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农用地定级是土地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可实现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以五家渠垦区农用地为例,采用因素法,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选取自然、社会经济和区位因素为定级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专家建议确定各因素因子的权重,选择适当的模型对因子进行量化,利用GIS软件生成定级因子分值图,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定级指数。依据定级指数结合实际情况将五家渠垦区农用地最终划分成6个级别,并得到了五家渠垦区农用地级别图。五家渠垦区农用地质量总体较好,以三、四、五级地为主。质量好的农田,限制因素为经济和区位条件,质量差的条田,限制因素为自然条件。空间上农用地质量级别呈相互交错的态势。农用地质量由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决定,但自然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农用地定级是土地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可实现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以五家渠垦区农用地为例,采用因素法,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选取自然、社会经济和区位因素为定级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专家建议确定各因素因子的权重,选择适当的模型对因子进行量化,利用GIS软件生成定级因子分值图,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定级指数。依据定级指数结合实际情况将五家渠垦区农用地最终划分成6个级别,并得到了五家渠垦区农用地级别图。五家渠垦区农用地质量总体较好,以三、四、五级地为主。质量好的农田,限制因素为经济和区位条件,质量差的条田,限制因素为自然条件。空间上农用地质量级别呈相互交错的态势。农用地质量由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决定,但自然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丰富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性的研究,探讨农用地质量等别与经济的关联特点和耦合机制,按照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测算各监测控制点的农用地自然等别、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以镇为单位,以面积为权重,聚类监控点的自然等别、利用等别和经济等别。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Moran散点图,研究农用地等别之间的关系,探讨农用地质量等别与经济耦合性。结果表明,农用地质量等别在空间上无序,而利用等别与经济等别较高的农用地主要分布在平原的水田,农用地利用等别与经济等别在空间分布上较吻合,经济耦合性强。通过聚类分析和空间技术模型,可以确定经济发展水平与耕地质量等别的空间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种子世界》2010,(12):45-45
<正>国土资源部、农业部联合下发《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从进一步界定设施农用地范围、区分用地情况实行分类管理、规范设施农用地审核、加强监督管理等四个方面,切实加强和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研究农用地分等国家级汇总中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平衡转换的方法,为国家级的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奠定基础。在全国的农用地分等汇总中,用标准粮单产及相应的转换函数,实现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的平衡转换。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的标准粮产量分别与省级和国家级的自然质量等指数呈显著相关,可以通过这一衔接手段完成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别的国家级汇总。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黑龙江省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域辽阔,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地区间城乡一体化发展差异较大。选取黑龙江省12个主要地市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进程评估的指标体系。通过对其经济一体化、生活方式一体化、社会事业一体化及生态环境一体化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事业一体化对推动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贡献相对较大,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贡献不显著,黑龙江城乡发展一体化程度不高,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判断12个地市城乡一体化水平差异程度。黑龙江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极不平衡,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林业工程建设,重视苗木的栽培和林业管理工作,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同时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木材。林业专项项目管理是开展林业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与开展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存在直接关系。林业专项资金作为现代林业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资金,是保证林业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从林业项目资金管理现状入手,讨论了林业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如何做好林业专项项目资金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茶苗移栽成活率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应用农业气候区划成果,根据茶苗生育特性,分析了修水历年气候资料,综合评定移栽适期。  相似文献   

9.
论农村土地价值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推进,农村土地借助土地流转与整治平台被不断盘活,而土地流转与整治过程诱发的农村土地价值转移和转化,促使农村土地价值体系构建成为目前土地利用决策和耕地保护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耕地价值和宅基地价值两个层面,论述了农村土地价值构成体系与估算方法。研究表明:(1)耕地价值体系框架已成型,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发展权价值、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价值等物质价值和选择价值、存在价值、馈赠价值等精神价值。但由于对土地价值认知的不足,通常重经济价值、轻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国家粮食战略安全价值,而忽略发展权价值与精神价值;(2)宅基地价值体系尚不清晰,从产权价值和资源价值来看,其亦可分为承载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发展权价值;(3)从估算方法来看,收益还原法、成本替代法、影子工程法、条件价值评估法在耕地价值估算中应用较为成熟,但宅基地价值估算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定性探讨。为此,农村土地价值体系重构中,应充分考虑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在产权和土地利用形式上的特殊性,进一步挖掘集体建设用地的价值内涵,而农村土地价值测算中应显化土地发展权价值,并借鉴农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等研究成果,创新宅基地价值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杂交稻制种播差确定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稻制种的花期相遇是许多农业科研人员、种子工作者和广大农产孜孜追寻的目标,而播差期的合理确定则是花期相遇的基础与前提。笔者通过5a的制种实践,总结如下几点体会。 1 小面积试制是确保制种成功的前提 在制种基地隔离区外可搞小面积的新组合试制,面积不必大,333~1334m~2均可,通过与制种基地相近地域、相似的水肥管理,可得出某一年度新组合父母本的播始期、叶片数、开花习性,通过其与制种区……  相似文献   

11.
张贵军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3):133-138
摘要:本文在系统调查环京津贫困地区31县退耕、贫困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环京津贫困带退耕与贫困的相关关系,分析表明,退耕工程的实施没有加重该区域农村居民的贫困程度,但也未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贫困的解决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文章进而建议在退耕工程已取得生态成效的基础上,将退耕成果的巩固和和反贫困措施相结合;,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宇  杨宇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463-466
基于产权理论角度分析中国农地征收中存在的产权弱化问题。经过分析发现,农地产权的弱化导致农地征收的租值消散问题、农地征收定价困难问题与农地产权保护薄弱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造成农地征收补偿矛盾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国农地征收可以从建立农地使用权交易市场、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农地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农地征收的制度完善,以强化农地产权,解决征地补偿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中低产田时空分布特征及增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改造中低产田,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利用全国农业分县数据及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我国中低产类型、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增产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8年,我国耕地质量逐步提高,低产田比例由50.01%下降到28.61%,中产田的比例由24.86%提高到37.91%、高产田的比例由25.13%增加到33.48%,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东北区、华北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区;中低产田的主要类型为瘠薄型、干旱缺水型、坡耕地型、渍涝水田型、渍涝旱地型、盐碱型、风沙型等。分析了我国中低产田改造的增产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低产田改造的技术对策、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闽北丘陵山区地形复杂、耕地分散、农田类型多、田间基础设施少、中低产田面积比例大,研究编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和有针对性的项目设计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分析总结了2011—2015年422个项目设计方案及竣工后的现场验收材料,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比对项目设计与验收成果,提出存在问题和建议。今后应在遵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的基础上,多次实地勘测和调研,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工程措施的经济实用性、耕地权属及农户意愿等因素,寻找设计的重点与难点,分区分片设计。为指导土地平整、农田灌排系统和田间路网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综合生产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航片等资料为基础,借助遥感影像解译、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延安生态建设示范区2000—2003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并且首次引入退耕指数、退耕弹性系数等指标对退耕还林工作进行评价。揭示了该区各类用地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和区域差异以及退耕还林的强度和规模。阐明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退耕还林的关系特点,为区域水土保持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从农民参与意愿角度剖析其在永久基本农田后期管护的影响因素,以改善永久基本农田“重建轻管”的现状,为永久基本农田后期管护提出建议和对策。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根据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的485户农户对永久基本农田后期管护意愿的问卷调查数据,以农民参与永久基本农田后期管护意愿为因变量,从个人基本特征、家庭基本特征、永久基本农田认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5个方面选取24个自变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性别;职业;家庭拥有永久基本农田数量;家庭收入来源;是否可以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政府工作信任程度;信息公开满意度;政府反馈满意度;是否受亲朋好友影响;是否受政府政策宣传影响是农民参与永久基本农田后期管护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以农民参与永久基本农田后期管护意愿为切入点,提出永久基本农田后期管护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标准基本农田分区建设研究-以舞阳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土地整治规划改善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方法]本文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并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和ARCGIS空间数据分析,对舞阳县耕地质量作出评价,并提出分区建设意见。最终得出:[结果](1)舞阳县耕地质量分值最高为97.2,最低为64.8;(2)舞阳县耕地划分为核心保护、适宜调入、重点整治和退耕改善4个耕地类型区;[结论](3)不同耕地类型区特点各不相同,提升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途径不同;(4)核心保护区是全区的优等耕地,是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首要目标;适宜调入区整体质量较核心保护区较弱,但无明显的限制因素,可通过加强土壤保水保肥,建立健全灌溉设施等措施,提高其耕地质量并作为基本农田划定象;重点整治区整体耕地质量偏低,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因素,需加强管理,通过土地整治提高其耕地质量并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备选区域;退耕改善作为全区的劣等地在加强改善的同时应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18.
姬超  包广静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3):157-161
以典型的边境县盈江县为例,建立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并进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以期保障粮食安全及促进西部边境区域耕地可持续利用。利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及GIS软件,结合盈江县实际情况及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盈江县耕地进行评级,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基本农田的划分。结果表明:将盈江县耕地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一等耕地占22.92%、二等耕地占37.46%、三等耕地占27.55%、四等耕地占12.07%,并提出了改善耕地质量的措施及盈江县基本农田的布局方式。在耕地分级的基础上进行基本农田的划分,满足了盈江县的基本农田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的要求,同时将来也可以为进一步提高基本农田的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北京农区和林区鼠类区系及生态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82—1987年的调查,并参阅有关记载,在北京市农区和林区共发现24种鼠类,隶属于4科.参照北京市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及鼠类优势种和标志种,可把北京市农区和林区的鼠类划分为3个小区和12个二级小区,并绘制了北京市农区和林区鼠类区划图,为防治鼠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鄯善县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要实现基本农田科学划定与管理,土地质量评价科技成果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撑之一。在掌握鄯善县农用地分等成果中耕地的盐渍化程度、灌溉保证率、自然等别等信息基础上,借助GIS技术,筛选出优质耕地,与现状基本农田图斑进行叠加分析。结果显示,现状基本农田中存在着“保劣不保优”的现象,尚有部分质量较好的耕地可划入基本农田。实例研究表明,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于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可以简单、有效地为划定提供参考和依据,使基本农田划定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