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淀粉发酵生产微生物多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国内外以淀粉为原料发酵生产微生物多糖的发展现状 ,着重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海藻糖、透明质酸等的研究现状 ,并列举了一些实现工业化或接近实现工业化生产微生物多糖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普鲁兰多糖是通过多形态真菌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发酵获得的一种线性高分子聚合物,是通过麦芽三糖以α-1,6-糖苷键连接而成。普鲁兰多糖在从食品添加剂到环境修复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这篇综述概述了普鲁兰多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和近年来通过培养参数优化提高普鲁兰多糖产量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普鲁兰多糖是由出芽短梗霉(A ureobasidium pullulans)发酵产生的一种胞外多糖,其特殊的结构赋予了它许多优良的理化性质,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化工、石油及其他制造业.在普鲁兰多糖生物合成过程中,普鲁兰多糖的化学结构、产率及颜色的深浅等受到多种营养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介绍了普鲁兰多糖的结构、性质,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发酵条件优化的研究现状,最后总结了普鲁兰多糖生物合成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育普鲁兰多糖的高产菌株。[方法]以Aureobasidium pullulan NNG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普鲁兰多糖高产菌株。[结果]出发菌株A.pullulan NNG摇瓶发酵所得普鲁兰多糖产量为28.79 g/L,而突变菌株UV-1产糖量为46.96 g/L,是出发菌株的1.69倍。通过突变株UV-1与出发菌株NNG发酵期内形态的观察,发现在发酵的第7天突变株UV-1膨胀细胞数达到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以为普鲁兰多糖高产菌株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6.
普鲁兰酶是一类淀粉分支酶,在淀粉加工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平板涂布法从淀粉加工厂附近土壤中分离到一株产普鲁兰酶的细菌H4,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分类鉴定,确定该细菌为一株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 H4)。对该菌株培养基成分及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即2%土豆淀粉,1%蛋白胨,0.5%牛肉膏,0.1% KH2PO4,0.05% MgSO4·7H2O和0.0001% FeSO4,初始pH 7.0,发酵温度37℃,摇床转数200 r/min,发酵72 h后胞外产生普鲁兰酶的活力可达6.35 U/mL,比复筛的产量3.02 U/mL提高了110.2%。  相似文献   

7.
本文推出以一种氧化剂次氯酸钠氧化漂白土豆淀粉的新方法,并从土豆淀粉漂白时所需的几个条件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在该实验条件下氧化漂白的土豆淀粉,经SBD-2型数字白度计的测定,其白度达到86.2,超过了目前市售的玉米淀粉及甘薯淀粉的白度。  相似文献   

8.
北虫草液体发酵产多糖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以蔗糖3%、蛋白胨1%、KH2PO40.1%为主的发酵培养基,在培养条件为25℃,转速150 r/min,接种量5%,摇床振荡培养4d,发酵液多糖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利用米根霉(Rhizopus oryzae)As3.866直接发酵小麦淀粉废水生产L(+)-乳酸的最佳条件,为小麦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米根霉As3.866为供试菌种,以小麦淀粉废水为发酵培养基直接发酵生产L(+)-乳酸,通过摇瓶发酵培养,依次研究米根霉种龄、接种量、装液量、转速、温度、pH、中和剂种类、CaCO3添加量及添加时间对L(+)-乳酸质量浓度以及米根霉菌丝体生物量和生长状况的影响,确定最佳发酵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发酵后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结果】得到利用米根霉直接发酵小麦淀粉废水的最佳发酵条件:米根霉种龄为18h,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20%,温度为26℃,pH为5.5,转速为170r/min,发酵8h后添加10g/L的CaCO3,发酵周期为52h。【结论】获得了利用米根霉直接发酵小麦淀粉废水生产L(+)-乳酸的最佳发酵条件,在该条件下,L(+)-乳酸质量浓度可达15.28g/L,废水中COD的去除率达85%。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新技术》2010,(11):51-52
1.原料选择。原料土豆应选择含淀粉量高的品种。从8月下旬开始,按生产能力收购土豆,露天存放。土豆进厂须检验、去杂、分级。去杂,做水洗试验,确定去杂百分比。采用测比重方法,计算淀粉含量,按质论价。土豆加工期为8月下旬至10月中旬。  相似文献   

11.
酵母发酵马铃薯淀粉废弃物产单细胞蛋白的能力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生产淀粉产生废弃物为发酵培养基,选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 cescerevisiae)与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为原始菌株,经紫外诱变后,筛选出两株蛋白产量显著提高并遗传稳定的突变株:S57和U112,蛋白产量均为8.43 g·L-1。将两种菌种混合比例设定为1??1,按照1%(V/V)进行接种,在葡萄糖浓度为35 g·L-1培养基中对两株菌种进行共培养,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其发酵产蛋白能力进行优化,研究p H、温度及转速。对结果进行分析,确定在培养基初始p H 7.7,培养温度为27.7℃且转速为187 r·min-1时,蛋白产量达到理论最大值,为9.02 g·L-1。验证试验显示,蛋白产量达到(9.19±0.05)g·L-1,证明模型可信,COD去除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12.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农业利用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目前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排放产生的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提出利用废水资源化利用的措施——临冬灌溉.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加工废水临冬灌溉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达到节本增效、降低污染、改善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取代度马铃薯淀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物理、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比较.马铃薯淀粉经辛烯基琥珀酸酐(OSA)处理后,随着马铃薯淀粉取代度的增加:红外光谱图在1 724 am-1和1 565 cm-1处产生了吸收峰,并与608 cm-1的吸收峰逐渐加强;X射线衍射图中淀粉微晶结构略有增加,亚微晶结构相对减少,总结晶度下降,但淀粉的结晶类型未改变;偏光显微镜观察显示部分淀粉颗粒偏光十字开始消失或者变的模糊,脐点处随之发生爆裂,裂缝甚至沿脐点向外扩大;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淀粉颗粒表面被腐蚀程度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4.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马铃薯酸解淀粉的生产工艺,并对产品的理化性质及应用特性,包括产品的水分、热糊粘度、热糊稳定性及糊化温度等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酸解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对40%的淀粉乳500ml,反应温度为35.5℃、反应时间为2.1h、0.5%盐酸溶液的量为15.1ml.经优化工艺生产的酸解马铃薯淀粉的特性粘度为原淀粉的1/30,热糊稳定性是原淀粉的2倍  相似文献   

15.
以小麦淀粉和紫薯淀粉为材料,利用质构仪、核磁共振、动态流变仪和扫描电镜等分析了紫薯淀粉添加量(0~15%)对小麦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薯淀粉添加量在0~15%范围内,随着紫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加,小麦淀粉凝胶的弹性和内聚性显著增加(P < 0.05),添加量为10%时,变化最明显。混合淀粉凝胶的弹性模量(G′)和粘性模量(G″)随着紫薯淀粉增加而增加,而损耗角正切值(tanδ)呈下降趋势且小于1,表明混合淀粉凝胶的固体性质增强。在冻融循环过程中,与纯小麦淀粉相比, 混合淀粉凝胶的脱水缩合率呈下降趋势,表明紫薯淀粉的添加使小麦淀粉凝胶强度增大,凝胶网络结构变致密,所以水分难以从淀粉凝胶网络结构中析出。低场核磁中的结果显示,紫薯淀粉的添加,使小麦淀粉凝胶中的一部分自由水转化为弱结合水,提高了混合凝胶的持水性;凝胶网络结构扫描结果显示,紫薯淀粉的添加使混合淀粉凝胶的孔洞分布均匀且孔洞变小。综合结果表明,紫薯淀粉可增强小麦淀粉凝胶的网络结构,改善小麦淀粉的凝胶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马铃薯块茎不同部位淀粉及相应酶活性差异,选用不同淀粉含量品种(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低淀粉品种克新19号)为供试材料,分析块茎不同部位(顶部、右侧、脐部、左侧和髓部)干物质、淀粉含量(包括直、支链淀粉含量)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差异。结果表明,块茎淀粉品质(粗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由基因型可知,克新22号均高于克新19号;由块茎不同部位可知,两品种均表现块茎两侧脐部顶部髓部。淀粉形成关键酶活性,由基因型可知,克新22号SSS、GBSS和SBE活性均高于克新19号,而两品种AGPase活性差异不大;由块茎不同部位可知,总体表现块茎两侧脐部顶部髓部。其中,块茎不同部位SSS、GBSS和SBE活性差异显著,而AGPase活性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马铃薯块茎淀粉品质测定和淀粉合成酶活性合理取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氧化淀粉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制备了氧化淀粉,研究了氧化剂用量、pH值、反应时间和温度对产品羧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氧化淀粉最佳工艺条件为:氧化剂6%,pH7,反应时间4 h,温度35℃;以滴加方式加入次氯酸钠氧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药物载体马铃薯淀粉微球合成的最佳工艺,即淀粉乳浓度0.45 g/mL、pH10、Span60 0.8 g、植物油160 mL、过硫酸铵0.4 g、亚硫酸氢钠0.4 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15 g、搅拌速度350 r/min、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 h.在此工艺下制备的马铃薯淀粉微球载药量的平均为1.924 g/g.  相似文献   

19.
紫甘薯淀粉提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提高淀粉和红色素的提取率及淀粉品质,采用柠檬酸代替水作为浸泡剂.结果表明,新鲜紫甘薯淀粉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浆料pH=5,浸泡1.5h,浸泡温度30℃.提取紫薯干淀粉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8,浸泡3h.  相似文献   

20.
羧甲基马铃薯淀粉的制备工艺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试验,研究了马铃薯淀粉羧甲基化改性的最佳条件以及羧甲基化改性对马铃薯淀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淀粉乳浓度为16%的条件下,一氯乙酸与淀粉(干基)的质量比为0.110,氢氧化钠与淀粉的质量比为0.090,温度为45℃,醚化反应时间为6h时,取代度为0.841 5;各因素影响的顺序为:反应温度>氢氧化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