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吴维忠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9,(5)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研所,在鸡胚层纤维细胞上培育成功了 M_5—90弱毒菌株。该菌株残毒力低,稳定性好,不变异,毒力不增强。菌苗使用剂量:牛皮下注射为250亿菌;羊、鹿滴鼻为10亿菌。经效检证实,其免疫力为75—100%。免 相似文献
3.
1985年我们在某畜牧试验场试用M5-90菌苗对牛、羊进行免疫,并对免疫后的家畜进行了临床观察和血清抗体消长情况的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80,(2)
粉雾免疫方法,过去对绵羊曾做了免疫效力试验,免疫羊经强毒攻击后(接触惑染或皮下接种),证明其免疫效果均不逊于皮下注射法,可以达到予防布病的目的。为了探讨粉雾免疫方法对牛的免疫效果,我们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指导帮助下,于1978年5月—1978年12月在阿克苏农垦五团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79,(Z1)
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在我省流行面广,危害严重,经过研究,绵羊的布病免疫问题已经解决,(应用M5号苗气雾免疫),但是牦牛的免疫问题仍须研究,M5号菌苗对我国其他牛种免疫效果良好,经试验对牦牛的免疫期不够,国外引进的19号菌苗(牛型)免疫剂量相当大。而我国的布氏杆菌弱毒菌苗有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培育的羊型M5号苗,农业部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出的猪型S2号苗,尚无牛型弱毒菌苗。为解 相似文献
6.
7.
8.
应用细菌DNAG CM01%和DNA—DNA分子杂交分类鉴定技术,对两株难以判定的可疑布氏杆菌进行了DNA同源性测定.结合这两株菌形态特征.确定为布氏杆菌.解决了病畜的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邓传鸿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2,(3)
使用Rev—1和19号弱毒菌苗接种199头怀妊2—13个月的初产牛。在注射之后,试验牛经过145天,用牛型544和羊型678布氏杆菌强菌培养物感染。试验牛群到感染前未发生流产,证明Rev—1弱毒株菌苗在牛上使用安全。人工感染之后,Rev—1接种组75头 相似文献
11.
12.
应用 M_5-90菌苗接种绵羊105只。空怀14只,正产83只,流产8只。从流产胎儿中分离出7株布氏杆菌,经用豚鼠脾含量菌最毒力测定,证明 M_5-90菌通过孕绵羊毒力稳定。 相似文献
13.
14.
历年来,我国均采用强毒菌株培养物制造的布鲁氏杆菌病诊断液。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不但繁杂,而且对人身安全有很大危害。倘若采用弱毒菌株制造布鲁氏杆菌病诊断液,既能简化工艺过程,又可杜绝对操作人员的感染和侵害。为此,采用了我国自己培育的SⅡ弱毒菌株及国际标准菌株牛型99号进行制造布鲁氏杆菌病试管凝集反应抗元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富平县是我省奶山羊中心产区和输出地,饲养奶山羊14万余只。据调查该县人、畜间均有布病感染。1980年以来,贯彻检、免、处等综合防制措施,使奶山羊布病阳性率由6.71%,下降到0.17%。1985年经省、地考核审定,富平县达到国家规定的布病控制标准。现将防制情况报告如下。防制前畜间布病的流行情况据1984年调查,畜间感染率为12.76%,人间感染率为4.95%。1980年和1981年血检奶山羊7 244只,布病阳性率分别为6.71%和 相似文献
17.
我省应用布氏杆菌弱毒菌苗(下简称布氏弱菌苗)气雾免疫防制牛羊布氏杆菌病(下简称布病)业已多年,效果显著。使用倍硫磷杀虫剂与口蹄疫疫苗分别同注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三十年来,乌兰察布盟在调查摸清流行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布病防制措施。五十年代采取检疫隔离、淘汰病畜的方法,六十年代进行19号菌苗注射,八年共接种疫苗264.5万头(只);七十年代开始用猪Ⅱ号菌苗口服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