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柚木种源/施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建立在广东省雷州林业局的柚木种源/施肥试验2.5年生林木进行生长量和叶片养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3个柚木种源对施肥处理的反应基本一致,种源间生长差异不显著。但施肥处理间的差异极显著,生长最好的处理为N2P6K1,即每公顷施N133.3kg、P333.3kg和K66=.7kg,其树高生长是最差施肥处理的3.33倍。施肥处理间的树高生长以P、N、P和K的养分含量随柚木的年生长量变化而变化,在年生长量最大的年份,叶片养分含量较低,反之,则叶片养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2.
以5年生岑溪软枝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肥料养分配比对油茶叶片营养和叶绿素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对比,不同肥料养分配比油茶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均有所提高,按大小排列依次为F3(N∶P2O5∶K2O为16∶6∶8)F2(N∶P2O5∶K2O为15∶7∶8)F1(N∶P2O5∶K2O为14∶7∶9);就生理指标而言,与对照相比,不同肥料养分配比处理油茶叶片叶绿素a+b、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的幅度分别为1.19%~11.90%、9.92%~43.65%、-8.05%~42.95%;处理F3(N∶P2O5∶K2O为16∶6∶8)在提高叶片营养和生理特性方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掌握不同肥料配方对核桃生长发育和坚果品质的影响情况,以筛选出能适用于高寒阴湿地区核桃生产的最佳肥料配方及其最适施用量。【方法】以10年生‘辽宁1号’核桃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5个处理组合进行试验:T1、T2和T3均为"有机肥+N、P、K配方肥"处理组合,这3个处理组合中,N、P_2O_5、K_2O的配比均为1.0∶0.4∶0.4,但N、P_2O_5、K_2O的用量各不相同,T1为常量施肥处理组合,T2为增量(T1×130%)施肥处理组合,T3为减量(T1×70%)施肥处理组合,此3个配方肥处理组合均加施了5 kg/株的商品有机肥;T4为"有机肥+N肥"的单施氮肥处理组合;T5为不施肥处理组,用作对照(CK)。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处理组合核桃的叶绿素、叶片矿质营养和坚果品质等指标。【结果】配方施肥明显增加了核桃的百叶质量,提高了叶绿素和叶片中氮、磷、钾、钙、镁等5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同时能显著提高核桃坚果的质量和大小,改善坚果的品质。核桃叶片中的氮含量及坚果中的蛋白质含量,增施氮肥处理组合(T2)均显著高于减施氮肥处理组合(T3);T2的叶片氮素含量显著高于T1,而其叶片中的钙含量和坚果中的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T1;T1和T2处理组合之间叶绿素含量和除氮和钙之外的其它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及坚果品质均无显著差异。给核桃树施氮肥,有利于百叶质量和叶片氮素含量的增加;而叶片中钾和钙的含量,"有机肥+N、P、K配方肥"处理各组合均显著高于"有机肥+N肥"处理组,说明配方施肥更有利于改善核桃坚果的品质,能提高核桃坚果质量和出仁率。【结论】根据化肥减量的经济效益和施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1处理组中氮磷钾的配比和用量是适用于甘肃高寒地区核桃施肥的最佳配比和最适用量。  相似文献   

4.
麻竹配方施肥对竹笋产量和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营养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肥料养分配比对麻竹竹笋产量和矿质养分含量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对麻竹竹笋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麻竹丰产高效栽培的最优肥料配方。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对麻竹的竹笋产量和矿质养分含量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竹笋产量和矿质养分含量的肥效反应均表现为T2(N∶P2O5∶K2O=17∶8∶11)﹥T1(N∶P2O5∶K2O=19∶7∶10)﹥T3(N∶P2O5∶K2O=12∶12∶12)﹥T4(碳铵)。因此,处理T2的施肥效果最佳,其竹笋增产和矿质养分含量提升均明显高于其他施肥处理,传统施肥处理T4的施肥效果最差。配方施肥具有明显的增加竹笋产量和提高竹笋矿质养分含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N、P、K水平施肥处理对优良景观树种美国红枫幼苗生长及叶色变化的影响,选取1年生改良美国红枫Acer×freemanii‘Autumn Blaze’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实验方法,设3种不同N、P、K施肥配比(N、P、K比例为1∶1∶1、3∶1∶2、3∶2∶1),每种配比设3水平施肥量(15、30、45 g/pot),共9组施肥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施肥处理下,美国红枫幼苗生长及叶色变化状况均优于空白对照组,说明配比施肥对美国红枫幼苗生长及叶色变化有促进作用;在促进幼苗生长方面,以处理9(N、P、K比例为3∶2∶1,45 g/pot)植株长势最盛,株高、地径、干质量分别高达83.34 cm、11.39 mm、41.68 g,为最优处理;在叶色变化的影响方面,处理3(N、P、K比例为1∶1∶1,45 g/pot)的植株叶片中花色素苷相对含量与总叶绿素比值均为最大值,分别为3.74 g/pot和278.69,叶片呈鲜红色,观赏性最强,但变色较晚;结合生物学观察,N、P、K比例为3∶1∶2施肥处理的植株,其叶片变色最早,在延长美国红枫幼苗变色期方面为最优施肥配比。  相似文献   

6.
测土配方施肥对临安山核桃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山核桃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分别设计了CK处理(不施肥)和N1(有机与无机配方低用量氮肥)、N2(有机与无机配方常规用量氮肥)、N1+P(有机与无机配方肥和磷肥配施)、N1+K(有机与无机配方肥和钾肥配施)施肥处理共5个处理进行试验,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山核桃叶片养分含量的周年动态变化趋势,探讨了施肥与山核桃植物营养状况及山核桃生长和产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2—2013年,N1、N2、N1+P、N1+K处理下山核桃叶片的氮、磷、钾含量随山核桃生长均呈上升趋势;N1处理能促使山核桃叶片氮含量增加;N1+P处理可促进山核桃叶片对磷含量的累积,N1+K处理对山核桃增产效应的影响最大。2013年在旱灾条件下,N1+P或N1+K处理均有利于山核桃抗旱性的提高及山核桃林相的恢复,促使山核桃稳产高产;N2处理因氮肥过多致使山核桃减产。文中建议,在目前施肥结构下减少山核桃林地N肥用量,平衡N、P、K养分供给,补充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可促使山核桃稳产。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对油茶的高效精准施肥,以普通油茶良种‘长林4号’盆栽大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策略及复合肥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春梢生长及叶片主要矿质元素氮磷钾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对春梢长度影响显著,而复合肥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春梢长度无显著影响;冬季有机肥的施用对春梢叶片氮磷钾矿质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而不同复合肥施用量、氮磷钾配比和施用频次显著影响春梢叶片氮钾元素含量,对叶片磷元素的含量影响则不显著;冬季施用25 g/株有机肥、5月份施用N∶P2O5∶K2O配比为5∶1∶5的复合肥15 g/株,对促进油茶春梢生长、改善春梢叶片氮钾营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长林4号’油茶Camellia oleifera‘Changlin No. 4’为材料,设置富氮复合肥(N∶P∶K=22∶8∶15)、富磷复合肥(N∶P∶K=8∶22∶15)、平衡复合肥(N∶P∶K=15∶15∶15)3个施肥处理以及1个空白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林土壤理化性质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提高了油茶林地的土壤含水率和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富磷复合肥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的效果最好,富氮复合肥效果次之;3种施肥处理均有效增加了油茶植株的地径、株高和冠幅,其中富氮复合肥处理增加地径效果最明显,平衡复合肥处理对株高影响最大,且不同处理间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各施肥处理对油茶细根生物量的增加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并影响细根的空间分布,其中,以富磷复合肥处理的油茶林20~3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最大,综合分析发现以平衡复合肥处理的油茶细根生物量最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油茶幼林钾肥最适施用量,从而为油茶的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赣无’系列的5年生油茶林分为试验对象,设置了5个钾素水平处理(K0、K1、K2、K3、K4),1个施用复合肥的对照处理(CKFHF)和1个不施肥的处理对照(CK0),就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树体生长、叶片养分积累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均能显著提高油茶树体各生长指标的增幅和叶片及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油茶树体各生长指标的增幅和叶片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均随之增加,K3处理的达到最大值,复合肥处理的肥效小于K2处理;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油茶林地土壤中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均显著性增加,而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效磷的含量则随着施钾水平的提高均先减小后增加,K4处理的降到最小值;对油茶叶片中的钾含量、土壤中的速效钾含量与施钾量进行拟合,得出其响应曲线,并确定了对油茶幼树施用钾肥的最适用量范围为317.72~322.25 g/株。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措施对西南桦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林地采取施用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方式,连续2次施用不同肥料(CK、N、P、K、NP、NK、KP、NPK)对西南桦幼林期林木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不同肥料对西南桦幼林(3年生)径、高、材积生长有显著影响。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效果作比较,施NP肥的效果最好,其西南桦幼林材积比其他施肥处理高17.8%~138.9%;其次是施NPK处理,其幼林材积比施NP处理低15.1%,比其他施肥处理高10.4%~102.8%;再次是施NK处理,其生长量比施NP和施NPK处理低14.2%~23.1%,比其余5种施肥处理高1.7%~83.7%,施N与施NK处理的生长差异小,两者差异仅1.7%;生长最差是施KP处理,其生长量比不施肥的CK处理低7.2%,CK比施P处理低11.1%,施P处理又比施K处理低14.7%。由此得出,西南桦幼林林地以施用NP复合肥为好,两者采取1?1的比例比较恰当;用常用的NPK复合肥和N肥也能起到较好的结果。但忌K肥与P肥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1.
对大花序桉幼苗生物量及营养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花序桉苗木平均单株生物量大小排序为茎>根>叶。幼苗主要营养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为K>N>P>Fe>Mn>Zn>B>Ca>Cu>Mg。大量元素N、P、K贮量最高的部位均为茎,根部和叶中含量相近。大花序桉苗期叶片对主要营养元素N、P和K的吸收分配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Mg与Ca,Cu与P、K,Zn与N、K、Cu、Fe,Fe与N呈现互相促进关系;Mn与N、Fe、K、Cu,B与P、Cu为相互抑制关系。据此,大花序桉苗期以氮、磷、钾肥为主,其中要求养分K2O>N>P2O5,并有针对性地添加铁肥、锌肥和铜肥。  相似文献   

12.
实验研究接种聚丛球霉菌(Glomuse aggrregattum)、幼套球霉菌(Glomuse etunicatum)、摩西球霉菌(Glomuse mossea)后对降香黄檀幼苗生殖生长以及营养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1)3个菌根菌侵染效果较好,且降香黄檀幼苗对3种菌种有较强的依赖性。2)其中接种聚丛球霉菌的苗高、地茎、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对营养元素N,P的吸收利用优于其他2个菌种,并与CK差异达显著水平;其苗高、地茎高于CK 44%和78%,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分别是CK的3.6,1.9倍,根部、茎部及叶部含N量是CK的1.47,2.03,1.34倍,而根部、茎部及叶部含P量是CK的1.53,1.47,2.09倍。  相似文献   

13.
适于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用的6个树种的育苗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适于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用的川楝、墨西哥柏、圆柏、新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山合欢等6个树种进行了育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肥能明显提高各树种苗木的株高、地径和生物量,其中以施用1%复合肥的效果最佳,一般以施用0.5%~1.0%为宜;尿素对这些树种苗木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川楝、新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苗木的增长效果更为显著,生产中用量以0.3%~0.5%为宜;过磷酸钙在这些树种的育苗生产中以1%的用量更为适合。试验结果还表明,育苗期间采用1%的过磷酸钙 1%的复合肥 0.5%的尿素,是此6个树种苗期施肥的最佳组合。合理施肥能缩短苗木出圃的时间,墨西哥柏、圆柏2个树种一般可提前1~2个月出圃,而对于川楝、新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3个树种可培育出优质苗木。  相似文献   

14.
为给西北山旱地核桃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6年生核桃品种‘鲁光’为试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不同肥料(核桃专用肥ZY_1、核桃专用肥ZY_2、复合肥FH、不施肥CK)处理对山旱地核桃叶片叶绿素含量、矿质营养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并探讨核桃叶片矿质营养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n)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下核桃叶片Pn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4个肥料处理按照光合性能由强到弱排列依次为ZY_1、ZY_2、FH、CK。CO_2饱和浓度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比饱和光强下的高,说明核桃叶片强光下(接近或超过光饱和点)光合速率的增加主要是受CO_2供应的限制。叶片矿质营养中大量及中量元素含量均为ZY_1处理最高,CK最低;微量元素中除Fe元素含量ZY_2处理高于ZY_1处理外,Mn、Cu、Zn含量均为ZY_1处理最高,其次为ZY_2处理,CK最低。4个肥料处理按照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依次均为ZY_1、ZY_2、FH、CK。核桃叶片的各矿质营养含量、叶绿素含量和Pn之间大多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N含量与Pn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Mg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0.05),叶绿素b含量与Pn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系数为0.757。综合来看,核桃专用肥优于复合肥,能显著提高山旱地核桃叶片叶绿素含量、矿质营养含量,有效提高叶片的光合能力,且ZY_1肥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毛白杨枝条生长及叶片内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以期为其育苗中科学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设置4个处理,氮肥施用量分别为0(对照,N1)、8g/株(N2)、16g/株(N3)、24g/株(N4),3次重复。结果表明:N3处理枝条长度分别比N1,N2提高了17.42%和7.68%,N3与N4之间无显著差异;5—9月,N3叶片内氮含量分别比N2提高了5.25%,11.74%,4.80%,7.81%,9.49%,N2显著高于对照;5,6,8月,N3磷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7.87%,20.77%,31.36%,N2,N3,N4之间无显著差异;8月,N2,N3,N4钾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62%,19.51%,20.24%,不同施氮量不会对毛白杨叶片内钾含量产生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毛白杨育苗中适宜氮肥施用量为16g/株。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1年生马尾松苗木为研究对象,从马尾松体内氮、磷代谢酶活性及其积累量的角度研究苗木对施肥的响应机制。【方法】设置不同的磷肥及钾肥随机区组试验,分析不同处理下对马尾松苗木叶绿素、氮磷转化酶(NR、ACP)活性以及针叶内氮、磷素的动态变化。【结果】1)马尾松苗木叶绿素、NR及ACP活性随季节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施磷肥处理叶绿素在7月时最高,施钾肥时滞后,8月最高;NR活性则正好相反,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增加的趋势;ACP活性呈现明显单峰型,8月时活性最高,而后逐渐降低到最先的水平。2)施磷肥增加马尾松针叶中NR及ACP活性,促进了植物中氮元素的分解及代谢,针叶内NR活性及氮素含量均高于对照(P0),施钾肥则表现为前期NR、ACP活性及氮素含量高于对照(K_0),叶绿素a含量高于对照,叶绿素b含量低于对照,叶绿素wa/wb明显高于对照,后期则相反,针叶内氮、磷素积累量表现一致;3)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不明显。【结论】马尾松苗木叶绿素、NR及ACP活性呈季节性变化,施磷肥促进氮、磷代谢酶活性,施钾肥仅在生长前期促进苗木体内氮、磷代谢。  相似文献   

17.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耕还林适宜造林树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沙江干热河谷上段退耕还林区适宜造林树种筛选结果:甜酸角、山毛豆、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久树、印度黄檀等适宜在海拔1400m以下地带造林,构树、木豆、坡柳、余甘子、川楝等适宜在海拔1600m以下地带造林,山合欢、黑荆树、墨西哥柏、干香柏等适宜在海拔1400~1600m地带造林。木豆、坡柳、山毛豆等可进行直播造林,山合欢、黑荆树、川楝、苏门答腊金合欢、新银合欢、久树等采用百日容器苗造林,甜酸角、墨西哥柏、干香柏、印度黄檀等采用1年生容器大苗造林效果更好。块状整地(规格40cm×40cm×40cm),施有机肥加一定量的N、P肥作基肥,塘底施放高丙体粉防治白蚁危害,于雨季初期择时取苗造林,造林后应防止种植塘积水。造林苗木选用充分木质化的粗大壮苗;造林后和雨季中、后期及时清除种植塘周围杂草。  相似文献   

18.
以腐殖土、草炭、蛭石、有机肥和复合肥(16-16-16)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方法,设计9种不同配方的轻基质,以红壤加腐殖土为对照,系统研究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特性及对黄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筛选最佳的黄竹容器育苗基质。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质显著优于对照,在各配方基质中黄竹容器苗的生长显著高于对照;苗木地径、苗高、生物量、分蘖数、主根根数和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25.7%~70.4%、54.1%~126.0%、88.8%~287.2%、33.3%~116.7%,90.0%~270.0%和0.9%~60.3%;苗木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3%~21.7%、27.8%~82.2%和19.3%~110.9%。综合分析9种基质的理化性质和对黄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得出的基质最优配方为腐殖质∶草炭∶有机肥∶蛭石∶复合肥=50%∶25%∶15%∶7%∶3%,可推广用于黄竹容器育苗。  相似文献   

19.
红藤苗木施肥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 Hance)是我国主要商品藤种之一,目前已在广东、海南和福建等省推广人工栽培。红藤苗木培育周期长,从播种到成苗出圃约需一年时间,而壮苗技术是推广人工栽培的关键。为了研究红藤壮苗培育技术,在取得藤苗光照试验和矿质营养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安排了苗木施肥试验,以探求红藤苗木最适施肥量,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盆栽杉木苗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施肥对1年生(1 a)与2年生(2 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 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 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 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 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含量则下降,有机质、水解氮没有明显变化.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磷肥解除了1 a苗木磷素营养亏缺,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而对2 a苗木,施磷肥使土壤中的全磷、有效磷增加,全钾含量下降,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水溶性钙镁没有明显变化.对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施磷肥对2 a苗木生长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使土壤营养平衡进一步失调,苗木仍处于营养亏缺状态.在氮素营养充足、磷素亏缺的营养条件下,随着氮磷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2 a苗木中的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增加,速效钾含量下降.施用氮磷复合肥可促进苗木对速效钾的吸收利用,导致苗木的光合产物向叶和茎部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