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瑞典为林业发达国家, 森林产权制度健全完整, 对于优化我国集体林权制度具有一定启示价值。文中基于英文文献, 分析了瑞典森林、林地等土地私有制形成的动因及制度, 木材需求变化时期由于林主、林业产业、林业工会等不同利益方的博弈而引起的森林产权制度演变, 以及环境保护运动兴起后森林产权制度再次发生的演变。瑞典森林产权制度演变的历程表明, 森林产权制度作为一项对森林资源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基本经济规则, 其演变具有可持续性和动态性, 完善与健全法律和法规制度是固化产权制度改革成效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西兰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采伐管理是森林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制定的中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对于森林资源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这种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 亟待完善。分析了新西兰在森林采伐方面实施的分类采伐管理、森林可持续经营计划、森林可持续经营许可证、年度采伐计划等管理措施, 期望能为完善中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提供参考模式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森林使用权证交易制度下的森林财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使用权证交易制度是我国林业一种全新的制度设计,理论上尚无系统研究,实践上也无先例,各国林业发展史和经济发展史中,也未有这种选择。从这一方面表明,我国的林权制度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另一方面,森林使用权证交易制度的建立为森林这一巨大的财富实现资产化奠定了基础,文章就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林业资源管理》2015,(4):172-178
我国现行《森林法》更多地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管制森林资源的分配,而林权制度改革更加注重保护权利人的财产权免受行政权力的束缚。这反映了我国森林立法一直以来陷入要么放权、要么集中的两难悖论的现实。事实上,在域外的森林资源的法律制度中,森林作为财产普遍建立了财产权;但区别于传统财产权,森林财产权是受到行政权力限制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修订森林法、健全森林产权制度和用途管理制度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重要任务。通过借鉴国外立法经验,为建立我国的财产权与行政权协力的森林法律制度提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构建适合曲靖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森林防火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靖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在“分权到户”主体改革进行之际,我们应该考虑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设,以保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成功完成。在四大配套措施(现代林业经营体系、现代林业服务体系、森林资源流转体系、森林资源“三防”体系)中,森林防火体系属于森林资源“三防”体系的内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它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行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加强森林火灾预防,有效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防止引发本区域内及周边林区重特大森林火灾,对巩固林业建设成果,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土官镇的自然概况、森林资源及森林防火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全镇在森林防火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湖南林业》2008,(2):6-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解放了林业生产力,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得到了林农群众的真心拥护。但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森林资源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由此,国家林业局最近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促进和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康有序发展,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范围内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以“三大体系”为目标的现代林业建设对森林资源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使农民得到实惠,生态受到保护;如何适应现代林业建设的要求,达到现代林业建设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森林的多种需求;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管理各要素的功能,整体优化森林资源管理体系,突泉县开展了以“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为主题的森林资源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接近尾声,林改后涉及的利益主体出现了多元化,涉林单位和实体大量增加,林农成为林业经营的主要力量,林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将会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针对林改后林农对森林经营的理念、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林业产业化发展、森林安全、生态建设、现行的商品林政策、产权流转等方面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藉此提出林改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县域森林转型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森林转型的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与森林生态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福建省32个典型样本县2000—2016年遥感影像,获取森林面积数据,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研究不同森林资源条件下社会经济和制度等因素对森林转型的影响。【结果】1)林农人均收入水平对森林面积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森林资源适中的地区,人均收入提高对森林转型的促进效应较大,而在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或相对匮乏的地区,人均收入提高对森林转型的促进效应较小;2)人均粮食产量对森林转型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在森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人均粮食产量提高对森林面积增长的促进效应更显著;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转型具有负向影响。【结论】林农收入增长和人均粮食产量提高是促进福建省县域森林转型的重要因素,提高林区人均收入水平、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有助于森林面积恢复和增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转型具有负向作用,应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形成促进林农投资林业的长效激励。  相似文献   

11.
系统分析了林权改革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林权改革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基础,明晰林权是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必要条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的推动力量,林权能否流转、能否处置变现则是林权改革是否成功、林业产业化能否推进的最终衡量标准。加快制订并推出《资产评估准则———森林资源》,培养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理顺相关的金融等管理体制,为实现林业快速发展和提高林农收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全国林业人才会议精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依法严格林地林权管理;切实搞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稳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澄清了对林权证的作用,特别是林地使用权流转中确权发证的一些模糊认识,明确了必须始终坚持依法发放林权证,依法打击违法征占用林地行为,把严格林地保护管理措施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关系。退耕还林地块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退耕还林可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为适应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形势,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区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要准确定位林业地位,科学区划林业发展布局,提高林地比较效益,发展林业产业,创新投资和管理机制,加强技术指导,制定扶持政策,实现林地可持续经营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杨平  王玉玲 《林业调查规划》2012,37(2):41-44,48
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促进山区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对山区农村生产力的一次解放,实现了产权制度的重大突破,可增加农民就业和经济收入,促进林权法制化建设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山区基层组织领导能力.籍此提出了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实施的建议,诸如建立林权流转制度,规范流转市场,逐步构建和完善适应山区集体林制度改革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山区林农应享受国家惠农政策待遇等.  相似文献   

15.
兴平平原绿化的林权制度改革,打破制约平原林改的政策性因素,将全市的主干路渠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全部划段,面向社会公开进行绿化经营权拍卖、承包、租赁,大大加快了平原地区的绿化。  相似文献   

16.
林地流转行为是后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者于2011年通过实证调研的方式,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少数民族地区-石林县林农林权流转行为.结果发现,家庭劳动力是否充足、是否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是否缺乏资金或技术等因素对林农林权流转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提出完善林权流特服务体系,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完善林区金融服务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改革成本理论为分析工具,从经济改革成本、社会改革成本2个维度对我国国有林区的内部分开体制进行分析,认为经济改革成本是采取内部分开体制的直接原因,而社会改革成本会随着改革过渡期的延长而增加。在当前国有林权改革停滞的情况下,对林业产权体系进行边际创新,明晰林区居民对于森林生态资源的产权有利于突破林权改革遭遇的困境,实现林权的帕累托式改革。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林权法律制度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曹祖涛 《林业科学》2006,42(6):94-99
林权是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统称,是以森林、林木、林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为内容的物权.当前的林权法律制度收益权实现途径、处分权的限制等方面存在不足,要以保障林权人利益为出发点,建立权属明晰、收益保障、流转自由、限制合理的林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林业综合效益指标体系,通过数据的标准化以及各级指标的权重分析,求得逐年的林业综合效益指数以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数。运用SPSS软件对逐年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林改前后各因素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极显著,经济效益指数增长213.68%,经济效益年增幅9%;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生态效益影响极显著,生态效益指数增长166.28%,生态效益年增幅为11.62%;林权改革对林业的社会效益影响极显著,社会效益指数增长200.12%,经济效益年增幅为7.24%;林权改革对林业综合效益影响极显著,林业综合效益指数增长188.36%,林业综合效益年增幅为27.52%。  相似文献   

20.
论南方林区森林生态保护与森林资源产权管理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权制度作为调整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规范,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制度因素。森林资源产权与森林生态管理之间存在比较紧密的相关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森林资源产权管理制度发生了数次变革,对森林生态保护产生了较大影响。进入21世纪,森林资源经营权利民有化作为南方集体林区林业改革的重要目标,其产权设置与森林资源保护之间的辨证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以森林资源分类经营为基础,按照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种不同的森林经营类型,构建有区别的森林资源产权结构模式,以取得生态和经济双赢的产权格局,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关键。本文围绕着上述问题,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予以论证和分析,以期为南方林区森林资源产权改革研究充实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