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1年10月,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对四川省古银杏资源的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100~3000年生古银杏有974株,分布较集中,主要位于其中部的德阳、成都和雅安市。古银杏垂直分布海拔为400~3123 m,集中分布海拔为400~1200 m。在能确定性别的130株古银杏中,雌株占73.85%,雄株占26.15%。树高最高为50.0 m,最矮为2.0 m;树龄最大为3000年,最小为100年;胸径最大为4.80 m,最小为0.10 m;平均冠幅最大为29.0 m,最小为2.0 m。垂乳银杏有45株;复干银杏有55株;叶籽银杏仅1株。古银杏群共计15个,平均树龄在200~1100年,面积在500~8000 m^2。  相似文献   

2.
通过访谈、查阅文献资料与实地调查,对云南省腾冲县古银杏资源的分布、数量及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腾冲县共有古银杏3000余株,分布在界头乡和固东镇;其中107株古银杏有生长指标,雌株占94.34%;树高最大为30.0 m,最小为9.5 m;树龄最长为610年;胸径最大为3.08 m;平均冠幅最大为18.8 m。垂乳银杏有82株,单株垂乳个数最多为78个,垂乳最长达0.70 m;复干银杏有56株,单株复干数最多为15株,复干胸径最大为0.95 m;叶籽银杏有4株。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省银杏古树为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结果表明:江苏省有银杏古树11 858株,分布在13个市,64个县(市、区)和130个乡(镇).其中632株具生长指标,雌株占74.65%.树高最大为40.0m,最小为7.0m;树龄最长为2000 a;胸径最大为3.03 m,最小仅为0.18m;平均冠幅最大为32.0 m,最小为0.8m.垂乳银杏有16株,单株垂乳个数最多为57个,垂乳最长达2.18m,基径最粗达0.30 m;复干银杏有17株,单株复干数最多为12株,复干胸径最大为0.9m,最高达18.0 m.集中分布的古银杏株数超过10株则视为1个群落,江苏典型的古银杏群落有10个.群落平均树龄最大为300 a,最小为100 a;平均胸径最大为0.64m,最小为0.35 m;平均树高最大为17.0 m,最小为11.5 m;平均冠幅最大为9.5m×9.6m,最小为6.0 m×6.4 m.  相似文献   

4.
河南银杏古树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银杏古树为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河南有银杏古树4 743株,分布在14个市、56个县(市、区)和127个乡(镇)。其中440株具生长指标:在已知性别的银杏古树中,雌株占87.43%。树高最大为45.0 m,最小为7.5 m;树龄最长为2 800 a;胸径最大为3.78 m,最小仅为0.25 m;平均冠幅最大为39.0 m,最小为4.3 m。垂乳银杏有9株,单株垂乳个数最多为20个,垂乳最长达1.0 m;复干银杏有39株,单株复干数最多为7株,复干胸径最大为1.30 m;叶籽银杏有3株。集中分布的古银杏株数超过10株则视为一个群落,河南典型的古银杏群落有8个。群落内平均树龄最大850 a,最小300 a;平均胸径最大1.27 m,最小0.51 m;平均树高最大18.1m,最小10.8 m。对河南银杏古树资源的特点及新县银杏古树群落的起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2017年6-8月,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对长兴县古银杏资源的分布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兴县古银杏有4 047株,分布较集中,主要位于小浦、煤山、林城3个乡镇;树龄100~1 200 a,集中于100~300a,有3 819株,占全县古银杏总株数的94.37%;树高6~35 m,集中于10~20 m,共2 945株,占全县古银杏总株数的72.77%;胸围0.80~7.52 m,集中于1.0~2.0 m,共3 234株,占全县古银杏总株数的79.91%;平均冠幅5~28 m,集中在10 m以下,共2 528株,占全县古银杏总株数的62.46%;古银杏树龄(Y)与测围(S)存在线性关系,Y=0.071 8S(R~2=0.970 2)。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古银杏资源调查与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省银杏古树为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浙江省有银杏古树4 962株,分布在11个市(区)55个县(市、区)和161个乡(镇)。350株有生长指标,雌株占63.19%。树高最大为50.0 m,最小为5.0m;树龄最长为1 600 a;胸径最大为3.2 m,最小仅为0.13 m;平均冠幅最大为36.0 m,最小为3.5 m。垂乳银杏有4株,复干银杏有27株,雌雄同株2株,垂枝银杏1株。对浙江省银杏古树群落的分布和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省银杏古树为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有银杏古树11 431株,分布在15个市(区),57个县(市、区)和123个乡(镇)。346株有生长指标,雌株占91.52%。树高最大为50.0 m,最小为6.0m;树龄最长为3 000 a;胸径最大为5.25 m(基径),最小仅为0.35 m;平均冠幅最大为37.0 m,最小为4.5 m。垂乳银杏有19株,单株垂乳个数最多为84个,垂乳最长达80 cm;复干银杏有31株,单株复干数最多为40株,复干胸径最大为1.78 m。  相似文献   

8.
在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重庆市银杏古树的株数、分布、生物学指标、群落以及特异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古树分布于重庆市19个县(区)、98个乡镇中,共计460株,其中1级古树62株、2级古树49株、3级古树315株,另有34株树龄目前尚不明确。单株树高最高50 m,最矮3 m;胸径最大4.60 m,最小0.23 m;树龄最大2500 a,最小100 a;冠幅最大35m×35 m;最小3 m×3 m。现存2个银杏古树群落,分别位于南川区德隆乡和三泉镇。特异种质资源中,复干银杏40株、垂乳银杏24株、糯白果银杏3株、雌花类型丰富银杏1株。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地处我国银杏分布的中值区,水热条件适宜银杏生长。全市现有零星银杏资源,分布于风景区、学校、寺庙、工厂等处,均作为绿化、观赏用途,银杏大树生长在低山丘岗的土层深厚、湿润的小环境中。50、60年代武汉尚有一定数量的古银杏大树,但经“大跃进”和文革活动,现仅存留百年以上的古银杏5处7株,弥足珍贵。现将武汉市古银杏介绍如下:1“武汉第一树”古银杏位于江夏区金口镇某部队驻地处,有3株古银杏。其中胸径最大一株(胸径达1.94m)被市园林局命名为“武汉第一树”,距今有近千年历史,为唐代栽植。两株雄树干基已空朽,树顶…  相似文献   

10.
山东银杏资源丰富。笔者实测和统计山东古银杏6316株,分布在15个市,75个县(市、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及胶东丘陵区;树高平均19.4m,树龄平均620年,胸径平均1.13m,冠径集中在10~30m之间;有典型的古银杏群落8处,集中分布在郯城县、兰山区和海阳市等地。山东核用银杏品种有10个,单果重和单核重最大的为‘魁铃’,出核率最高的为‘新宇’,达29.00%;出仁率最高的为‘团峰’,达81.95%;核用银杏的优株或优系有15个,单果重最大为郯城大马铃,达17.00g;单核重最大的为老和尚头,达3.50g;出核率最大的为泰山佛手,达31.10%;出仁率最大的为郯城大马铃,达81.00%。叶用银杏品种有18个,黄酮甙含量最高的是‘黄酮F-1号’,黄酮甙质量分数达2.96%;萜内酯含量最高的是内酯T-5号,萜内酯质量分数为0.4058。山东有16个适合银杏材用优良无性系,有观赏银杏品种11个,15个雄株银杏的优株或优系,有引进的观赏品种14个和4个核用品种。  相似文献   

11.
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当代银杏中存在一类性征特殊的特大古银杏类群。首先是形态、大小及树龄差别极大,其生长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节律非常特殊,表现出类似地质年代古银杏的古老原始形态、结构和功能。着重研究该特大古银杏的性质、数量、分布特征及"多代同株"生长现象。首次指出"多代同株"个体为银杏地质年代早期普遍存在着的个体,现代的"多代同株"者为地质时期古银杏的一种"返祖现象"和"返祖个体";首次发现"联合基茎"周期性大爆发"类形成层根颈克隆乔木生长圈"生长现象,并且为"多代同株"者的生长动力学基础。查明"黔中山原"以安顺、长顺、贵阳、龙里、贵定、福泉、麻江一线为贵州野银杏的原始栖息地。并以特大古银杏的分布现状为依据,发现野银杏的古地理学分布与现代分布完全重叠一致,再次证明贵州银杏族群的野生性质。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分析新平县古树群资源的生长特征和分布情况,采用文献研究和现场补充调查的方法,对新平县古树群的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特征、区系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新平县古树群60个,2 028株,隶属14科、19属、20种。平均树龄100~200 a,林分胸围200~300 cm,林分高度10~20 m,郁闭度0.45。新平县古树群分布于海拔400~2 000 m,随着海拔升高古树群株数不同程度的减少;古树群只集中分布在漠沙镇、戛洒镇、水塘镇、者竜乡、建兴乡、平掌乡6个乡镇,主要树种为杧果、酸豆、茶、云南油杉等,呈现集中分布为主,零星分布为辅的格局。从古树群植物区系组成科级水平方面看,属于热带和温带分布区类型的科数相差不大,但是属级和种级水平方面,属于热带分布区类型的数量较多。以期更深地了解新平古树群植物的起源和分布,为新平县古树名木研究和树种规划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金佛山银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考查人类活动、生态环境、调查古老的银杏树、银可林等方面论证金佛山是第三纪孓遗植物的避难所,保存了自然界残留的野生银杏原始类群。40年代初期,金佛山几乎由森林覆盖,生长5000多种植物,为野生银杏繁衍提供了优越条件。现在金佛山有树龄数百年至千年以上银杏古树300多株。这些树主干明显,树体高大,一般高20m,最高50m,最在单株冠幅占地0.13hm^2;胸径1m以上的大树有70多株,2m以上的8株,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罗田县银杏古树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北省罗田县现有银杏古树资源及其特征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县现有银杏古树409株,其水平分布呈现"分布零散、各地都有、北多南少"的特点,垂直分布在海拔900 m以下;树龄相对较小,无千年古树;雄株少;一般生长在房前屋后或路边,总体生长状态不佳;开发利用程度很低,管理保护水平不高,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15.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调查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新丰江水库周边6个镇的古树进行逐株调查.结果表明:新丰江水库共有古树59株,包括薄叶蕈树(Altingia tenuifolia)、木荷(Schima superb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榕树(Ficus microcarpa)等13个种,隶属于10科12属.从古树资源的结构看,古树树龄主要集中在200~300 a,Ⅲ级、Ⅱ级和Ⅰ级古树的数量分别为49、8和2株;树高主要集中在17.0~25.0 m,平均树高22.9 m,胸径主要集中在50.0~125.0 cm,平均胸径118.0 cm,冠幅主要集中在10.0~17.0 m,平均冠幅17.1 m;从空间分布特征看,古树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部的新港镇;新丰江水库的古树主要是作为乡村的风水树而得到保护,整体生长状况良好、正常、衰弱和濒危级古树分别有46、11和2株,衰弱和濒危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古树缺乏管护,生境较差,或受病虫害侵扰.根据调查结果,对新丰江水库古树资源应加强管理和保护,对现有衰弱和濒危的古树应采取施肥、病虫害防治、修补树洞、改善生境等复壮措施.  相似文献   

16.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古树名木资源调查结果表明 ,胸径≥ 80cm的古树名木有 5 6 9株 ,隶属于 15科2 1属 2 9种。笔者对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的种类、种群数量、生态分布、树高和胸径等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了保护该区古树名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南宁市国有高峰林场 48 a 生木荷 Schima superba 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长规律、生长模型。结果表明:木荷人工林平均胸径为 20.68 cm,胸径生长速生期为 0~12 a,胸高形数为0.48~3.33,符合培育大径材要求,胸径最优生长模型为威布尔(Wei bull) 模型;平均树高为 23.54 m, 树高生长速生期为 0~14 a,树高生长模型为二次曲线 (Quadratic) 模型;平均材积为 0.359 8 m3,材积生长模型为威布尔(Wei bull) 模型。  相似文献   

18.
The long-term success of forest management depends primarily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timber production. In this study we analyse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tree age and wood increment of Malouetia tamaquarina (Aubl.) (Apocynaceae) to define a species-specific minimum logging diameter (MLD) and felling cycle by modelling volume growth. Contrary to other timber species in the nutrient-rich white-water floodplains forests (várzea), M. tamaquarina grows in the subcanopy of old-growth várzea forests. The wood of this species is utilized by local inhabitants in the floodplains for handicraft. In 35 plots of 25 m × 50 m we measured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and tree height of all trees taller than 150 cm height. From 37 individuals with DBH > 15 cm we sampled two cores by increment borers to determine the wood density, tree age and diameter increment rates. In the management area of a várzea settlement with about 150 ha recently harvested trees of M. tamaquarina have been recorded and DBH was measured. The species presents an inverse J-shaped diameter distribution indicating that the species is obviously regenerating in the old-growth forests. Tree-ring analysis indicates a mean age of 74.5 years for a DBH of 22.7 cm for a studied population comprising 37 trees with maximum ages of up to 141 years for an individual with a DBH of 45.7 cm. The tree species has low annual diameter increment rates (3.16 ± 0.6 mm) despite a low wood density (0.36 ± 0.05 g cm−3). The volume growth model indicates a MLD of 25 cm and a felling cycle of 32.4 years. In the management area 35 trees with a mean DBH of 24 cm were recorded, similar to the defined MLD. The abundance of trees above the MLD is 2.7 trees ha−1, or 405 trees, when extrapolated to the whole management area. Considering a felling cycle of 32.4 years (annual production unit of 4.63 ha) this results in total of 12.5 harvestable trees, almost three times less than actually harvested. The actual practice of harvesting M. tamaquarina risks the overexploitation of this slow-growing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