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一年来 ,社会上有关对蟾蜍脱衣技术炒作十分火热。据笔者调查了解 ,其中有真有假也有诈 ,人们要尽快识破蟾蜍脱衣宣传中的误导 ,走出误区 ,不再上当受骗。1 一些场家所传授蟾蜍脱衣技术 ,多是用药物刺激用药物或激素刺激蟾蜍脱衣 ,实质上是“杀鸡取卵” ,因为所用药物或激素均含有毒成分 ,对蟾蜍造成伤害和成批死亡 ,破坏了生态平衡也违背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并且 ,人命关天 ,非同儿戏 ,用药物或激素法取下的蟾衣含有毒性 ,未经国家有关部门化验检测 ,确定安全服用量 ,而擅自配方治疗疾病 ,其毒性如给病人造成毒害 ,将负有不可推卸的法律… 相似文献
2.
3.
现将药液擦背、滴口两种合一蟾蜍脱衣方法介绍给读者。 1.建池 用玻璃板围成宽1.5米×长2米×高0.5米的池子,外用砖墙固定,地面有斜度,下设下水道(便干冲洗),要遮阳,池四周通风采光,每池安装25瓦日光灯一只。 相似文献
4.
5.
6.
人工养殖蟾蜍 ,加工蟾酥药材 ,是一项致富门路。现将蟾酥养殖与蟾酥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1 建立蟾蜍饲养场 蟾蜍的饲养场内设蝌蚪池、幼蟾池、成蟾池、配种与产卵池、孵化池。场地周围建环形高墙 ,以防蛇、鼠爬入危害蟾蜍和蟾蜍外逃。蝌蚪池面积 3~ 6m2 ,池深 40cm ,池底成微斜坡状 ,低处有一排水孔 ,孔用细铁丝网封罩。水深保持在 2 5~ 30cm ,幼蟾蜍池面积 30~ 70m2 ,池深保持在 60cm ,池底亦设排水孔 ,孔口加网罩 ,水深40cm ,池底铺 1 0cm厚的泥沙 ,池中留出 30 %的活动场地 ,且高出水面 5~ 1 0cm。活动场宜设在池的南… 相似文献
7.
蒋张林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4,(10):52-52
近年来由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野生蟾蜍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又因蟾蜍喜食从作物上因农药中毒后掉下来的半死不活的昆虫,吃入后二次中毒死亡率极高,再有人工养蛇的发展,各地饲养户又大肆捕捉野生蟾蜍来喂养蛇类,加上好多地区居民喜食蟾蜍肉,如上海、临沂、广州等地年销量十分惊人。因此,野生蟾蜍的数量不仅急剧减少,而且在某些 相似文献
8.
9.
浙江省海宁袁花科协的科技人员不仅人工繁殖中华大蟾蜍取得了成功,而且解决了严冬时节使蟾蜍越冬安全地渡过3~4个月,使蟾蜍越冬后马上进行脱蟾衣采酥工作,越冬成活率大大超过自然越冬。现介绍他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12.
14.
15.
16.
蟾蜍饲养与蟾酥采集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蟾蜍俗称癞蛤蟆,系两栖动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门、两栖纲、蟾蜍科。养蟾蜍的最主要目的是取蟾酥。蟾蜍头部的耳后腺,能分泌一种白色浆液,此即名贵中药“蟾酥”,取出经干燥后即可入药。中药蟾酥主要作用是解毒消肿、止痛开窍。用于痈肿疔疮、咽喉肿痛、龋齿痛疼等。蟾皮亦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胀等作用。另外,蟾酥在抗肿瘤、抗病毒、抗辐射方面也有应用前景。养蟾取酥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经济效益很高,又可出口换汇。现将饲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近年在全国农林牧剐渔全而推广施用农药化肥以来,对野生蟾蜍的生态环境引起大面积退化,因蟾蜍喜食从作物上因农药中毒后掉下来的半死不活的昆虫,吃入后二次中毒,死亡率极高。因而,提倡人工养殖蟾蜍不仅保护野生动物,又可生产药材。具有超前意识的一些养殖场已开始进行专门研究人工饲养蟾蜍的技术,并在越冬技术方面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9.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药用动物,从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中采集的分泌物加工制成的蟾酥和通过去头去内脏加工制得的干蟾,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药用价值.正因为这样,蟾酥等蟾蜍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并且其成本低、易饲养、收益显著、人工养殖的条件要求不高,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药用动物养殖项目. 相似文献
20.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药用动物,从蟾蜍的耳后腺及皮肤腺中采集的分泌物加工制成的蟾酥和通过去头去内脏加工制得的于蟾,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药用价值。正因为这样,蟾酥等蟾蜍制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并且其成本低、易饲养、收益显著、人工养殖的条件要求不高,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药用动物养殖项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