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袋栽的灵芝一般仅收两潮芝,多者可收三潮芝。近两年,笔者在灵芝生产中以营养液浸泡基质的方法,可收到第四潮芝。 (一)材料 菌种从北京引进的富锗灵芝。菌袋是已采过三潮芝的栽培袋,其基质配方为锯木屑78%,麦麸20%,石膏1%,葡萄糖1%。营养液配方:尿素4g,过磷酸钙5g,磷酸二氢钾1g,硫酸镁0.5g,硫酸锌0.2g,维生素B_10.5片,煮沸过的清水1kg。  相似文献   

2.
灵芝高产栽培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启田 《食用菌》1998,(6):30-31
我国栽培和利用灵芝历史悠久,近年来灵芝的消费量增长较快,但传统的灵芝栽培产量低,为了提高产量,我们对灵芝的栽培方法作了研究,现简报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菌种为赤芝,引自三明真菌研究所。母种培养基为PDA。原种培养基:棉子壳87%,玉米粉10%,石膏粉2%,蔗糖1%,料水比1∶1.6。栽培料培养基:①阔叶树木屑70%,棉子壳18%,玉米粉10%;②棉子壳70%,木屑18%,玉米粉10%;③木屑44%,棉子壳44%,玉米粉10%。各配方均要加石膏粉、蔗糖各10%,pH自然,料水比1∶1.6。 1.2 试验方法 各种培养基的制作、灭菌、接种(两点接种)按常规法进行。原种瓶装200g,17×33cm的栽培袋装400g干料,接种后在25~28℃室内培养。试验设计:①瓶栽与袋裁;②不同开洞数(2、4、6)对比;③注水、覆土与墙式栽培对比;④不同配方袋栽对比。共13个处理,每个处理50袋(瓶)。生物产量以总袋(瓶)数作统计进行平均。接种后在25~28℃室内培  相似文献   

3.
班新河 《食用菌》2014,(5):55-55
<正>为了缩短灵芝菌种的制作周期,笔者集成了灵芝菌种配方、装瓶或装袋、灭菌、菌丝培养等菌种制作各环节技术,快速、高效的培养出了灵芝栽培种,并具有成本低,扩繁量大,方法简便,杂菌污染少等优点。按此扩繁方法,经约20 d时间,一支灵芝母种试管最终可扩繁栽培种180~240袋,折合重量为126~168 kg,按每栽培袋需50 g栽培种计算,可满足2520~3360袋栽培料对灵芝栽培种的需要。现将总结介绍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粤北地区桑枝屑栽培松杉灵芝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利用粤北地区可再生资源桑枝替代伐木材栽培松杉灵芝,以桑枝屑为主料,加入麸皮等辅料用袋栽法栽培松杉灵芝。结果最适宜粤北地区栽培松杉灵芝的配方是配方②(桑枝屑79%,麸皮18%,石灰1.5%,食糖1.5%)。  相似文献   

5.
利用豌豆秸秆栽培料进行不同配方的平菇袋栽试验 ,结果表明 ,生长于不同配方中的平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不同 ,最佳配方为B ,C次之 ,其生物学效率和产量分别为 310 %、 6 2 0kg/ 16 0袋 ;2 90 %、 5 80kg/ 16 0袋 ,在当地平菇栽培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发平菇栽培原料的新资源,我所于1994年进行了用棉铃壳栽平菇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培养料配方 收集采摘棉花后的棉铃壳,晒干后经粉碎机粉碎呈颗状备用。试验设三个配方:①棉铃壳100kg。②棉铃壳、棉子壳各50kg。③棉子壳100kg。各配方均加石灰粉3kg,石膏、磷肥各2kg,草木灰5kg,多菌灵200g,水125~130kg。用25×50cm的塑料袋装料进行生料栽培,各装70袋,于8月15日播种(层播法,3层料2层菌种),菌种为本所的平优1号,播种量15%。  相似文献   

7.
灵芝菌糠料栽培平菇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地掀起了代料栽培灵芝的热潮,随之而来菌糠如何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前菌糠料大多被当作废物倒掉,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笔者经近两年的试验,已基本摸索出了一整套灵芝菌糠料栽培平菇技术,第一潮菇转化率就达 1 0 0 %以上,经济效益较好,值得推广。1 菌株选择 选取抗杂力强、耐重水、生命力强的菌株科大四号平菇。2 灵芝菌糠料处理 出完三潮芝的菌袋,先脱袋,挖除感染部位,然后粉碎至玉米粒大小,再加入 5%石灰水拌匀,在烈日下暴晒干后备用。3 栽培配方 ①袋栽灵芝配方:杂木屑 50 %,棉壳30 %,麦麸 2 …  相似文献   

8.
畸形灵芝是影响商品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这种现象,一般只认为是环境条件控制不当所致,所以就加强通风,增加光照,但收效并不是很大。笔者通过实践,采用新的割口方式,不仅克服了这种不足之处,而且还提高了产量,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一)供试材料灵芝菌株为自繁G_3,于3月29日制备母种。母种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硫酸镁1.5g,磷酸二氢钾3g,味精1.5g,VB_14片,水1000ml。于4月8日制作原种,采用麦粒培养基,其配制方法是:将饱满的小麦粒先在1~2%的石灰水中浸一夜,再换成清水浸泡36小时,泡至麦粒内部无白心时,捞出摊晾,拌入2%石膏粉,表皮晾干后装罐头瓶,置1.5kg/cm~2的压力下保持3小时,冷却后按常规法接入母种、培养。4月26日用原种接入栽培袋,栽培袋配方为:棉子壳100kg,麸皮  相似文献   

9.
豆秸袋栽平菇高产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棉子壳货紧价扬,许多菇农改用豆秸栽平菇,但生物学效率低且不稳定。为了提高豆秸袋栽平菇的产量,我们于1991年开始在魏家乡等地进行了豆秸袋裁平菇高产技术研究,获得了生物学效率稳定在150%以上的好效果。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原料处理 将豆秸晒干,用孔径1cm的锤式饲料机粉碎,栽培料配方:豆桔100kg,玉米粉7kg,石灰粉2kg,50%多菌灵200g,恩肥30ml,水150kg。先把玉米粉和豆秸拌匀,堆成梯形,拍实,将石灰粉和恩肥倒入少许水中,搅拌成悬浊液泼在料堆表面,再将多菌灵加入所需水中揽匀,泼在料堆上,15分钟把料拌匀。 (二)堆积发酵 把拌匀的栽培料做成宽1.4~1.5m、高1.2~1.3m,长度不限的堆,堆料时要松散不  相似文献   

10.
金针菇生料两步袋栽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年来,我们在金针菇简易高产栽培研究中,采用生料两步袋栽法,两个冬季连续取得了很好的结果,现将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一、试验材料供试菌株金针菇72号,由山东师大提供。栽培料配方:棉子壳100kg,玉米面3kg,钙镁磷肥1kg,磷酸二氢钾100g,40%多菌灵150g,水145kg。  相似文献   

11.
杨博 《食用菌》1999,(4):28-29
1998年,我县把食用菌开发列为一项扶贫攻坚项目,其中以发展袋栽银耳为主攻方向.袋栽银耳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易推广.我们在引进古田袋栽银耳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多年的栽培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益,每1000kg干料产干耳180~200kg.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灵芝Ganoderma lucidum用代料袋栽,从接种至采收需2—4个月,生物学效率比段木栽培高。 (一)培养基的配制 1.母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硫酸镁1.5克,磷酸二氢钾3克,维生素B_1 1克,琼脂60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术米粉50克,萄葡糖15克,蔗糖15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pH值自然。  相似文献   

13.
杜庭树  赵传孝 《食用菌》1995,17(2):29-29
近年来,代料栽培黑木耳已成为北方农民治穷致富的门路之一。榆树县土桥乡王显宝组织本地农民,利用杂木屑、玉米芯等农副产品资源,袋栽黑木耳800000袋,接种后60天左右开采,每袋可收干耳30~50g,当年收黑木耳28000kg,收入达120000元。七队农民王季燕栽培黑木耳8000袋,当年收干耳300kg以上,纯收入达12000元。现将袋栽速生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基质配方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个杏鲍菇栽培料配方进行工厂化栽培试验,以筛选出适宜工厂化袋栽栽培的优质配方。结果表明:配方2(棉籽壳16%+木屑5%+玉米芯46%+米糠16%+麸皮12%+玉米粉5%)和配方5(木屑35%+玉米芯32%+米糠16%+麸皮12%+玉米粉5%)菌丝生长状况良好,生物学效率较高,可在杏鲍菇工厂化袋栽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袋栽灵芝高产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灵芝的栽培方式一般为代料栽培(其中又分为以收集孢子粉和盆景造型为目的的瓶栽和以采收子实体为目的的袋栽);模拟野生灵芝的段木栽培(长段木生料和短段木熟料栽培);以获得菌丝体为目的的深层培养以及以中草药为培养基的强化培养等等。  相似文献   

16.
栽培高产优质又大又厚的灵芝,是广大栽培者共同关心的焦点。下面仅就袋栽灵芝栽培技术要点归纳如下,仅供参考。(一)菌种要对路目前,栽培灵芝大多是出口外销。所以一定要种适销对路的灵芝品种,特别是有些涉外合同就专门指定要某一品种。现适于出  相似文献   

17.
灵芝人工栽培通常利用室内瓶栽或袋栽,室内栽培需建造专用菇房,设备投资大,成本高,且子实体生长容易发生畸形,产量与质量不稳定。近年来,我们参照野生灵芝的生态环境,进行阳畦仿野生栽培试验。试验表明,阳畦出芝不仅管理方便,产量高于室内出芝1倍左右,且菌盖大、柄短,形状近似野生灵芝,商品性状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胶东半岛是花生的重要产区,为充分利用花生的下脚料,笔者进行了花生壳掺棉子壳栽平菇试验.(一)试验材料 先将花生壳置2%的石灰水浸24小时,捞出在清水中洗净.配方:花生壳60kg,棉子壳20kg,麸皮20kg,石膏1kg,生石灰2kg,2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含水量60%~70%.菌种为新平1012.(二)栽培方法 先将原料堆积发酵,温度达60℃时翻堆,复堆后当温度再次达60℃时,摊料降温至30℃以下时装袋.袋规格为25×50cm的聚乙烯塑料筒,菌种分四层播入袋的两端和中部,边装料边压实,  相似文献   

19.
为回收利用生产银翘片废弃药渣,以毛头鬼伞为供试菌株,发酵处理银翘药渣;建堆配料设计原则为控制总料C/N接近40∶1,以玉米芯为主料(配合添加奶牛粪、尿素),逐渐增大银翘药渣用量,以替代玉米芯;堆料共采用4个配方,配方A(CK):玉米芯200kg,牛粪100kg,尿素3.5kg,辅料6%(生石灰2%、石膏2%、过磷酸钙2%);配方B:玉米芯100kg,银翘药渣50kg,牛粪50kg,尿素1.0kg,辅料6%;配方C:玉米芯75kg,银翘药渣100kg,牛粪50kg,辅料6%;配方D:玉米芯50kg,银翘药渣150kg,牛粪50kg,辅料6%。4个配方堆料总干质量均在200kg以上,依墙建堆成半圆锥形(h≥1.0m,r≥1.4m);发酵升温14d(4-3-3-2-2)、经4次翻堆后,摊料降温装袋接种,待菌丝满袋后脱袋覆土出菇。结果表明:以配方C的产出率为最高,其相应生产指标为,初始C/N为41.66、终点C/N为23.71、腐熟度T为0.569、接种满袋率93.7%、菌袋平均产量381.9g·kg~(-1)、生物学效率41.0%。经HPLC检测,配方C发酵料中绿原酸、牛蒡苷含量分别为5.20~5.40、4.49~5.30μg·g~(-1),其栽培所得子实体中绿原酸、牛蒡苷含量分别为0.40~0.45、3.81~4.27μg·g~(-1),其中牛蒡苷从栽培料到子实体的迁移率达84.93%。  相似文献   

20.
袋栽天麻具有操作简便,技术易掌握,不占地,好管理,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等优点。一般每袋下种100~500g,培养7~12个月后,可收鲜天麻2.5k8左右,最高能达5k8,每袋年产商品天麻500~700g,生长的白头麻和米麻又可栽培1~2袋,投入与产出比达1:8以上。近年来,四川盆周山区发展很快,基地县的群众认为,天麻袋栽方式是集坑栽、堆栽、箱栽等方式突破性的新技术,是天麻栽培向集约化栽培发展的技术革新。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