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了探究高寒地区半放牧饲养方式下环境因素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定锡林浩特市某羊场(试验羊场母羊采取一年一产繁殖模式,每年9,10月份进行人工授精,次年2,3月份产羔,羔羊于3月龄断奶)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2018年9月份—2020年6月份有窗式羊舍内外环境因素[包括月均温度、月均相对湿度、月均风速、温湿度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 THI)、风冷指数(wind chill index, WCI)]及3个批次母羊的繁殖性能数据(包括受胎率、产羔率及所产羔羊的初生均重、断奶成活率),分析试验期间羊舍内外环境因素间及羊舍内外环境因素与母羊繁殖性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相同月份的试验羊舍内外月均温度表现并不一致,每年1月份羊舍内外月均温度最低,舍外温度可达-20.69℃,1月份舍内外温度差在5.13~13.29℃之间,且均差异显著(P<0.05);每年6月份时试验羊舍内外月均温度最高,舍外温度最高为24.06℃,舍内温度为18.58℃;每年不同月份试验羊舍内外月均相对湿度变化规律不明显,但整体呈现出1,2,12月份较高、其他月份较低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彩钢结构配套卷帘羊舍与彩钢结构封闭式羊舍冬季环境参数进行测定,并作比较分析,结果彩钢结构配套卷帘羊舍舍内日均温度-0.21℃,比彩钢结构封闭式羊舍内日均温度低2.14℃,高于同期舍外环境温度4.67℃,表明该类型羊舍具有一定保温能力,但保温效果不及封闭羊舍。舍内CO_2含量比封闭式羊舍低21.19%,NH_3和H_2S没有检出,总体空气质量好于封闭羊舍。缺点是在极端低温天气时羊舍内饮水管道出现冻结,自动清粪设施不能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漏缝地板-机械清粪(刮粪板)系统对羊舍小环境的改善效果,首先对羊舍进行改造,将羊舍内部的土坯平地(对照组)改造为高床,并铺设塑料漏缝地板、配备机械刮粪板(试验组)。分别在2013年7月(夏季)和2014年1月(冬季)连续两周对两类羊舍中的温度、相对湿度、氨气(NH3)、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浓度进行检测,并对漏缝地板清粪效果、刮粪板运行噪音及运行时山羊的行为变化进行评价。(1)夏、冬两季羊舍外界、对照组、试验组的温度分别为31.3℃、30.7℃、30.0℃和6.4℃、8.7℃、7.2℃。夏季外界与羊舍内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舍内温度差异不显著(P0.05)。冬季对照组和试验组舍内温度显著高于羊舍外温度(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2)夏、冬两季羊舍外界、对照组、试验组舍内相对湿度分别为85.0%、90.1%、88.6%和59.0%、80.4%、74.7%。夏季对照组湿度显著高于舍外(P0.05),试验组湿度与舍外基本一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冬季,对照组和试验组舍内湿度均显著高于舍外(P0.05),但试验组舍内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对照组、试验组舍内夏季风速分别为0.17m/s和0.11m/s,冬季风速分别为0.09m/s和0.05m/s。(4)夏季对照组和试验组舍内NH3、CH4和CO2的浓度分别为2.78、183.9、850.8mg/m3和1.58、110.2、640.1mg/m3;冬季对照组和试验组舍内NH3、CH4、CO2、浓度分别为5.76、289.8、2 673 mg/m3和3.54、227.5、1 758 mg/m3,夏、冬两季试验组舍内三种气体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表明,漏缝地板-机械清粪系统在山羊集约化养殖中可显著降低羊舍内有害气体浓度,改善养殖小环境。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冬季半开放式鸡舍舍内不同位点温湿度变化及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62周龄海兰灰商品蛋鸡2 520只,按照鸡舍纵向方向分为进风口、中间、出风口三个位点,每组设12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按照鸡舍垂直方向分为上层、中层、下层三个位点,每组设12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结果表明:冬季舍内的平均温度为11.6℃,中间位置平均温度最高为12.5℃,其次为进风口,平均温度为11.2℃,再次为出风口,平均温度为11℃;舍内平均湿度基本稳定在45%50%,中间湿度>出风口湿度>进风口湿度,温湿度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平均耗料量、平均蛋重、产蛋率、料蛋比,进风口、中间、出风口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层平均温度比中层平均温度高1.9℃,中层比下层平均温度高2.6℃;中层比上层的平均湿度高0.6%,中层比下层的平均湿度高1.6%;下层的耗料量和平均蛋重显著高于上层和中层(P<0.05),产蛋率和料蛋比在上层、中层、下层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冬季半开放式鸡舍舍内温湿度变化在蛋鸡自身可调节范围内,基本能满足鸡群生产性能发挥。  相似文献   

5.
《湖北畜牧兽医》2009,(8):41-42
(1)建舍。羊舍应选择在地势高燥、向阳背风的地方,羊舍前留10~20m2的饲养区,安装固定饲槽和饮水器具。舍外要有排水沟,舍内要铺竹垫子或水泥地。在冬季,寒冷地区要用塑料薄膜扣棚,可以提高羊舍温度4~7℃,利于羊只生长。  相似文献   

6.
封闭式断奶仔猪舍空气环境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观测封闭式断奶仔猪舍春、夏、冬季舍内空气温热及卫生状况的基础上,对其空气环境状况进行了评价.观测结果该猪舍各观测期内的舍内温度、相对湿度均高于舍外的相应指标,尤其是冬季舍内平均温度可达到14.8℃,比舍外高出24.6℃,最低温度比舍外高出28.6℃,明显地改善了畜舍的温热状况.而且畜舍光照合理,有害气体浓度较低.是一种较好的畜舍形式.  相似文献   

7.
玻璃框架羊舍冷季舍内平均温度保持在 0 3~ 5℃ ,舍内外温差 12~ 16℃ ,相对湿度 73 %~ 77 6%。产羔成活率和繁殖成活率比塑棚组分别提高 3 97% (P >0 0 5 )和 2 3 1% (P >0 0 5 ) ;羔羊增重提高 7 61% (P <0 0 5 )。  相似文献   

8.
阎宏  蒋发斌 《家畜生态》2000,21(3):31-35
本文在对封闭式猪舍不同季节的温度、湿度、气流等温热状况及光照进行观测的基础上,结合肥育猪的生产性能和发病及死亡状况,对该猪舍的温热环境、保温隔热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猪舍各季节温度(包括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相对湿度均高于舍外。尤其是冬季舍内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别比舍外高20.4℃和24.8℃。在冬季比较明显地改善了畜舍的温度环境。是一种较好的猪舍形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冬季相对湿度过高、夏季舍内温度过高、通风不足,致使冬、夏季水平较低且发病率较高,需从畜舍的保温隔热设计和管理方面改进。  相似文献   

9.
(一)维修羊圈羊厌潮湿,怕贼风,在入冬前,要维修好羊舍、羊圈。冬天栏舍要避风、干燥,要随时保证羊体表清洁卫生。立冬时,起出舍内羊粪,做好圈舍消毒工作,以后不再起粪,以利羊舍冬季保温。舍外要有排水沟,舍内要铺竹垫子。在冬季,寒冷地区要用塑料薄膜扣棚,可以提高羊舍温度4~7℃,加快羊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塑料暖棚在养畜技术中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冬季畜舍的温度,减少了死亡,增加了养羊的经济效益.但部分养殖户仿造蔬菜暖棚结构建造牲畜暖棚,其结构不尽合理,采光不够科学,保温效果不好,塑料膜上雾水滴在羊身上和舍内地面.造成舍内地面泥泞不堪,空气湿度大,有害气体明显增加,影响了养羊生产和管理.通过对蔬菜暖棚式羊舍内增设活动黑塑料膜的方法进行改造,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提高了冬季羊舍内温度,改善了羊舍内的生产条件,减少了羔羊的死亡,增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寒冷地区温室型犊牛舍温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低温条件下温室型犊牛舍内的环境状况,研究分析了舍外平均气温为(-10±1)℃、(-15±1)和(-20±1)℃条件下,温室型犊牛舍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和有害气体等指标。结果表明,当外界平均气温为(-10±1)、(-15±1)和(-20±1)℃时,犊牛舍内平均气温分别为6.7℃、2.1℃和-0.6℃,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64.1%、59.5%和75.2%,气流速度分别为0.05m/s、0.04m/s和0.04m/s,CO2浓度分别为2434mg/m3、2512mg/m3和2528mg/m3,而犊牛舍空气中未检测出H2S和NH3。结果说明,在外界平均气温-20℃以上的天气条件下,保温良好、换气充分的温室型犊牛舍,其舍内的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环境完全可以满足哺乳犊牛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开放式肉牛育肥舍冬季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试验对其冬季的主要温热环境和空气质量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开放式肉牛育肥舍在黑龙江省冬季存在温度低、湿度大、空气质量差等问题,需要提高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完善通风换气系统的设计并加强日常的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3.
哺乳母猪舍建设及环境调控措施是猪场饲养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河北省丰宁坝下地区冬季气候特点,参考工业和民用建筑相关规范确定哺乳母猪舍围护结构方案,并采用低温热水供暖系统和环境自动化控制系统相结合的形式调节舍内温度与通风量的平衡;通过计算围护结构热工参数、系统热负荷和畜舍通风量,得出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在满足本研究设计标准的前提下,低温热水供暖系统采用平均水温35℃(供回水温差10℃),布管间距300mm的设计方案;环境自动化控制系统通风量,白天设置为4000m^3/h,夜间设置为2000m^3/h,保证室内温度维持在22℃以上。  相似文献   

14.
对内蒙古太仆寺旗典型草原全年连续放牧的家畜饲养方式,通过绵羊冬春暖棚舍饲饲养与放牧饲养对比试验,利用中国西部草地生态经济模型对太仆寺旗家畜饲养方式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家畜能量供需不平衡是导致家畜在当年10月至次年5月,体重下降、生产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而舍饲可以缓解家畜能量需求不平衡状况。从当年12月至次年4月,暖棚日平均温度和夜平均温度分别比室外温度提高10℃和5℃,且差异显著(P〈0.05);在此阶段对家畜进行暖棚舍饲饲养,可减少母羊掉膘量3 kg/只,羔羊可增重1.25 kg/只。冬春季节实施暖棚舍饲对提高典型草原家畜圈舍的温度,减少家畜体能消耗,减少家畜掉膘量和促进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养羊业的养殖方式逐步由草原放牧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饲养,饲养方式的改变导致羊舍环境质量成为影响羊只健康的一项重要因素。选取集约化舍饲养羊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5年4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6年1月(冬季)对2种有窗式自然通风羊舍进行气候环境指标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双坡式羊舍年平均温度为9.2℃,钟楼式羊舍年平均温度为9.9℃;双坡式羊舍年平均相对湿度为45.9%,钟楼式羊舍年平均相对湿度为39.2%;双坡式羊舍年平均风速为0.3m/s,钟楼式羊舍年平均风速为0.1 m/s;双坡式羊舍年平均照度为251lx,钟楼式羊舍年平均照度为436 lx;双坡式羊舍年平均噪音强度为52.4 dB,钟楼式羊舍年平均噪音强度为54.8dB。综上表明,双坡式羊舍的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风速高于钟楼式羊舍,而钟楼式羊舍的年平均温度、年平均照度和年平均噪音强度均高于双坡式羊舍。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冷季暖棚饲养方式对鄂尔多斯细毛羊体重及产毛性能的影响,将选取的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育成公羊分别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试验组于2012年12月7日—2013年1月31日,夜间圈入暖棚内饲养,对照组夜间在圈外饲养。记录冷季暖棚试验期间暖棚内、外夜间气温,比较各试验组及对照组在冷季暖棚试验期间的体重变化。冷季暖棚试验结束后,试验羊只继续饲喂至2013年6月初。试验结束时,分别测定并比较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的试验组及对照组产毛量、羊毛长度、羊毛细度。结果表明,冷季暖棚试验期内,圈内、外夜间平均气温相差9.76℃,圈内、外最低气温相差14.10℃;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试验组体重分别比对照组少下降3.57、2.98、2.74 kg,育成公羊试验组体重比照组多提高3.08 kg;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的试验组产毛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0.22 kg(P〉0.05)、0.11 kg(P〈0.05)、0.59 kg(P〉0.05);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的试验组羊毛长度分别比对照组增加0.40 cm(P〉0.05)、0.31 cm(P〉0.05)、0.25 cm(P〉0.05);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试验组羊毛细度均比对照组细,且细度分别降低了0.01μm(P〉0.05)、0.09μm(P〉0.05)、0.24μm(P〉0.05)。结果提示,冷季暖棚饲养方式可有效防止鄂尔多斯细毛羊掉膘,并可提高产毛量,增加羊毛长度,降低羊毛细度。  相似文献   

17.
嘎松加 《家畜生态》2013,(11):29-30,36
试验选择体重相近、健康良好的无角陶赛特羊与藏羊杂一代羔羊28只,藏羊羔羊15只进行育肥,测定其育肥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绝对增重、平均日增重和相对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35kg、72.5g/d和23.87%,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胴体重、屠宰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4.55kg和4.74%,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GR值和眼肌面积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12cm。和0.7mm,但差异不显著(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育肥后杂一代羊较藏羊多收入174.0元/只。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发挥肉牛在北方冬季环境条件下其最佳生产潜力。[方法]设计了散栏保温牛舍和开放式散栏牛舍2种类型畜舍形式,分别在牛舍中心距离地面0.5m和1.5m处进行温度、湿度测定。[结果]舍内平均湿度为100%,最低温度为-0.6℃,育肥牛平均日增重达到0.83kg/头。[结论]散栏式牛舍冬季湿度大、温度低,牛只采食自由性较大,可改为采用颈杠式,固定床位,设有分隔栏方式,减少温湿度蒸发,同时可避免争食现象。  相似文献   

19.
对青海省贵南县欧拉型藏羊羔羊在牧草枯黄期进行了补饲育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牧草枯黄期羔羊放牧加补饲精料颗粒料,自由采食,短期育肥60d,11月龄平均体重和日增重分别达到40.58kg和71.83g(P〈0.01),较对照组提高9.41蚝和109.83g(P〈O.01),增重效果非常明显;胴体重和屠宰率达到17.71kg和43.5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69kg和5.09%(P〈0.05),每只羊多收入85.8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冷季羔羊育肥效果的研究。选用蒙古系绵羊羔羊60只,随机分为3组,试验1组只均饲喂配合饲料1000 g/d,试验2组只均补饲整粒玉米Zea mays 300 g/d,3组(纯放牧组)不补饲。结果表明,试验1组比纯放牧组和试验2组日增重分别提高276.14g(P0.01)和129.36 g(P0.01),头均收入分别比纯放牧组和试验2组增加82.88元和24.24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