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荔浦县的马蹄生产发展较快,但传统的稻—马蹄栽培模式效益并不高,为了改变传统的栽培模式,更好的体现稻—马蹄模式的种植优势,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研究马蹄组培苗的培育和繁殖。通过3年的试验,摸索出稻(超级稻)—马蹄(组培苗)种植模式。文章分析荔浦县发展稻(超级稻)—马蹄(组培苗)种植模式的可行性及其效益,并介绍该种植模式的...  相似文献   

2.
马蹄是广西贺州农业生产的一大支柱产业,是部分地区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柱来源。文章详细记录了马蹄新品种在组培苗及大田种植中的试验过程与观察结果,对于推广马蹄新品种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土壤消毒技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施蔬菜种植具有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的特点,连续重茬、施肥不当等导致土壤连作障碍加剧,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本文从土壤自毒作用、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区系综述了设施蔬菜生产中引起连作障碍的原因;运用土壤消毒技术,分析了物理消毒、化学药剂消毒和生物熏蒸消毒3个应用方法;指出土壤消毒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设施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马蹄是桂林市五城区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五城区种植马蹄历史悠久,利用水田种植马蹄能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文章通过对2009年以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五城区水田资源现状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五城区土壤性状特点,提出促进五城区马蹄生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马蹄大黄价格彪升,种植面积猛增,但新发展区马蹄大黄生长差异显著、产量不够理想。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发现,主要原因是种植管理技术参差不齐,导致马蹄大黄产业发展的不整齐。本文以马蹄大黄的生物学特性为切入点,就马蹄大黄栽培过程中选地整地、选种、移栽、中耕除草、追肥、病虫害等田间管理应注意的事情进行了详细的归纳与总结,为湖北恩施大黄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马蹄组培苗栽培是发展马蹄种植最主要生产方式,把握组培苗栽培关键技术,对提高马蹄产量和保证马蹄本质至关重要。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对马蹄组培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解读:首先是马蹄组培苗的秧苗繁殖技术,主要介绍育苗方法和培育壮苗技术措施;其次对大田移植马蹄和相关管理措施进行技术探究,重点强调马蹄定植和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重点介绍早熟籼稻—粉马蹄轮作栽培的关键技术,以期在桂东北地区推广提供参考。【方法】组织实施水稻—粉马蹄轮作栽培面积8hm2,通过春夏季水田种植早熟籼稻,夏秋冬季水田种植粉马蹄轮作栽培模式,分析早熟籼稻—粉马蹄轮作栽培模式生产效益情况。【结果】发现早熟籼稻—粉马蹄轮作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比种植双季稻或单独种植一季粉马蹄利润提高不少。【结论】早熟籼稻—粉马蹄轮作栽培模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很大促进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1.湖北省团风县马蹄生产的主要特点(1)种植历史悠久。据《黄冈县志》记载,早在宋代初期,该县就有零星种植马蹄的习惯,直到近代栽培马蹄已有400余年的历史。(2)种植面积发展较快。马蹄作为民间水生蔬菜进行栽培,已成为团风县广大农民发财致富的主要特色产业,且发展速度较快。200  相似文献   

9.
在调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文献,走访马蹄大黄生产基地、加工合作社及相关试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马蹄大黄产地初加工技术规程,以期为获得优质的马蹄大黄产品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1.湖北省团风县马蹄生产的主要特点 (1)种植历史悠久.据<黄冈县志>记载,早在宋代初期,该县就有零星种植马蹄的习惯,直到近代栽培马蹄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RAPD法研究孝感荸荠和野生荸荠的遗传差异性(摘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RAPD法研究孝感荸荠和野生荸荠的遗传差异性。[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地方栽培种孝感荸荠、野生荸荠、蒲草和扁杆藨草4种植物的基因组DNA进行了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筛选出841、842、807和840共4个随机引物,其中841随机引物的扩增产物多态性明显,获得清晰重复性好的条带。聚类结果显示栽培荸荠和野生荸荠的亲缘性相对于蒲草和鹿茸杆藨草而言较近。[结论]该研究为培植优质的荸荠新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RAPD法研究孝感荸荠和野生荸荠的遗传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姣  李建华  盛继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551-20553
[目的]采用RAPD法研究孝感荸荠和野生荸荠的遗传差异性。[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地方栽培种孝感荸荠、野生荸荠、蒲草和扁杆藨草的基因组DNA进行了遗传差异性分析。[结果]共筛选出841、842、807和840 4个随机引物,其中841随机引物的扩增产物多态性明显,获得清晰、重复性好的条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栽培荸荠与野生荸荠的亲缘性相对于蒲草与扁杆藨草而言较近。[结论]为培植优质荸荠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展跃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479-20480,20495
[目的]开展菱角深加工技术研究,充分利用我国菱角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方法]将适量的菱角添加到发酵香肠中,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以pH和产品的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确定菱角发酵香肠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菱角发酵香肠最佳工艺参数为:菌种配比1∶1,发酵剂添加量105CFU/g,菱角添加量15%,发酵温度30℃。[结论]此工艺条件下的产品具有良好的性状、色泽、组织状态、风味和口感等各项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达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出适合广西本地板栗常温贮藏辐照加工的最佳60Coγ射线剂量.[方法]以广西隆安县的处暑红板栗为材料,比较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板栗果实在室温( 25 ~30℃)条件下的保鲜效果,并探讨辐照对板栗致腐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板栗常温贮藏辐照加工的最佳剂量为0.5 kGy,贮藏20 d的好果率为92.10%,与未辐照处理相比,可延长货架期10d;板栗致腐微生物的分离及转皿培养结果表明,板栗常温贮藏中所采用的0.3~1.0 kGy剂量均未达到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高剂量的辐照处理(25.0 kGy)可以完全杀灭所有分离获得的致腐微生物,但远远超过板栗的耐受剂量,不能用于板栗的辐照贮藏加工.[结论]板栗常温贮藏辐照加工的最佳60Coγ射线剂量为0.5 kGy,但对致腐微生物的直接杀灭作用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板栗苞壳水浸液对5种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板栗苞壳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板栗苞壳水浸液对5种受体作物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随水浸液质量浓度的增加,对受体作物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增加;随水浸液质量浓度的降低,抑制作用逐渐减弱、消失,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板栗苞壳水浸液对同一受体作物的不同部位(芽和根)也有不同的化感效应,高质量浓度水浸液对幼苗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幼根比幼芽更敏感,低质量浓度水浸液对白菜和绿豆幼苗的促进作用表现幼芽比幼根更敏感,小米和高粱幼苗的促进作用表现幼根比幼芽更敏感。相同质量浓度水浸液对不同作物种子的化感效应不同,高质量浓度水浸液对白菜种子的抑制作用最强,对小米种子的抑制作用最弱;低质量浓度水浸液对小米种子的促进作用最强,对小麦种子的促进作用最弱或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荸荠压缩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荸荠的力学性能参数及对荸荠破坏极限的影响,以荸荠的品种、压缩速率及压缩部位为试验因素,对荸荠进行正交压缩试验。通过分析其对应的力-位移曲线所得到相应的破坏极限Fb、破坏能Ub等参数的试验,得出结果表明,在相同变形的情况下,荸荠轴向所承受的载荷大于径向载荷。方差分析发现,荸荠品种、压缩部位以及荸荠品种和压缩部位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破坏极限影响极显著,压缩速率对破坏极限影响显著,而荸荠品种与压缩速率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破坏极限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板栗单株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广鹏  孔德军  刘庆香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281-1281,1304
[目的]探究影响板栗单株产量的几个主要园艺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的关系,为板栗育种和提高产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与板栗单株产量有密切联系的8个性状及其之间的关系。[结果]篷数/果枝与单株产量关系最密切,在生产上可作为丰产育种选择的主要性状,并得到了8个性状与单株产量之间通径系数及线性回归方程。[结论]蓬数/果枝、单果重量、粒/篷3个性状为影响板栗单株产量的关键性状。  相似文献   

18.
黄利华  刘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634-5637
[目的]为更好地利用马蹄加工皮渣中的资源,优化马蹄皮渣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得到得率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响应面法优化马蹄粉加工皮渣中总黄酮的微波提取工艺,建立了不同影响因素与马蹄总黄酮得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5.4%,料液比1:30g/ml,微波功率320W,微波3min,在此条件下重复提取2次,理论得率为2.376%,经过验证得到总黄酮得率为2.365%,实测值与理论预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为0.46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提取工艺可靠,可为马蹄加工废弃物的综合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板栗乙醇发酵的几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发酵工艺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可知,板栗乙醇发酵的较优工艺为板栗粉碎颗粒大小为60目,料水比为1∶3.5,液化酶(耐高温α 淀粉酶)添加量为20 U/g原料,液化温度90℃,液化时间60 min;糖化酶添加量为120 U/g,糖化温度60℃,糖化时间30 min,糖化pH为5.0;使用酵母为耐高温酿酒高活性干酵母,接种量为0.0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 h。板栗含有40%-60%的淀粉,用板栗淀粉发酵生产乙醇,不仅开拓了板栗的应用范围,提高了其经济价值,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也为乙醇生产提供了很好的原料资源,为生物质能源利用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西北林学院学报24卷  相似文献   

20.
荸荠的生长环境特殊,收获仍旧采用传统手工挖掘,劳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难以挖净,而薯类收获机械又难以适应水田荸荠的收获,通过对荸荠生长地的土壤成分分析,基于土壤液化原理,搭建了小型实验平台,对荸荠挖掘机理进行了试验模拟。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水田作物荸荠机械挖掘、筛分的流程,并对挖掘原理进行了实验探究。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获得了影响荸荠收获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利用土壤液化原理可以使砂壤土液化,为该原理用于荸荠采收提供依据,为荸荠挖掘机样机的试制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