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出过第一潮菇的平菇栽培袋以正常堆垛式第二潮出菇为对照,采取8种不同的出菇方式进行增产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菇方式对平菇后期的增产作用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出菇方式1(脱袋后出菇端朝外单墙抹泥)、出菇方式4(脱袋出菇端朝外,双墙抹泥)和出菇方式7(脱袋后整袋卧式畦床覆土出菇)这三种出菇方式增产幅度较大。出菇方式1和出菇方式4比较适合在生产上采用。而其他出菇方式由于增产幅度不明显、减产或劳动强度过大等原因不适合在生产上使用。  相似文献   

2.
陈凤艳 《新农村》2014,(1):35-35
1.采收 供盐渍用的菇体必须适酬采收,防止开伞。采收时应轺摘轻放,保证菇体完整,无剜损,菇柄切削整齐.拣弃病菇虫蛀菇、斑点菇、畸形菇。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在设施大棚将大球盖菇与大蒜、菠菜和马铃薯3种蔬菜间作,通过测定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情况和产量以及3种蔬菜的产量来探索菌菜间作对大球盖菇生产的影响,并初步筛选较适合的间作蔬菜品种。结果表明,间作马铃薯会延长大球盖菇现蕾时间,间作大蒜和菠菜能延长大球盖菇采菇天数和出菇天数,间作菠菜和马铃薯能显著增加大球盖菇子实体个数,3种蔬菜对大球盖菇单菇重均无显著影响,但都能增加大球盖菇产量;3种蔬菜以菠菜对大球盖菇生长和产量促进作用最好,可尝试在冬季与大球盖菇间作。  相似文献   

4.
<正> 一、盐渍加工 1.采收。用于盐渍外销的大球盖菇的菇体应在6~7月成熟,即菌盖呈钟形,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用竹片刮去菇脚泥沙,清洗干净。 2.杀青。将清洗干净的大球盖菇的菇体放入5%食盐沸水中杀青煮沸8~12分钟,具体煮制时间应视菇体大小而定,煮至菇体熟而不烂、菇体中心熟透为止。可采用“沉浮法”进行检测,即停火片刻,菇体下沉为熟,上浮为生;或将菇体置入冷水中,熟菇下沉,生菇上浮。煮制  相似文献   

5.
白灵菇迟出菇、不出菇的表现:菌袋整批出菇缓慢,菌龄超过130天没出菇或者出菇时间快慢不一。迟出菇、不出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错过接种期多为原料准备跟不上或灭菌灶衔接不好。白灵菇属中温菌,低温可以刺激出菇。按其生长规律和自然气温,一般为秋接种,冬出菇。通常长江以北地区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接种为宜;南  相似文献   

6.
<正> (一)盐渍加工 1、采收 用于盐渍外销的大球盖菇的菇体应在6~7成熟,即菌盖呈钟形,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用竹片刮去菇脚泥沙,清洗干净。 2、杀青 将清洗干净的大球盖菇的菇体放入5%食盐沸水中杀青煮沸8~12分钟,具体煮制时间应视菇体大小而定,煮至菇体熟而不烂、菇体中心熟透为止。可采用“沉浮法”进行检测,即停火片刻,菇体下沉为熟,上浮为生;或将菇体置入冷水中,熟菇下沉,生菇上浮。煮制好后捞  相似文献   

7.
白灵菇迟Ⅲ菇、不出菇的表现主要有3点:一是出菇缓慢,从接种日起,菌龄超过130天。二是出菇快慢不一,如同一接种期的整批菌袋中,先后出菇时间可以相差1个多月。三是不出菇,接种后数月,菌袋不现菇蕾。迟出菇、不出菇,其主要原因是技术失误和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通常采摘下的白灵菇其接触基料的部分不能食用,必须切掉,种植户把切下的这部分称作菇根,约占所采菇重量的10%。菇根是菇的下脚料,往往被扔掉。其实,刚切掉的菇根,由于带有少量培养料,仍为活体组织,由部分纤维化的菌丝体组成,合理处置,仍可结菇。经研究人员试验,1千克菇根可转化长出1千克鲜白灵菇,如管理得当,其新菇还为优质品。菇根再出菇方法以"压实—覆土—养菌—再出菇"最为实  相似文献   

9.
1菇畦的准备菇畦设在塑料大棚内,大棚上盖好薄膜及草帘保温保湿。菇畦宽1米,长度不限,菇畦间距30厘米,既做人行道又做蓄水沟。在畦上横向挖凹陷式菇床,菇床宽30厘米,深加厘米,菇床之  相似文献   

10.
封俊书 《现代农业科技》2009,(15):111-111,117
介绍了蓝色菇、萎缩菇、水肿菇、菜花菇等11种畸形菇的病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以供广大平菇种植户借鉴。  相似文献   

11.
1地蕾菇培养料入菇房时湿度过大、对菇房通风太久、覆盖细土过迟、温度较低等易产生地蕾菇。应适量喷水、通风,使菌丝吊在粘土之上、细土之下。2畸形菇通风不顺畅、育菇室CO:含量超过0.3%等,易出现畸形菇。出菇部位过深、在粗土缝间长出的菇易畸形。因此,管理上重点注意菇房的通气、降温措施。  相似文献   

12.
桑枝栽培平菇和秀珍菇的调控出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食用菌生产中出菇季节集中和出菇后培养料中存余剩余营养的问题,以平菇和秀珍菇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贮存和二次出菇的方法对食用菌的调控出菇和二次间断出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菇正常出菇的生物学效率为41.923%~129.1%,相差3 倍之多。秀珍菇正常出菇的生物学效率为64.31%~78.77%,相差不大。从出菇调控结果看,‘平菇831’的生物学效率从50.312%降低至46.591%,调控出菇方法比正常出菇方法生物学效率降低了3.721 个百分点,生物学效率降低7.4%。‘秀珍菇195’的生物学效率从69.4%降低至28.99%,生物学效率降低一半以上。使用‘平菇803’进行二次出菇试验,以薄层箱栽和直接全拨皮出菇效果最好,生物学效率分别为12.42%和16.08%,而其他出菇方法的生物学效率仅为1%左右。可见平菇和秀珍菇是良好的调控出菇食用菌种类,在生产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而二次出菇技术由于产量低下和用工量较大,在生产上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明确大球盖菇的营养价值,以黑农球盖菇1号为试材,对大球盖菇菇盖和菇柄基本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菇盖和菇柄的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糖类和粗纤维,其次是水分、灰分、还原糖、粗脂肪和游离氨基酸。经过显著性分析后发现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灰分在菇柄和菇盖中的含量差异极显著,总糖含量差异不显著;水分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而还原糖含量差异不显著;除此之外,大球盖菇中含有少量黄酮和酚类等,其含量在菇柄和菇盖中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1药物增产法 1.1常用药物。①喷施宝:每支5m1加水50kg,能使出菇整齐均匀,菇体变厚。也可使用叶面宝,用法与喷施宝相同。②高产灵:每袋125g加水80k,能使出菇提前、出菇多,菇体厚大结实。③丰产素:每瓶100ml,加水200kg,能使出菇提前、出菇多。④萘乙酸:每袋5g加水60垤,能使出菇整齐,促使菇体成熟。  相似文献   

15.
<正>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斐氏球盖菇、褐色球盖菇等,隶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球盖菇科、球盖菇属。大球盖菇色泽鲜艳,肉质细嫩,菇味清香,营养丰富,可与香菇媲美。每100g干品中含蛋  相似文献   

16.
高温黑平菇是个极耐高温的可兼作平菇、秀珍菇二用的商品菇品种。抗杂力强、韧性好、灰褐色,幼菇期形态、颜色及品尝的口感同秀珍菇相似,但出菇温度要比秀珍菇高,最高可到38℃,在秀珍菇高温季节不能出菇时,高温黑平仍然能够正常出菇。是个难得的高温二用商品菇品种。采小菇时作秀珍菇物出售、采大菇可作一般平菇出售。现就它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海鲜菇菌渣栽培大球盖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海鲜菇菌渣栽培大球盖菇,有效地解决了海鲜菇生产企业菌渣处理的难题,提高了大球盖菇的生产效益。该文介绍海鲜菇菌渣的前处理方法,大球盖菇培养料的预处理和田间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杏鲍菇的生长温度为6~25℃。在6~15℃时菇体生长迟缓,但菇体组织细密、色泽美观,可培育出优质菇。蕾期管理一要加强通风,促进菌盖生长,抑制菌柄生长;二要减少用水量,菇期用水量过多,会导致菇体表面产生较暗的条纹或裂缝,从而影响质量。提前3~5天采菇,可保持菇体白度,防止采菇后在贮运过程中菇体发黄而影响质量。要获得优良的杏鲍菇,出菇管理至关重要。具体管理可以分五步。  相似文献   

19.
白灵菇不同出菇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白灵菇6种不同出菇方式(脱袋两段立式覆土出菇、脱袋立式覆土出菇、中间环形脱袋墙式泥垛双向出菇、双排袋泥垛式单向出菇、双向卧式出菇、单向卧式出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间环形脱袋墙式泥垛双向出菇方式较好。其出菇、采收时间最短,子实体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品质也较好,是白灵菇生产上适宜推广的出菇方式。  相似文献   

20.
海鲜菇菇渣复配基质在茄子栽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友长茄为试材,将海鲜菇菇渣、珍珠岩、草炭、树皮4种基质按照不同比例配制成无土栽培基质,在薄膜温室环境下,研究10种不同基质配方的理化性质以及对茄子生长、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全海鲜菇菇渣配方处理下茄子产量低于对照CK_1外,其余配方均高于对照,说明将海鲜菇菇渣应用于茄子栽培生产完全可行,但不宜采用全海鲜菇菇渣基质。(2)在相同的海鲜菇菇渣比例下,随着海鲜菇菇渣使用比例的增加,基质的容重、孔隙度、EC值以及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上升,茄子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与草炭搭配效果优于树皮基质。(3)经过筛选,配方体积比海鲜菇菇渣∶珍珠岩∶草炭=2∶1∶1为茄子栽培的最佳复配基质配方,海鲜菇菇渣最佳使用比例为50%。(4)海鲜菇菇渣成本低,取材方便,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大量堆积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还能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