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农村"逐渐成为新常态下农村发展的主要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现今我国农村互联网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导致了农村就业者不能更好地借助信息技术获取和利用互联网资源。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农村人力资本构成的根本出发,利用互联网技术,培训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从而使农村互联网与人力资源开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为旅游规划和目的选择迎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对于信息闭塞的庆阳老区,应及时把握互联网时代旅游业演变趋势,积极采用多种网络媒体载体推介和宣传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本地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在互联网快速向农村渗透的过程中,催生了过去许多不曾有的新业态,农村电商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看各地农村电商发展的案例,从简单的农特产品上行到最后形成农村互联网新经济,电商从多个方面推动着农村的产业振兴。推动农村既有产业上网,是农村电商带来的首要作用互联网是一个大市场,突破了原来农特产品的销售半径,实现了小村庄与大市场的对接,原来一些在本地卖不上价钱的土货,在网上成了抢手货。  相似文献   

4.
顾明华 《农家参谋》2022,(8):99-101
当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有必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纳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过程中,提高人民发展意识,贯彻落实发展理念,结合本地发展形势和资源,从而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农村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生产经营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农村的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想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将互联网与农村发展多方面结合起来,研究互联网+农产品、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多种路径措施,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农村电商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粤北地区,相比于毗邻的珠三角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加之交通不够便利,农村电子商务人才请不来留不住,如果能依靠粤北职业院校培养出更多本地用得上留得住的电子商务人才,结合韶关本地特色农产品,就能够极大促进韶关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以粤北职业院校为例,在分析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政企校协同培育的路径,以提高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黄雯 《陕西农业科学》2013,59(4):231-234
农村女性是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在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村社会变革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何提升她们的人力资本,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使其成为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的“突破口”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该文主要通过地方个案,分析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的开发这种互动效应,既能发展本地经济又能促进农村女性自身发展,成为离土不离乡开发本地资源的新生力量,探索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农村产业融合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对互联网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数据收集、存储、分析等功能的综合性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中比农村信息网站更加具有实用性,融合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新型互联网与普通互联网相比更具有提供有价值数据资源的优势,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提供强有力的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超越时空和地域的发展局限,最大限度的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精准扶贫,拓展农村精准扶贫新路径推动农村经济的平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对农村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各项战略措施的顺利进行,做好农村资源开发,保障农村人才后续力量也极为关键。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机遇进行探究,并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我国农村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农产品互联网营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认为涉农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大对维系企业网络营销软硬件设施的投入,更注重产品质量,更注重与顾客的互动与售后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各种优势,抓住特定群体开展精准营销,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互联网品牌。企业还应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市场,加强自身造血能力,建设一支适应互联网营销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2.
主要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内涵、内容进行详细剖析,并对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关系作出了较为清晰的梳理与阐述;结合分析武宣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乡土文化视角看待如何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并明确武宣县乡村旅游发展方向;最后针对武宣县乡村旅游乡土文化资源,通过主题定位分类、内容挖掘、项目开发,明确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内涵结合发展,以及乡土文化兴旅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提出武宣县乡村旅游乡土文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具有长足影响。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对当地旅游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社区居民视角,以环洱海地区喜洲和双廊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调研,对环洱海地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分析,探讨适合当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环洱海地区呈现两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和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基层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模式即自上而下型,政府主导、居民参与、旅游企业支持,以政府规划为主、发展当地乡村旅游;社区居民主导模式即自下而上型,居民主导、政府扶持、旅游企业支持。社区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者和保护者,发挥社区居民的主观能动性,自发地保护与利用资源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真正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和现代交通的发展,乡村日益被连接在一个以信息流动为基础的网络里,乡村流动空间正在兴起。以淘宝村和旅游村为例,采用最近邻点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核密度等方法对浙江乡村流动空间的总体分布格局、结构模式及形成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以淘宝村和旅游村为表征的浙江乡村流动空间节点总体上表现为“集聚型”分布状态,但在县域空间尺度上存在显著的分布差异。分布密度表现出面状集聚和点状低密度两种形态相结合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面状集聚分布是主要形态,并呈现典型的多中心形态,在各面状集聚区之间夹杂着小规模离散散点分布。浙江乡村流动空间格局呈现出“巢状”网络化结构模式,具有动态变化性、弹性和网络性特征。影响乡村流动空间分布及其“巢状”网络化结构的因素主要是互联网与交通、乡村资源禀赋、知识与创新及政府行为等传统因素和信息时代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网站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基层的农业信息化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即人们常说的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受阻。本文从农村基层网站中存在的农业网络信息状况,突出的问题,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些带有普遍规律的具体做法,对农村基层中的农业网站的建设和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供农业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兵 《农学学报》2017,7(9):95-100
采用实地考察与实景拍摄的方式,搜集了大量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点的农耕景观代表作,分析了当地乡村旅游景观中农耕文化资源应用的典型案例;归纳了武陵山区的乡村旅游类型为生态农庄型、休闲农场型、古村古镇型、“花海竹海”型等4种类型;评析了武陵山区乡村旅游中农耕景观的应用现状,认为乡村旅游景观应紧扣农耕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农耕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指出了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当地乡村旅游中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分析农作物气候生产潜势,充分掌握光、温、水气候资源储量和利用程度,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依据。[方法]用气候生产潜势数学模型揭示辽阳市农作物产量利用气候资源的程度。[结果]以粮豆产量为例,历年在利用气候资源方面,农作物气候生产潜势规律性不明显,但揭示了光、温、水条件匹配协调的年景是丰收年。[结论]辽阳市主要作物气候生产潜势较为强劲,变化幅度为10500~21300kg/hm^2,各作物之间变化趋近一致,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作物产量还有一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应用参与式农村评估(PRA)的调查方法和技术,调查并分析了云南省金平县马鞍底乡的森林资源管理模式,对保护社区居民利益、森林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利用、社区发展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胡翠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935-5936,5997
分析了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即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市场信息不对称,信息共享程度低,资源分散、分布不均、相互之间没有交叉。介绍了信息化对农村物流体系的重要性:一是物流系统计划决策以信息为依据;二是物流系统整体效益的提升以信息为基础;三是物流传输方式以互联网为载体。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分散农业经营风险、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5个方面探讨了构建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基于此,提出了完善基于农村信息化的农村物流体系的5点对策:一是深化政府信息化意识;二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信息系统;三是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四是促进农村信息资源整合;五是建立农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的前途和未来。因而在全面策划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思维方式,改进发展思路,挖掘资源潜能,增强发展能力,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与机制。通过科技先导,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以厚积薄发、"强身健体"的方式,抓住主线,重点突破,从根本上增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