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吉糯13等4份糯玉米杂交种以及98W-2等7份糯玉米骨干自交系经诱导系DRL诱导后的糯玉米单倍体为供试材料,对糯玉米单倍体自然环境下的加倍特性及其雌雄育性的恢复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1份不同来源糯玉米单倍体间雄花序育性的恢复程度存在巨大差异,雄穗散粉株率变幅为5.80%~32.47%,平均值为14.29%,雄穗育性恢复程度大大低于雌穗(62.17%),是糯玉米单倍体自交结实的限制因素;昼夜温差较大(12℃)的长春晚春播更有利于单倍体雄穗育性恢复,散粉率最高,达14.75%。在糯玉米DH育种实践中可以选择育雄性恢复能力强的材料重点开展糯玉米单倍体育种,也可以选择适宜雄穗育性恢复的地点专门用于糯玉米单倍体的自然加倍。  相似文献   

2.
以东华北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京科糯569为母本,以高频孤雌生殖诱导系NY 10为父本对其杂交诱导产生的糯玉米单倍体为供试基础材料,在海南崖州和吉林公主岭2种生态环境下,采用秋水仙素滴心叶法和自然加倍法对单倍体进行加倍处理,对2种生态环境下不同加倍方法的散粉率和结实率进行方差分析。对散粉率的分析表明,在海南崖州糯玉米单倍体散粉率比在吉林公主岭有极显著提高。不同环境与加倍处理方法间的互作有显著差异,在海南崖州环境下,自然加倍法对提高散粉率的效果最好。对结实率的分析表明,结实率在海南崖州与吉林公主岭环境之间有显著差异。选择适宜的糯玉米单倍体生长环境,自然加倍法也能够获得较高的雄穗散粉率,并提高自身结实率,从而提高糯玉米DH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3.
《种子》2018,(11)
以不同血缘的8份诱导系及按照NCⅡ组配的28份诱导系间杂交组合F1作为试验材料,分析株高、雄穗小花数的杂种优势,并以5份不同类群骨干自交系龙抗11、S 121、郑58、吉853、丹599作为测验种进行诱导率测验,分析不同单倍体诱导系间杂交组合F1诱导率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对于株高性状,共计24份诱导系F1株高表现出超亲优势,最高超高亲值32.7cm;对于诱导率性状,共计15份F1诱导率表现出超亲优势,最高超高亲值2.36%;对于雄穗小花数性状,28份诱导系F1的雄穗小花数均表现出超亲优势,位于前5位的组合为DW 26/DW 27(602.7)、DW 8/DW 23(574.7)、DW 23/DW 27(554.7)、DW 24/DW 27(538.7)、DW 22/DW 27(522.7);综合诱导率、株高、雄穗小花数等3个性状分析,表现优良的诱导系间杂交组合有DW 24/DW 25、DW 25/DW 26、DW 23/DW 27和DW 23/DW 24。  相似文献   

4.
选用21个小麦F1杂交组合与4个玉米基因型远缘杂交诱导小麦单倍体。结果表明,不同小麦F1杂交组合的得胚率存在明显差异,最高组合D026/D035为11.6%,最低组合Ta01/C98仅为1.2%;二者相差10%以上;不同玉米基因型的得胚率趋势表现为:甜玉米(35.7%)>普通玉米(11.6%)>爆裂玉米(8.7%)>糯玉米(7.3%);玉米扬花期间,不同阶段授粉对得胚率具有显著影响,以开花当日授粉最佳,越往后得胚率越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多穗行数基因型15D969组配1份杂交组合材料、3份回交组合材料进行单倍体育种,针对单倍体自交结实率和超多穗行数基因型DH系概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组合材料单倍体自交结实率高于回交组合材料;超多穗行数基因型在杂交组合材料DH系群中占0.45%,在高穗行数回交组合材料DH系群中占7.2%。  相似文献   

6.
《种子》2020,(9)
为研究不同诱导系对不同基础群体材料的诱导效率,利用3个单倍体诱导系对7个不同基础群体玉米材料进行杂交诱导。结果表明,诱导系Stock 6和N 548-1的平均诱导率较高,分别为3.22%和3.14%,W 1619最低,为2.33%;在3个诱导系诱导下,诱导母本材料W 3的平均诱导率最高,为3.56%;诱导组合R 2×Stock 6的诱导率最高,为4.51%。单倍体加倍率与加倍方式和材料有关,化学加倍要高于自然加倍,温带材料要高于2个热带材料。因此,选择合适的诱导系、诱导材料以及加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单倍体诱导效率。  相似文献   

7.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小麦单倍体与双单倍体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新民  王凤菊  李思敏  张文祥 《作物学报》2013,39(12):2247-2252
小麦与玉米杂交是诱导小麦单倍体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但单倍体和双单倍体产生频率不稳定影响了该技术的应用。选用13个小麦杂种F1代单交组合与玉米杂交, 研究了不同小麦生长环境、生长素处理、培养基和壮苗处理对单倍体及双单倍体产生频率的影响。小麦生长在大田, 去雄后割穗培养与玉米杂交平均得胚率为23.9%, 每个杂交穗平均得胚数6.8个, 均是返青后从大田移回冷温室盆栽的3倍以上;不同小麦杂交组合间胚产生频率存在明显差异。生长素Dicamba蘸穗处理平均得胚率是21.5%, 与2,4-D处理得胚率(21.1%)无显著差异, 但不同杂交组合间差异显著。B5培养基幼胚萌发率为70.9%~88.3%, 平均82.0%;1/2 MS培养基胚萌发率为70.0%~86.0%, 平均76.6%;两种培养基平均胚萌发率无显著差异。试管苗经壮苗培养基壮苗处理与试管苗经移栽壮苗处理后加倍效率分别是67.6%和8.6%。移栽壮苗处理的苗分蘖少, 生长较弱, 加倍处理后存活率低和加倍率低是其单倍体加倍效率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不同基因型不同播期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基因型不同播期玉米单倍体的自然加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单倍体自然散粉率差异很大;单倍体的自然散粉率为6.56%~65.33%;夏播自然散粉率比春播高3.77%,自交结实率为6.23%~9.39%,单倍体自交结实率夏播比春播高2.37%;夏播有利于单倍体自然散粉及自交结实。  相似文献   

9.
以8个玉米单倍体诱导系和按照NCⅡ方法进行杂交组配的28个诱导系F1为材料,分析株高、雄稳小花数的杂种优势,并利用6个骨干自交系京724、京92、京X 005、昌7-2、郑58和农系531为测验种进行单倍体诱导率测验,分析诱导率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25个诱导系F1的株高表现出高亲优势,最高超高亲36.7 cm;28个诱导系F1的雄穗小花数都表现出高亲优势,最高超高亲265.4个;15个诱导系F1诱导率表现出高亲优势,最高超高亲2.30%;综合诱导率、株高、雄穗小花数3个诱导性状分析,表现优良的组合有JKY 042/JKY 044、JKY043/JKY 044、JKY 044/JKY 045、JKY 042/JKY 046、JKY 042/JKY 043.因此通过正确选用不同来源诱导系进行杂交组配,可综合利用诱导率、株高、雄穗小花数的杂种优势,用于单倍体DH工程化育种进程中的规模化隔离诱导.  相似文献   

10.
玉米单倍体雌雄育性的自然恢复以及染色体的化学加倍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刘志增  宋同明 《作物学报》2000,26(6):947-952
本试验利用孤雌生殖诱导系所创造的单倍体为材料, 对单倍体雌雄育性的自动恢复 现 象以及染色体的化学加倍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平均有93.2%的单倍体雌穗 是自 然可育的, 每穗结实粒数平均为25粒。 相比之下, 雄穗的自然育性大大偏低, 但从不同 基因 型中诱导出来的单倍体的雄穗自然育性存在巨大差异, 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