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6个红花品种的株高、分枝数、单株果球数、单株果球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花丝产量等综合农艺性状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品种的含油率进行检测,初步掌握了不同红花品种的特性,选出了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疆塔城地区红花产业不断得到壮大。为摸清红花自交结实情况,在前几年试验基础上,对红花杂交群体进行自交套袋试验;总结出不同类型植株果球自交结实数及分枝性状特点,为红花育种方向、方法及栽培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果萼下颜色分别为浅紫色和绿色2个茄子高代自交系及其后代F1和F2为试验材料,采用数量性状遗传研究方法,研究茄子果萼下颜色的遗传规律。果萼下颜色为浅紫色和绿色的茄子果实套袋处理20d后果皮颜色分别为红色和白色,表明果萼下颜色和果实着色紧密相关;F2群体中果萼下颜色各级别均有分布,为双峰分布,符合数量性状特点。最适遗传模型检验表明,F2群体果萼下颜色遗传符合两对具有加性、显性和上位性作用的主基因以及具有加性、显性和上位性作用的多基因(E-0)模型;由遗传参数值得出,茄子果萼下颜色主要由以加性效应为主的两对主基因控制,在F2中两对主基因遗传率为93.96%。最后通过果萼下颜色与分子标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了与果萼下颜色极显著相关的分子标记E06-5。从而为茄子果色遗传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国外红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多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红花植株农艺性状变异特征,确定构成红花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红花种质评价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红花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红花生长发育特点,运用统筹分析,明确红花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红花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5.09%~55.84%,红花单株果球数(0.722 1)、顶球直径(0.342 9)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与显著正相关关系;红花植株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的绝对值以单株果球数(0.713 7)最高,单株果球数对红花产量形成的直接效应最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所选的4个因子对红花产量模型的决定系数达0.766 8。【结论】植株高大、生育期较长、单株果球数多、顶球直径较大的红花品种具有高产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塔城地区红花产业不断得到壮大。为摸清红花的自交结实情况,在前几年试验基础上,对红花杂交群体进行了自交套袋试验;总结出不同类型植株主茎果球自交结实数,为红花育种方向及方法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红花种子富含亚油酸,具有降血脂、美容等功效。获得与红花农艺性状关联的分子标记,将为红花品种分子育种提供技术支撑。基于包含64条多态性条带的19条SCoT标记,利用STRUCTURE 2.3软件和一般线性模型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84份红花种质的12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9.23%~51.21%,数据呈正态分布。单株种子质量与茎粗、有效分枝总数、单株果球总数、顶果球直径、顶果球着粒数、顶果球着粒质量、顶果球质量和单株果球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第1分枝高度呈显著负相关。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可将84份红花种质划分为5个类群,分别包含11、9、20、9、35份试验材料。84份红花种质中有60份材料Q>0.6,占所有供试材料的71.43%,说明各群体中大部分红花种质亲缘关系比较单一。3个SCoT标记位点与单株总果球数、单株2级分枝果球数、单株果球总质量和单株种子质量呈极显著相关联(P<0.01),各位点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在8.25%~10.93%。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野生黑果枸杞种质资源主要表型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对48份黑果枸杞种质资源的18种主要表型、品质性状(15个数量性状、3个质量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主成分、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黑果枸杞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431~2.095,其变异系数在19%~189%,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果实纵径,其次是果实横径、枝粗、枝长、单枝成熟果实数和叶宽;质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745~1.007,其中果实形状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叶片形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948,果实颜色的多样性指数为0.74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09%,果实纵径、果实颜色、叶面积、花色苷含量、果实横径和枝粗可作为反映黑果枸杞产量及品质的主要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横径、平均单果质量、单簇叶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花色苷含量、果实颜色、单枝成熟果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果柄长与果实形状、果实颜色、花色苷含量和枝粗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基于种质间性状的遗传差异,48份黑果枸杞种质被聚...  相似文献   

8.
玉米自交系K 12花丝红色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交系K12和琼68的1套分离群体对玉米红花丝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发现K12的红花丝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基因定位的方法将K 12中控制红花丝的基因定位在第10染色体上,与SSR引物um c 1576的遗传距离为3.0 cM.  相似文献   

9.
以26个野生荔10号荔枝自然杂交子代半同胞单株为材料,分析其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和估测其遗传参数,以期弄清野生荔枝的遗传规律和在酿酒品种培育中的可行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果实的表型性状(果实形状、果肩形状、果皮颜色、龟裂片形状、裂片峰形状)变异范围广,均分离出3~5个不同类型;除果皮颜色外,其余性状亲本性状遗传更加顽固;呈母本性状占比数依次为果肩形状(55.56%)>果实形状(44.44%)>龟裂片形状(40.74%)>裂片峰形状(29.63%)>果皮颜色(14.81%)。品质性状家系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28.44%)>果皮厚度(17.48%)>果肉厚度(15.44%)>可食率(12.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8%)>果形指数(5.59%);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0.9992)>可食率(0.998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0.9753)>果形指数(0.9733)>果肉厚度(0.9663)>果皮厚度(0.9585);遗传增益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果重(87.74%)>果肉厚度(48.32%)>果皮厚度(30.16%)>可食率(17.9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7%)>果形指数(-4.77%)。单果重在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增益3项指标值均最高,表现出突出的遗传变异、遗传力和遗传增益效果,表明该性状受较强的遗传控制,且后代的选择余地较大。筛选出9个特异单株:8个单株入选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5%)特异单株,1个单株入选高可食率(≥80%)特异单株,改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地方红花种质资源的形态标记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合理高效地利用红花种质资源,按照《红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云南本地红花36份种质资源的12项形态性状进行鉴定评价和标记记载,利用SPSS 19.0软件,采用欧氏距离和Furthest Neighbour法,根据红花形态标记的相似性对红花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结果表明,资源材料间形态性状差异明显,36份红花资源材料划分为四大类群。第Ⅰ类群包含14份材料,主要形态特征表现为叶缘除YN-2mr为浅裂外,其余均为锯齿;叶形以卵形居多,椭圆形及长椭圆形次之;种子形状为椭圆。第Ⅱ类群包含11份材料,主要特征为叶缘多为锯齿,深裂和浅裂次之;叶形及外部苞片形状均以披针形为主。第Ⅲ类群包含3份材料,主要特征是种子形状全部为月牙形,叶形多为卵形,花色多为橘红色。第Ⅳ类群包含8份材料,主要形态特征是叶缘为全缘和锯齿各占一半,叶形多为椭圆形,披针形和卵形较少;叶刺多为少刺,无刺次之;外部苞片刺数均为无,花色多为橘红,红色次之,果球大,单株果球数多,该类群材料宜作为育种杂交亲本予以利用。由此,明确了红花种质资源的不同类型,可根据育种目标选择性状互补的亲本配制组合,为选育红花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来自世界各地的50份油用型红花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0个相关性状对单株粒重的影响顺序是单株有效果球数,总果球数,单株无效果球数,百粒重,总分枝数,二级分枝数,一级分枝数,株高,分枝高,顶花球直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单株有效果球数,总果球数,单株无效果球数,百粒重,顶花球直径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单株有效果球数,单株总果球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较大,是红花品种选育的主攻方向。综合考虑,单株产量高的油用型红花株型应是:株高和分枝数适中,单株有效果球数和总果球数多,无效果球少,顶果球直径和百粒重较大者。  相似文献   

12.
辣木在干热河谷地区不同品种种子质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利用引进的辣木品种,通过对引进辣木品种种子产量性状和种子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辣木品种果荚颜色差别较小,果荚形状、质量、果荚内种子数量、产量差别较大;种子颜色相同,但种子对果荚质量比、种仁占比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旨在分析花油两用红花品种的籽粒及花丝农艺性状。本研究以10个主要红花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籽粒产量、花球大小、花丝产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2生长势最好,A5生长势最弱。A3花丝产量最高,为171.4 g,显著高于其它品种,但籽粒产量最低,为1.204 kg,显著低于其它品种,可作为花用品种;A2在小区籽粒产量上显著高于其他9个品种,小区产量平均可以获得1.588 kg,是优良的油用红花品种,花丝产量为119.9 g,与A3和A5比较差异显著,与其它品种比较差异不显著,综合比较A2为豫东生态区花油两用型红花优良品种;花丝产量与籽粒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571,未达到显著水平,与二者相关系数最大的两个性状第一有效分枝高度与无效分枝数的相关系数为-0.158,差异不显著,说明花丝与籽粒间可以找到一个同时能满足取得较高产量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97份番茄品种果实性状,分析解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筛选具有特异性状的番茄品种,为番茄品种资源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生长相同条件下的97份不同番茄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番茄生长发育时期,每个品种调查21个果实性状指标;其中数量性状指标14个,分别是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心室数、果柄长度、果梗洼大小、叶长、叶宽、第二花序节位、首花序节位、单花序果数、小区产量和单株产量;质量性状指标7个,分别为叶片类型、叶片形状、成熟果色、胎座胶状物质颜色、果面茸毛、果实横切面形状和果形;进行番茄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97份番茄材料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在0.89~2.29,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1.17%~54.03%,其中单花序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54.03%),第二花序节位的变异系数最小(11.17%);与果实横径以及果实形状之间具有相关性的性状最多,有14个,与成熟果色之间具有相关性的性状最少,有1个;通过聚类分析以及依照同一类群的品种遗传相似性较大,不同类群的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则,将97份番茄资源分为5大类群。【...  相似文献   

15.
以红心猕猴桃品种"楚红"为试材,研究了不透光纸袋套袋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的"楚红"猕猴桃果面颜色均匀一致,呈淡黄色,色泽新鲜;果肉亦呈淡黄色,衬托红色性状更为明显;套袋对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贮藏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乡红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居群红花栽培的20个优良株系为材料,调查红花主要农艺性状,研究其对单株种子产量影响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1个相关性状对种子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总果球数有效果球数二级分枝数一级分枝数单果种子粒数主茎高无效果球数百粒重、株高分枝与主茎夹角果球直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株高(X_1)、总果球数(X_7)、二级分枝数(X_8)、单果种子粒数(X_10)和百粒重(X_(11))直接影响单株种子产量,多元回归方程为Y=35.2587+0.0579X_1+1.5290X_7-0.4211X_8+0.6591X_10+2.1317X_11(F=56.5917**)。通径分析表明,总果球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为单果种子粒数,再次是百粒重,以上三者是红花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减少单株无效果球数可大幅提高单株种子产量。单株种子产量高产株型应是株高适中、一级分枝数多、有效果球数多、无效果球数少、单果种子粒数多、果球直径大、百粒重高。  相似文献   

17.
河南红花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150份河南红花优质种质资源的12个表型性状开展遗传多样性研究和综合评价,旨在为选育红花新品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河南红花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顶果球着粒数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顶果球直径、千粒质量和节间长度;单株有效果球总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分枝总数、顶果球着粒数、节间长度,最小的为粒长和粒宽。基于各种质间12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差异,对150份红花种质进行聚类分析,可在遗传距离为10.15处将其划分为6大类群。第Ⅰ类群以顶果球直径和顶果球着粒数均最大;第Ⅱ类群粒长最大、茎秆最粗、节间长度最短;第Ⅳ类群千粒质量最大、籽粒最宽;第Ⅴ类群株高最高,节间数、分枝总数和单株有效果球总数最多;第Ⅲ和Ⅵ类群的有益性状不明显。在主成分分析中,前4个主成分反映了12个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0.08%。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26.07%,主要是分枝总数和单株有效果球总数的综合反映;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7.58%,主要是顶果球着粒数和顶果球直径的综合反映;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4.23%,主要是千粒质量、粒长及粒宽的综合反映;第4主成分贡献率为12.20%,主要是株高、第一分枝高度和节间数的综合反映。河南红花种质的表型综合值(F值)平均为0.36。其中,HH085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其F值最高,为0.89。  相似文献   

18.
以普通荞麦3个花柱同长自交可育纯系为材料,通过人工去雄授粉杂交方法,将甜自21-1分别与Lorena-3和甜自100进行正反交,配制4个杂交组合,获得其杂种后代和F2代群体,探讨普通荞麦尖果、落粒性、红色茎秆的遗传规律。研究发现:尖果性状在甜自21-1与Lorena-3和甜自100进行正反交4个组合的F2群体中均表现3∶1的遗传分离模式,表明尖果性状(尖-钝)受单基因遗传控制;落粒性和主茎颜色(红-绿)在甜自21-1和Lorena-3正反交的2个组合的F2群体中均遵循9∶7的分离模式,表明落粒性、主茎颜色(红-绿)为2对显性互补基因的遗传模式。尖果性状基因、落粒性基因和红色茎秆基因之间均表现为彼此独立遗传。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科学》2016,(3):91-94
本文综述了甜瓜的果实形状、果皮颜色和果肉性状等的遗传特性及研究进展,以期为甜瓜果实性状改良、亲本的选配和进一步选育高产、稳产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套袋类型对富士苹果果实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富士苹果果实进行五种套袋处理:膜袋、纸袋、纸+膜袋、双套袋和对照,分析不同套袋处理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果实生长量:套膜袋果实前期高,中期低,后期又升高;套纸袋果实前期生长同膜袋,脱袋后生长量迅速增加,高于膜袋果和CK;双套袋果实,从套膜袋至套纸袋前,果实生长略高于CK,中期生长和CK相近,后期(脱纸袋后),生长量明显高于CK;纸+膜袋果实与纸袋果实生长基本一致。2.双套袋果实颜色鲜红,蜡粉厚,无尘。优质果率是双套袋果>膜袋果>纸袋果>CK。果形指数以膜袋果最高,CK最低。双套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5.2%,高于纸袋果,低于膜袋果和CK,但均已达到优质红富士果实性状标准。综合各项指标表明:双套袋果在所有处理中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