某品牌药浴液进行了对比试验,从改善乳头皮肤质量(皮肤表面光滑度)、优化乳头括约肌、控制体细胞数上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挤奶前药浴液(乳洁)、挤奶后药浴液(乳宁)可以使牛乳中的体细胞数出现明显下降,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效果明显,可提高牛乳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