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的产量、质量、品种、风味都取决于茶业的技术。一部茶业史,可以说是以茶业技术为根本内容的历史书。中国的茶叶,起源于汉以前。据载,神农尝百草时已经找到茶叶,但那时候只是把它当作解毒的药物。汉代,茶业已经由湖南东部和湖北蕲州进入江西,江西的茶业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九江诗人陶渊明在他的《搜神记》中描写过以采茶为题的故事,正好与此相印。西晋时期,人们已经对茶树的性状和茶叶有了明确的概念。这是劳动人民和历代文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汉末三国时期的制茶技术比较简单,一般是直接将采回的茶叶洗净晒干,用时加水煮沸,饮用其羹。如遇阴雨天则以火烤干。因为火候不易控制,容易影响茶叶质量。东晋时已开始制  相似文献   

2.
江西茶业科技世纪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产茶已有2000年历史,唐代就有西山白露茶、界桥茶、浮梁饼茶、庐山云雾、婺源方茶等名茶,1915年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狗枯脑茶、浮红及珠兰茶精荣获金奖,享誉海内外。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载:1997年全省茶园总面积86.25万亩,采摘面积66.90万亩,总产量达到19215吨。我省茶叶生产的稳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茶叶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处在世纪之交之时,总结和回顾本世纪来我省茶叶科技对茶业生产发展的促进,对组建下一世纪的茶业生产是必要和有益的。一、一个世纪来重要茶业科技在我省应用情…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茶叶业的兴旺始于唐代,发展到宋代,更为人们所崇尚。北宋著名的奸臣蔡京之子蔡绦曾指出:“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祜陵(即宋徵宗,笔者注)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茶叶业的兴衰同国计民生紧密联系起来。江西气候湿润多雨,丘陵广阔,极宜茶叶的生长,故自唐以降,茶叶就成为江西农村生产中重要的经济作物。到宋代,江西的茶叶种植、管理及茶叶焙制工艺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茶叶收入成为江西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宋政府茶利的主要提供地之一。研究宋代江西经济状况,必须提到江西茶叶业的情况;研究宋代茶叶业的发展状况,也必然要提到江西的茶叶业。本文试图对宋代江西的茶叶业作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近代江西茶业的种植与加工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胡水凤茶是“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花(1)”,茶叶微苦而有甘味,所含的儿茶素、维生素C、维生素E,对防治癌症有一定的功效。全世界有四十多个国家植茶,但茶之故乡在中国,江西是茶...  相似文献   

5.
尧水根 《农业考古》2015,(2):318-321
江西具有悠久的茶业历史,曾经有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文章阐述了江西茶业历史上的辉煌,指出了当前江西茶业相对落后的现况,并从扩大茶园面积和提高茶园单产以做大总量、发展生态茶业和利用先进加工技术以提高品质以及开展茶文化研究和宣传以扩大影响等方面提出了江西茶业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茶业一直是江西的特色传统产业,在江西农村经济中占据独特位置,也是中国茶业的重要部分。因天然优厚的自然条件,江西茶叶品质优良,盛产著名的宁红茶、绿茶等,并且产区广,产量大,远销欧美、日本、朝鲜等多个国家,江西茶成为中国茶业对外贸易中非常重要的来源。然而,民国时期面临着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中国茶业包括赣茶必然要经历这一过程。总体而言,江西茶的产量、销量在民国时期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证明了传统产业的现代化转型之艰难。鉴于运输成本高、生产技术落后、思想观念陈旧等诸多问题,时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改良生产技术、运销公营、茶业统制、扩大宣传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春兰  张志宏 《农业考古》2007,(5):43-46,66
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的江西,产茶历史悠久,名茶辈出,茶叶贸易活跃。早在东汉之际,就有僧人采茶。《庐山志》载:在晋代,庐山上的“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庐山东林寺名僧慧远以自种之茶招待陶渊明,呤诗饮茶,叙事谈经,终日不倦。唐代杰出诗人白居易曾挥写诗句,描绘“前日浮梁买茶去”的情景。至宋元,公元1162年,江西隆兴府(今南昌)年产茶278万斤,主要品种有双井,西山白露,鹤岭等名茶(1)(引据《茶史》)。元朝时,江西九江已是我国的第一大茶市,当时九江茶商云集,集中售茶买茶者,你来我往,川流不息。此后,江西一直是全国重要的茶叶产…  相似文献   

8.
(-)茶叶起源于我国传播于世界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属于山茶科、山茶属。全世界山茶科植物有23属380多种,我国就有15属260多种。茶业一直是我国优势的传统产业,在国内外均占有重要地位。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六之饮》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东汉的《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某乃解。”以上传说反映是早在四五千年前,神农氏就吃茶叶,茶叶有解毒的功能。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巴蜀地区茶叶生产已有一定规模,成为重要的茶叶产地,并有优质产品进贡朝廷。最早将某…  相似文献   

9.
江西茶业茶博会上找差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斌  钟苏洲 《农业考古》2005,(4):263-265
10月12日。为期4天的’2005第二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落下了帷幕,在有国内外260余家茶叶企业参加的博览会上,按照茶叶的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等五项因素进行评比,江西的庐山云雾茶以总评分第一的好成绩列博览会金奖之首,另有洪州玉芽、林生茶获得银奖,晓起毛尖获得优质奖。作为全国主要产茶区的江西省,这是第一次以整体组团的形式亮相茶博会。通过参与这次茶业盛会,江西再次向世人展示出江西茶叶的魅力,同时,也深刻感知着江西茶业与国内同行的差距。  相似文献   

10.
一、《膳夫经》固有之,唐杨晔著。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丛书续完·子目》P053亦列有《膳夫经》书名,并注明唐杨晔著,而所列《膳夫经手录》和《膳夫经手录·一卷》均未署有作者名。二、唐人制茶尚属早期阶段,尤其唐初,茶民尚少经验,以日晒与“焙之”并行断然是历史事实,唐以前·特别是魏、晋时期,茶叶多靠日晒.只在阴雨时才烘干。至陆羽乃提出“焙之”而不言“日晒”,固因陆羽所著为《茶经》。三、“九江茶饼”为唐代传统产品固非荒诞,至于传流到了何时,尚难确断,今人言其未见,亦非讥语。它是否下茶点心,可由今人推测。四、宋代制茶技术“主要表现在把蒸青团茶改为蒸青散茶……。在蒸青散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研究出炒青做茶技术。”非无稽考。所谓散茶,明以前多是,无非水煮而已。唐代的蒸青散茶则是罕见,“毕竟唐代及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受大环境即印度、日本茶的兴起挤占了中国茶市场的影响,作为大宗商品的江西茶叶也渐趋式微。然而,透过《江西物产总会产品说明书》可以发现,清末江西境内诸多县份的茶叶生产并未完全停滞,依然保留原有的种植分布及稳定的运销渠道;其作为江西民众一项普通的生业这一事实一直没有改变,清末江西茶叶生产依然遵循其自身的内在脉络继续发展。一定程度上说明,外来的冲击影响固然不能忽视,但经济空间布局的演进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效应,使得地理环境与社会生产经过长期磨合而形成的人地关系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1942年,中国茶叶研究所由浙江衢州的万川,迁址至福建崇安的赤石企山茶场。在当时战事紧张、条件艰苦、经费短缺等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吴觉农带领蒋芸生、叶元鼎、王泽农、庄晚芳等一批茶学家,同心同德,任劳任怨地在崇安赤石开展了茶树良种繁育、茶叶机械加工和制茶化学等研究工作;同时还编辑出版了《武夷通讯》、《茶业研究》等茶叶学术期刊,本文对《茶业研究》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13.
茶叶不仅是江西著名特产,也是全国广大茶区的重要特产,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代表产品。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加紧了侵华步伐,茶叶成为国民政府换取外汇的重要商品。面对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抗战时期,江西克服运输和资金等方面的难题,在进行茶树品种改良、茶业管理和销售、茶业教育等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了江西产区茶叶质量和产量提升,既提升了江西茶业的国际形象,也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近百余年江西的茶业(1886-1990年)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黄积安一、产茶历史悠久茶起源于中国,发现和利用茶已有四千多年历史了。江西是利用茶较早的省份。早在东汉(25~220年)由于佛教的传人,庐山便有寺僧采制野茶。1960~1965年从南昌市东汉...  相似文献   

15.
早在唐代,江西就是重要的茶叶产地,江西茶树的种植,当在唐代以前。唐代江西洪州西山的白露是全国的名茶之一,此外袁州、吉州、信州、饶州、江州等都是茶叶的产区。唐陆羽《茶经》中讲到茶的产地时,说:“江南有鄂州、袁州、吉州。”陆羽还在江西信州(上饶)茶山种植茶树。同治《广信府志》载:“(陆羽)寓居城北三里,自号东冈子,性嗜茶,环居多植茶,因号茶山。”饶州浮梁县,岁产茶七百万驮,茶税钱十万余贯。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有长安商人乘船至江州.前往浮梁买茶,白居易在《琵琶行》  相似文献   

16.
“巴间道”与秦巴茶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中是早期西北茶马贸易茶的集散地,就近利用秦巴茶叶,无虑长途输运之弊。“巴茶”沿“巴间道”至汉中,一直延续到茶马贸易衰落。苛征茶税,忽视技术改进,束缚了秦巴茶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茶业和茶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茶业,在清一代,由极盛最后骤然走向了中衰。中国在取消海禁与外国通商以后,一直以茶叶和丝绸为出口大宗。茶在《南京五口通商条约》缔结以后,“输出尤呈猛进,输出量在1866年以后,常在150余万担上下,而以1886年之220万担为最高数。”1886年,是中国古代茶业由顶峰跌入低谷,由传统因循走上近代改革或振兴的重要转折点。在此以前,中国不只独擅种茶、制茶技术,也几乎独占了国际茶叶贸易市场。但是,在此之后,由于印度、斯里兰卡引种茶叶的成功和茶业的崛起,也由于英国和欧洲一些科学技术人员,最先把近代科学技术移诸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这就不仅使中国垄断国际茶市的优势渐失,而且使过去一直引以为荣的传统茶学,在新建立起来的近代茶叶科学技术面前,显得相形见绌了。或  相似文献   

18.
陆羽《茶经》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钱大宇 《农业考古》2000,(2):255-258
陆羽《茶经》的出现是有其一定的哲学、文化和茶饮的基础,并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重大意义,不仅总结了茶叶枝术,推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更重要的还在于构建了茶文化的基础,赋于茶一种深刻的精神,一种哲学观,一种传统文化中人伦关系的象征,同时还用茶性、茶的礼仪等来规范人生处世修养,表达了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茶经》问世已一千多年,在这其间中华茶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与弘扬,并逐步推向世界,向世界性的精神领域延伸。据统计茶业技术和茶文化的研究著作近七百多种,茶业生产也有了新的科学含量,陆羽也随之被…  相似文献   

19.
毛祖法 《农业考古》1995,(2):250-251
唐代的浙江茶业浙江省农业厅毛祖法浙江省现有茶园15万公顷,年产茶11万吨,是目前中国茶叶生产、科研、贸易、文化的中心。据稽考,茶叶自汉代传入浙江,迄今已有二千年历史。在这悠悠二千年的产茶历史中,唐代是浙江茶叶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时茶区辽阔、贡茶众...  相似文献   

20.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7,(5):246-246
江西修水有个双井村,所生产的茶叶叫做双井茶。双井村还诞生一位文学家叫黄庭坚。二者在宋代都享有盛名。双井茶早在唐代就有名气,五代毛文锡《茶谱》就说“洪州双井白芽,制造极精。”但双井茶名声鹊起却与黄庭坚有很大关系。他经常将双井茶作为珍贵的礼品赠送给京城的师友,结果“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从而名震京师,享誉全国。欧阳修《归田录》记载:“自景(1034-1038年)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数十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在日注(当时浙江名茶)上,遂为草茶(即散茶)第一。”这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