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西北地区冬季肉牛舍环境指标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通过测定西北地区冬季肉牛舍环境指标,评价肉牛舍环境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选择木屋架草泥屋面肉牛舍2栋(其中1栋地面加2 cm垫料)、单层彩钢板屋面肉牛舍1栋(屋顶换气缝覆盖塑料薄膜)测定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草泥屋面牛舍内平均温度为-9.56 ℃、湿度为78.71%、风速0.17 m/s,牛舍温度过低,不能满足肉牛生产要求;单层彩钢板牛舍同期的温度比草泥屋面牛舍高3 ℃,但湿度要高15%(达到93.75%),风速为0.03 m/s,其环境综合评价不如草泥屋面牛舍.牛舍地面加垫料即可提高舍内温度,又可保证地面温度在0 ℃以上,同时可以降低相对湿度4%,是改善牛舍环境条件的有效措施.建议:肉牛舍屋面采用草泥屋面或双层彩钢板,屋顶换气缝改为0.36 m,地面垫料厚度可增加到5 cm.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四季温度的起伏变化跨度较大,冬季和夏季温差甚至达到60℃以上。同时,在寒冷的季节舍内由于通风换气不好等因素影响,导致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严重超标,直接影响北方肉牛生产力。通过对黑龙江省肉牛饲养方式、畜舍结构及建筑工艺、畜舍环境测试结果等的分析认为导致寒冷地区冬季肉牛舍内环境污浊、潮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4.
《畜牧与兽医》2015,(6):81-8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通风孔设施对南疆地区塑膜暖棚肉牛舍冬季舍内环境的影响。测定采用全封闭、南北半墙开通风孔、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3种不同通风方式的牛舍内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NH3浓度、H2S浓度等主要环境因素的数据,连续采集120 h,每30 min记录数据一次,结合肉牛舍内环境参数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通风孔对冬季舍内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北半墙开通风孔、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的两种自然通风方式可以达到生产环境温度及CO2浓度要求;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对舍内NH3排出效果显著,CO2与H2S气体的排出效果不显著,屋脊处和南北半墙同时开通风孔适合冬季温度不太低、舍内NH3较重的牛舍;冬季南疆地区塑膜暖棚肉牛舍内NH3、H2S气体均在肉牛舍冬季环境参数标准值以内,不是主要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通过检测河北省不同地区6个有代表性的肉牛场合内外空气温度和湿度,对冬季肉牛舍的温湿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数牛舍内气温偏低,尤其是早晚,分别达到-0.4~1.7℃和0.8~5.3℃。除平原丘陵地区的敞棚舍,各种封闭性较强的牛舍(半开放舍、有窗舍和塑料暖棚舍)内外气温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承德山区牛舍,舍内外气温差可高达11.6℃。另外,各牛舍早晚湿度较大,尤其是承德山区,牛舍内湿度明显高于舍外,达到78%~81%,而平原丘陵地区的多数牛舍内外湿度差不明显,舍内早晚湿度分别达到65.0%~72.0%和59.0%~71.0%。综合温湿度分析,河北省多数肉牛舍冬季处于寒冷状态,需要加强牛舍保温。 相似文献
12.
13.
肉牛耐寒怕热,准确评估夏季肉牛舍的环境条件十分重要。为此,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提出了一系列温热指数。为找出在肉牛舍中较为准确的温热指数,论文比较了温湿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THI)、黑球湿度指数(Black Globe-Humidity Index,BGHI)、温湿风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Velocity Index,THVI)和热负荷指数(Heat Load Index,HLI)与肉牛呼吸频率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4个指数与呼吸频率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01);HLI与呼吸频率的相关系数为0.76075,BGHI为0.69746,THVI为0.7374,THI为0.60381。HLI与呼吸频率的相关性最大,用HLI作为夏季肉牛舍的温热指数最准确。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北地区包括陕、甘、青、宁、新五省区,总土地面积296.6万km2,占全国的30.9%,人口占7.23%.2003年末存栏黄牛1 333.9万头,奶牛253.0万头,分别占全国相应牛数的13.4%和28.3%;总产牛肉60.8万t,牛奶270.1万t,分别占全国产量的9.6%和15.5%;奶牛平均每头年产奶1 068 kg,为同期全国平均每头产奶量(1 955 kg)的54.6%,出栏牛产肉量平均每头120.3 kg,为全国平均每头出栏牛产肉量(134.0 kg)的89.9%.新疆是西北地区的牛肉、牛奶生产大区,产量分别占西北区总产量的47.3%和41.8%.甘肃、青海、新疆是我国传统牧区,可发展与其草原改良相适应的低成本养牛业.西北区养牛科技进步对养牛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遗传改良、胚胎移植、黄牛选育、高产奶牛培育、饲草基地建设等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热带地区双坡式棚舍散栏饲养模式下的环境特征,在湛江测定了肉牛舍的温度、湿度、气流、PM10等指标。结果表明:棚舍内外温湿度几乎相同,换气量超过了最大换气量,PM10优于卫生标准,温湿指数范围为78~85,处于热应激状态。考虑了气流影响的体感温度范围为25~30.5℃,晴天的14:00和19:00,风速为0.95~1.30 m/s,气流显著地减少了高温的影响。棚顶隔热能力差,晴天棚顶内外表面温差不足1℃,棚顶内表面最高可达60.8℃,此时的舍内气温仅为33.4℃,棚舍自然换气调节是环境控制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肉牛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南乐县肉牛寄生虫感染情况,笔者随机选取4个规模化肉牛养殖场的共226份粪样进行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共检出4种寄生虫的虫卵和卵囊,其中原虫2种(球虫、隐孢子虫),线虫2种(类圆线虫、鞭虫)。检测结果发现162份粪便样品为寄生虫阳性,寄生虫总感染率为71.68%(162/226),4个肉牛场的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4.42%,球虫平均感染率为51.12%,鞭虫平均感染率为15.84%,类圆线虫平均感染率为15.49%。本次调查发现肉牛寄生虫混合感染现象比较严重,混合感染的病例占总感染病例的63.58%,其中球虫、鞭虫和类圆线虫混合感染的病例占总感染病例的34.56%。调查还发现肉牛寄生虫感染率呈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对天津市郊区半开放式和联栋式犊牛舍环境生态因子进行了测定。在每种类型犊牛舍中央纵轴上均匀选取三个测定点,每个点距离地面1.0 m,测定温度、相对湿度、风速、CO2和NH3浓度。结果表明,半开放式犊牛舍冬季一天平均气温低达4.4 ℃,不能满足犊牛正常生长需要;联栋式犊牛舍内空气质量好,气温较高,但舍内南北两侧温度差异较大,南侧一天平均气温在10 ℃左右,北侧只有6 ℃左右,应加强联栋式犊牛舍内北侧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当联栋式犊牛舍温度过低时,使用红外线灯可使舍内温度提高2~3 ℃。 相似文献
18.
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南方水热条件充足、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市场对外依存度高、投资资金充足、饲草成本低等肉牛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结合南方肉牛养殖的成功案例,从品种改良、饲草体系建设、放牧与舍饲二元养殖方式、南方高档牛肉生产开发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的途径,提出将南方建设成为继北方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之后的第三个草食畜牧业基地,形成"南方农区牧场"。 相似文献
19.
种公牛的选育是肉牛育种工作的核心。传统选育肉用种公牛需要经过后裔测定进行选择,其优点是准确性高,但存在周期长、屠宰和肉质性状难以收集、成本高等问题,致其选择效率低。自2001年全基因组选择概念提出后,该技术迅速成为动植物育种领域研究的热点。利用全基因组选择进行肉用种公牛的选育,进行早期选择从而大幅度缩短世代间隔,可以提高繁殖性状等低遗传力性状的选择准确性,加快遗传进展,并大大降低育种成本。2014年,美国安格斯协会开始应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其他欧美发达国家也陆续使用,肉牛育种进入基因组时代。中国自2017年开始使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选择青年肉用种公牛,并于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该技术进行基因组遗传评估。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肉牛遗传评估现状,以期为我国肉牛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