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两年来,海陵区水产技术部门大力推广养殖面积小、养殖管理精、经济效益高的“小精高”养殖模式,养殖最为成功的是海陵区苏陈镇双安村养殖大户顾冬,2021年将266亩河蟹池塘改造成17个20亩左右的锅底小塘口,以“河蟹雌雄分养为主、混养次之”的养殖模式进行养殖,亩效益可达万元。现将其中3个池塘2023年的养殖情况及养殖效益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养殖池塘依据养殖期“零排放”河蟹绿色健康养殖模式进行池塘标准化改造形成锅底塘,  相似文献   

2.
3.
池塘河蟹苗种雌雄分养商品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东 《科学养鱼》1999,(12):12-12
为了探索河蟹池塘养殖高标准、高产优质、高效益养殖发展的新思路,1997年底,我们选择江苏苏州西山镇震建村水产养殖场第14、15号池塘进行河蟹雌雄分养试验,取得了增产明显,增效突出的可喜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超过了同类养殖研究先进水平。这种养殖模式,将是河蟹池塘养殖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将池塘河蟹雌雄分养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点、面积。选择太湖边上的苏州西山震建村养殖场第14、15号池塘。面积各10亩。2-放亩模式、时间。于1997年12月20日至1998年1月5日,在第14…  相似文献   

4.
随着河蟹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探索不同养殖模式不仅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而且成为了养殖户取得高产高效的关键。金坛市金城镇韦家村河蟹养殖户孙留生在两只蟹池中实行雌雄分养,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平均亩产雄蟹191kg、雌蟹133kg,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农垦临海农场渔场河蟹养殖户于利忠在多年的养殖中,总结出一套河蟹雌雄立体分养经验技术,2009年他养殖的河蟹平均亩产达82千克,回捕率达98%,其中雌蟹重量100~180克/只、雄蟹155~255克/只,比未分池养殖的河蟹重量、产量均有较大的提高。于利忠河蟹雌雄分养的技术是:养殖的蟹塘水深要保持在1.5米左右,塘口坡比1∶3,水源要充足,塘中  相似文献   

6.
<正>为进一步提高河蟹养殖效率,助力本地养殖户增产增收,笔者根据河蟹雌雄成熟的时间、性腺发育特点、所需营养物质、市场价格等差异,对河蟹雌雄分塘养殖技术进行探索。一、池塘准备选取两个相邻的池塘,面积分别为10亩左右,在12月初清淤10厘米以上,晒塘至表层干裂10厘米以上,全池均匀泼洒充分发酵过的有机肥25千克/亩,再深度翻耕30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河蟹养殖回捕率低、价格不稳定等因素使养殖风险越来越大,而青虾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稳中有升,养殖效益好。因此提高套养品种青虾的产量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规避养殖风险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昆山市锦溪镇狭港村渔业科技入户示范户采用河蟹雌雄分养套养青虾的养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尽管河蟹产量和规格突飞猛进,但养殖户的效益却两极分化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由于雌蟹性腺的成熟要比雄蟹早这一生物学特性,决定了雌蟹在9月下旬就可以上市,但雌雄混养模式下一般要等到雄蟹性腺成熟的11月中下旬上市,错过了中秋、国庆、重阳这3个河蟹价格的黄金期;另一方面部分养殖户市场敏感性不强,同时受养殖模式、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2020年天气因素及病害的影响,河蟹产量普遍较低,养殖户的积极性受到影响。2020年笔者在金坛区直溪镇河蟹产业园区一个塘口进行河蟹雌雄分养套养青虾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益,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及塘口准备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共15亩,分为两个池塘,其中雄蟹塘8亩、雌蟹塘7亩。池塘深1.5米、池底平坦,底部南北方向铺设微孔增氧管,每隔5米铺设一路。塘埂铺设黑色PE膜、聚乙烯网用于固定,岸上安装白色塑料板或玻璃板作为防逃板,高度为50厘米。  相似文献   

10.
<正>拟穴青蟹(Scylla param am osain),俗称"青蟹、膏蟹、红蟳"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海沿岸河口区,是我国主要海产经济蟹类,广东汕头市韩、榕、练三江出海口,群众利用原养虾池塘或新开发池塘养殖青蟹面积达1万多亩,其中,汕头市牛田洋围垦区、潮阳"三屿围"、澄海"六合围"是最主要生产区,生产模式和技术也已实现了创新及发展,实现了放养仔蟹或幼体起养的"全段养殖"生产形式,青蟹全人工苗放养生产也已获成功。在养殖期上,实现了越冬养  相似文献   

11.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7):35-36
江苏省农垦临海农场渔场螃蟹养殖户于利忠在多年的螃蟹养殖中,总结出一套高效螃蟹雌雄立体分养经验技术。2009年他养殖的螃蟹平均亩产量达到82kg,回捕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2.
近3年来,我们在江阴市马镇镇湖庄村养殖户黄明光的池塘作了分池养殖河蟹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理想的生产效果。现将2000年和2001年的生产技术关键和结果小结如下:一、池塘条件本试验池共计6只,每只10亩共60亩。池塘可蓄水1.5米,池塘坡比1∶2.5,水源充足,池塘周围有面积较大的注排水沟渠,沟渠内种植茂密的水生植物,以净化水质,所以水质优良。进排水方便。养蟹池中种植伊乐藻、苦草和其它水草,水草覆盖水面70%左右。水草既提供河蟹食用,又可供河蟹栖息蜕壳。防逃设施用绿纱网和塑料薄膜制成,既简单牢固,…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随着河蟹养殖面积的扩大与养殖成本的上升以及河蟹价格不稳定等因素,河蟹养殖经济效益下降,单一的河蟹养殖与常规品种套养已不能有效保证利润空间,如何利用现有的养殖品种与技术提高单位效益已成为许多养殖户和研究者的关心热点。为探索河蟹池塘配养品种与比例的新模式,笔者联合张家港市金港后塍华高水产养殖场在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进行了河蟹与鳜鱼池塘主养技术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经济效益。现将  相似文献   

14.
正由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决定,雌蟹相对于雄蟹性成熟较早。常州地区市场消费规律一般是中秋国庆双节起开始有雌蟹少量上市,此时河蟹价格处于"尝鲜价",相对较高,而本地雄蟹上市要到11月中下旬。武进区前黄镇河蟹养殖户钱建国瞅准了这个商机,大胆创新养殖模式,在2014年河蟹雌雄分养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养殖模式,2015年进行了"河蟹雌雄8∶2养殖模式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1.塘口情况试验塘口面积15亩,呈长方形,  相似文献   

15.
精养外荡混养河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4年在精养外荡中混养河蟹,面积7.47ha,利用天然青饲料为主,辅以人工投喂青粗饲料。混养规格为0.12g/只的河蟹种8235只/ha,经450天养殖,共产商品蟹256.5kg/ha,规格91g/只,回捕率34.2%;混养规格 5.75g/的河蟹种6450只/ha,经300天养殖,产商品蟹253.5kg/ha,规格104g/只,回捕率37.7%。平均年增加纯收益16825元/ha,  相似文献   

16.
对池塘精养河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河蟹成活率59.5%,平均个体重83.9g,平均个体增重倍数2.8折合亩产101.1kg;混养鲢鳙亩产90.9kg,平均尾重750g。每亩盈利2343.60元。1992年鉴定认为,本研究成果属山东省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河蟹     
利用稻田养河蟹,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水产养殖业,是一种集约经营方式。这种方式可使水稻少施一次肥料,节约了耘田投工,又可增加稻谷千粒重,而且并不妨碍河蟹生长,与稻田养鱼一样,一举两得,稻田养河蟹,具有投资少,管理方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一般投放蟹苗,饲养16—17个月,亩产成蟹可达150—300公斤。如果投放幼蟹,养一年亩产成蟹可达150—200公斤,亩产值可达4000多元,各地农户可以试试看。  相似文献   

18.
分养,是工厂化养鳖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近年来一些地方对分养提出了许分异议,甚至有否定这个生产环节的说法.分养到底有什么利弊,又该怎样进行科学分养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并介绍一下实际操作方法,供参考应用。一、分养的优缺点1.分养的优点:分养的前题是在周期平均密度的基础上进行前期密养,以后根据生长规格情况进行合理分养,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来制定分养次数,所以它有以下几个好处。一是前期密养可减少用池面积、减少耗能和节省用工量。如设计在平均养殖规格到250克时的周期平均密度为每平方米25只…  相似文献   

19.
<正>2008年3月起,我们选择河蟹养殖池塘实施套养青虾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1)塘口条件:池塘选择在靠近沟口,水源充足、且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的场所,试验池塘4口,面积分别为22亩、13亩、20亩、12亩;对照池塘4口,面积分别为14亩、11亩、6亩和4亩。池塘水深1.2~1.5米,坡比1∶(2.5~3),pH值7.6,弱碱性。每口池塘四周用1米×1米水泥板砌成防逃墙。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笔者在宣城市水阳腾飞水产专业合作社30亩池塘开展小龙虾、河蟹、青虾高效分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可大力示范推广。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试验塘口综合条件优良,无旱涝污染之忧,池塘走向为东西方向,长∶宽为(3~4)∶1,池塘埂的坡度为1∶3。面积30亩,能保持水深2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