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统计年鉴数据和农户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运用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所确定的权重对陕西省安塞县及其南、中、北不同区位的商品型生态农业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0a余来,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经历了3个阶段:经济系统衰退生态系统平稳过渡阶段,经济系统复苏生态系统高速发展阶段和经济系统快速增长生态系统良性波动阶段。其发展状况由1998—2001年的"中等"等级演变到2002—2009年的"良好"等级,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优异"等级,系统总体趋于协调发展状态。但该区局部也存在如草畜业资源不足与林草资源闲置等问题,制约了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依据耦合协调度判定标准,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分析了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3个阶段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和产业-资源子系统耦合协调度值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成效显著,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由1999年的0.275 2增长到2010年的0.719 5;农业生态-经济和产业-资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先下降(1999-2001年)后增长(2002-2010年)的发展过程,但是,农业产业-资源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明显滞后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相应地,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先后经历了第Ⅰ阶段的生态系统结构建造时期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并于2010年开始向第Ⅱ阶段(完善农业系统循环阶段)过渡。生态系统的改善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相关产业的发展并未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业生态资源。因此,应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系统链网结构,改变农业产业与资源的局部相悖态势,促进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退耕背景下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态势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借鉴已有研究结果,建立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位评价的多边形综合指标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998-2008年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综合生态位显著提高,系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也随之变化。依据系统综合生态位发展曲线,目前农业资源和经济效益是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协调产业与资源关系,有望进一步推动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型生态农业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相耦合的结果,可以通过生态环境、农业资源、产业态势、经济效益来表征;文章首次依据其演变过程和效果选择其中的16个具体指标,构建了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安塞县1998-2009年相关数据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特征,运用熵值法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农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安塞县及其南、中、北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农业资源与农业产业是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的核心,但由于生态环境改善未对系统耦合起到基础或支撑作用,使得资源与产业局部相悖。从安塞县整体而言,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系统耦合,但其标准化系数却是-0.11,导致农业资源与产业态势标准化相关系数只有0.46,使系统耦合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强度较弱,即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改善了生态环境,但环境改善所增加的农业资源量并未得到相关产业的有效利用,系统耦合效果不显著;就安塞县南-中-北而言,其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模式类型分别为"林区养殖业-果业-设施农业"、"经济林-果业-设施农业"和"畜牧业-特色农产品-经济林",由于养殖业与林草资源未形成有效产业链,相比较北部耦合效果较好。针对农业资源利用率低的现实,在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强化草畜业,发展优质果业及精、细、密型种植业,完善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链网结构,实现农业产业与资源的优化耦合。  相似文献   

6.
退耕背景下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关系的变化情况,运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模型,对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协调发展阶段、耗损发展阶段、胁迫发展阶段、恢复重建阶段。1998-2008年,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生态、经济综合指数明显增高,系统耦合演变过程经历了“胁迫衰退、恢复重建和协调发展”阶段。依据耦合度拟合曲线及所划分的耦合态势类型,目前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关系处于不断协调过程中,通过优化农业资源结构,提高产业与资源一致性,有望形成良性耦合态势。  相似文献   

7.
再论商品型生态农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商品型生态农业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实现“人-自然-社会”关系的合理化,并是农业生产与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因而黄土高原建设商品型生态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商品型生态农业循环系统中的人类行为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是农业系统的核心,人类行为对农业系统的演变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按照人类行为作用强度,生态民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黄土高原地区处于第2阶段。在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人类行为“二元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顾文    王继军    齐智娟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163-168
在对县南沟流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现状耦合态势分析的基础上,以该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优化方案为基础,利用耦合过程模型,预测了系统在链网构建阶段、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耦合阶段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县南沟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一直处于协调化发展阶段,且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指数均不断增加。当农业生态系统达到自我调节临界点时,在现状发展态势下农业经济系统演变速度为 VEn(t=0.0673El(t),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链网构建阶段农业经济系统演变速度为VEn(t=0.0913El(t),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耦合阶段农业经济系统演变速度为 VEn(t=0.0999El(t),系统链网的完善、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以及碳汇林业的发展解决了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同时提高了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2006 — 2015年甘肃省域及市域的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配置效率的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随时间的推进而逐步升高并趋向稳定。配置效率的相对有效性总体较高的年份居多,配置效率针对政策的实施具有相对滞后效应。配置效率在地区间呈现不平衡发展状态。在农业生产投入要素配置中冗余情况仍然存在,农业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的变化具有同步性。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商品型生态农业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建设商品型生态农业,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促使农民自觉地进行水土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此,笔从理论上分析了商品型生态农业的机制及黄土高原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阶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8年纸坊沟流域农户调查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纸坊沟流域商品型牛态农业建设过程中的驱动力,结果表明:社会经济条件是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自然生态环境是影响纸坊沟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建设的基础,目前对其经济发展起支柱作用的是"果-农、草-牧"型发展模式.针对纸坊沟流域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及其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今后应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控和干预,使农、林、牧各子系统内部的循环链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后农业资源—产业系统的变化情况,运用耦合度模型,对安塞县水土保持系统和农业资源—产业系统及其子系统耦合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土保持和农业资源产业耦合系统演变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Ⅰ.水土保持与农业资源—产业系统协调化发展阶段;Ⅱ.水土保持与农业资源—产业系统耗损发展阶段;Ⅲ.水土保持系统退化限制农业发展阶段;Ⅳ.水土保持系统退化农业系统掠夺式发展阶段.安塞县先后经历了Ⅰ,Ⅱ阶段,目前处于第Ⅱ阶段.由于农业系统内部资源、产业协调耦合效率不高,导致农业系统发展潜伏着较大危机,为此,需要在巩固水土保持成果的前提下,通过农户行为优化和政府政策科学导向调整资源、产业结构,避免资源的结构性剩余,形成农业系统内部良性耦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县南沟流域因资源利用率低导致的农业产业与农业资源系统运行相悖,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链网结构不完整等问题,在清洁发展机制(CDM)理念下,根据可能发展路径,设置了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的3个阶段5种情景并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表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优化后,经济效益得到了不同程度提高,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阶段Ⅰ(情景A)、阶段Ⅱ(情景B1,B2)、阶段Ⅲ(情景C1,C2)的经济效益比现实状况分别提高了34.4%,53.0%~55.2%,72.8%~73.7%;基于CDM下的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耦合阶段的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为1:12.6:4.4,林地比重较阶段Ⅰ、阶段Ⅱ提高了;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发展过程表现出"现状发展态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链网构建阶段→农业经济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优化耦合阶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安塞县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对陕西省安塞县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当地石油资源的开采,县域经济的发展、市场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耕地面积,特别是坡耕地面积减少,以果园、蔬菜大棚为代表的高技术、高产值的农产品增加、以林地为代表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土地利用面积扩大.进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当地农民个人纯收入由1989年的200多元提高到2004年2000多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地处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安塞县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当地石油资源的开采,县域经济的发展、市场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类型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耕地面积,特别是坡耕地面积减少,以果园、蔬菜大棚为代表的高技术、高产值的农产品增加、以林地为代表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土地利用面积扩大。进而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当地农民个人纯收入由1989年的200多元提高到2004年2000多元。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安塞县近20年(1985;2004年)水土保持措施中梯田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96年以前安塞县梯田发展迅速,10年内梯田面积增长了95.57%,平均每年新建梯田1.038万hm^2。同时梯田对促进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稳定粮食产量、提高居民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人均纯收入在此期间从187.65元增长到1126元;1996年以后,由于石油开采,安塞县经济发生了极大变化,2003年工业与建筑生产总值较1995年增长975.4%,其中石油开采量增长27.65万t,对促进经济的发展起了极重要作用。但此时梯田建设趋于稳定状态,对地区经济和居民收入的影响相对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