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低海拔地区引进青藏牦牛适应情况的调查与分析黄保增,李印(河北省承德农校)王金惠(河北省围场县科委)殷甫路,王宗广,佟树文(河北省围场县红松洼种畜场)牦牛是分布在我国西南部高原上的特有畜种,多生活在海拔3200米以上的高寒草原地带。河北围场县红松洼种畜...  相似文献   

2.
西藏高原是我国牦牛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占全国牦牛数量的90%以上,其中林芝地区是藏东南山地牦牛集中产区,海拔2 100~5 000 m,草场主要是高山草甸、山地草甸和高山灌丛草场.本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7~9 ℃,相对湿度60%~70%.林芝地区种畜场位于海拔4 000 m左右的鲁郎县,牦牛在西藏林芝地区畜牧业生产中具有独特的经济地位.近年来,该地区牦牛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以及抗病力逐渐下降,为了搞清其原因,我们首次对林芝地区种畜场牦牛进行了寄生虫种类、分布、流行规律和危害情况的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来源来自林芝地区种畜场牦牛8头(两岁公牦牛4头,成年公母牦牛各2头),部分牦牛均在半年前不同时期进行过驱虫.  相似文献   

3.
西藏林芝地区种畜场牦牛寄生虫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原是我国牦牛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 ,占全国牦牛数量的 90 %以上 ,其中林芝地区是藏东南山地牦牛集中产区 ,海拔在 2 1 0 0~ 50 0 0 m之间 ,草场主要是高山草甸、山地草甸和高山灌丛草场 ,本区气候温和湿润 ,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 7~ 9℃ ,相对湿度 6 0 %~ 70 %。林芝地区种畜场位于海拔 40 0 0 m左右鲁郎县。牦牛在西藏林芝地区畜牧业生产中具有独特的经济地位 ,近年来 ,该地区牦牛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以及抗病力逐渐下降 ,为了搞清其原因 ,我们首次对林芝地区种畜场牦牛进行了寄生虫种类、分布、流行规律和危害情况的调查 ,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4.
我场可利用草山面积20万亩,平均海拔1760米,最高海拔1941米,年平均气温11.2℃,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11℃,相对湿度88%,年降雨量2000毫米。我场1973年开始经营奶牛业,现有黑白花奶牛1250头,其中成母牛703头,年产鲜奶170万公斤,年产全脂奶粉240吨,1989年全场实现盈利42.6万元。十多年来,通过广泛地探索和实践,已走出一条在高寒山区发展奶牛业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5.
1986年我场从加拿大引进荷斯坦母牛143头,公牛2头。我们对其6年来的生产性能进行了初步观察,情况如下。一、原饲养地和我场自然情况我场位于长春市北65公里的农安镇郊,地处北纬44°,东径125°.1″,场地平坦,高燥,海拔171—1719米。年平均气温4.6℃,极端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零下36.1℃。无霜期141天,年降水量509.4厘米,最大积雪深度为120毫米,年平均风速3.7米/秒,相对湿度64%,全年日照2593.2小时,  相似文献   

6.
正天祝县安远镇地处天祝县北部,乌鞘岭北麓。海拔2633-3876米之间,属于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0.2℃,年降水量600毫米。是白牦牛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1发展现状1.1数量安远镇白牦牛存栏约8700多头,是全县白牦牛存栏的22%。以乌鞘岭村、南泥湾村、马家台村存栏数量较大。1.2选育保种2016年底安远镇在乌鞘岭村建立白牦牛核心群3个,311头。白牦牛选育群8个,814头。白牦牛扩繁群11个,1018头。以便更好  相似文献   

7.
一、试验场基本情况该试验在果洛乳品厂属牧场进行,有草山面积约150万亩,各类牲畜3万9千余头(只、匹),其中牦牛1万7千余头,占全厂牲口总头数的43.6%;适龄母牛4600头,占总牛头数的27%。本场地处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黄河源头,地势高亢,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具有气温低、辐射强,日温差悬殊,冬春风沙大等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年降雨量510.3毫米,多集中在7—9月份。年均气温为-1℃,极端最高气温26.6℃,  相似文献   

8.
<正>一、中心产区自然概况理塘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金沙江与雅砻江之间,横断山脉中段,东经99°19′~100°56′,北纬28°57′~30°43′,幅员面积14182平方千米,南北长215千米,东西宽155千米。最高海拔6204米,最低海拔2800米,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有20座。属青藏高原亚湿润气候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最低气温-30.6℃,最高气温25.6℃,年平均气温3.1℃,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年均日照2672小时,无霜期50天。  相似文献   

9.
<正> 养牛业是西藏牧业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改良西藏黄牛,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在1959年前后引进过两批种牛,黑白花牛全部死亡;秦川牛的母牛不发情,公牛无性欲。于1960年又直接从苏联引进了15头西门达尔牛放澎波种畜场饲养,我们对进口的奶牛到底能否适应西藏高原气候?在澎波、林芝地区经过长期观察,现报告如下: 一、概况 澎波种畜场海拔为3820米,年平均温度为5.6℃,最高26℃,最低为-18.9℃,年降雨量为482.2毫米,蒸发量为2061.6毫米,相对湿度为52%,无霜期71天,  相似文献   

10.
高原型牦牛繁育状况及繁殖母牛体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青海高原型牦牛是青海高原牦牛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活在海拔3500m以上的高原高寒草甸草场。2003~2005年对2042头高原型母牦牛从繁育状况和繁殖母牛体况的调查发现,母牦牛4~5岁初产占45.5%,5~6岁初产占25.15%,3~4岁初产占22.75%。三年来平均繁殖率为48.61%,犊牛平均成活率为65.73%,牦牛平均繁活率32.07%,母牦牛年平均可产0.4~0.48胎;其中两年一胎(牙日玛)的占88.84%,三年一胎(干巴)的占9.51%,而一年一胎(青麻)仅占1.65%。对繁殖母牛发情期体况调查发现发情配种牛的体况是4.10,未发情牛的体况为3.38。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清牦牛皮蝇在我县的优势虫种、感染情况及季节动态,找出最佳防治期,我们配合州兽医站,以结隆乡措桑村为主进行了调查。同时在十月份又在该村作了牦牛肌肉注射倍硫磷药物杀虫的安全试验。1984年9、10月份在全县9个乡大面积的开展了牛皮蝇幼虫的防治工作,现将调查及防治开展情况报告于后。一、自然概况结隆乡措桑村属纯牧业区,养牦牛4,589头,海拔4200米以上,为高寒沼泽草场类型,年降水量730.6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4℃,积雪期为十月中旬至五月中旬,无绝对无霜期。  相似文献   

12.
高寒坝上育出超万千克奶牛赵河成母牛头均纯利3700元河北省察北牧场,地处严寒的塞罕坝上。1993年该场4分场养牛专业大户赵河饲养黑白花牛23头,16头产奶牛头均产奶量高达6562千克,是一个高产小群,其中两头高产牛超过万千克。经检测1头叫“大黑头”的...  相似文献   

13.
高寒牧区牦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病多发生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高寒牧区牦牛发生本病尚未见报道。位于祁连山北麓 ,海拔 30 0 0m ,年平均气温 0~ 2℃的肃南县韭菜沟乡境内牦牛曾发生了双芽巴贝斯焦虫病 ,发病 1 0 3头 ,死亡1 6头 ,现将发病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1 994年 7月 ,韭菜沟乡西岭村养殖专业户杨生金饲养的牦牛 ,发生了以发烧、食欲下降、反刍停止、贫血并伴有血尿的疾病 ,而且病情向周围牛群漫延。因山区交通不便 ,到求诊治疗时已死亡 8头 ,另有 2 1头牦牛病情十分严重。2 临床症状病牛体温升高至 40~ 42℃ ,心跳加速 ,脉博 1 1 0~ …  相似文献   

14.
<正> 牦牛是牛属(Bos)动物中能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的种类。它只生存在我国青藏高原及毗邻海拔3000(高纬度地区为2500)~6000米的高寒地区。是唯一能够充分利用高山草场自然资源的牛种。仅在亚洲九个国家有它的分布。现在,总头数约1460余万。其中,我国1370余万头,占总数的90%以上;蒙古70.95万头,仅次于  相似文献   

15.
一、利木赞牛 (一)外貌特征 利木赞牛(见图1)毛色为红色或黄色,口、鼻、眼田周围,四肢内侧及尾帚毛色较浅,角为白色,蹄为红褐色。头较短小,额宽,胸部宽深,体躯较长,后躯肌肉丰满,四肢粗短。平均成年体重:公牛1 100千克、母牛600千克;在法国饲养条件较好情况下,公牛活重可达1 200~1 500千克,母牛达600~800千克。 (二)生产性能 利木赞牛产肉性能高,胴体质量好,眼肌面积大,前后肢肌肉丰满,出肉率高,在肉牛市场上很有竞争力。集约饲养条件下,犊牛断奶后生长很快,10月龄体重即达408千克,周岁时体重可达480千克左右,哺乳期平均日增重为0…  相似文献   

16.
二十项牦牛血液检查正常值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而我国的牦牛又主要分布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及其邻近省(区)的高寒地带,是世界上分布海拔最高的牛种。这种牛多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的地区。常年以低矮牧草为生,能耐受其他牛种不能耐受的-30℃—40℃的严寒。因其对高寒牧区的严酷生态条件具有独特的适应能力,千百年来一直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输不可缺少的重要畜种。可是长期以来对其生理常值的研究很为缺乏,为了对今后有关研究工作积累一些地方性适用数据,我们于1981年5月20日至25日及同年6月13日至15日,在省牦牛资源调查组的大力支持下,对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目的牦牛是青海省优势家畜,为一古老原始牛种,这一牛种由于长期受青藏高原海拔高(3,000米以上),寒冷(年平均气温多在0℃以下,冷季长6—8月),天然草场牧草低矮(一般10—20厘米),产草量低(各类草场平均亩产139.1公斤)等不利畜牧业发展的生态条件的影响和多代同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基本情况昌台种畜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金沙江沿岸。东径99.6°,北纬31.2°,海拔4000~4500米,年降雨量700余毫米,极端温度-30~25℃,年平均气温0℃,无绝对无霜期。雨季始于五月中旬,集中在6~9月份。因而形成夏秋多雨潮湿,冬春干燥多风的高寒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9.
1 全州牦牛饲养现状 牦牛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它同藏族人民的生活、生产、文化、宗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州牦牛主要分布在石渠、色达、德格、白玉、理塘五个纯牧业县,有牦牛139.3万头。占全州牦牛存栏的56.75%。因牧区气候恶劣。牦牛长期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牧场,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含氧量低,气候干燥。冬天气候恶劣常刮大风、下雪.一到晚上温度下降到零下几度至十几度甚至更低,对牦牛的发情、配种、妊娠、分娩及犊牛的生长发育都有一定的影响。牦牛属终年放牧,群牧饲养,饲养管理粗放。靠采食天然牧草维持生命,由于冬春季缺草达不到营养要求。母牛繁殖率、犊牛成活率低。阻碍了我州牦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伊犁地区位于东径79.55—84.21,北纬42.39—45.16之间。海拔600—700米,年平均气温为8到10℃,年降雨量为448毫米左右,属于原湿润大陆型暖带气候。有着丰富的自然草场资源,生产以农业为主,牧业为基础。每年有80%的牛在4—10月份靠天然草场放牧,其中母牛靠天然草场放牧的占60%,靠舍饲和农田间放牧的占40%。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