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藏自治区那曲县草地退化的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994年和2001年的TM图像作为原始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对西藏自治区那曲县的草地资源利用和草地退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草地退化强度变化和草地型动态演替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那曲县草地资源处于低效利用状态,草地退化现象明显;草地退化强度呈现出从无明显、轻度退化向中、重度退化演替的趋势,主要体现为无明显、轻度退化草地面积比重下降,中、重度退化草地面积比重上升;草地型呈现出从高质量型向低质量型演替的趋势,主要体现为藏北嵩草草地型——高山嵩草草地型、高山嵩草草地型——紫花针茅草地型、藏北嵩草草地型——紫花针茅草地型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草地驱动力系统含义与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草地退化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环境的变化是试验区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决定了草地生态系统逆向演替的总体趋势;不合理人类活动是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决定了自然条件基本相同地区的草地退化强度的空间分异。根据对草地退化的影响程度,对各影响因素排序为:蒸发量/降水量〉年均降水量〉牧业产值〉人口数量〉大风日数〉年均气温〉牲畜出栏率〉牲畜总量。  相似文献   

3.
西藏自治区草地退化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藏自治区有各类草地面积8205.19万hm^2,占其土地面积的68.1%,约占我国草地面积的1/5,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由于生态环境的脆弱和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加之受全球气修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西藏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草层高度降低,草地植被盖度减少,产草量下降,群落优势发生逆变的替,毒杂草增加,鼠虫害日趋严重,研究并提出了转变观念,树立草畜并重的指导思想;加强机构建设、依法管理草地;固定草地使用权、完善草畜有偿承包责任制;实现草地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调速畜群结构,合理布局牧畜种群;开展草地畜牧业基础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等6项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那曲地区草地退化过程及原因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麟 《山地研究》1998,16(3):239-243
  相似文献   

5.
我国草地退化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的草地退化现状及动态变化、草地退化对草地本身的影响和对农业的危害、草地退化的原因。提出了草地保护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西藏高原草地退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恢复与重建西藏退化的草地,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在系统阐述西藏高原草地退化现状、退化特征的基础上,就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的自然与人为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地质、地貌不稳定,土层浅薄,土壤颗粒粗化、石砾化,土壤固结力差,抗冲蚀力弱,是草地退化的物质基础;全球变暖,降水量低且蒸发强烈,大风频繁、强劲且持续时间长,冻融侵蚀强烈是草地退化的动力条件;超载过牧、过度樵采等人为干预的不断增强是草地退化发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放牧干扰后自然恢复的退化沙质草地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地统计学的方法 ,研究了科尔沁沙质退化草地不同强度放牧干扰 (重度放牧和适度放牧 )后自然恢复过程中 0~ 15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pH和电导率在 10m尺度上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 ,重牧后的恢复草地比适度放牧后的恢复草地呈现出显著低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其显著高的变异性。在取样尺度的空间分布上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结构特征 ,自相关尺度分别为 2 2 2~ 2 9 4m和 2 5 5~ 39m ,结构性方差占样本方差的 87 2 %~ 88 2 %和 6 5 5 %~ 85 9%。全氮的自相关尺度大于有机碳。土壤pH和电导率在取样的尺度内不存在局部格局 ,而可能受更大尺度的格局控制。放牧引起的植被斑块状分布和沙化裸斑的出现是土壤碳、氮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 ;土壤异质性尺度的改变又可能影响着植被的恢复演替和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退化草地恢复演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黄土高原地区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的演替研究现状及影响植被演替的因素。指出在黄土高原地区,环境条件和人为干扰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应加强人为干扰对植被演替影响的研究。针对具体群落,探讨不同环境条件下群落的演替过程和演替阶段,提出合理的植被恢复方案,同时要加强人工植被建设中物种组合和植物配置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农用微生物菌剂在退化天然草地的使用提供标准化的技术指导,从根本上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前期使用微生物菌剂修复退化天然草地的经验,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修复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规范应用农用微生物菌剂修复退化天然草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黑河中上游典型地区草地植被退化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择黑河中上游草地植被的典型区域,利用卫星遥感、GIS以及GPS定位测量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和采样测定,构造基于地面实测数据的草地植被退化指数,建立草地植被退化的遥感监测模型,并利用研究期2003年TM影像GPS定位点所对应的灰度数据,对1986年TM影像进行辐射特征标准化处理,监测草地植被退化的时空变化规律,旨在探讨通过TM影像数据结合野外样方数据,简单而快速评价草地植被退化的定量方法。结果表明: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草地样方实测数据,分析草地植被退化地面评价指标与遥感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草地植被退化的遥感评价模型,能够较为快速、准确地监测和评价区域尺度的草地植被退化。研究区1986年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的面积分别为499.86、772.67和916.74 km2,2003年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的面积分别为322.23、815.20和1 015.84 km2。从草地植被的变化幅度、变化趋势和变化强度方面对比分析1986年和2003年的草地植被退化情况表明草地植被退化过程是一种慢速的渐变过程,重度退化、中度退化的比例较高而且呈增长趋势,总体态势仍旧呈现退化加剧、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变化格局。草场退化呈现由草原草场向荒漠化草原草场再向荒漠化草场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宁夏盐池县草场退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盐池县是干旱草原向半干旱草原的过渡地带,也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沙漠化强烈发展的地区之一。近50 a来该区草场严重退化。阐述了人类活动包括滥采、滥樵、滥垦、滥牧等行为对草场退化的推动作用,并对产生这些行为的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且素质较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政策执行困难且效果不理想这4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了人类破坏草场的一系列行为,解决草场退化问题应从这些因素入手寻求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那曲东部土壤水分MODIS遥感反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涛  卓嘎  拉巴 《土壤通报》2017,(2):298-303
利用那曲东部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土壤水分观测资料与同期MODIS数据建立了研究区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模型。表观热惯量法(ATI)反演土壤水分结果不理想,基于MODIS 8天合成数据以及晴空数据拟合结果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4503和0.3753,晴空条件下ATI方法监测效果较差。基于单窗方法建立的四种模型中,三次多项式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决定系数为0.5475,分析认为排除冬季数据后建模效果更好。结论:基于单窗方法的三次多项式模型能较好的反演研究区土壤水分,不足之处为对天气要求较高,若无晴空遥感数据,将影响土壤水分监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Spatial variability in soil tests for essential plant nutrients influences how well producers accurately sample their fields for fertilization and compliance with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patial variability on soil tests in a pasture system.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a 6‐ha and a manured 4‐ha pasture (study sites 1 and 2, respectively).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soil pH, organic matter, and plant‐available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Semivariance parameters from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were used to quantify spatial variability, and “R” computer program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number of soil subsamples sufficient to form a representative composite sample. Spatial variability was obtained in some of the soil properties, and approximately 22 soil subsamples were sufficient to form a representative composite sample in a pasture system.  相似文献   

14.
应用渐变尺度研究方法和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大庆市肇源县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在油田用地周围建立的步长为1 km,范围为研究区边界的12个缓冲区,宏观上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个数和面积随步长的增加呈现出先快后慢的递减趋势;在不同集中程度的油田用地集中区内,农村居民点的个数和面积占全部农村居民点的个数和面积的比例,与该集中程度下油田用地的面积占全部油田用地面积的比例呈现非常相似的规律性变化。在公路周围建立的步长为1 km,范围为研究区边界的15个缓冲区内,宏观上农村居民点的个数和面积随步长的增加也呈现出先快后慢的递减趋势。由此说明油田用地和公路在宏观上对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影响,油田用地和公路的选址及位置的改动对石油城市县域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的影响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丘陵连绵起伏的内蒙古后山地区,风蚀观测试验表明,在丘陵上存在风蚀强度的空间差异,这种差异进一步造成土壤质地、土壤肥力、生物量的空间差异。丘陵顶部和北坡上部是强烈风蚀部位,南坡相对较轻,风蚀量从丘陵顶部到坡面下部递减。在丘陵的顶部,风蚀强度大,土壤容重大,土壤肥力低,农业生产力也低。在丘陵的南坡,风蚀相对较轻,土壤容重较小,土壤肥力相对较高,农业生产力也高。在丘陵的北坡,风蚀比较严重,肥力比较低。了解这种差异为风蚀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肇源县土壤汞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土壤汞的空间分异,可以探明影响汞分布的因素,从而有助于解决汞污染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以肇源县的表层和深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指标、GS+软件中的半方差函数模型和ArcGIS软件支持下的克里格插值法,对258个深层土壤样品和1 030个表层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探讨了研究区重金属汞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样本点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表层土壤汞分布较深层更为不均匀,表层差异更大主要是受人为因素影响,与灌溉、施肥、工农业活动密切相关。深层土壤汞分布状况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盼盼  宋戈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6):321-327,333
[目的]探究黑龙江省巴彦县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为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奠定基础。[方法]运用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结果](1)引入空间自相关因子,构建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在分析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特征时比传统Logistic模型更为适用和可靠。(2)研究区黑龙江省巴彦县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是基于特定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生的,高程、地貌类型、pH值、土壤有机质、距城镇中心距离、距水域距离、距道路距离、区位指数、集中化程度、土地利用多样性和土地利用强度是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受影响因子的限制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水田、水域和草地主要分布在高程1级区域;旱地、水田、园地、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土壤有机质2,3级区域;旱地、园地、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距城镇中心距离1级区域和土地利用强度4,5级区域。[结论]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在各影响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安塞试区种植的优良草种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ess,禾本科)、沙打旺(Astragalusadsurgens pall,豆科)、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豆科)、红豆草(Onobryhis viciaefolia scop,豆科)、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Desr,豆科)从生理生态学特性和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选择适合于黄土丘陵区人工高产草地和改良放牧地的优良草种,为发展草地畜牧业和草地农业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借助ArcGIS和GeoDa软件,分析了1990—2010年黔桂岩溶山区垦殖系数、建设用地比例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的总体空间差异及局域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黔桂岩溶山区的垦殖系数、建设用地比例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的总体空间特征具有较显著的集聚性,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的集聚趋势在增强,相反,垦殖系数、建设用地比例变化的集聚趋势却在减弱。(2)1990—2010年垦殖系数变化空间上整体集聚,但局部异质性增强;局部特征在空间上主要以北部“高—高”集聚(高垦殖系数集聚)和中部“低—低”集聚(低垦殖系数集聚)为主,在时间尺度方面局部变化较稳定。(3)1990—2010年建设用地比例变化空间整体集聚特征减弱,局部异质性增强;局部特征在空间上主要以南部“高—高”集聚(高建设用地比例)和中部“低—低”集聚(低建设用地比例)为主,在时间尺度方面演化的局域分异较显著,主要集中在北部、中部和南部。(4)1990—2010年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变化空间上整体集聚且缓慢增强;局部特征在空间上主要以南北“高—高”集聚(高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集聚)和中部“低—低”集聚(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集聚)为主,在时间方面演化的局域分异较显著,中部变化小、南北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