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密度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对池塘的投入也在不断地增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养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养殖病害频繁发生,亚硝态氮含量过高是主要危害之一。一、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形成1.亚硝酸盐的形成机理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从氨态氮转化成硝态氮的过程分两步进行: 相似文献
3.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一直是养殖过程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理化因子和生物系统失去平衡,病害增加,给养殖户带来比较惨重的损失。当前虽然还没有能降解亚硝酸盐的特效药,但实践中,可以实施各种措施来缓解和降低亚硝酸盐带来的危害。本人对当前养殖生产中亚硝酸盐的控制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日益发展,集约化养殖的不断扩大,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NO2-N)的危害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和在生产实践中观察,对亚硝酸盐的问题有了初步的见解,浅议如下:一.亚硝酸盐在羊殖水体中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8.
~~对虾养殖水体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及降解方法@王永权$珠海市康益达牧工商有限公司技术部
@董燕声$珠海市康益达牧工商有限公司技术部 相似文献
9.
10.
一、亚硝酸盐过高的危害
水产动物养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般的寄生虫、细菌性感染引起的疾病经过合理的用药处理方法基本上都可以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从养殖池塘氮循环入手,试着探讨养殖池塘水体氨氮与亚硝酸盐的管理。一、养殖池塘的氮循环在养殖池塘生态系统中,氮循环是养殖池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重要的一部分,含有蛋白质的饲料输入成为系统含氮物质最重要的来源,饲料的输入一方面为养殖的对象提供饵料,满足了养殖动物在生长过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复合微生物降解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养殖水体中对保存的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进行比较,发现3种菌株对亚硝酸盐均能较好地降解,但降解速度不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对3种菌株混合接种发现,具有较好净化水质效果的最佳接菌配比为芽孢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1∶1∶2,在30℃、接种量为1%的条件下,以该配比接种亚硝酸盐,硝酸盐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2.85、54.42mg/L的模拟养殖水体中,其亚硝酸盐、硝酸盐降解率在24h内均超99.99%,水体中的pH值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变化较小,可以实现对养殖水体的快速脱氮。 相似文献
14.
15.
16.
小球藻对降低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虾塘水配制成含亚硝酸氮1.0 mg/L、0.5 mg/L的水体,按虾塘养殖密度放入体长(9.2±1.0)cm的南美白对虾,向每组试验水体中接入小球藻培养液,密度分别为1.0×104cells/m l、2.0×104cells/m l和3.0×104cells/m l,每组设一不接种小球藻培养液的对照组。96 h后测定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含量。结果表明:小球藻能显著降低试验水体中亚硝酸盐氮含量;当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一定时,小球藻液的适宜接入密度为2.0×104cells/m l。 相似文献
17.
在池塘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现象相当严重,在不注意的情况下会突然升高,导致养殖对象的突然死亡,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即使有时达不到致死浓度,但由于含量超过养殖对象的忍耐程度,导致生理功能紊乱,而影响其生长或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1 生物方法可利用微生态机制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还可利用藻类和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8.
《渔业现代化》2015,(4)
针对用传统机理建模不能满足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变化预测的问题,引用非线性自结合的时间序列网络,建立了基于NAR神经网络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预测模型。采用2014年6—10月养殖塘口检测的亚硝酸盐的数据建模,建立了用于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模拟的NAR神经网络,并利用2014年11月的观测数据对模型的模拟能力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建立的养殖水体亚硝酸盐预测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的变化趋势,模拟的绝对误差平均值为0.001 6 mg/L,纳什效率系数为0.72。研究表明,基于NAR神经网络建立的预测模型,在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变化预测中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动态描述能力,对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预测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20.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化学耗氧量等含量的高低将决定着养殖水质的好坏。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如果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等指标过高,将给养殖的水生动物带来很大的危害,现简单地介绍一下它们形成的原因、危害和处理方法。一、形成原因亚硝酸盐是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