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氏沼虾早苗的中间培育及成虾高产养殖湖北省水产科研所杨启中王小庆一、早苗的中间培育1.准备工作(1)建池利用塘埂挖出长方形土池16只,总面积620米2,其中14只的规格为10.5×3×1(米),2只为30×3×1(米),池壁坡度1∶1.1。因塘埂土质...  相似文献   

2.
1.培育要求稚虾离开母体生活,一般是在稚虾池内进行,待稚虾全部离开母体后将亲虾移出,留下稚虾进行培育,此时稚虾的平均体长为0.8厘米,经过15天的培育后,体长可达2.4厘米,供养殖户进行成虾养殖生产。(1)培育池要求。稚虾池以面积为  相似文献   

3.
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特性及人工繁育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不同体长、密度、雌雄配比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的情况。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特性与体长、群体密度、性别配比等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虾苗饲养密度提高,自相残食率相应提高。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体长越大的虾苗其自相残食率越高。体长1.0~1.5、2.0~2.5、3.0~3.5 cm的虾苗,培育密度分别为667万、400万和267万只/hm2时,其自相残食率均在7%左右,人工培育虾苗时可以此为参照;在不同规格虾苗混养情况下,个体间体长相差越大,体长小的个体被残食的概率越高。人工培育虾苗时,应根据虾苗大小分群培育;成虾饲养密度小于16只/m2时,其自相残食率低于5%。人工养殖成虾时,养殖密度以15万只/hm2为宜。在雌雄比为(2~3)∶1时,克氏原螯虾自相残食率为5%左右。在克氏原螯虾人工繁育配种时,适宜雌雄比应为(2~3)∶1。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盐城市城区北闸村袁同大,头脑灵活,善于钻研,从种植蔬菜转向“特水”养殖,利用 2只面积分别为 820平方米和 720平方米的池塘,采取集约化经营,同一池塘年内分别养殖罗氏沼虾,囤养商品虾和培育早繁苗幼蟹,获得了惊人的效益,为小型池塘开发利用探索了新的模式。 1999年 6月至 2000年 5月一年时间养殖罗氏沼虾 450公斤,产值 14400元;贮养罗氏沼虾 978公斤,增加产值 15679元;培育 V期以上幼蟹 98万只,产值 17.64万元,合计总产值 20.65万元,扣除苗种、饲料、工资等费用外,获纯利 9.29万元 (折合亩纯利 4万元 )。现将其…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21,(5)
正小龙虾亲虾的培育技术事关小龙虾的发展前景和养殖效益,必须抓紧、抓好。小龙虾亲虾培育者一定要严格把好"小龙虾亲虾培育管理关",从池址选择,亲虾放养,坚持投喂,施肥调水和加强巡塘等方面入手,营造优良培育环境,以减少损伤,确保小龙虾培育安全。1.培育条件(1)池址选择小龙虾亲虾培育池应选择位于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背风向阳和周边无高大建筑物、无树林遮挡、无污染源的开阔地带。其优点:一是可防止西北风直吹导致水温急剧下降,影响亲虾生长。  相似文献   

6.
蒋锦华 《当代农业》2009,(15):40-41
一、养殖池的条件 见下表。 二、构建生态环境 1.放养的密度与经营模式有关.根据池塘条件、技术条件及经济状况确定经营模式。(1)河蟹:每亩500~600只扣蟹.规格为200克/只。(2)青虾:专池培育苗种.定数放养.春养越冬仔虾,秋放人工虾苗.两季产量一般为15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7.
蒋锦华 《农家致富》2009,(15):40-41
一、养殖池的条件 见下表。 二、构建生态环境 1.放养的密度与经营模式有关.根据池塘条件、技术条件及经济状况确定经营模式。(1)河蟹:每亩500~600只扣蟹.规格为200克/只。(2)青虾:专池培育苗种.定数放养.春养越冬仔虾,秋放人工虾苗.两季产量一般为15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8.
用1%浓度的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JHA-ZR515)分别以40μl/尾、70μl/尾和100μl/尾三个剂量点滴罗氏沼虾均能不同程度提高罗氏沼虾产卵率。其中40μl/尾剂量组产卵率为75%,比对照组高出1倍多,亲虾存活率为100,孵出的蚤状幼体发育正常。单侧去眼柄能提高罗氏沼虾产卵率,但亲虾存活率较低。用17α-羟孕酮以2.2μg/尾注射罗氏沼虾显示抑制产卵效应。  相似文献   

9.
用1%浓度的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JHA-ZR515)分别以40μl/尾、70μl/尾和100μl/尾三个剂量点滴罗氏沼虾均能不同程度提高罗氏沼虾产卵率。其中40μl/尾剂量组产卵率为75%,比对照组高出1倍多,亲虾存活率为100,孵出的蚤状幼体发育正常。单侧去眼柄能提高罗氏沼虾产卵率,但亲虾存活率较低。用17α-羟孕酮以2.2μg/尾注射罗氏沼虾显示抑制产卵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一、改进养虾模式,采用先进养虾技术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养虾模式和实用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为此,要改变过去粗放养殖和大水面养虾模式,因地制宜地采取封闭、半封闭小面积高密度精养、多级轮养或淡化养殖等养虾模式,采用虾苗肥水下塘、中间培育和水质调控等技术,培育天然适口的基础饵料生物,使虾池维持一定单细胞藻类等浮游生物数量.以补充时虾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减少配合饵料投喂量,降低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杭州湾畔中国对虾幼虾中间培育池的水化学状况,1993年4~5月全培育期内池水有效氮(Nt)含量丰富,Nt平均为1.47mg/l,其中氨氮占59%,亚硝酸氮占1%,硝酸氮占40%.有效磷基本未检出.化学耗氧量(CODMa)11.9mg/l,可溶性有机物耗氧量占86%以上,pH为9.15。溶解氧收大于支,水呼吸耗氧平均约占虾池总耗氧量61%,底质耗氧约占31%,虾呼吸耗氧约占8%,幼虾瞬时耗氧速率与溶氧量.体长和体重间存有良好相关性.据观测结果与多年生产状况,认为河口沿岸幼虾中间培育池放苗密度在225万尾/公顷内,采取在放苗时约27cm水位基础上,每隔2~3天添加10~15cm水量,最终水位达1.00m的管理方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1991年4月,从长江口采回细指长臂虾抱卵亲虾,至实验室进行幼体培育。孵化后的幼体,在水温22℃.盐度12、饵料充足的条件下,有规律的每2d蜕皮1次,经10个状幼体期,变态为仔虾。如在发育后期遇饵料不足等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则幼体须经11次蜕皮后,始能发育为仔虾。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杭州湾畔中国对虾幼虾中间培育池的水化学状况,1993年4~5月全培育期内池水有效氮(Nt)含量丰富,Nt平均为1.47mg/l,其中氨氮占59%,亚硝酸氮占1%,硝酸氮占40%.有效磷基本未检出.化学耗氧量(CODMa)11.9mg/l,可溶性有机物耗氧量占86%以上,pH为9.15。溶解氧收大于支,水呼吸耗氧平均约占虾池总耗氧量61%,底质耗氧约占31%,虾呼吸耗氧约占8%,幼虾瞬时耗氧速率与溶氧量.体长和体重间存有良好相关性.据观测结果与多年生产状况,认为河口沿岸幼虾中间培育池放苗密度在225万尾/公顷内,采取在放苗时约27cm水位基础上,每隔2~3天添加10~15cm水量,最终水位达1.00m的管理方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1983——1985年,我们以野生的性腺尚未发育的斑节对虾为材料,在夏门水产学院养殖试验场室外水泥池,进行了越冬与培育的生态实验。采用切除单侧眼柄的方法,诱导性腺成熟、产卵。进行了人工孵化和幼体培育,并在水泥池中,将子一代培育为亲代,于1985年获得子二代。本文介绍了上述各个阶段试验的主要条件和方法,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水温控制在20℃左右时,斑节对虾的越冬成活率达80%以上。2、在水泥池饲养条件下,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可以把子一代培育为产卵的亲虾。当雌雄性比略大于2:1时,其交配受精率和幼体成活率与经越冬饲养的野生亲虾相似。3、采用切除雌虾单侧眼柄,配合适当生态条件,可以诱导性腺成熟。  相似文献   

15.
因为在苗种繁育池中亲虾产卵、孵化、抱仔不是同步的,个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造成稚仔发育的不同步,个体之间的规格也存在着一定差别,给幼虾的培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幼虾培育的成活率,有必要对幼虾进行单独培育,进一步提高培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1991年4月,从长江口采回细指长臂虾抱卵亲虾,至实验室进行幼体培育。孵化后的幼体,在水温22℃、盐度12、洱料充足的条件下.有规律的每2d蜕皮1次,经10个潘状幼体期,变态为仔虾。如在发育后期遇饵科不足等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则幼体须经11次蜕皮后.始能发育为仔虾。  相似文献   

17.
1991年4月,从长江口采回细指长臂虾抱卵亲虾,至实验室进行幼体培育。孵化后的幼体,在水温22℃、盐度12、洱料充足的条件下.有规律的每2d蜕皮1次,经10个潘状幼体期,变态为仔虾。如在发育后期遇饵科不足等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则幼体须经11次蜕皮后.始能发育为仔虾。  相似文献   

18.
以克氏原螯虾太湖群体为基础群体,采用1雄对5雌进行定向交配,研究克氏原螯虾家系建立技术。共配48组,获得105尾抱卵虾,抱卵率(30 d)为44.2%,单个配组最高抱卵率为100%,孵化率为72.74%,幼虾培育成活率为96.25%±2.58%,建立了77个全同胞家系,其中父系半同胞家系有66个。以构建的家系为基础,进行雌雄亲本体长、体重和头胸甲长与幼虾数的相关性分析,分析虾苗2月龄养殖成活率与放养密度的相关性,选取23个家系在温室内进行标准化养殖和幼虾生长情况的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雌雄亲本的体长、体重和头胸甲长与幼虾数的相关性不显著;2月龄养殖成活率与放养密度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温室内幼虾培育成活率为39%±8%,多数家系间幼虾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家系内的体长差异系数较体重差异系数小。本研究积累了克氏原螯虾家系构建的相关技术,为进行克氏原螯虾家系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罗氏沼虾幼体培育技术。[方法]在127.3 m3水体中投放2 700×104 ind罗氏沼虾幼体,采取控制鱼苗密度、加强水质调控、不用抗生素的群落生态法进行培育,并观察培育效果。[结果]经25 d左右培育,90%幼体变态,获淡化虾苗1 721.3×104 ind,单位水体产量为13.5×104 ind/m3。平均育苗成活率为63.7%,平均运输成活率为85.9%。苗种达到DB45/T515-2008要求。[结论]生态法可对罗氏沼虾实现健康育苗。罗氏沼虾生态方法育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利用翅料大棚培育早繁虾苗.5月至8月中旬养殖前茬罗氏沼虾.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养殖二茬罗氏沼虾:或6月至9月养殖罗氏沼虾.10月至第二年5月养殖青虾。这样,一年养殖两茬虾,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面和饵料资源.大幅度提高养虾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