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线莲组培苗的试管外生根和大田移栽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线莲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通过对组培苗试管外生根、“松口揭盖”“封口”炼苗及种植时期和基质选择等试验数据分析,总结了一套金线莲培苗的大田移栽技术,使移栽成活率高,植株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2.
利用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及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等方法,对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生长阶段的仿生态栽培金线莲的指纹图谱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仿生态栽培金线莲的指纹图谱在不同生长阶段差异明显,仿生态栽培150 d后的谱图与野生金线莲最接近;仿生态栽培金线莲中B、Mn、Fe、Sr、Zn和Li等微量元素含量随栽培时间延长而升高,除B元素外,其余元素最终含量都接近或超过野生金线莲;聚类分析结果说明,仿生态栽培150 d的金线莲与野生金线莲归为一类,二者明显区别于组培和大棚金线莲。化学指纹图谱方法和微量元素特征可作为鉴定金线莲品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金线莲(Anoectochilus formosanus)合理采收时间,研究了不同生长时间对金线莲品质的影响。对不同生长时间的种植金线莲有效成分进行分析,以确定不同栽培时间间的差异,为金线莲最佳采收时间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除了多糖外,大棚下栽培4个月的金线莲茎的总黄酮、生物碱、总酚、鞣质和抗氧化性分别比7个月的提高9.41%、14.35%、19.94%、5.79%和0.19%。大棚下栽培4个月的金线莲叶的总黄酮、生物碱、总酚、鞣质和抗氧化性分别比7个月的提高3.15%、10.64%、14.49%、6.99%和0.26%。生长4个月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4.
试验采用经炼苗的金线莲组培苗在毛竹林及阔叶树林冠下进行种植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毛竹林及阔叶树林的生境条件均较适宜金线莲的生长,2种林分类型的金线莲成活率较高,平均达90.3%和90.1%,侧根生长没有显著差异,平均为3.2、3.0条。金线莲生长量以阔叶树林较高,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鲜重、平均干重分别达9.2cm、0.13cm、1919.93kg/m2、423.67kg/m2,分别比毛竹林高出13.6%、85.7%、29.9%、8.8%。金线莲的干/鲜比以毛竹林较高,达26.3%,比阔叶树林高出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金线莲组培生根苗为材料,研究泥炭土、珍珠岩、腐殖土和园土4种栽培基质对其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土基质最适宜金线莲生长,其30 d移栽成活率为90.33%,60 d平均株高6.34 cm,每株鲜重2.56 g。  相似文献   

6.
影响台湾金线莲组培苗移栽生长的因素有栽培基质、种植密度(株行距)、种植深度、肥料等。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基质、种植密度、种植深度对移栽成活率、株高的影响极显著,种植密度和肥料对叶数的影响极显著。栽培基质以70%泥炭土+25%树皮+5%其他原料效果最好,种植密度5cm×5cm,种植深度1cm最佳。种植后的肥水管理采用2号配方肥料更能促进台湾金线莲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广东梧桐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地条件,观察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幼苗在林下的生长表现,统计生长30和180 d的植株成活率、保存率、苗高和生物量的增长量.结果表明,金线莲在林下生长良好;生长30 d,植株成活率为82.5%~95.0%,植株平均苗高为10.3~12.3 cm,苗高净生长量为0.72 cm;生长180 d,保存率在37.5%~95.0%之间;植株平均苗高为13.2~19.2 cm,平均生物量为3.17~3.83 g,其苗高和生物量净生长量分别为7.46 cm和1.87 g.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福建戴云山金线莲的组培苗为材料,研究适宜生长培养的外植体及培养基;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以期建立金线莲组织培养快繁体系,提高繁殖速度和质量。结果表明:福建戴云山金线莲生长培养的最佳外植体为根状茎,培养基为MS+1mg/L 6-BA+0.2mg/L NAA;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2mg/L 6-BA+0.1mg/L NAA;组培苗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0.3mg/L IBA+0.5mg/L NAA。  相似文献   

9.
对沙黄松人工幼林的林分特征与结构、年生长规律、幼林生长进程以及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沙黄松人工幼林与马尾松同龄林相比,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林分生长整齐、林分结构较稳定、形质性状优良的特点,沙黄松人工造林效果较好,可以在适宜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
台湾金线莲的组培技术已经成熟,但由于其特殊的光、热、水、土等要求,成活率较低,一直未能实现产业化经营。介绍金线莲栽培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技术要点,初步解决金线莲成活率低的问题,可以为其大规模、产业化经营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金线莲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试验,探索适宜成都地区的金线莲组培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初代诱导阶段,采用改良MS+6-BA4.0mg/L+NAA0.5 mg/L的培养基配方可以获得2.5的最大增殖倍数;在增殖阶段,通过调节改良MS培养基中激素水平不能对增殖系数起到明显改善作用,而采用改良B5+6-BA 4.0mg/L+NAA0.5mg/L+2g/L活性炭的组合可以达到3.9的最大增殖倍数,并且继代生根一次完成,说明对金线莲继代增殖基本培养基的筛选是影响成都地区金线莲组培苗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此外,在适当光强度和湿度条件下,采用腐殖土进行栽植60d成活率可达到92%。  相似文献   

12.
金线莲在自然环境生长缓慢,繁殖率低,自然种群数量很少。近年来通过组培快繁技术,金线莲种植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从栽培环境、栽培基质、栽后水、肥、光、热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金线莲组培苗栽培技术,对提高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金线莲产品质量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金线莲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中草药,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由于金线莲植株的美观性,所以它还具有较大的观赏价值,林下仿生套种金线莲能够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剖析了金线莲林下仿生套种技术,提出了在进行金线莲的林下仿生套种时,要做好地形、时间的选择,选育良种,做好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保证金线莲的健康成长,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金线莲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线莲的药用与观赏价值、金线莲的生产技术、市场情况等金线莲产业化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和评价。提出了关注产品深加工与推动产业升级,制定金线莲种植技术标准与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金线莲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等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杨树基本是只能生长在森林之外散生树种,唯白杨、青杨派树种可以成林。我省大青杨包括人工优良品系-迎春5号,是难得可以成体的优质,高产,速生树种,价值极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天然状态生长甚好,人工培育效果不佳,关键是立地条件选择,林分与造林密度和抚育技术问题。其中自然选择的主导地位和林地生产力的不断补充是经营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对西双版纳金线莲分布、生境及采收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是金线莲在西双版纳的自然分布较广,海拔650~1 800m的地域均有分布,常见于海拔650~1 200m的林下。目前,采集野生金线莲的活动十分的普遍,野生资源面临极大威胁,现只有在交通不便的林下保留着零星的野生分布,开展人工繁殖已十分必要。文章就西双版纳金线莲野生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黑荆树人工幼林每月测定的高生长数据,选择逻辑斯谛方程作为年内高生长模型,用改进单纯形法求解参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刑树人工幼林年内高生长的动态变化规律。最后,以生长模型求出的旬生长是理论值组成有序样本,用最优分割法将黑刑树人工幼林的高生长划分为四个阶段,即缓慢期、加速期、速生期和下降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辽宁省西部章古台地区与黑水地区的樟子松中幼龄林中开展不同方式人工整枝试验,结果表明:2/3、1/2两种强度能促进中幼林的胸径生长,这种影响可以达到2~3a。在章古台地区,人工整枝对樟子松的树高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在黑水地区,2/3、1/2两种强度的人工整枝能促进樟子松中幼林树高生长。1/3强度的人工整枝会抑制胸径与树高的生长。在辽西的沙区和山地丘陵区的樟子松人工林的培育中,人工整枝强度以冠高比为1/2~2/3最佳,生产中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19.
温州沿海海涂秋茄红树林引种造林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秋茄红树林是自然分布于福鼎以南的热带,亚热带海洋的适盐性树种,通过人工引种,可以改变温州海涂造林树种少的问题。温州滩涂资源丰富,环境条件较适宜秋茄红树林生长,而且目前已形成人工引种造林技术体系,通过秋茄红树林引种造林,可以发挥它良好的防护功能和风景观赏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组织培养培技术对金线莲茎段组培苗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金线莲茎段为外植体,用0.1%升汞溶液消毒10 min效果比较好,杀伤力小,容易获得无菌材料,消毒之前剥开叶柄基部鞘状抱茎消毒效果好;芽增殖培养基用MS+糖30 g·L~(-1)+琼脂粉4.5 g·L~(-1)+马铃薯汁10 g·L~(-1)+激素以6-BA3.0 mg·L~(-1)+NAA0.5 mg·L~(-1)有利于金线莲的增殖与生长;在生根阶段以1/2MS+糖30 g·L~(-1)+琼脂粉4.5 g·L~(-1)+马铃薯汁10 g·L~(-1)+活性炭0.5 g·L~(-1)+NAA1.0mg·L~(-1)效果最理想,生根率达95%,根系发达,叶子展开墨绿色;种植理想的基质为泥炭土∶椰糠∶细沙=5∶3∶2,种植成活率高达97%,幼苗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