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长青  白石 《杂粮作物》2004,24(2):92-92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属中纬度地带,气候较温和.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为13~15 ℃,10 ℃以上活动积温为4 200~4 900 ℃(其中供夏玉米利用的活动积温在2 600~3 200 ℃),无霜期190~230 d(其中供夏玉米利用的无霜期在95~105 d),年降水量在600~1 000 mm,其中4~10月份各地降水量均占全年降水量的80%~90%.因河南省降水主要来源于东南季风,故省境降水的年变幅和季节变幅大,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风、雹、低温、霜冻和干热风等,尤以干旱、雨涝和干热风的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2.
玉米杂交种宽诚15号是河北省2007年审定的夏播品种.由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并独家生产经营,近年在河北省夏播区推广,表现出高产、多抗、品质优良等特点,已成为河北省夏播区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王萍  宋海星 《大豆科学》1999,18(4):365-370
在长春6月27日夏播10个引入的早熟大豆品种,某中生育期为90-100天的3个大豆品种在10中旬前后成熟,生育期为80-90天的4个大豆品种在9月底可正常成熟,而生育期70-80天的3个品种在9月20日前后成熟。品种ALDANA在6个播期播种时出苗-始花的天数不同,出苗-成熟的天数相似,7月29日播种的植株未正常成熟。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村地区特别是城市边缘地区已不满足于单一的种植方式,合理的种植结构可以给农民带来最大的收益。据不完全统计,在辽东、辽南等地,农民大多以瓜菜等早季蔬菜、果品为主要收入,早上市菜果类作物的栽培面积已达2.67万hm2左右,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这部分作物的收获时期大多在6月份,如何使下茬作物投入最小、收益最大,这一问题引起了政府及科研单位的重视,但这些年一直没有合适的作物品种。玉米杂交种丹638的组配成功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1999年我们与东港市种子管理站在丹东农业科学院试验地和东港市9个乡镇对该品…  相似文献   

5.
玉米DUS测试性状在春播与夏播间的表达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24个玉米品种进行春播与夏播两种方式种植,研究春播与夏播两种播种方式对玉米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有关性状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果穗形状、果穗子粒颜色数量、果穗子粒排列形式和叶鞘花青甙显色强度4个性状表达不受播种方式的影响;抽丝期、散粉期、叶片宽度和果穗长度等4个性状表达受播种方式的影响明显;叶片弯曲程度等8个性状表达受播种方式的一定影响;雄穗花药花青甙显色强度等8个性状表达基本不受播种方式的影响。播种方式对玉米品种DUS测试性状表达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桂芹  郭丽霞 《玉米科学》2006,14(Z1):119-120
通过对2005年夏播玉米生育中后期的气象条件分析,得出玉米拔节前后和抽穗、开花吐丝期的阴雨寡照是造成2005年夏播玉米出现空秆、畸形穗的主要原因,高温、高湿是辅助因素。  相似文献   

7.
夏播条件下向日葵光合性能与杂交种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播条件下,向日葵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因杂交种不同变幅较大,辽嗑杂1号最大叶面积指数为3.87,而辽葵杂3号最大叶面积指数仅为2.23。向日葵杂交种的平均净光合效率为8.97g/m^2.d,变幅为7.57-11.13g/m^2.d。各杂交种的光合势与生物产量和籽实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对2020年黄淮海夏播区玉米联合体审定的产量前20位品种进行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在选育和种植品种上,应选择比对照增产5.0%以上、抗穗腐病、千粒重在330 g以上、容重在720 g/L以上、穗高系数等于或接近0.382、高淀粉(粗淀粉含量在72%以上)、赖氨酸含量在0.3%以上、中大穗(穗长在17.8 cm以上)、穗行16左右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早熟玉米的夏播研究马鸿图,黄瑞冬,侯秀英,李葆红,裴忠有(沈阳农业大学016)辽宁省广大地区,温光资源充足,≥10℃的积温3500℃左右,平均无霜期达150天以上,种一茬大田作物有余,直于通过复套种形式,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辽宁如何利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鄂北岗地区175块公顷产量9000kg以上的夏播紧凑型玉米有关调查,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着重探讨了不同穗型紧凑型玉米夏播每公顷产量稳定在9000kg以上的产量结构及主要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夏播公顷产量稳定在9000kg以上,选用不同穗型品种,应采取相应的栽培密度,即中晚熟、大穗型品种以60000株(穗)/hm2左右,中熟、中穗型品种以66000株(穗)/hm2左右,中早熟、小穗型品种以79500株(穗)/hm2左右为宜,同时采取“两选、两增、一抢、三及时”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玉米宽窄行种植的土壤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经过1995~2001年7年的定位试验,重点研究了玉米宽窄行种植的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壤硬度及其它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提出了玉米宽窄行种植土壤环境变化的量化指标,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春夏不同播期对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研究19个玉米单倍体在春、夏播不同播种期对自然加倍率(显花药率、结实株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不同材料对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有明显差异,显花药率最高为52.6%,最低为8.4%,平均为23.3%;结实株率最高为11.2%,最低为0.5%,平均为2.8%。19个材料的单倍体结实率春播时期明显高于夏播时期,16个材料的显花药率表现为春播时期高于夏播时期,春播和夏播玉米单倍体平均显花药率分别为26.9%和19.7%,平均结实株率分别为3.5%和2.1%,表明春播时期更利于玉米单倍体的自然加倍。  相似文献   

13.
玉米氮素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作物氮素研究的发展、玉米氮素吸收及分配动态研究、玉米氮代谢与光合作用、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和土壤-玉米体系氮素营养研究等方面对玉米代谢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玉米杂交种灰色综合评判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杂交组合灰色综合评判原理与方法应用于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的分析之中.评价出的优良杂交种已在大面积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指导杂交种区域试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果穗叶生理功能衰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果穗叶生理功能衰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果穗叶叶绿素a+b含量、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PSⅡ)潜在活性(Fv/Fo)、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随果穗叶功能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且随密度的增大下降趋势明显,吐丝后39d下降最显著;果穗叶叶绿素a/b、丙二醛(MDA)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果穗叶光能转化和自身保护酶系活性下降,光合生产能力减弱,造成果穗叶生理功能早衰,缩短了叶片功能期。  相似文献   

16.
玉米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的增产作用和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以辽宁省主栽玉米品种沈玉21为试验材料,进行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的研究。试验以常规种植方式为对照,研究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生理指标变化和群体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常规种植,粒重与穗粒数明显增加,生物产量提高;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改善了玉米冠层结构,特别是明显改善了冠层中下部通风透光条件;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叶面积指数增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冠层内CO2浓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夏玉米种植中水分问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夏玉米种植中的水分利用效率(WUE)、耗水量和耗水规律、农艺节水措施、水分对产量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等,并综述了模型的应用,提出在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种植中应加强对前茬底墒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玉米正反交杂交种F1主要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4个不同玉米自交系正反交组配的10个杂交组合,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并对不同组合的F1的不同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品种间的差异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每个组合的正反交种子在大多数性状上差异不明显,这说明细胞核的遗传占主导地位,造成正反交差异的细胞质遗传所在比例较小。但每个组合的正反交组合均有差异明显的性状,同时每一性状均有正反交差异明显的组合,这说明细胞质的遗传在玉米性状表现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2005年以来辽宁省玉米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缩短品种生育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从而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现有的参试品种增密空间并不是很大;试验密度范围内中晚熟品种的适宜密度是60 000株/hm2,晚熟品种的适宜密度是52 500株/hm2。参试组合的整体质量反映出优异的育种基础材料匮乏。多抗性和稳产性至关重要,是优良品种得以大面积推广的基础。培育优良品种的基础是完善育种目标、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通过加大种质扩增和改良以及增加密度压力对育种基础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加强熟期相对较短且耐密植材料的积累;提高对品种多抗性及稳产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螟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玉米不同品种清种、混种和间种不同作物后玉米螟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玉米清种区与混种区的玉米螟发生情况比较、分析得出,混种对降低一代玉米螟卵量有明显作用,比清种一代玉米螟卵降低幅度在13%~45%。通过玉米间种不同作物后玉米螟发生情况分析得出,间种向日葵的小区中玉米螟的蛀孔数和活虫数明显低于其它处理,认为向日葵可能对玉米螟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