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检查了106头屠宰猪的关节液,从25头分离到红斑丹毒丝菌,阳性率为23.6%。对全部分离菌进行了系统鉴定,包括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血清学反应、致病力、对抗菌剂的敏感性和血浆凝固酶试验等。结果表明,分离菌系统鉴定的各项指标均较复杂,72.0%的菌株对小鼠有致病力,但多数菌株的致病力较弱。  相似文献   

2.
1984年12月,松本市近郊的一养猪场,有7头约40日龄的育成猪出现了发烧及呼吸系统的症状,其中2头急性死亡。在剖检死亡的1头猪时,发现有肺气肿和肺的白色肝变。细菌学检查时,从肺、心及肠淋巴结内分离出纯粹的副猪嗜血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鉴定分离菌时定为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重庆渝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耐药谱,筛选获得敏感抗菌素,对来自重庆云阳县某规模猪场3头送检病仔猪关节液从细菌显微形态特点、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及动物回归试验进行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纸片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3头送检病仔猪关节液初步分离鉴定出一株副猪嗜血杆菌;该分离菌株对头孢类药品极度敏感;对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药品耐药,这和该地区规模猪场用药习惯、种猪的来源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人的结核病灶中经常分离出的非典型性抗酸菌,近年来在猪结核样病变中也有检出,我们对末吉屠宰场151090头猪的肉尸,检查下颚及肠系膜淋巴结,有结核病灶的病例作为检查材料。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1952~1986年从猪胎盘和病人血液中分离出6株猪布氏杆菌1型。国外曾从牛淋巴结中分离到猪布氏杆菌。1987年我们从羊和牛体分离到3株菌,鉴定为猪布氏杆菌第1生物型,这在内蒙古是首次。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上海地区猪红斑丹毒丝菌在健康猪群中的带菌状况,本试验选择上海地区标准化屠宰场的上市猪为研究对象,采集鼻拭子、肺脏、扁桃体和下颌淋巴结等样本,进行猪红斑丹毒丝菌的分离,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和VITEK MS快速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并设计1对16S rRNA基因引物,对分离菌株进行PCR扩增,随机选取16株分离菌进行测序及16S rRNA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49.07%(105/214)的样本中分离到猪红斑丹毒丝菌,分离菌株同参考菌株及疫苗株之间16S rRNA同源性为99.6%~100.0%。本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猪群中确实存在猪红斑丹毒丝菌的健康带菌状况。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毕节市某规模化种猪场腹泻流行的原因,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RT-PCR检测、细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发病的10头新生仔猪进行诊断。结果:病理变化为颌下淋巴结出血和肠系膜淋巴结充血;猪轮状病毒RTPCR检测为阳性;细菌分离鉴定为革兰氏阴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猪丹毒杆菌,对穿心莲等药物较为敏感。结论:猪腹泻由猪轮状病毒、肠杆菌和猪丹毒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8.
猪链球菌2型四川分离株猪体回归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选用35~38日龄的健康断奶仔猪21头,分3组,用2005四川分离株SSsc0501分别经静脉、肌肉注射和口服3种途径感染,进行猪体回归试验。肌肉注射组(含菌0.6×108个/mL)16 h开始出现症状,至36 h全部死亡,发病率、病死率均为100%;静脉注射组(含菌0.2×108个/mL)25 h开始出现症状,48 h内全部死亡,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为100%;口服攻毒组(含菌2×108个/mL)90 h后开始有发病症状,第9天有1头死亡,发病率75%,病死率33%。从感染病死猪的肝脏、脾脏、肾脏、心血、大脑、脑脊液、淋巴结、肺脏和关节液中均分离到链球菌,经鉴定为试验攻毒的目的菌,表明猪体能够很好地用于猪链球菌2型动物感染模型,同时说明该菌侵害器官广泛,为进一步探讨该病的综合防制提供了重要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香格里拉市某藏猪场育肥猪出栏屠宰时,陆续发现部分个体小肠肠系膜浆膜下有大量葡萄串状透明无味气泡,病因不明,但病猪在仔猪阶段有腹泻病史。为调查发病原因和致病机理,以便提出防控措施,采集该养猪场4头患病猪和1头正常猪的抗凝全血、小肠组织和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病毒核酸PCR扩增、细菌分离培养和组织病理显微观察。在患病猪中,未检出与腹泻有关的猪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轮状病毒核酸;血琼脂有氧和厌氧培养均只分离到大肠杆菌,并排除常见致病血清型及常见毒力基因;组织病理检查发现,肠黏膜下层有大量空泡,肠腺及其杯状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组织间隙扩大,肠系膜及其淋巴结分别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多,病变肠系膜淤血。分析认为,该病病因应考虑养殖区域海拔较高,猪肠内大肠杆菌异常发酵产气的可能,但如何防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猪源结肠弯曲菌病(campylobacteriosis)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从省内外的猪场和屠宰场采集的猪结肠及粪便样品,进行了病原菌的初步分离培养鉴定。对结肠弯曲菌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cytolethal distending toxin,CDT)A、B、C型毒素基因进行了单一PCR检测与扩增,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结肠弯曲菌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A、B、C型三重PCR检测方法。该三重PCR方法可同时扩增出结肠弯曲菌A、B、C毒素型基因,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从97份猪结肠样品中分离128株细菌,经16SrRNA基因扩增和结肠弯曲菌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确定12株为结肠弯曲菌。本研究为猪源结肠弯曲菌的分离鉴定及结肠弯曲菌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A、B、C型毒素基因扩增提供基础,可用于猪源结肠弯曲菌的鉴定及毒素鉴定、食品安全检测与监测等。  相似文献   

11.
扁桃体及淋巴结的重要机能之一是预防感染。前者经口腔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后者原则上应是无菌。作者就猪的扁桃体、淋巴结带菌情况作了调查。调查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调查100头屠宰猪的扁桃体和颚下淋巴结。第二次调查另100头屠宰猪的浅鼠蹊淋巴结和内肠骨  相似文献   

12.
采集猪颌下淋巴结,猪肠系膜淋巴结,牛颌下淋巴结和牛肠系膜淋巴结各200份,使用改良罗氏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和传代培养,通过进行生长特性试验、生化鉴定试验和鉴别培养基生长试验对所分离出的分枝杆菌进行菌型鉴定。结果显示:猪颌下淋巴结中分离出耻垢分枝杆菌4株,鸟分枝杆菌4株,胞内分枝杆菌2株,胃分枝杆菌2株,蟾蜍分枝杆菌1株,龟分枝杆菌龟亚种杆菌1株;猪肠系膜淋巴结未分离出非结核分枝杆菌;牛肠系膜淋巴结分离出瘰疬分枝杆菌2株,加地斯分枝杆菌1株;牛肠系膜淋巴结分离出,瘰疬分枝杆菌5株,金色分枝杆菌2株,戈登分枝杆菌2株,蟾蜍分枝杆菌2株。猪、牛的感染率均为3.5%。  相似文献   

13.
将从15个猪群的422头健康猪鼻腔和扁桃体分离的胸膜肺炎放线菌(AP)接种于不同配方的培养基。用ELISA和补体结合试验(CF)测定血清中AP抗体。结果,有24头猪鼻腔菌检阳性,90头猪扁桃体菌检阳性,11头猪2种检样均为阳性。两种检样在含有林可霉素、杆菌肽和结晶紫的PPLO培养基较胰酶大豆琼脂的细菌回收率高。通过二氧化碳培养也不影响检出率。分离出的AP为血清1、2、3、5a、5b、7、8、10和  相似文献   

14.
为查明贵州省毕节市某猪场仔猪持续腹泻、消瘦死亡的原因,对送检的2头典型发病仔猪进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观察,采集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PCR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RT-PCR核酸检测。结果:仔猪临床症状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水样腹泻,呕吐,消瘦直至死亡;剖检可见腹股沟淋巴结出血,肠道充气肿胀;细菌分离鉴定为葡萄球菌,该分离菌对盐酸多西环素、硫酸安普霉素、泰乐菌素高度敏感,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头孢拉定、替米考星、硫酸粘杆菌素耐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结论:该猪场的发病仔猪存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建议使用高敏药物对葡萄球菌感染进行治疗,同时加强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的免疫。  相似文献   

15.
猪变形杆菌感染症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6年以来,我县某些猪场发生一种以“体温升高、呕吐、腹泻、咳嗽、气喘”为主要症侯的猪病,猪群发病率从28.7%~52.3%不等,病猪平均致死率17.5%。剖检病死猪见肺、肺门淋巴结、气管和小肠呈明显的病理性变化。从17头病猪的肺、肺门淋巴结、脾和肝分离到12株变形杆菌。这些菌能产生不耐热的肠毒素,对小白鼠都有致死作用,回归健康猪能得与自然病例同样的病症,并在发病后4天死亡。康复猪的血清对本菌的凝集价高达1∶80~640,从而确诊为猪的变形杆菌感染症。  相似文献   

16.
我市某猪场饲养 2 0头商品猪 ,由于饲喂来源不明的饲料 ,于 2 0 0 1年 2月开始发病 4头 ,经临床检查和实验室细菌分离培养 ,诊断为溶血性链球菌病。采用细菌药敏实验 ,用环丙沙星、氨苄青霉素等进行治疗 ,效果良好。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2 0 0 1年 2月该猪场饲喂餐馆残羹后 ,8月龄的猪开始发病 ,其临床症状为 :颈部开始出现脓肿 ,个别发痒 ,病猪逐渐消瘦。以后脓肿延伸至前肢、后肢内侧及关节处 ,并混有黄色乳酪样块状物 ,有时口腔、鼻腔流出血液 ,无死亡 ,但影响母猪发情、配种。细菌分离培养 :取化脓组织块及脓汁分别在血琼脂平板上分离画…  相似文献   

17.
猪的白血病     
引言:关于猪的白血病,最近在日本各地均有报导,作者们遇到了5例白血病猪,现将检查结果做如下报告。自1975年1月至1976年12月用了2年的时间,对122,784头猪进行了检查,其中白血病猪5头,占0.004%。检查方法:剖检采取心、肝、肾、脾、各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无菌采取患关节炎猪的关节液和患败血症猪的肝、肺、脾及肠系膜淋巴结各8份,并对这16份病料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血清学鉴定、致病力试验、保护力试验、细菌回收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2型猪链球菌,引起关节炎的猪链球菌较引起败血症的猪链球菌致病力弱。  相似文献   

19.
猪的脓毒症     
脓毒症是新加坡屠宰场猪胴体废弃的主要原因。从1983年到1987年,4899731头猪中,有1757头经肉食检查判定为脓毒症,占总废弃率的0.036%。本文提出五年期间受侵猪死后的普遍所见。脓疡最常见于肝脏(22%)、脾脏(21%)、胃肌淋巴结(20%)和支气管淋巴结(17%)。所分离出的最主要细菌是假鼻疽杆菌(Pseudomonaspseudomallei),约占脓毒症的36%。作者就猪类鼻疽脓疡对公共卫生的威胁进行厂阐述。  相似文献   

20.
采用巧克力琼脂平板从贵州省某养猪场发病猪体分离到3株细菌,经培养特性观察、生化特征检查和血清型鉴定,确定3株分离菌均为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7型。经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对氨苄西林、硫酸庆大霉素、丙氟哌酸、氟哌酸、头孢三嗪和四环素等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