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真德  何安平 《上海蔬菜》1998,(3):43-43,46
姜瘟病是姜腐烂病的俗称,近年来发生较为普遍,一般发病损失率为10%-30%。1997年是姜瘟病发生的重病年,发病率在50%左右的田块约占总面积的30%。姜种产区普遍发病,带病姜种将直接影响1998年的生姜生产。 姜瘟病发生时,先在茎基部和根茎上部浸染,病部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后软化腐烂,叶片自下而上逐渐枯黄反卷,呈倒伏状。姜块受浸染时呈水渍状淡褐色,内有白色恶臭粘液,表皮变软,继而腐烂成空壳,直至全株枯死。 姜瘟病由青枯假单孢杆菌浸染所致,病菌附着于植株残体在土壤中可存活两年以上。病菌主要通过种子、农家肥、流水、昆虫等进行传播,高温高湿是此病发生与流行的最佳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
姜瘟病又称为腐烂病或青枯病,是大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也是大姜生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我们结合烟台市科委重点项目“姜瘟病病原鉴定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的攻关,总结并推广了一套姜瘟病的综合防治技术。该技术以早期预防为主,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技术措施,经济、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发生与蔓延,从而解决了大姜生产的一道重要障碍。 一、避免种姜带菌是搞好综合防治的前提 1.选无病植株留种 大姜收获前,选择无病姜田作为姜种留种田,并挑选无病、健壮、整齐的植株留种。 2.精选种姜入窖贮藏前,挑…  相似文献   

3.
丁原书 《北方园艺》2007,(2):157-158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中的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可达减产50%以上,甚至绝产,给生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搞好姜瘟病的防治对于提高生姜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姜瘟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青枯病、软腐病、根腐病、是姜的常见病害,全国各姜区均普遍发生,对生姜的高产造成了极大威胁。-、症状姜株感病后,以挨近地面假茎基部和地下茎的上半部先发病。根茎受害后则先出现水渍状、黄褐色病斑,其后内部逐渐变软腐烂...  相似文献   

5.
高效防治生姜姜瘟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霄 《中国蔬菜》2009,1(5):28-28
姜瘟病是困扰生姜生产的一大顽症,防治极为困难,一旦染病面临绝产,并且使生姜的商品性大大降低。近年来姜瘟病的连年发生,极大地挫伤了姜农的生产积极性。2004年以来,山东省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认真研究了生姜姜瘟病发生的成因、规律及表现,围绕诱发姜瘟病发生的3个传染源即:土壤传染源、姜种传染源、外来菌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为控制姜瘟病危害,保障生姜产业持续发展,进行土壤消毒、姜种选种、姜种消毒、病原菌分析、药剂防治研究,分析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效,明确了柳州市姜瘟病痛原菌为细菌性青枯假单胞菌并伴有疫病病原.摸清其发生发展规律,优选出防治姜瘟病的生物农药康地蕾得,其防效达70%以上,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控制姜瘟病危害,保障生姜产业持续发展,进行土壤消毒、姜种选种、姜种消毒、病原菌分析、药剂防治研究,分析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效,明确了柳州市姜瘟病病原茵为细茵性青枯假单胞菌并伴有疫病病原。摸清其发生发展规律,优选出防治姜瘟病的生物农药康地蕾得,其防效达70%以上,总结出一套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8.
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细菌病害,又称姜腐烂病。始发期一般在6月初,7、8月份最为严重。发病初期叶片卷缩,略下垂;中期姜株茎基部和根尖病斑变黄,地下茎开始腐烂;后期根茎内部软化腐烂,产生带有恶臭的灰白色汁液,最后只剩表皮,植株全部枯死。一、姜种处理  相似文献   

9.
姜瘟病的新克星271000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李峰姜瘟病又称姜软腐烂病,是生姜的一种常见细菌性病害,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危害姜的根茎,茎叶也能发生,流行期间常有成片腐烂死亡,减产50%左右,常给生姜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目前,生产上姜瘟病的药剂防治,一...  相似文献   

10.
大姜腐烂病又称姜瘟病,是由青枯假单孢杆菌(pseuomonas solanacearumsmith)侵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是大姜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在大姜产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笔者通过对该病发病条件及规律的研究,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姜瘟病也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主要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土传病害.及时了解掌握田间姜瘟病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及生姜姜瘟病菌流行发生症状,以便生产者能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应用姜瘟病综合防治策略,为生姜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稳固生姜生产.  相似文献   

12.
姜瘟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存棉 《中国蔬菜》2007,1(10):62-62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福建省屏南县生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现已达到240hm^2,姜瘟病为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据笔者近3a(年)的调查,2004年姜瘟病田平均病株率11%,2005年20%,2006年32%,个别田块甚至绝收,给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生姜姜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姜瘟病的危害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姜软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姜的根、茎。据笔者在贵州省中南部惠水县的调查,姜瘟病在当地多于6月底或7月初开始发生,7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盛期,8月初至9月上旬为害最重,9月中旬以后渐轻。  相似文献   

14.
姜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运 《长江蔬菜》2021,(13):51-52
生姜种植过程中常发生多种病虫害,尤以姜瘟病影响最重,姜瘟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俗称姜腐烂病,多发生于6月初,以7~9月高温高湿季节病情最重.姜瘟病始发时叶片略下垂、卷缩凋萎;发病中期植株茎基部和根尖的病斑逐渐变黄,地下部分逐渐腐烂;发病严重时根茎内部变褐腐烂,可挤出具恶臭味的灰白色液体,直至整株枯死.此病易感染其他健株.  相似文献   

15.
陈虹  许明 《长江蔬菜》2002,(Z1):35-36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是生姜生产中最常见且在各姜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产,对生姜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制约生姜生产发展.现将我们近几年来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尚金凤 《吉林蔬菜》2013,(Z1):43-44
莱芜市莱城区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的三辣之乡,而生姜又居三辣之首,生姜的生产在莱芜受到各级政府及科技人员的高度重视,近几年,莱芜市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的农业技术人员在本单位的科技示范园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生姜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在生姜的病害防治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成功经验仅供参考。1姜瘟病(又称青枯病、腐烂病)1.1发病症状:姜瘟病是生姜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产姜  相似文献   

17.
李杰 《西南园艺》2005,33(2):64-64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常造成毁灭性减产。为了搞好生姜的栽培,必须在姜瘟病发生初期进行综合防治.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蔓延。我市李庄镇是早生姜主产区.种植面积达到467hm^2.李庄生姜已注册“翠玉牌”商标.农民通过种植生姜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由于连年种植,造成姜瘟病流行.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感病,有些姜田减产达60%以上,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8.
姜瘟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斌  骆作奇  陆朝辉 《蔬菜》2011,(9):27-28
姜瘟病又称为腐烂病或青枯病,是生姜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也是生姜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年来生姜外销、加工行情看好,农民种植生姜面积逐年扩大,2006年金城江区生姜种植面积达800hm2,产量24000t,产值4800万元,生姜种植已成为河池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多年的连作导致姜瘟病的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9.
尚涛 《吉林蔬菜》2016,(6):40-41
莱芜市莱城区寨里镇随着姜连作和大规模的种植,在生产过程中病害有加重危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生姜病害主要有姜瘟病、腐烂病、斑点病、炭疽病、叶枯病等。在我市对生姜生产威胁最大的是姜瘟病,发病地块一般减产10%~20%,重者50%以上,甚至绝产,是当前制约生姜生产发展的一大障碍因素。现将几种病害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姜瘟病又叫姜腐烂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细菌病害,近年来在我国生姜产区普遍发生,一般减产10%~20%,重病地高达50%以上,对当前生姜生产威胁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