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大理州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成效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理家畜冷冻精液站于1979年首次引入西门塔尔兼用型公牛以来,迄今为止,该站已先后引进了西门塔尔公牛12头.从1980年起,分别在南涧、巍山、云龙三个县开始进行杂交改良试验,通过20多年来各级政府的投入和业务部门的努力,大理州家畜冷冻精液站生产的西门塔尔冻精现已覆盖了云南西部九个地州的210多个改良点,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在大理州部分县进行的杂交改良成效调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特别报道     
为了满足肉牛改良对优质种源的需求,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于2007年3月10日从澳大利亚引进了30头肉用种公牛,其中夏洛来10头、西门塔尔20头。这批肉用种公牛均为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公牛场本土化自主培育,在血统上与我站引自北美的已有公牛完全不同,生产性能优异,其父母在澳洲获得过多项奖励。这批牛的引进对提高我省肉牛生产能力和优良生产群体的培育将发挥重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自1974年开始从国外引进肉用或兼用品种种公牛、生产冷冻精液、推广应用牛人工授精技术,全面启动了黄牛改良工作.在改良初期,与其他各省(区)重点推广西门塔尔牛并受到欢迎的情况相反,我省推广西门塔尔牛受到百姓的排斥,广大群众对其"白头"即"孝子头",甚是反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择从澳大利亚引进的西门塔尔肉用公牛20头,对其1年的生长发育、体型外貌、精液生产能力、抗病性及环境适应能力进行观察,分析其在引入地的适应性。[方法]对引进的公牛从4个方面综合分析1年来对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适应性观察。[结果]体型外貌特征符合本品系特征,外貌评分达特级占89%,一级占11%;非适应性淘汰2头;24月龄平均体重达到819.11kg,平均日增重为1.13kg/d;精液利用率为74.58%,年均生产冻精数21 561剂;饲养期间无重大疾病发生。[结论]综上所述,澳系西门塔尔种公牛在武威饲养、生产均能适合该地区自然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5.
2012年2月29日,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引进澳大利亚西门塔尔种公牛20头,均为1岁左右育成牛.引进公牛在澳大利亚完成45 d的隔离检疫后,运抵国内后,在上海国家隔离场又完成了45 d的隔离检疫和强化免疫,在一切正常的情况下进入中心种公牛站.笔者对这批种公牛在国内隔离检疫期间的管理措施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对业内同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积极发展肉牛生产中,先后引进世界优良品种德国黄牛、西门塔尔、利木赞和夏洛莱,通过三元轮回杂交,利用50头供试母牛进行实验测定。主要选用德国黄牛与西门塔尔杂交所生后代,再与夏落来公牛配种,夏、德、西后代再与西门塔尔公牛配种,而后西、夏、德、西后代再与德国黄牛公牛配种。就这样依次循环。通过实验测定,很好地利用个  相似文献   

7.
据了解,乌苏市2002年从东北引进的千余头西门塔尔牛人工配种受胎率低,多数牛发情不明显或不发情。因此,笔者对百泉镇引进的146头西门塔尔牛做了详细调查。1 原因1.1 西门塔尔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不足。百泉镇2002年5月引进的西门塔尔牛平均年龄为8月龄,引进后分配到各生产队各农户家中,而农户自身的饲养管理不当。春夏季节只  相似文献   

8.
自1953年以来,贵德县先后引进西门塔尔、黑白花、三河牛、海福特等品种种公牛累计26头,采用本交和鲜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改良,年配母牛数在50-230头。到1983年,在省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县共建成牛改点7处,并从省冷冻站大量引进乳用、肉用、兼用等良种牛冻精进行冷配改良,年授配母牛数从1979年的71头猛增到1507头,平均受胎率达67.50%。1985年到1999年的14年中,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年六月,农业部从奥地利引进的西门塔尔牛22头,调拔给我省淳安种畜场饲养。其中育成种公牛2头,带胎青年母牛20头。到一九八二年六月止,已繁殖后代32头,有七头小母牛和六头后备公牛已调往金华等6个县(市)家畜良种推广站继续培育试用。目前,全场43头西门塔尔牛中,有24头适配母牛。现将两年来西门塔尔牛的饲  相似文献   

10.
《养殖技术顾问》2009,(5):F0004-F0004
北京奶牛中心种公牛站是农业问国内建立的第一个种公牛性能测定中心,并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重点种公牛站”,目前饲养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和培育的优秀荷斯坦种公牛140头(有供选择的冻精超过160头),娟珊牛4头,瑞士褐牛5头,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安格斯及纯种和牛等肉用种公牛25头,  相似文献   

11.
《养殖技术顾问》2009,(12):F0004-F0004
北京奶牛中心种公牛站是农业部在国内建立的第一个种公牛性能测定中心,并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重点种公牛站”。目前饲养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和培育的优秀荷斯坦种公牛140头(可供选择的冻精超过160头),娟珊牛4头,瑞士褐牛5头,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安格斯及纯种和牛等肉用种公牛25头。  相似文献   

12.
《养殖技术顾问》2009,(8):F0004-F0004
北京奶牛中心种公牛站是农业部在国内建立的第一种公牛性能测定中心,并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重点种公牛站”,目前饲养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和培育的优秀荷斯坦种公牛140头(可供选择的冻精超过160头),娟珊牛4头,瑞士褐牛5头,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安格斯及纯种和牛等肉用种公牛25头。  相似文献   

13.
西杂牛是西门塔尔公牛和当地黄牛杂交改良后代的总称。我国从上世纪初开始引进西门塔尔牛,七十年代农业部组织批量引进,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AI)改良我国黄牛。经过三十多年持续努力,黄牛改良取得了显著成效,西杂牛在生长发育肉用性能等方面明显优于本地黄牛,是我国肉牛产业牛源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国饲养西杂牛1200万头,随着牛改进程加快,数量将不断扩增。为了充分发挥西杂牛乳肉兼用特征,全面体现其经济价值,开发利用乳用性能意义凸显。  相似文献   

14.
《养殖技术顾问》2010,(2):F0004-F0004
北京奶牛中心种豁牛站是农业部在国内建立的一个种公牛性能测定中心,并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重点种公牛站”,目前饲养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和培育的优秀荷斯坦种公牛178头,娟珊牛4头,瑞士褐牛5头,蒙贝利亚9头、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安格斯及纯种和牛等肉用种公牛25头。  相似文献   

15.
三品种公牛繁殖性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5岁婆罗门、西门塔尔和短角种公牛进行采精:婆罗门种公牛无论从整体上还是从个体上与西门塔尔和短角种公牛采精效果对照,其有效采粉率,精液密度、原精活率、解冻活率多项指标均优于西门塔尔和短角种公牛,影响各种公牛采精和精液质量的因素有个体差异、品种、季节、饲料、疾病等。  相似文献   

16.
《养殖技术顾问》2009,(6):F0004-F0004
北京奶牛中心种公牛站是农业部在国内建立的第一个种公牛性能测定中心.并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重点种公牛站”,目前饲养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和培育的优秀荷斯坦种公牛140头(可供选择的冻精超过160头),娟珊牛4头.瑞士褐牛5头.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安格斯及纯种和牛等肉用种公牛25头。  相似文献   

17.
《养殖技术顾问》2010,(4):F0004-F0004
北京奶牛中心种公牛站是农业部在国内建立的第一个种公牛性能测定中心,并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重点种公”,目前饲养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和培育的优秀荷斯坦种公牛178头(可供选择的冻精超过200头),牛4头,瑞士褐牛5头,蒙贝利亚9头,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安格斯及纯种和牛等肉用种公牛25头。  相似文献   

18.
《养殖技术顾问》2011,(1):F0004-F0004
北京奶牛中心种公牛站是农业部在国内建立的第一个种公牛性能测定中心,并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重点种公”,目前饲养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和培育的优秀荷斯坦种公牛178头(可供选择的冻精超过200头),牛4头,瑞士褐牛5头,蒙贝利亚9头,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安格斯及纯种和牛等肉用种公牛25头。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月30日上午,湖北省种公牛站从澳大利亚引回的西门塔尔、夏洛莱等品种共计18头种公牛顺利到达省种公牛站。据悉,这批牛是2014年9月由湖北省畜禽育种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前往澳大利亚实地考察和精心挑选确定的。这批牛前后在澳大利亚和广州的隔离场各隔离了45 d才得以运到武汉,目前牛的生产状况良好,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5个国家级种畜场和8个家畜冷冻精液中心站1979~1998年间的338头西门塔尔公牛的1275头女儿与其所配母牛的繁殖性状资料和重要的生产性状记录,以及有一定数量后裔的61头公牛的915条精子形态性状测定记录,对西门塔尔母牛的配妊时间、产犊间隔、305d产奶量,和公牛的精子形态性状(头长、最大头宽、中段长、主段长、总长)、精子解冻后活力、密度等共计15个性状进行了遗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场、年度(配种年度、分娩年度、制精年度)、季节(配种季节、分娩季节、采精季节)、与配公牛、胎次等环境因素对母牛主要繁殖性状影响非常显著,而对公牛精子形态性状的影响小于遗传因素。公牛精子形态性状在个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这种差异代表了真正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