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继锋  徐挺  胡志新  蔡婷  朱朝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20-6721,6750
[目的]研究合肥市校园区屋面和路面两类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特征。[方法]以SS、CODCr、TN和TP作为主要水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校园内屋面和路面2010年4场降雨径流污染物输出规律和降雨径流水质特征及其差异。[结果]合肥市校园区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水平较高,降雨径流主要污染物浓度一般在降雨初期较高,后期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浓度下降,并趋于稳定;不同类型下垫面对降雨径流水质的影响差异较大,受人为活动直接干扰的路面降雨径流中SS和TP平均浓度远高于屋面,CODCr和TN平均浓度略高于屋面;合肥地区大气湿沉降对降雨径流中TN的贡献很大。[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开展城市径流面源污染控制和有效利用城区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降雨径流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拟通过控制降雨径流产生的污染来减少非点源污染。[方法]通过分析降雨径流的水文过程、其与非点源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以及水文模型在该研究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有效的减少非点源污染。[结果]降雨径流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源头控制,加强地表非点源污染物清除和控制,在坡地上种植植被,可有效减少降雨径流对土地的冲刷和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水文模型的应用使该研究简单化。[结论]研究表明对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控制将有效减少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3.
控制滇池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的沸石吸附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野外现场试验方法,研究了滇池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物特征及天然沸石对模拟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结果表明,沸石床对NH4^ -N和TP处理率达50%以上可持续约17h;对N03^- -N、N02^- -N则分别为5h和8h。流速及运行次数对NH4^ -N去除率均有影响,同样的处理时间下,流速增大或运行次数增多,沸石对NH4^ -N的去除率减小。  相似文献   

4.
水文过程中降雨径流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降雨径流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拟通过控制降雨径流产生的污染来减少非点源污染。[方法]通过分析降雨径流的水文过程、其与非点源污染物的作用机理及其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以及水文模型在该研究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有效的减少非点源污染。[结果]降雨径流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源头控制,加强地表非点源污染物清除和控制,在坡地上种植植被,可有效减少降雨径流对土地的冲刷和侵蚀,减少水土流失。水文模型的应用使该研究简单化。[结论]研究表明对降雨径流过程进行控制将有效减少非点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河岸带耕地降雨径流产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孟津黄河漫滩的河岸带上开展了野外定位观测,研究了自然降雨情况下,河岸林地转变成农耕地前后降雨地表径流产流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河岸滩区具有较强的土壤入渗能力,径流产流的次降雨量临界值为20 mm;滩区径流系数相对偏小:耕地平均3.5%,林地平均2.0%;在耕地开垦初期,由于雨滴的直接溅蚀,表土存在"板结"现象,径流系数增加较为明显.河岸滩区的降雨径流呈弱碱性(pH=8.0~9.5),且盐分含量偏高;耕地径流和林地径流水质的差异表现在耕地径流具有较低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含量;由于耕地的径流产生量明显大于林地,耕地径流的污染物(土壤颗粒物、有机物、总氮和总磷)产生总量约是林地径流的1.5~3.0倍.土壤翻动后的首次降雨通常会引起耕地较平时5~10倍的土壤颗粒物和总磷流失.林改耕后,径流颗粒物和总磷含量较参照耕地平均增加3倍,成为滨河漫滩农田开垦初期的应首要控制的污染物.河岸滩区在河岸缓冲、屏障和面源污染物削减方面具有重要的水文生态功能,因此在河岸滩区的开发进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原生河岸带的生态保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6.
对降雨过程中降雨量与径流量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流存在滞后的现象,随着降雨总量的不断增加,降雨量与径流量表现为一定的函数关系,竹林和紫穗槐两者表现为幂函数关系,裸地表现为逻辑斯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探讨城市降雨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对于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沈阳市典型区域为例,对坡顶屋面、平顶屋面和路面3种典型下垫面的降雨径流进行了监测,分析的污染物包括总悬浮颗粒物(TSS)、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主要重金属(Cd、Cr、Cu、Ni、Zn)。利用M(V)曲线和污染物初期冲刷率(MFF30),分析了不同降雨径流事件的初期冲刷强度和发生强冲刷、弱冲刷的概率。结果显示:研究区较易产生初期冲刷现象,约有50%-90%的降雨事件能产生初期冲刷现象。3种下垫面发生初期冲刷的强度依次是:平顶屋面>坡顶屋面>路面。降雨历时和干期长度与初期冲刷效应具有正相关关系,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与初期冲刷先是正相关关系,但当稀释效应大于冲刷效应时,呈现负相关关系。重金属污染物较容易发生初期冲刷现象,而TN易发生强初期冲刷。  相似文献   

8.
滇池流域典型城郊降雨径流污染特征与排放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滇池流域典型城郊代表性的两个功能区——居民生活区和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进行降雨径流监测,分析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排放过程。结果表明,降雨地表径流中总氮浓度在2.18~29.40mg·L-1,总磷浓度在0.18~3.90mg·L-1,氨态氮浓度在0.87~18.48mg·L-1,硝态氮浓度在0.02~3.64mg·L-1,CODCr浓度在22.51~362.92mg·L-1,TSS浓度在7.00~882.00mg·L-1之间。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高于地表水Ⅴ类水环境质量标准。降雨径流中氮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态氮、颗粒态氮和溶解有机态氮,磷的主要污染物以颗粒态磷和PO34--P为主。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随降雨时间发生变化,开始产生径流时污染物浓度较高,之后随着雨强的平衡而趋于下降。降雨径流各污染物浓度是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大于居民生活区,居民生活区径流大于屋面径流;次降雨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EMC)为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普遍高于居民生活区。居民生活-集市混合区降雨径流EMC变化表现出更大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9.
周冰 《现代农业》2009,(5):58-59
当前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面源污染仍未引起应有的重视,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城市降雨径流产生面源污染的研究,得到了因降雨径流将铁岭市中心城区不同下垫面的污粢物COD、氨氮、总磷带入辽河的总量.  相似文献   

10.
沙丘前沿区因其特定的下垫面和水文气象条件,降雨径流关系复杂.针对沙丘前沿区水文特性,探索适合区域特点降雨径流预报方法.分别采用新安江模型和模型树方法,对沙丘前沿区逐日降雨径流过程进行试验模拟.结果表明:新安江模型模拟过程与实测过程偏差很大,17年降雨径流过程预报结果均不合格;而模型树方法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较好,预报合格率91%,确定性系数达到0.8,满足水文预报精度要求.对比这两种方法的建模过程及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型树的数据驱动水文模型具有输入数据要求少、过程简单、维护工作量少等优点,适用性强,精度能够得到保证,可应用于沙丘区前区降雨径流预报,为沙丘前沿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屋面径流污染特性及其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殷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44-5245
分析比较了国内外屋面径流水质的研究情况,结果显示,屋面径流水质存在较大的污染性,而且我国的屋面径流污染比一些发达国家的屋面径流污染明显严重。屋面径流水质主要受降雨量、降雨强度、屋面材料、季节和气温的影响。讨论了屋面径流的几种利用方案,主要包括纳入中水系统、独立的雨水利用系统、屋面绿化利用系统和渗透回灌系统。  相似文献   

12.
席运官  陈瑞冰  徐欣  魏琴  李菊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12-16414,16443
[目的]研究有机与常规水稻生产径流污染状况。[方法]定点采样测定总氮、总磷和COD,比较2种水稻生产方式排水污染物浓度。[结果]有机水稻生产可降低排水中氮的排放,西渚常规稻田排水中总氮浓度最高是有机的8.0倍;稻田排水中,磷的含量总体上较低(0.019-0.176mg/L),常规稻田排水中总磷浓度有高于有机水稻田的趋势,但有机稻田也会出现总磷高于常规稻田的风险;有机水稻生产由于采用"稻鸭共作"模式,排水中COD浓度总体上有高于常规大田的趋势。[结论]有机水稻种植要适当控制稻田鸭子的放养数量或改变放养方式,以避免产生不利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3.
镇江市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由令  张波  吴春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716-16717,16787
[目的]分析镇江市地表径流污染特征。[方法]分别于2010年7月4日和8月16日,采取镇江市不同降雨历时地表径流水样,分析两场降雨地表径流中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和总磷(TP)随降雨历时的变化特征。[结果]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2010年7月4日和8月16日镇江市两场降雨地表径流的SS浓度先增加后减少,最大浓度分别为1 240和160 mg/L,相差较大,由于7月4日降雨强度较大,降雨后期SS浓度降低幅度也较大;CODCr值的整体变化趋势与SS类似,7月4日CODCr的变化幅度(32~212mg/L)明显大于8月16日的(13~53 mg/L);NH3-N和TP浓度的变化趋势相近,即降雨初期浓度呈增加趋势,一定时间后便急剧减少,降雨末期NH3-N和TP浓度变化比SS更为剧烈。[结论]该研究为雨水径流水质变化与处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事件平均浓度(EMC)和M(V)曲线初期冲刷效应判识方法,对2011年4月北京市中心城区和远郊区县降雨径流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城郊环境差异影响,径流污染物种类、浓度和初期冲刷效应存在明显分异,城区COD、TP、TN污染物浓度低于郊区,氨氮浓度高于郊区;城区径流存在初期冲刷效应,郊区无明显初期冲刷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农田施用沼肥对玉米产量及农田径流水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沼肥和化肥对比试验,通过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不同肥料配方对土壤地表径流氮、磷及硝酸盐流失的影响。[结果]利用沼渣施底肥、沼液追肥,可明显增加玉米产量,且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增产7.64%~10.34%。[结论]农田施用沼肥比施用化肥减少了土壤总磷、总氮及硝酸盐氮随地表径流和侧渗迁移的流失量,改善了入库水的水质。沼气生态工程改变了水源林区居民传统的生活能源消费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山林植被,改善了辽宁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白洋淀流域典型村落非点源与地表径流污染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添伟  陈家军  史震天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991-16993,17042
[目的]考察白洋淀流域典型村落非点源污染的特征。[方法]走访调查典型村落生活污水、固体废物的排放,并且监测分析其中的污染物和营养元素的含量;对降雨径流的水量、水质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该典型村畜禽粪便的排放造成的非点源污染远超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总和,其TOC年排放量为37794kg、TN为4102.9kg、TP为1923.7ks;降雨径流中COD、TN和’rP的次降雨平均浓度(EMC)分别为44.5、78.8、1.3mg/L,年污染负荷分别为7.6、13.4、0.2kg/hm。,占标准农田造成的COD年污染负荷的5.1%,占坡耕地TN与’11)的4.5%和0.49%。[结论]该研究揭示了村落非点源污染的最大源头是畜禽养殖。明确了非点源的年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17.
采用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对其在处理、控制暴雨径流污染问题进行了模拟研究,实验中人工模拟暴雨径流污染物浓度平均为CODcr291.23mg·L-1、TN26.08mg·L-1、TP1.38mg·L-1。实验结果表明,菖蒲-沸石湿地系统有较好的综合净化能力,去除率平均为CODcr87.13%、TN97.33%、TP77.29%。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平安县文祖口水库径流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