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明对虾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保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明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渤海水域,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由于忽视对中国明对虾种群自然状态下遗传多样性的监测,缺乏对种质资源进行长期的、有效的管理,造成黄、渤海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目前,随着对种质资源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明对虾种质资源以及种群遗传学已成为研究热点,种群保护也已提到议事日程。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将为中国明对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继续深入,人们会更好、更有效地利用对虾资源。  相似文献   

2.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又称中国明对虾、东方对虾,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明对虾属,是一种冷水性虾类,为我国近海地方性特有种。其主要分布于黄渤海区,在浙江沿海、长江口以及珠江口也有少量分布,朝鲜半岛西海岸和南海岸也有批量生产。养殖区集中在我国北方的黄  相似文献   

3.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又称东方对虾,俗称对虾、明虾,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对虾科(Penaeidae)、明对虾属(Fenneropenaeus)。中国对虾是我国近海地方性特有种,主要分布于黄渤海(包括朝鲜西岸),东海北部的嵊泗列岛和舟山群岛(少)一带。中国对虾属广温、广盐、一年生暖水性大型洄游虾类,在黄、渤海区有明显的洄游习性,分为越冬洄游和生殖洄游。中国对虾的产卵期在4月~6月,怀卵量30万粒~100万粒。幼虾以小型甲壳类如介形类、糠虾类和桡足类等为主要食物,成虾主要以底栖甲壳类、多毛类及鱼类等为食。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又称东方对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主要分布在黄渤海沿岸,朝鲜西海岸,东海及南海偶见,属于广盐性、暖水性大型洄游虾类,多数为一年成熟并繁殖后代,雌雄异体。中国对虾由于生长快、食性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等诸多优点,不仅在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也被作为海水养殖的重要品种而倍受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虾头综合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虾的种类比较多,中国对虾(penaeus orie ntalis也称东方对虾)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辽宁一带沿海,是黄渤海的主要经济虾类。它体形比较大,长而侧扁,全身共有20个体节,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为头胸部,由头部五节和胸部八节愈合而成,  相似文献   

6.
对虾养殖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渤海沿岸,朝鲜西岸,东海及南海偶而可见。目前对虾养殖已遍及沿海各省,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外贸出口水产品。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是著名的优良捕捞品种,曾是黄渤海渔区经济的支柱,目前仍为北方主要海水养殖品种。由于捕捞过度和环境污染,其自然资源已从过去黄渤海渔区的主要生产品种下降到现在统计数量岌岌可危,成为需要加强保护的资源种类。采取何种有效措施恢复其自然资源一直在探索中,本文试图从保护中国对虾主要产卵场的途径探讨恢复自然资源的可能性。一、资源分布变化及增殖放流概况1.资源分布中国对虾是黄渤海区一年生大型洄游性虾类,越冬场在黄海中部。每年春季集群北上进行产卵洄游,主群绕过成山头后分成两支,一支游向辽东半岛东海岸、鸭绿江口一带;…  相似文献   

8.
最近,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分局发出通告,禁止在黄、渤海对虾洄游通道分段实行禁渔。通告明文规定,每年5月6日至6月5日禁止对虾流网、扒拉网、对虾三重流网作业。对虾主要产卵场内的挂子网、椿张网、底张网、坛子网、大桶网等,在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中国明对虾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渤海湾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生长特性进行研究。收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3 232尾中国对虾,对其体长、体重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渤海湾中对虾体长体重成幂指数关系:♂:W=6.8×10-6L3.076 2;♀:W=5.8×10-6L3.115 3;(2)同大多数其它对虾种类一样,中国明对虾也表现雌雄生长的差异。养殖前期,雌雄虾的体长、体重生长差异不明显,雄虾略高于雌虾,在49.1 d之后,雌虾生长速度高于雄虾;雄虾生长拐点出现在120.0 d左右,雌虾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在155.3 d左右;(3)采用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出渤海中国明对虾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Lt=184.79[1-e-0.015(t-45.11)];Wt=63.73[1-e-0.015(t-45.11)]3.076 3,♀:Lt=240.95[1-e-0.010 2(t-43.59)];Wt=164.21[1-e-0.010 2(t-43.59)]3.115 3;(4)渤海湾中国明对虾最大体长与体重有增大的趋势,生长速度有减缓的趋势,这与渤海水温升高、水质污染及放流中国明对虾的时间早晚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标志放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分布于黄,渤海区的中国对虾,通过在浙江象山港海区的移植和标志放流,阐述了中国对虾在新的海域环境条件下生长,成活情况及移动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建设莱州湾蓝色海洋牧场为半岛蓝色经济区崛起建功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市濒临的莱州湾是中国对虾、海蜇、梭子蟹、鲈鱼、鲅鱼、真鲷、鲆鲽鱼等重要渔业品种的主要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素有“黄渤海渔业摇篮”之称,莱州湾渔业资源的多寡对黄渤海区具有直接影响。建设莱州湾蓝色海洋牧场,修复莱州湾渔业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安全,成为广大渔民的企盼,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黄渤海渔业资源进入管理阶段以后,先后实施了伏季休渔、渤海禁止拖网、渔船报废、人工放流增殖、人工鱼礁建设以及海蜇、中国对虾、蓝点马鲛等单种生物资源专项管理等制度,但是近海生物资源,尤其是传统经济生物资源一直未能得到根本的修复,渔获物进一步趋于低龄化、小型化、低质化,经济效益进一步下滑,不得不引人深思。本文通过对黄渤海蓝点马鲛资源管理的成功例子,探讨黄渤海渔业资源的适宜开发利用季节。  相似文献   

13.
回顾黄渤海对虾渔业的应用技术研究,主要成果是对虾渔获量预报和人工育苗。对虾工厂化育苗的成功,促进了对虾养殖业的大发展和苗种放流增殖资源计划的实施,并成功的将中国对虾移殖东海、南海,且在东海水域初步形成自然种群。但对资源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并从中找出起主导作用的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尚未起步。对于中国对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虾几个产卵场群体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邓灯 《水产学报》2005,29(1):74-78
白斑综合征可以导致养殖对虾短时间内大面积死亡,是迄今为止对虾养殖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本试验采用巢式PCR法对2001年采自黄渤海的中国对虾几个产卵场群体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检测,旨在较全面地了解黄渤海野生中国对虾携带病毒状况。各群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朝鲜半岛南海岸群体55%;渤海湾群体35%;辽东湾群体94.7%;海州湾群体47.4%。结果显示,中国对虾几个产卵场群体均不同程度地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辽东湾产卵场群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推测人工孵化苗种放流、海湾的地理和水质条件与中国对虾的WSSV感染率相关。而中国对虾野生群体携带病毒对于对虾养殖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笔者认为,只有从无特异病原(SPF)及抗特异病原(SPR)对虾养殖群体的建立着手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由于对虾携带病毒而可能导致的病毒性疾病的暴发。同时,应该重视海区污染的治理,减少病毒病暴发的诱因。本试验建立了快速检测WSSV的PCR方法,1pg病毒核酸仍可检测到,为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的防治及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对虾是黄渤海区海洋渔业的重要作业对象,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资源波动性较大。进入80年代以来,产量不断下降,1987年秋汛竟降到历史最低点。可以说,黄渤海对虾资源已处于历史性的关键时期,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充分重视。要克服不利因素,打破常规,更新传统观念,创立对虾资源系统管理模式,管好、用好这一珍贵资源。这是我们渔业管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在黄渤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相继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对虾渔业成为黄渤海区三省一市秋汛渔业生产的支柱。但多年来,渔业生产单位重视眼前利益,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对虾又称东方对虾、中国明对虾,属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肉质鲜嫩,营养价值丰富。随着海洋环境恶化,加上海洋捕捞、渔业资源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导致渔业资源衰退,因此,2005年山东省开始推行《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目前,随着山东省增殖放流计划稳步实施,中国对虾增殖规模不断扩大,改善了海洋水体环境,丰富了渔业资源,也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渔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内篇     
渤海湾重现成群中国对虾今秋开渔以来,渤海湾重新出现了中国对虾的踪迹,多时一条渔船一天能捕捞70余公斤,这是十多年来没有过的收获。自上世纪90年代,渤海海域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中国对虾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渔民们地过度捕捞,也使中国对虾难以繁衍生息,到1993年已无法形成虾汛了。近年来,渤海海域通过实施增殖、放流和伏季休渔等措施,对渤海湾生态环境进行养护,使海洋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同时,今年充沛的雨量也为中国对虾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使得对虾生长十分迅速。另外,渤海沿海各省市的渔政部门积极采取严禁拖网船作业等措施,以进一步涵养渤海水产资源,保证中国对虾的生存环境。(津水)  相似文献   

19.
黄河口西南侧潮下带是渤海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Osbeck,1765)]重点增殖放流区。本研究于 2020 年 4—12 月采用定点设站结合生产调研对此海域内小岛河河口中国明对虾放流迁移进行跟踪调查, 研究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在放流早期迁移和入海后的分布特点及放流效果, 为优化放流技术策略、提高增殖放流效率提供实践参考。结果显示, 小岛河河口放流虾苗开闸后进入河道, 沿河道向外迁徙, 3~7 d 进入海域, 未发现对虾个体溯河上游; 不同大小的幼虾出闸、滞留放流通道时长不同, 小个体虾出池慢、滞留河道时间长, 大个体虾出池快、入海时间短; 潮下带开阔海区内, 仅在进入放流期后的 6—8 月出现中国明对虾, 且其数量逐月减少, 8 月开捕后中国明对虾分布数量和范围急剧减少至基本不出现。上述结果进一步证实黄河口西南侧潮下带区现存中国明对虾应来源于当年增殖放流群体, 建议在类似小岛河河口的开阔河口区, 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时选用相对大规格的虾苗, 以缩短开闸放流滞留时间, 获得更高放流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虾是黄、渤海特产,它以壳薄、肉鲜等特有风味名扬四海,为中外顾客所青睐,被视为筵席上的珍品。可是这种对虾历来均靠天然捕捞,产量很不稳定。我国的水产科技人员急生产之所急,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