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州地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19.4亩,平均亩产1048.4斤,其中邳县联防公社农科站一亩南优2号,亩产1529.3斤。1977年示范面积4704.5亩,平均亩产948.1斤,有五个县亩产超千斤,三个大队大面积亩产1300多斤。  相似文献   

2.
我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经过1977年的多点示范,表现为优势明显,增产显著.1978~1981年,推广面积从100多万亩扩大到200多万亩,亩产连续四年稳定在800斤以上水平.1981年种植236.9万亩,单产847斤,总产20亿斤,单产和总产都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在大面积推广杂交中稻的几年中,还涌现了一批高产典型.高邮县1981年种植37.68万亩,单产916斤.该县郭集公社13500亩杂交中稻,单产1006斤.泰兴县永安公社胜利大队,1980、1981连续两年种植700多  相似文献   

3.
农垦五十八号是一个水稻高产良种,1964年我市由江苏省江宁县引进试种,全市共种植二千一百多亩,一般亩产在七百至八百斤左右,比本地单季晚稻麻壳秈增产20—50%,高的亩产达一千斤以上。如卜塘公社黄庄生产队试种的三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零一斤,比四点五亩麻壳秈亩产五百八十七点三斤,增产36.4%;上庄生产队共种十八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九斤,其中青年试验田一点四亩,平均亩产九百六十四点三斤。合罗公社楊桥三队试种十点三二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九点四斤,比历年单季晚稻最高亩产六百斤增产60%,其中一块样板田四点六五亩,平均亩产达一千零六十六点二斤;此外,卜塘公社宋庄生产队作双季连作晚稻栽培的一点五亩,两季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六十六点六斤,其中农垦五十八号亩产五百六十六点六斤,在相同的条件下,比小红稻亩产四百四十四斤,增产25.6%。1964年,我们对这个品种的栽培技术作了调查,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在我县大东公社南严大队已试种了两年.1977年在中心生产队试种90亩,平均亩产1158.7斤,比常规水稻每亩增产308.7斤,其中40亩高产田,亩产达1386.5斤.1978年在不同劳力、茬口、肥力水平的10个生产队试种646亩,平均亩产1081斤,比常规稻每亩增产309—322斤,其中中心生产队166亩杂交稻平均亩产1208斤.两年试种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下,无论早茬晚茬、肥茬薄茬,杂交稻都比常规稻显著增产.现就高产栽培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 水稻是我社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3万亩,现已全部实现原种化。1979年全社水稻平均亩产816斤,较1978年亩产680斤增产20%,比1977年亩产600斤增产36%。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公社试验场划出26.2亩种子基地,每年种植2.2亩穗行24亩穗系,可收穗系种两万斤左右。育苗时把穗系种子分配到十三个生产大队,由大队统一繁殖原种。每年原种面积1200余亩,可收原种70—80万斤,除满足94个生产队用种外,还可支援兄弟单位20—30万斤良种。  相似文献   

6.
1977年我县沙尖子、五里甸子公社引入美国“韦恩”大豆品种,共6000斤。1978年在两个公社进行试种,种植面积6200多亩,平均亩产350-400斤,比当地四粒黄品种增产30%。产量最高的五里甸子公社夹皮沟大队二队,80亩韦恩大豆平均亩产490斤。经过两年试种,韦恩大豆粒小、浅黑脐,生育期120-130天,株高130厘米左右,秆硬、抗风力较强。分枝较多,结荚多,最多一株结荚140个,三粒荚多,结荚较均匀。出油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76年以来,杂交水稻在我县由小面积试种到大面积示范,不论是春稻或是麦茬稻均获得显著增产。1977年县稻麦原种场种植春稻南优2号14.2亩,平均亩产1348.5斤。1978年在特大旱灾影响下又涌现出不少高产田块。文殊公社良种场种植南优2号和威优2号春稻92亩,平均亩产1128.2斤,并且该社农科站种植  相似文献   

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院工农兵学员、农场工人和教师,在深入开展教育革命的过程中,坚持“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为了学习贫下中农小麦高产经验,探索淮南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1972年以来开展了小麦高产研究.四年来,各试验田产量情况如下:1972年3.8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27.3斤;1973年7.2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37.4斤.其中有1.04亩,亩产812.0斤;1974年10.75亩试验田,平均亩产777.4斤,其中有4.93亩,亩产超过800斤;今年45.72亩试验田和丰产方,平均亩产829.6斤,其中900斤以上田块6.23亩,平均亩产965.1斤,有一块1.32亩,亩产1073.5斤.通过四年研究,我们对淮南稻麦地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有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在麦稻两熟区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州地区是麦稻两熟地区,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19.4亩,平均亩产1,048.4斤,其中1亩高产田块亩产1,529.1斤。1977年示范面积4,704.5亩,平均亩产948.1斤,有五个县亩产超千斤,有三个大队在近300亩面积上平均亩产1,300斤,并出现亩产1,500斤以上的高额丰产田。有些单位由于种了杂交水稻,实现了麦稻两熟亩产超吨粮。我们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春小麦高额丰产形态生理指标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在柴达木盆地一些国营农场,亩产小麦1,500斤以上的高产典型不断涌现。为了研究这一地区春小麦高额丰产规律,为大面积大幅度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措施,1976—1978年间,我们在柴达木盆地香日德农场,与该场干部工人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春小麦高额丰产的试验研究,连年获得了比较高的产量。1976年首次获得19.68亩平均亩产1,534.6斤的高产,另有1.45亩亩产1,632.8斤;1977年亩产超过1,500斤的总面积有101.9亩,有三块试验田(1.121亩、1.0亩、1.032亩)亩产分别达1,765.5斤、1,737.5斤、1,727.1斤;1978年由于运用了前两年的经验,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
湘农油2号是我工业原料作物教研室育成的甘兰型油菜早中熟品种。1976年育成,经湖南省1976—1977年,1977—1978年油菜良种区域试验和省内大面积种植,确认为湖南省油菜优良品种之一,并荣获湖南省1979年度重大科技成果四等奖。该品种1976年起在生产上试种,至19880年种植面积达10余万亩,一般亩产200到300斤,比当地原有品种增产3到5成,特别在湘中一带(长沙、望城、湘潭、益阳、邵阳等地区)表现突出。如1977—1978年在长沙县开慧公社开慧大队和(朗木)梨公社花园大队以及攸县丹塘大队(部分生产队)种植1,013亩,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12.
建湖县建阳公社建东大队是稻麦两熟地区.1977年开始试种杂交稻,1978年全大队共种杂交稻1016亩,平均亩产1202斤,比常规稻南京11号每亩增产200多斤,全大队水稻总产比1977年多收31.74万斤,增长17.1%.这个大队1978年杂交稻的栽培方法,主要是采用温室无土秧小苗直栽和小苗寄秧移栽,同时也搞了10%的露地秧.现根据一年来的实践和所做的有关试验,对大面积杂交中稻亩产1200斤的栽培技术,作如下分析.一、产量构成因素杂交水稻同常规水稻一样,产量都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所组成.我们调查的亩产1200斤以上田块的平均产量结构如下(表1):  相似文献   

13.
<正> 为在高产旱粮作物区改变粮食结构,增加经济收入,1976年以来,以井灌区大封公社为基点,对麦茬水稻旱种进行了连续7年的试验、示范工作.初步总结出了麦茬水稻早种的栽培经验.1982年共示范450亩麦茬水稻旱种,平均单产达664斤.其中50亩郑州早粳亩产696.7斤,45亩黎优57,亩产823.1斤.1.5亩地膜覆盖亩产889斤.稻麦两熟,年亩产1500斤以上.从而在旱粮区走出了一条发展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4.
我社大豆面积常年在1万亩左右,由于品种退化混杂,栽培粗放,产量低面不稳,亩产只有100斤上下,面积也逐年减少,到1976年全社大豆面积只有1000来亩。为了恢复和发展大豆生产,改变低产面貌,公社农技站于1977年引进省农林科学院培育的大豆新品种郑州135,由方庄大队第一生产队试种15亩,单产346.5斤,比农家种牛毛黄、平顶式增产30%以上。1978年该队  相似文献   

15.
<正> 麦茬水稻旱种,就是在收麦后即在地里施入肥料,耙松表土,把浸种后晾干种皮的种子直接播种.浇蒙头水引苗,实行间歇灌溉种稻法.1981年水稻旱种法在我县发展到6个公社和辉县的三个公社,示范面积391亩.该年水稻生育期间降水量274.3毫米,日照683.4小时,比历年同期降水少115.3毫米,日照少157.9小时.在这不利的自然条件下,我县196亩麦茬水稻旱种田平均亩产493.1斤,比玉米亩产367斤增产25.6%.冯庄公社职庄大队第8生产队常规育苗插秧水稻每亩投工24个,平均亩产542斤;旱种30亩,每亩投工11个,平均亩产536.7斤.其中11亩灌水8次,亩产达到756.4斤.经过几年的试验和  相似文献   

16.
<正> 大豆商丘7608高产栽培试验,是在中牟农校进行的.从1978至1980三年,试验田面积均在二亩以上,平均亩产448.6斤,其中1978年为419.7斤,1979年为445.2斤,1980年为480.9斤.如1980年平均亩产480.9斤的大豆,其田间植株群体结构为:每亩平均14400株,每株平均结荚60.7~73.1个,单株平均101.4~119.9粒,百粒重15.9~16.4克.我们初步认为:在肥力较高的试验地  相似文献   

17.
1965年我省扩大推广单季晚粳农垦五十八共八十二万亩。在各級党政的正确領导下,广大干部群众高举毛泽东思想紅旗,积极努力,普遍获得了大幅度增产,一般亩产七、八百斤,比当地品种增产三、五成,高的成倍增产。各地还出現了不少大面积的高产典型。例如,圩畈地区的蕪湖县保丰公社四千多亩,平均亩产八百斤左右。巢县环城公社岗岭大队六百八十五亩,平均亩产九百五十斤,其中三百三十亩亩产超千斤。江淮丘陵地区滁县滁东公社買郢大队六百三十七亩,平均亩产八百五十斤。寿县保义公社塘郢大队七百二十亩,平均亩产七百五十斤。皖南山区黟县际联公社中街生产队二十六点四亩,平均亩产八百一十四斤。泾县百元公社叶村生产队二十八亩,平均亩产九百一十二斤;淮北平原地区的凤台县示范繁殖农場二十五亩,平均亩产八百二十斤。丰产喜訊頻传,到处人心振奋,大大开闊了人們的眼界,解放了思想,原来对推广农垦五十八有“三怕”:一怕产量不高,二怕耗肥太多,三伯难掼难打。現在变成“三信”:一信农垦五十八确实高产,二信只要狠下功夫,低产能变高产,三信有了打稻机,脫粒并不难。称它是“增产稻”,是晚稻的“挂帅品种”,把扩大种植农垦五十八列为重要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甘薯高产规律,为大面积大幅度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有效措施。我校从1978年秋至1980年春在本校实习农场进行甘薯高产栽培试验研究。两年来获得了比较高的产量。1978年有5块共10.6亩秋薯平均亩产10.839斤;其中有1.17亩,平均亩产达16,613斤。1979年有3块共6.9亩秋薯。平均亩产13,706斤;其中有1.01亩,平均亩产达14,396斤。  相似文献   

19.
<正> 开封县是我省花生主要集中产区之一,但是产量一直很低,提高单产是沙区花生的主攻方向。从1975年开始,我们组织沙区社队科研组开展试验,研究花生高产规律,总结高产栽培经验,经五年试验结果,各点都出现了小面积高产地块和大面积丰产典型。据开封县万隆、范村、仇楼、朱仙镇、西姜寨公社,县农场等18个单位试验结果,试验田面积共167.6亩,平均亩产632.8斤。其中:荆科五队1.04亩试验田,最高亩产723  相似文献   

20.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县社队干部和广大群众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有力地促进了春小麦生产。1974年全县播种春小麦16129亩,平均单产172斤,比1973年亩产83斤提高一倍。全县有12个生产队亩产超过了《纲要》,十一个生产队跨过了“黄河”,两个生产队过了“长江”。达牛公社1890亩春小麦(其中1592亩是畦田间作玉米)实行了旱灌,全社平均亩产334斤。大田大队177亩春麦,平均单产713斤,其中第三队24亩,平均亩产893斤,第四队有2.1亩试验田,亩产1113.8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