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栗柞嫁接调查报告我县板栗总面积40万亩、1000万株,年产量达400万公斤,是辽宁省栗的重点产区。我县的板栗均为实生树,品种混杂、良莠不一。因此,在20多年嫁接试验的指导下,从八十年代开始对良种板栗实行嫁接繁殖,砧木为实生中国栗和丹东栗,接穗为从当地...  相似文献   

2.
封红平 《现代园艺》2006,(7):15-16,8
板栗是永仁县种植的主要经济林果之一。种植面积5300hm^2,占经济林果总面积的46%。由于板栗大多数种植在土壤瘠薄、水源条件较差的山坡上,管理粗放,品种良莠不齐,影响板栗产量的空蓬现象发生较为普遍、严重,各板栗种植点均有发生,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栗园较重,空蓬率达95%以上;有的栗园较轻。空蓬率只有7%左右;有的整株栗蓬全是空蓬,有的栗树只有部分是空蓬;有的栗树嫁接前栗实小。但较饱满。嫁接后则全树空蓬;有的初结果栗实饱满,以后逐年空蓬增多,有的初结果就全部是空蓬。  相似文献   

3.
板栗适应性强,栗实营养丰富,是开发山、滩的优良经济树种之一,然而,产量低而发展缓慢。据调查,板栗低产的原因除采用实生繁殖与管理粗放外,空棚率过高也是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我们多年调查研究,初步找出了空棚率过高的一些原因和减少空棚的一些方法。 一、产生空棚的原因 (一)授粉与空棚的关系 板栗是典型的异花授粉结实率高的树种。同一品种(或同一类型)的板栗相互授粉,其空棚率均在80-90%以上(表1) 由表1除看出同一品种授粉空棚率高外,不同品种上还存在授粉亲合力问题,因此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授粉品种,才能保证授粉受精,减少空棚。此外,栗树…  相似文献   

4.
在已往的栗树生产中,由于多系实生繁殖,一般不考虑授粉的问题。在近几年开展的栗树有性杂交、人工辅助授粉工作中认识看,授粉对于产量、品质和成熟期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今后栗树嫁接时,应注意配接适宜授粉品种,在品种单一的嫁接栗园,可以实行人工授粉。招远县毕郭供销社采购站在吴家大队做的试验说明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板栗实生繁殖,在生产中表现种性杂、产量低、质量差、结果晚等弊端,嫁接优良品种能使种性稳定,实现品种优化、优质高产。幼树嫁接可以缩短童期、提早结果、早期丰产,嫁接树5年相当于实生树20年的产量。劣质品种大树通过多头高接,能迅速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板栗嫁接促进了早果、早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品种与砧木表现亲和性  相似文献   

6.
栽培板栗,往往由于栽树时,没有重视配植授粉树,授粉品种树配置不合理,授粉树栽植株数少,导致主栽品种栗树开花后,授粉受精不良,造成板栗空苞(俗称“空蓬”、“哑苞”),有的栗产区,空苞率平均达到40%左右,最高可达到90%上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板栗园管理普遍较粗放,空苞率高,单位面积产量低。据对河南省安阳市板栗园调查,栽培管理较好的栗园,其空苞率在17.5%,不少板栗园板栗空苞率45.3%,有的甚至高达76.0%。我们通过土施硼砂,有效地降低了板栗空苞率,株产明显提高。该项技术已在板栗生产中推广应用,推广面积146hm2,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1995~1996年在河南省林县进行,主栽品种紫油栗,授粉品种红油栗、谷堆栗。供试紫油栗的初果期树6年生,栽植于经过挖沟填土的荒坡地,行株距5m×4…  相似文献   

8.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显.假劣苗木后果严重。90年代初,一些县、乡从外省的个体苗木户调进大批实生苗、劣质苗,栽培5~6年后仍结果甚少,即使少量结果,大多果小质差。实生板栗苗突出表现是一般要到来年的3~4月板栗萌芽前后才纷纷落叶,而从结果树上剪下接穗嫁接的苗木,一般在11~12月即落叶。但是,从幼龄实生构或实生苗中剪取的枝条嫁接的“嫁接苗”同样属于假劣苗木,一般也要到来年的3~4月才能落叶。2.普遍缺乏授粉品种,尤其是亲和力强的授粉品种。多数地方发展板栗时只顾面积,对配置授粉树考虑较少。板栗属于异花结实率高的果树…  相似文献   

9.
报刊摘引     
正早熟板栗新品种'岱岳早丰'‘岱岳早丰’板栗是从泰山板栗实生后代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母树为20世纪60年代初在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房庄村山地实生栗园中种植的实生树,2000年开展板栗资源调查时发现其具有早熟、丰产、耐瘠薄、抗逆性强等优点。2002年剪取结果母枝高接于多年生砧树上,经连续多年的嫁接扩繁观察、品种比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90年代初以来 ,广西东兰县共种植实生板栗 4 5 0 0hm2 ,现已有部分开始结果 ,然而存在品种不良亟须改良等问题。针对此 ,笔者从 1997年开始进行实生板栗嫁接换种试验 ,并总结出板栗低位嫁接换种技术。目前 ,全县采用此技术改良实生板栗面积达 6 0 0hm2 ,换接的品种有毛板红、九家种和本地油栗。在示范场进行低位嫁接的株成活率 95 6 % ,芽成活率 91 3% ,6年生实生树换种后第 2年即可恢复树冠并开始结果。1 低位嫁接的优点  降低嫁接部位和减少接芽数量 ,可促使板栗接芽旺盛生长 ,辅以多次短截修剪 ,可达到快速恢复树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连续3年以北方板栗品种"燕山红栗"和"燕龙"为父本,以南方板栗品种"云富"、"云良"、"云早"、"永丰1号"为母本进行授粉,测定了不同授粉组合板栗的结苞率、空苞率、出籽率、球苞直径和坚果重量等指标,以期为改善板栗坚果品质和提高产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授粉组合对板栗结苞率、空苞率的影响较小;球苞的大小与母本的自身特性以及球苞内坚果个数相关;利用坚果大的品种花粉授粉比利用坚果小的品种花粉授粉所结的坚果要大,且坚果的大小也与球苞内坚果的个数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板栗空棚的原因主要有:板栗是典型的异花授粉结实率高的树种,同一品种(或同一类型)的板栗相互授粉,其空棚率在80%以上;一些品种存在花器发育不完全特点,也影响正常授粉,造成空棚;树冠郁闭,风  相似文献   

13.
涂淑萍  邱富兴 《园艺学报》2007,34(3):760-762
金坪矮垂栗是从普通实生板栗中选出的变异类型, 其自交后代出现直立和垂枝性状的分离近似3∶1, 直立性与垂枝性呈显、隐性基因关系。金坪矮垂栗自然授粉有性后代矮化性仍有保存, 可利用其作为栗的矮化育种材料。嫁接结果表明, 以金坪矮垂栗实生苗为砧嫁接良种板栗, 可实现板栗的矮化密植与丰产栽培。  相似文献   

14.
日本栗嫁接改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是我国日本栗的主要产区。现有栽培面积约10万hm^2。近些年来,随着新品种的应用,很多栗园都进行了嫁接改造。但也有一些栗树仍然是实生状态,有的栗园因更新品种需要进一步改接。随着新品种的不断推广应用,嫁接改造已成为生产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目前辽宁省栗产区多采用高接换头的方式更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正>板栗实生树结果较晚,品质不一,通过嫁接方法进行改良,可使板栗树提前结果、品种更新,达到品种优化和品种区域化的目的。嫁接时机的把握直接影响到树体的成长和板栗结果量,影响板栗园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1授粉树的配置 苹果自花结实率相对较低,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建园时必须配置适量的授粉树。授粉树应具备下列条件:一是适应当地栽培条件;二是始果年龄和花期与主栽品种基本一致,经济寿命相近;三是与主栽品种相互授粉结实良好;四是花粉量大,成熟好,大小年结果不明显;五是果实品质好,商品价值高。  相似文献   

17.
燕山板栗以其优异的品质驰名中外,但长期以来沿用实生繁殖法,后代种性混杂、结果晚、产量低、质量也受到一定的影响,采用良种嫁接的方法,结出的果实大小一致,品质更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 良种嫁接的意义 1.1 提早结果 嫁接树比实生树一般能提早结果4~8年.10年生左右的实生板栗,良种改接后第2年结果,第3年就能丰产...  相似文献   

18.
我分场1994~1995年共栽植板栗9.6hm2,但由于引种的失误,95%是实生苗,单株间差异大,不开花结果,极少部分挂果树也因空苞率太高无收获价值,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为此1998年春全部实施高接换种,成活率达97%,嫁接当年即形成树冠,且有部分开花座果,1999年栗园普遍挂果,平均每666.6m2产量达15kg,且树冠已大大超过高接前的大小,长势喜人,初见成效,现将我分场高接换种的主要措施介绍如下。1 选择优良品种接穗,确定主接品种和授粉品种。我场确定的主接品种是青扎、毛板红、韶栗1…  相似文献   

19.
板栗生产由于良种嫁接和促成雌花技术的推广应用,产量逐年提高。但也因棚数过多,而空棚率高、单粒重降低的问题,从而影响产量的提高。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授粉不良与棚数过多。为解决授粉树的选择与合理负载量问题,于1980年进行了栗树授粉组合与疏棚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一、试材和方法 试验是在杨础公社杨础大队进行的。供授粉试验的有红光、金丰、石丰、上丰、清丰、玉丰、处暑红七个品种,全是初结果的幼树。方法是在雌花刚出现时(6月13日),在强果枝前端选雌花去雄套袋,每个果枝只套一个袋,其余雌花全部疏掉。授粉组合包括红…  相似文献   

20.
板栗嫁接树早期丰产技术为了实现板栗优种化,近年已在栗产区广泛普及优种嫁接发展板栗生产,这是提高板栗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生产实践证明,只要加强综合技术管理,就能取得早期丰产的预期效果。一、整地:在山坡地,首先应进行等高撩壕的工程,即沿等高线挖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