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天然次生白桦林凋落物养分含量动态及养分归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成林  吴昊 《林业科技》1994,19(4):16-18
天然次生白桦林凋落物养分含量动态及养分归还张成林,田树新,吴昊(黑龙江省林科院)(哈尔滨市环保局)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化学循环相互作用和制约,构成了养分循环的统一模式。关于白桦林林地枯落物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2.
海南麻竹林凋落物及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海南麻竹林凋落物量及其养分动态.结果表明:麻竹林凋落物全年总量为6 862.8 kg·hm-2.N、P、K、Ca、Mg的年归还量分别为74.847、3.264、25.921、45.924、11.902kg·hm-2,大小顺序为:N>Ca>K>Mg>P,养分总的年归还量是161.858kg·hm-2·a-1.凋落物分解失重率达95%的分解期为11.59个月,每年产生的凋落物全部归还于土壤.  相似文献   

3.
木麻黄防护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及养分释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定位研究的方法 ,在福建惠安赤湖林场定期收集木麻黄林分的凋落物 ,开展凋落物分解试验 ,并研究了木麻黄防护林的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 :( 1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 2 0a和 7a林分的凋落物年产量分别为 1 3 973和 1 2 3 85t·hm- 2 a- 1 ;( 2 )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木麻黄凋落物的失重率随时间而变化 ,其相互关系可用方程式W =-0 0 3 2 6t3+0 5 465t2 +2 1 5 41t+0 865 7来表达 ;( 3 )在不同林龄林分中 ,2 0a林分凋落物及其各组分中养分元素的含量高于 7a林分 ;同一林分中 ,元素种类不同 ,它们在凋落物各组分中的含量差别较大 ;( 4 ) 7a和 2 0a木麻黄林分每年归还给林地的养分总量为 2 5 0 2 4和 2 80 2 5kg·hm- 2 a- 1 ;( 5 )木麻黄凋落物分解的半衰期为 1 0 2a ,95 %的凋落物分解所需时间为 4 4a;7a和 2 0a林分每年通过凋落物分解释放进入林地土壤的养分总量分别为 1 2 5 1 2和 1 3 6 82kg·hm- 2 a- 1 。  相似文献   

4.
通过高海拔地区火炬松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季节动态变化的研究 ,为揭示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征以及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凋落物中各营养元素含量一般在 5月份和 8月份达最高 ,Na元素表现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5.
毛竹林凋落物养分状况的林型变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志勤  傅懋毅 《林业科学》2007,43(A01):95-100
目前,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是我国南方林区分布最广和经济利用价值最高的生态型经济竹种资源,“十五”期间调查统计表明,毛竹林经营面积约占全国竹林资源的68.7%,达3.9×10^6 hm^2,蓄积量近60亿株(江泽慧,2002)。目前,在竹类资源中集约经营和中等经营水平的竹林面积分别占到资源总量的10%和30%,尚有60%左右的资源仍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江泽慧,2002),这其中多数是竹针(阔)混交类型,由于毛竹具有适生性广和生长更新快等优点,因而开发利用毛竹林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土壤肥力是土壤各方面性质的综合反映,是衡量林地生产力高低的重要技术指标。为了指导竹林的合理平衡施肥及管理,提高竹林经营水平,并为促进广西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通过对广西不同栽培区的吊丝竹林土壤中N、P、K等主要养分含量和土壤主要物理性状等指标的测定分析,掌握广西石山区吊丝竹林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与吊丝竹生长状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的比较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对福建柏和杉木的凋落物分解和N、P、K养分动态进行了为期 75 0d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两树种的落叶和落枝分解速率与时间呈指数关系 ,第 1年干重损失率分别为 83 4 7%和 19 4 3% (福建柏 )、6 0 78%和 2 5 0 2 % (杉木 )。落叶分解过程中 ,P浓度增加 ,而K和C浓度下降 ;但落叶N浓度 ,福建柏的先升后降 ,杉木的则单调上升 ;落枝分解过程中各元素浓度均呈现 :N单调上升 ,K和C单调下降 ,P先升后降。落叶和落枝的元素分解速率均以K最大 ,其次为C和P ,N最小。福建柏落叶元素年分解速率 ,N、P和C比杉木的大 ,但K却比杉木的小 ;而福建柏落枝元素年分解速率C和N比杉木的大 ,而P和K却比杉木的小。福建柏落叶和落枝分解过程中N、P、K的年养分释放量分别为 2 6 30、0 16 2和 1 6 0 4g·m- 2 ,分别是杉木 (1 2 0 5、0 14 3和 1 12 9g·m- 2 )的 2 18倍、1 13倍和 1 4 2倍。与杉木林相比 ,福建柏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量高 ,且养分释放 归还比值亦大 ,表明福建柏林凋落物养分周转比杉木快 ,这对维持林地土壤肥力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四种常绿人工林凋落物和养分循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幼媚 《广西林业科技》1991,20(1):38-41,28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究火山生态系统凋落物养分释放(或流失)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以五大连池火山熔岩台地中落叶松、白桦、山杨为代表的优势植物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分解速率及其养分释放动态差异。【结果】6种凋落物叶片的质量残留率在不同时间、树种、来源间存在显著差异。根据Olson指数衰减模型,不同凋落物分解50%的时间是5.73~9.17 a,分解95%的时间是8.04~13.03 a,分解系数为0.545~0.994。分解速率表现为熔岩孤丘>熔岩台地且山杨>白桦>落叶松。从来源来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其C含量、N含量以及P含量均表现为熔岩孤丘>熔岩台地,N∶P值均小于14。凋落物质量残留率与C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N值呈显著负相关。C∶N值与N∶P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质量残留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相对于阔叶树种凋落物叶片,针叶树种凋落物叶片分解较慢。凋落物的C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P含量变化一致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且P元素相比C元素、N元素更不易被溶出,分解过程中,凋落物样品受到N元素的影响最为显著,N含量越高且...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在福建沿海中部惠安县崇武镇赤湖林场用收集筐法收集木麻黄凋落物,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归还量;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木麻黄凋落物的热值,并测定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灰分含量.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的凋落物归还量为14.18 t·hm-2·a-1,其中小枝占72.21%,枝条占23.41%,球果占2.68%,其余部分占1.69%.归还分布情况是:4-9月为归还高峰期,占总归还量的68.48%,其它月份占总归还量的31.52%.凋落物各组分灰分含量平均值顺序为:花(5.32%)>小枝(4.90%)>枝(4.69%)>球果(3.20%);凋落物干物质热值平均值顺序为:小枝>(21.11 Kj·g-1)>花(20.96 Kj·g-1)>球果(19.91 Kj·g-1)>枝条(19.89 Kj·g-1);凋落物去灰分热值的顺序为:小枝(22.19 Kj·g-1)>花(22.18 Kj·g-1)>枝条(20.87 Kj·g-1)>球果(20.63 Kj·g-1).整个林分的能量归还量为294.55 GJ·hm-2·a-1,其中小枝占主体,归还量为215.79 GJ·hm-2·a-1,其次是枝条66.07 GJ·hm-2·a-1,再次是果7.66 GJ·hm-2·a-1,花最小5.02 GJ·hm-2·a-1,各月的能流变化与凋落物生物量相似.  相似文献   

11.
花吊丝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及立竹生态构件关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华安县竹类植物园研究了1~3年生花吊丝竹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和主要生态构件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立竹地上部分器官含水率为竹叶>竹枝>竹秆,竹秆、竹枝含水率随立竹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不同年龄立竹竹叶含水率无显著差异;1~3 a立竹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均为竹秆>竹枝>竹叶,竹秆生物量比例随立竹年龄的增长呈"V"型变化,竹枝、竹叶生物量比例随立竹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立竹全高、枝下高是立竹胸径的从属因子,器官和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与立竹胸径、全高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以用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模拟;立竹壁厚率从竹秆基部到顶部呈高—低—高分布规律,与立竹胸径、立竹全高分别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与立竹胸径的关系方程式为AWT=0.2899-0.0539D+0.0041D2。  相似文献   

12.
不同立地条件楠木人工林养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分析福建省顺昌县埔上国有林场不同立地条件、相同经营措施的37年生楠木人工纯林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楠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除铜元素外,其他各养分元素的平均含量随林分立地质量的下降而减小,Ⅱ类地楠木人工林中生态系统各营养元素的平均含量比Ⅲ类地的高4%(镁)~66%(钾),比Ⅳ类地的高19%(铜)~121%(钙);营养元素的积累量随林分立地质量的下降而显著减小,Ⅱ类地上楠木人工林中大量养分元素的总积累量为1 723.940 kg.hm-2,分别是Ⅲ、Ⅳ类地的1.84倍和3.91倍,微量养分元素的总积累量为58 172.535 kg.hm-2,分别是Ⅲ、Ⅳ类地的2.12倍和3.6倍,楠木对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富集能力是不一样的。总的趋势为Mn>N>P>Zn>K>Cu。其中叶对各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强,干材对各元素的富集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采用埋袋法研究了落叶松(17 a生)两种不同来源凋落物(地下部分死亡的细根和地上部分凋落叶片)的分解。结果表明,细根的年分解量为207.4 kg.hm-2,占凋落物年分解总量的32.3%。细根N、P、K养分归还量分别是凋落物总归还量的32.4%9、.3%、19.5%。细根在林地C和养分循环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盐城粉沙淤泥质海岸立地条件及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盐城粉沙淤泥质海岸射阳幸福大道和大丰市王竹海堤内侧两个试验样地立地条件分析为基础,对其造林树木生长情况作了野外调查。根据土壤含盐量和pH值,将盐城5县(市)8个试验样地划分成轻、中、重度盐渍土造林区,选取美国白蜡、弗吉尼亚栎、苏柳、七叶树等20多个树种进行造林。调查数据表明,盐城5县(市)造林平均成活率为81%,但不同立地条件树种生长情况和成活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5.
间伐对杨树人工林凋落物及养分归还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间伐对杨树大径材生长的影响,按人工林不同间伐方式和强度设计了4种间伐处理,分别为对照、30%强度的下层伐(下层30%)、50%强度的下层伐(下层50%)、50%强度的机械伐(机械50%),探讨了不同间伐处理对杨树人工林凋落物及其养分归还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显著影响林分凋落物及其养分归还量,凋落物及养分归还量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凋落物中5种营养元素含量及归还量大小为Ca>K>N>Mg>P;4种处理的凋落物及养分归还月动态变化趋势均为8-11月最多,分别占年归还总量的76.48% ~79.68%和80.35%~90.46%.该研究结果为杨树人工林的林分结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广西岩溶山区现有吊丝竹低产疏残林资源、分布和生长状况,从封育条件、封育方式、人工补植、松土除草、施肥抚育、低产竹复壮、保留合理密度及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封山育林综合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土壤养分和地被层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差异,为马尾松人工林营林措施及地力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鼎湖山两种典型林型(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黧蒴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0~6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及地被层凋落物养分含量的差异,探索凋落物质量如何影响土壤养分。【结果】1)林型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硫酸根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土壤全磷、交换性K+、Ca2+和Mg2+有极显著影响(P<0.01),混交林土壤养分含量(除硝态氮含量和交换性H+含量以外)均高于纯林。2)相同林型不同土层间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且主要聚集在0~10 cm土层,表聚效应十分明显。3)纯林凋落物有机碳、全氮、C/N和全磷等含量高于混交林;相同林型不同分解层凋落物有机碳、全钙和全镁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均表现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腐殖质层。4)土壤养分与地被层凋落物质量的RDA分析表明,0~10 cm土层土壤养分与腐殖质层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腐殖质层C/N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10~20 cm土层,土壤养分与腐殖质层有机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纯林的土壤养分低于混交林的主要原因是纯林凋落物具有较高的C/N和有机碳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印度东部曼尼普尔亚热带橡树混交林中的土壤养分收支平衡情况,研究了全年不同月份的3个主要树种,枹栎(Quercus serrata)、木荷(Schima wallichi)和滇石栎(Lithocarpus dealbata)的枯落物分解和营养回归情况。印度东部橡树林是生产柞蚕丝的重要经济树种。林下2-7月月枯落物为25.6 g·m-2(7月)和198.0 g·m-2(2月),年枯落物为1093 8g·m-2。在初始月(11月3),滇石栎森林壤土的氮和碳浓度最高,其次是在枹栎林。最低的是木荷林。但就木质素和纤维素含而言,木荷林中的最高,其次是袍栎林和滇石栎林。滇石栎林(k=0.54)具有较高的枯落物分解率,这与月初枯落物中含有较高的氮和碳浓度以及低含量的纤维素相符合。然而,在木荷森林中枯落物分解率低,是与月初时森林土中具有低浓度氮和碳及高浓度木质素和纤维素相符合。在不同月份,剩余的生物量与木质素、碳、碳氮比和纤维素含量呈正相关,但与氮含量呈负相关。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在寒冷和冬季枯落物分解率最低,而在雨季枯落物分解率最高。图3表5参52。  相似文献   

19.
Biomass and nutrient transfer (N, P, K, Ca, Mg) of bilberry (Vaccinium myrtillus L.) leaf litter fall, as well as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release, were studied in four mature forest stands situated in Central and South Sweden. Bilberry leaf litter fall amounted to between 33 and 55 kg ha‐1 yr‐1 in the four stands. Only minor differences between sites were noted for litter concentrations of N, P and Ca, whereas K and Mg showed somewhat larger variability. Relative amounts of the five nutrient elements in the litter fall were generally in the order N > Ca > K > Mg > P. The amounts of nutrients returned to the forest floor by the annual leaf litter fall in the stands ranged from 0.4 to 0.8 kg ha‐1 for N, 0.4 to 0.6 kg ha‐1 for Ca, 0.2 to 0.7 kg ha‐1 for K, 0.1 to 0.2 kg ha‐1 for Mg and 0.04 to 0.08 kg ha‐1 for P.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local bilberry leaf litter was followed by means of litterbags during three years. At all sites there was an extremely rapid mass loss from the litter (between 45% and 54%) during the first four to five months of decomposition. After this initial phase, the decomposition rates decreased markedly and after three years the accumulated mass losses of the litters varied between 64% and 78% at the studied sites. After two and three years of decomposition, three of the sites exhibited almost similar litter mass losses whereas at the fourth site the litter was decomposed to a significantly lower degree. The pattern of nutrient release from the decomposing bilberry leaf litter differed somewhat from site to site. Minor differences were, however, noted for P, Ca and Mg while N and K were more strongly retained in the litter at one of the s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