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菜型油菜自交不亲和性及授粉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白菜型油菜不亲和性以及授粉方式的研究表明:①白菜型油菜的亲和性因品种(系)而异,不同品种(系)的亲和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可根据其亲和程度采用不同的繁种方式。②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品种(系),其自交不亲和性表现在特定的时期,说明控制自交不亲和的基因只在特定时期表达。③具有自交亲和性的品种其自交后代的亲和性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④自交亲和性品种(系)的雌蕊发育较自交不亲和品种(系)晚,蕾期授粉能力弱。  相似文献   

2.
花烟草自交不亲和性连锁的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据East估计有3000种以上的植物存在着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是由于花粉雌蕊之间表现的抑制作用所致,研究表明烟草属于同形不亲和性中的配子体自交不亲和〔1〕。对烟草的自交不亲和研究表明,花粉可以在柱头上发生水...  相似文献   

3.
以大花君子兰为材料,研究君子兰的自交不亲和性及作用机理。采用套袋自交法测定君子兰自交亲和指数;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法研究自交不亲和机理。结果表明:君子兰同花自交亲和指数0.29,同株自交亲和指数3.43,种内自交亲和指数10.15。由此总结出君子兰同花自交和同株自交具有自交不亲和性,胼胝质主要出现在花粉管中,属配子体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4.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控制及其2种主要类型:孢子体自交不亲和性与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综述了2种类型的代表性植物近年来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高等植物自交亲和基因(资源)、自交亲和性的遗传、自交亲和性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自交亲和性产生的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研究植物自交亲和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玉米温敏自交不亲和系的鉴定与生态学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繁殖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生态自交不亲和材料HE 97,为了证明其不亲和类型及其生态学机制,通过2 a田间分期播种和花丝切片观察,对该材料的自交不亲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E 97的自交不亲和性主要受温度影响,表现为高温自交亲和,低温自交不亲和,亲和性转换的敏感时期是雄穗的小花分化期/雌穗生长锥伸长期,临界温度为20~24℃.花粉在其相同基因型花丝上不能萌发可能是导致HE 97自交不亲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蔷薇科果树自交不亲和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花粉—雌蕊相互识别,防止其近亲繁殖的重要机制,是植物发育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蔷薇科果树如梨、苹果、李子等表现出自交不亲和性,该反应由S位点(S-locus)的一对S等位基因,即雌蕊和花粉的S基因控制,分别为S-RNase和S-locus F-box/S-haplotype-specific F-box基因。本文综述了蔷薇科果树雌蕊和花粉S基因的鉴定及其结构和进化的特性、自交亲和性突变机制及自交不亲和性反应发生过程中花粉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信号转导机制等,以期为深入系统研究蔷薇科果树自交不亲和及亲和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结果表明,NaCl克服油菜等芸苔属作物自交不亲和性的机理主要在于使柱头蛋白质变性;在识别反应中,柱头可能是主动的起关键作用的一方,花粉可能是被动的起次要作用的一方;用NaCl只处理花粉不能有效克服自交不亲和性;NaCl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效应似乎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12月23日,宁夏科技成果管理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工程技术研究所完成的"宁夏枸杞自交不亲和性研究与利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通过审阅材料、听取汇报、质询评议后认为:项目针对宁夏枸杞多数品种自交不亲和性问题,开展枸杞自交不亲和机理及利用研究,符合产业发展需求,选题准确。项目对收集到的24份枸杞属材料的自交亲和性进行了鉴定研究,揭示了枸杞自交不亲和机理及自交不亲和类型;鉴定出17个品种(系)的S基因型,获得了2个新的S-RNase基因型序列。将表现优良的自交不亲和枸杞品种(系),采用合理混植模式用于大田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地区越冬露地栽培条件下,对6个观赏型羽衣甘蓝新品系的自交不亲和性及其主要园艺性状进行观察评价。结果表明:6个羽衣甘蓝新品系间的自交不亲和性存在明显差异,OK-2、OK-5和OK-6的自交亲和性较高,而OK-1、OK-3和OK-4的自交不亲和性较高。尤其OK-4的花期自交亲和指数仅为1.87,而蕾期自交亲和指数高达35.14,是羽衣甘蓝优良自交不亲和新品系;其次,OK-1的花期自交亲和指数为2.82,自交不亲和性也较突出。6个新品系的株型、叶型及叶色各具特色,且抗寒性和综合抗病性较强,均能在上海地区安全越冬。其中,OK-1和OK-4的综合抗逆性最强,叶色也最为鲜艳独特,是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羽衣甘蓝新品系。  相似文献   

11.
梨是世界四大水果作物之一,拥有特殊的自交不亲和特性。这种现象在蔷薇科中普遍存在,但关于不同品种的自交不亲和强度却鲜有报道。综合田间自花授粉套袋试验及花粉管原位荧光显微观察,对256个不同梨品种进行套袋处理、花粉管生长特性观察、自交不亲和性强度统计分类以及坐果率调查。结果显示:自交不亲和性较强品种的花粉管虽然有少量穿过柱头,但不能在花柱内进一步生长,表现为扭曲变形、花粉管杂乱无章,以及花粉管末端变粗膨大等现象。不同梨品种自交不亲和性强度R值参差不齐,所调查的大部分梨品种自交不亲和强度分布在强与中之间,分别占57.4%、33.6%,而自交不亲和性弱的只占9.0%,仅有闫庄鸭梨、秋荣、54S-135、金坠、大果黄花和晚秀7个品种。田间自花授粉坐果率调查发现,自交不亲和性强度为强与中的品种的结实率基本为0,弱自交不亲和性强度品种金坠、秋荣的结实率分别为61.4%、32.7%,但晚秀表现出自交不结实。研究结果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有潜在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自1948年开始在疏菜上利用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以来,目前国内外十字花科疏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仍然是自交不亲和系杂种。日本学者治田辰夫(1958)分析了甘兰和大白菜一些品种中一对不亲和基因问的四种遗传类型,进一步推动了自交不亲和性遗传的研究。饲用甘兰型油菜(B.napus·L·)自交不亲和性对自交亲和性通常是显性(Mackay,1976、1977)。在油用甘兰型油菜中,瑞典Olsson(1960),从欧洲油菜(B.napus,L.)分离出自交不亲和后代。在籽用油菜中,要育成隐性的自交不亲和系以及解决剥蕾繁殖自交不亲和系费工较多的问题,是当前国内外对甘兰型自交不亲和系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百合自交不亲和发生的部位,以东方百合索蚌为试验材料,采用蕾期授粉、切割花柱授粉、延后授粉对东方百合索蚌自交后的花粉管生长和结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索蚌自交不亲和性表现在花柱和子房中;蕾期授粉具有明显的花柱不亲和性;保留0.5cm花柱授粉能够克服花柱不亲和,花粉管可以进入子房,但坐果率为零,受精障碍存在于子房;延后6d柱头授粉能够克服索蚌的自交不亲和性,结实率可以达到26.7%,但每果有胚4.0个。  相似文献   

14.
果树开花授粉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概述了果树开花期、花期低温伤害、花期调控、花器官退化以及自交不亲和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一系列与日本梨自交不亲和有关的花柱蛋白质被分离和鉴定,利用GOT同工酶标记,已鉴定了多个苹果品种的S基因型。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果树自交不亲和性分子生物学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苹果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类型、特点及生理调控机制的基础上,着重对苹果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花柱内花粉管生长特点、花柱S糖蛋白的特性和作用机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梨自交不亲和性的表现及其调控机制,着重对梨自交亲和性突变的类型、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概括,并对梨花粉授粉识别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自交不亲和性广泛地存在于十字花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茄科、菊科、罂粟科等许多科植物,据East.E.H(1940)估计有3,000个种以上的植物存在着自交不亲和性。本文就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及其在油菜育种实践上的意义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以10年生沙田柚结果树为材料,应用免疫胶体金标记抗体技术检测沙田柚(Citrus grandis var.Shatinyu Hort)自花授粉后3d、1/2花柱中花粉管S1-RNase免疫胶体金颗粒的定位分布。结果表明,在自交花粉管的内质网、细胞质和细胞纤维壁上有胶体金颗粒分布,而对照的内质网、细胞质和细胞纤维壁上均未发现有胶体金颗粒分布。因此,自交花粉管中S1-RNase分别定位于内质网、细胞质和细胞纤维壁上,该结果为沙田柚自交不亲和机理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工诱导的多倍体品种大部分都具有自交不亲和特点,自交不亲和性研究对育种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四倍体茄子比二倍体茄子品种具有果实肉质细腻,口感好等特点.同源四倍体茄子品种"新茄一号"是石河子蔬菜研究所利用秋水仙素诱变二倍体茄子品种而获得的新品种.该品种自培育出后其自交不亲和性一直没有研究清楚.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性的有效化学方法,本研究选用不同浓度的槲皮素(Quercetin, QUE)、油菜素内酯(Bassinolide, BR)、褪黑素(Melatonin, MT)和激动素(Kinetin, KT)4种化学试剂对3个萝卜自交不亲和系(NAU-YXYB、NAU-LV791、NAU-WXQ)进行花期柱头喷施处理。通过亲和指数、花粉体外萌发及柱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强度测定,筛选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性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4种试剂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萝卜的自交不亲和性,其中1.5 mmol/L QUE效果最佳,其次是100μmol/L MT和100 mg/L KT。本研究结果为建立高效的萝卜自交不亲和系亲本繁殖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