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大蒜、花生是宁陵县的优势作物.近几年,为了提高种植效益,该县采用地膜覆盖大蒜套种花生栽培模式,平均蒜头产量22500 kg/hm2,蒜薹产量4500 kg/hm2,花生荚果产量5400 kg/hm2,经济效益6.75万元/hm2左右.该栽培模式为大蒜优质高产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一级商品蒜占90%左右,增产蒜头30%左右,增产蒜薹20%左右;使花生的播种期比麦垅套种提前15~20 d,比麦后直播提前30~40 d,收获期提前10~15 d,增加花生荚果产量20~30%.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绿色花生是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保健食品,市场对于花生产量以及品质的要求较高,应当加强对绿色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提升当前花生产量以及品质,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前提下提升花生产量。主要探究了绿色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花生大垄密植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花生种植区主要集中在泰来县境内,位于高纬度半干旱地区,常年种植面积2万hm2左右,素有“四粒红花生之乡”的美称[1]。由于栽培技术一直没有突破,产量一直徘徊在2000kg/hm2。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2004~2006年科技帮扶的基础上,借鉴山东大垄花生覆膜种植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花生大垄密植机械化栽培技术。2007年种植1·3hm2,产量为3650kg/hm2,比常规种植的增产25·7%;2008年推广种植10hm2,比常规种植增产17·8%。花生大垄密植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使花生的产量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旱地花生高产高效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多种高产栽培技术被运用到农作物生产中,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与质量,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高油酸花生是豫南地区的花生品种之一,其产量高、营养价值高、贮存时间较长,既可以满足食用需求,也可以用来榨油、加工花生副产品等,经济价值较高。文章阐述了高油酸花生的高产栽培价值,研究了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要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鞠文焕 《作物杂志》2008,24(1):101-101
泰来县位于松娜平原,寒地花生栽培区。常年花生种植面积8000hm2左右,产量徘徊在4500kg/hm2左右。2005年开始探索寒地花生的增产途径,采用90~97cm大垄,垄上双行,从而比原60~65cm的垄距、垄上单行增加8万株/hm2左右,增产26%左右,产量可达到5500~6000kg/hm2。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寒地花生窄垄密植综合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龙江省泰来县位于松嫩平原腹地,属于寒地花生栽培区.全县花生种植面积8 000hm2左右,2000年以前主要是大垄稀植栽培,平均产量只有2 400kg/hm2;2001年开始推广窄垄密植综合栽培技术,使花生产量猛增到3 000kg/hm2 .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7.
于文东 《作物杂志》2004,20(6):20-21
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东部, 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全市年平均气温12℃, 无霜期200 天, 日照时数2800h, 年降雨量在600mm 左右, 是我国重要的花生产区。但由于本市春季十年九旱, 对花生的播种、出苗、生长十分不利, 严重制约了花生产量的提高。烟台市科技工作者在多年试验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 将花生带壳播种技术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机结合, 组装配套成功花生果播覆膜栽培技术,使全市花生产量进一步提高。据1996 ~2001 年6年在烟台市46 处小区试验, 果播覆膜平均荚果产量6204.5kg/ hm2, 比米播覆膜和米播露地分别增产799.5kg/hm2 和2005kg/ hm2, 增幅达14.8% 和47.8%。另据1650 处大田考察,64066hm2 果播覆膜花生平均荚果产量4852.5kg/ hm2, 比米播覆膜和露地米播分别增产595.5kg/hm2 和1713kg/hm2, 增幅达14.1%和54.6%。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花生高产栽培技术,采用两因子两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黔花生四号和本地品种露地净作与地膜覆盖的生育特点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花生起垄地膜覆盖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引进的黔花生四号其产量比本地花生高73.72kg/667m~2,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麦套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结合多年来从事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实践,根据花生地膜覆盖增产机理,探索出适合本地生产条件的麦套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0.
临沂市地处沂蒙山区,花生常年种植面积15万~18万hm2,其中70%以上种植于无水浇条件的旱地,其产量表现为丰水年高产,欠水年低产。为提高丘陵旱地花生产区抗旱能力,实现花生高产稳产,对丘陵旱地花生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高产结构及主要调控技术,并进行了示范验证。2001~2003年累计推广面积4.36万hm2,平均产量5490kg/hm2,较传统栽培技术增产16.7%,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1 产量构成因素分析20个典型地块的调查结果,5000kg/hm2 以上的产量构成因素为 :密度25.6万~29.1万株……  相似文献   

11.
栽培方式对夏直播花生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探讨麦后夏直播花生的适宜栽培方式及其作用效果,为指导生产实践提供依据。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青花7号’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夏直播花生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花生夏直播高产保护性栽培法,可矮化株高,主茎高度较地膜覆盖的减少15.7%,防止徒长和倒伏;促进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增加有效开花数、有效果针数;促进荚果发育,单株结果数较其他处理增加0.8~2.0个,公斤果数减少23.8~66.5个;显著增加干物质向荚果中分配的比例,经济系数提高0.08~0.17,荚果产量提高5.5%~29.2%。地膜覆盖的植株生育状况和产量优于露地栽培的,秸秆还田的优于不还田的。研究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花生夏直播高产保护性栽培法是取得夏直播花生高产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白灵菇新型栽培基质配方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栽培白灵菇,以棉柴、花生壳、栗木屑为新型栽培基质,设计13组配方全部或部分替代常规栽培主料棉籽壳进行栽培试验,对不同基质配方栽培白灵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周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花生壳、棉柴、栗木屑均可作为栽培基质主料,可部分替代棉籽壳;产量最优配方是以40%花生壳替代棉籽壳的配方A4,但该配方生产周期较长。综合考察,最佳新型栽培基质配方为C1(棉籽壳40%、生棉柴40%、麸皮15%、玉米粉2%、石灰2%、石膏1%),其平均单位产量、生物学效率及栽培周期分别为188.38 g、53.81%、150.7天。  相似文献   

13.
我国花生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花生是中国重要的油料与经济作物,在促进农民增收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笔者简述了中国当前花生生产发展概况,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分析了目前花生生产在品种与种子、栽培技术、机械化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中国花生生产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分析认为,为进一步挖掘花生产量潜力,必须加强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与集成。笔者最后就国内花生生产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为促进花生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花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过去几年试验结果分析,筛选出适合聊城夏直播的花生品种及栽培密度,并总结出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花生育种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几十年来,中国花生生产迅速发展,花生良种的培育和推广在其中的贡献巨大。为了阐明花生育种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本研究介绍了中国花生品种的更替历程,综述了除引种和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之外,新技术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归纳了中国花生育种的目标。指出综合利用花生育种新技术并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培育高产、早熟、优质、多抗、适于出口以及适于机械化栽培和加工的花生新品种将是今后中国花生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疆花生栽培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此文分析了新疆花生栽培及生产现状,阐述了新疆花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代花生产业科技发展方向,从新疆花生的品种优化、科研投入、发展前景为着眼点,对于大幅度提升新疆花生科技创新水平,实现花生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农户调查资料分析了山东省不同区域花生种植生产中的管理措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1) 山东省不同区域花生产量变异范围较大,品种更新速度较慢,但重茬率仅为4.1%。(2) 前茬作物秸秆还田率为14.5%;种植前采用翻地的方式进行整地的农户占48.9%,免耕的只占17.2%。(3) 山东省种植户比较注重花生生长期间的田间管理,但施肥不合理,表现为有机肥施用过少,氮磷肥超量,基追肥分配不合理。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黄淮海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该区花生生产技术先进,单产水平高,出口基础好,加工业已见雏形,其种植规模与产量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稳定我国植物油市场的重要支柱。受生态条件所致,花生脂肪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中等,OL比值普遍偏低。在空间分布上,蛋白质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丘陵高于平原,脂肪由北向南逐渐降低,油亚比则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增高。黄曲霉毒素、丁酰肼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已成为花生出口的主要障碍。该区应充分发挥花生产业优势,优化空间布局,培育优质专用型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强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深加工水平,实现区域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油脂安全。  相似文献   

19.
选用15个大粒花生品种和6个中粒花生品种,于2009至2010年在京郊4个花生产区对其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粒花生品种的产量高于中粒花生品种,大粒花生濮科花9519产量最高(3697.5kg/hm2),产量在3600kg/hm2以上的品种有8个。中粒花生品种河北1号(冀花4号)的产量最高,为3421.5kg/hm2。大粒花生品种中的濮科花9519、花育25号、豫花9327、河北2号和中粒花生中的河北1号(冀花4号)、花育26、花育20号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宜在北京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绿色食品花生基地建设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无工业“三废”污染、符合环境(土壤、水质、大气)质量标准的生态区域(豫南中小果产区,豫东、豫北大果产区)作为绿色食品花生生产基地。豫南中小果产区采用夏花生地膜覆盖栽培,豫东、豫北大果产区采用小垄宽幅麦套种或大垅宽幅麦套种地膜覆盖栽培,通过选用优良品种,优化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农业措施控制黄曲霉污染等措施,花生荚果产量可达6000~7500㎏/hm2,出口价(花生仁)比普通花生高出1200元/t,增收达2700~3600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