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偃麦草属牧草种子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偃麦草属3种牧草种子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种间同工酶酶谱差异。结果表明,3种偃麦草种子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存在明显间差异毛偃麦草与中间偃麦草间的同工酶酶谱有一定同源性。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虽然有差异,但差异不如酯酶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偃麦草属3种牧草种子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种间同工酶酶谱差异。结果表明,3种偃麦草种子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都存在明显种间差异毛偃麦草与中间偃麦草间的同工酶酶谱有一定同源性。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虽然有差异,但差异不如酯酶明显。因此认为酯酶同工酶可以作为偃麦草属植物种间遗传差异鉴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长穗偃麦草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发掘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elongatum(Host)D.R.Dewey]优异种质,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A-PAGE),对分别来自伊朗、土耳其、美国等7个国家的18个长穗偃麦草居群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这18个居群中共含有70种醇溶蛋白带型,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PB)为75.40%(变幅41.43%~92.86%),平均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1 1(变幅0.127 0~0.332 2),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SI)为0.361 1(变幅0.195 8~0.497 0)。其中17.35%的遗传变异来自长穗偃麦草居群间,82.65%的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此外,聚类结果显示,所选材料被分为5组,且聚类结果与材料的地理来源并无密切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长穗偃麦草的醇溶蛋白位点存在丰富遗传多样性,可用于改良小麦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4.
刘润堂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2(4):342-344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比较分析了小麦、天蓝偃麦草和小偃麦的酶酯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结果表明,不同属的酶谱是不同的。小麦和天蓝偃麦草的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具有属的特异性。小偃麦兼有小麦和天蓝偃麦草的酶带,是不同于小麦和天蓝偃麦草的八倍体新类型。5个小偃麦划分成两种不同的类型,中_1和中_2属于第一种类型,中_3、中_4和中_5属于第二种类型。酯畴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以做为研究种属间关系和分类的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6.
7.
8.
矮秆小偃麦异附加系31504的遗传分析:Ⅰ鉴定与细胞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细胞学和同工酶电泳等方法对小偃麦二体异附加系31504进行了鉴定;并在不同遗传背景下.分析了异附加染色体的传递特点。结果表明,31504为3F2/7F2易位的二体异附加系,其单体异染色体通过胚囊和花粉传递的频率平均分别为28.9%和20.2%,且与遗传背景无关。 相似文献
9.
林木同工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该文着重阐述了林木在同工酶水平上的变异模式,指出林木,特别是裸子植物是生物中遗传变异最大的物种,而且林木种内存在着丰富的变异,群体间分化程度低;等位基因频率及杂合度等多样性指标常与一些环境因子存在相关关系;比较了天然林与人工林(包括种子园、试验林)子代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发现在合理建园并采取适当营林措施时,种子园(或人工林)子代的多样性水平并不会降低.此外,还分析了影响林木遗传变异的因子,并概述了保存林木遗传多样性的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10.
吕秀华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1,32(2):69-71
在苜蓿盲蝽(Adel 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形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对苜蓿盲蝽12个不同种群的酯酶同工酶(EST)进行分析,以揭示该种昆虫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共性,并分析造成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菊花品种间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揭示不同类型栽培菊花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为栽培菊花品种分类、品种鉴定和保护提供生化依据。【方法】采用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2个酶系统的12个同工酶位点,对栽培菊进行同工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1)栽培菊花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很丰富,93个品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A)、多态位点比率(P)、观察杂合度(Ho)分别为1.5699、43.23%、0.5699。其中遗传多样性最高的是‘紫宫翎管’,其有效等位基因数(A)、多态位点比率(P)、观察杂合度(Ho)分别是1.8889、66.67%、0.8889;遗传多样性最低的是‘粉紫管’、‘粉管托桂’和‘丰收’,3个指标分别是1.3000、25.00%、0.3000。(2)基于品种间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图将栽培菊花品种按花径聚类,体现了栽培菊花品种花径的遗传分化特征,托桂品种独立成组。另外,A、P、Ho3个指标完全相同的大菊品种有70.37%聚在一起,小菊品种有87.18%聚在一起。(3)‘染水金涛’、‘风珠秋意’、‘金陵之光’、‘金陵春色’具有品种特异的同工酶谱POD-3的F带,可以从生化水平为菊花品种鉴定和保护提供生化证据。【结论】菊花品种间POD和EST的遗传变异丰富;属于同一花径类型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一致,其中平瓣与匙瓣的遗传变异相近;瓣型和花色与POD和EST没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6个栽培类型药用菊花超氧化物歧化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药用菊花6个栽培类型的遗传多样性,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不同栽培类型药菊进行S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6个栽培类型药菊共得到9条SOD同工酶酶谱,其中4条是各栽培类型在4个时期共有的特征酶谱;各栽培类型药菊的SOD同工酶均在8月份表达量最大,酶带总数最多,其中异种大白菊、大洋菊、小洋菊的酶带总数最多,均有8条,贡菊的酶带总数最少,仅有4条;异种大白菊、大洋菊、小洋菊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贡菊仅与黄金菊亲缘关系较近。6个栽培类型药菊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SOD同工酶遗传变异丰富。8月份是采集样品分析SOD同工酶的最佳时期。利用SOD同工酶谱特征可以找出各栽培类型药菊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20份偃麦草营养体成坪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份偃麦草材料进行移栽成活率、分蘖动态观测,并以移栽成活率、密度、抗旱性、盖度、成坪时间、根茎长度、地下生物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其营养体成坪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材料E18、E11移栽成活率较高,分蘖性能强,且具有高的盖度和密度,幼坪成坪性能优良,有进一步开发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以黑龙江省野生偃麦草为试验材料,选取冬季、春季和夏季的偃麦草根茎,提取全蛋白和非质体蛋白,通过对3个时期蛋白质进行SDS-PAGE分析,发现全蛋白中有冬春季节特有的两条蛋白多肽,分子量分别是52 ku和26 ku,其中52 ku在非质体蛋白电泳谱中出现。同时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到冬季非质体蛋白提取液具有将冰晶生长修饰为六角形的能力,说明偃麦草非质体蛋白内含有抗冻蛋白,而52 ku蛋白可能为抗冻蛋白。 相似文献
15.
天麻不同种质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陕西汉王略阳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天麻基地的3个天麻不同种质,同一生长期花茎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研究及相似性系数数据处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天麻种质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不同,且各具有特征谱带,其中卵果天麻、绿秆天麻、红秆天麻的酶谱条带数分别为7条、8条和9条.从POD酶谱上分析,卵果天麻最原始,红秆天麻分化程度较大,是3种种质中最为进化的一种.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在天麻不同种质之间,有着很高的多态性,除少数共有的特征谱带外,各个种质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谱带差异. 相似文献
16.
偃麦草冬季非质体蛋白抗冻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野生偃麦草为试验材料,提取冬季偃麦草根茎的非质体蛋白,通过对蛋白质进行SDS-PAGE分析,发现冬季偃麦草非质体蛋白有6条清晰的条带,分子质量为68.0、46.0、39.0、34.0、28.0、23.0ku的蛋白均有可修饰冰晶形态抗冻蛋白存在,其中分子质量为68.0、46.0、28.0、23.0ku的蛋白具有较高的抗冻活性,34.0ku的蛋白具有较弱的抗冻活性,39.0ku蛋白基本不具抗冻活性;冬季偃麦草非质体蛋白浓度越高,抗冻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盆栽苗期模拟盐胁迫的方法,对不同NaCl胁迫下46份偃麦草种质材料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叶片枯黄率进行测定,并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盐浓度的增加,偃麦草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的响应机制并不一致,而叶片枯黄率则呈现上升趋势;46份偃麦草种质耐盐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叶片枯黄率半致死盐浓度变异系数依次为42.48%~43.37%,26.9%~38.6%,18.98%;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认为,偃麦草材料的耐盐性从强到弱依次为E35、E14、E42、E25、E31、E26、E39、E36、E41、E22、E15、E21、E19、E34、E38、E16、E44、E02、E03、E37、E07、E18、E49、E46、E10、E48、E30、E04、E06、E08、E50、E24、E17、E27、E43、E40、E29、E28、E32、E11、E33、E23、E09、E13、E01、E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