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然而,由于资源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海洋渔业资源不断衰退,海洋捕捞业的发展遇到了困境。传统上海洋渔业主要研究学科之一的海洋捕捞学科,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拓展研究领域,开创海洋捕捞学科研究的新局面,这是海洋捕捞学科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海洋捕捞学科的发展现状,海洋捕捞学科研究涉及的领域,海洋捕捞学科研究的发展方向,更新充实知识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关于海洋捕捞学科发展的一些有建设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纲要由国家海洋局和科学技术部牵头组成全国科技兴海领导小组全面落实。重点任务包括:(1)海洋渔业技术集成与产业化。扩大环境友好型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技术的应用规模;推动海洋水产品加工、贮藏、运输等关键技术应用,以及环境友好型捕捞装备和现场综合加工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3.
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发展迅猛,拖网捕辊南海渔业的主要渔法。但是,近年下南海捕捞渔业的渔获率和渔获质量日趋下降,捕捞渔业前景并不乐观。本文从渔业资源、捕捞努力量、渔具渔法、捕捞产量等方面叙述了南海区海洋捕捞渔业的现状,预测了21世纪初南海捕捞渔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实现南海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条件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海洋捕捞渔业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海洋经济中具有代表性的高能耗产业之一。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借助76份问卷调查数据,对长岛县2012年海洋捕捞渔船生产状况与燃油消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岛县海洋捕捞渔业生产是全国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船龄老化、木质渔船为主、功率小型化特征突出以及船长、总吨指标偏小等特征与全国海洋捕捞渔船总体特征较为一致。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单船功率、总吨、渔获量以及作业方式对海洋捕捞燃油消耗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单船功率和渔获量指标的影响为正向。  相似文献   

5.
王鲁民  王忠秋 《水产学报》2023,47(11):119716-119716
综合应用船舶、机械、信息、新材料等技术,从海洋中捕捞经济渔获物并综合利用,是现代海洋捕捞业的主要特征。海洋捕捞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对保障我国食物安全、保护近海生态与资源、实现渔民增收和新渔村建设、推动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简析海洋捕捞渔场探测、渔具渔法与高效自动化辅渔助渔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海洋捕捞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海洋捕捞实现节能高效、生态友好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捕捞技术升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洋捕捞渔业是中国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值核算是反映海洋捕捞渔业转型升级成效的重要方式。借助渔业统计指标数据,对2018年近海捕捞渔业和远洋渔业产品的平均单价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近海捕捞渔业产品平均单价为18.82元·kg^-1,广东的平均单价最低,仅为10.88元·kg^-1;远洋渔业产品平均单价为11.64元·kg^-1,河北的平均单价最低,仅为2.55元·kg^-1。通过对海洋捕捞渔业产量、产值统计方法进行梳理与案例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包括:产值核算与结果公布的机构衔接不充分,产值核算过程中的产品价格种类不齐,海洋捕捞渔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统计不足。提出加强统计数据发布前的沟通与协调,完善捕捞渔业产品与价格调查目录,完善海洋捕捞渔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统计制度,理顺渔业二、三产业产值数据统计调查制度等建议,以期建立有效的评估方法,为评估海洋捕捞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海洋捕捞是我国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海洋捕捞业得到快速发展,1974年海洋捕捞比重达到最高,占渔业总产量的69.07%。之后,海洋捕捞比重逐年下降,2000年起低于内陆养殖比重,2006年仅占渔业总产量的27.26%。但我国渔业捕捞强度仍然过大,加上渔政管理部门对渔民捕捞采用的渔具、捕捞手段、船只大小、数量等缺乏有效管理等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共分4个部分:1. 通过半个多世纪以来渔业总产量、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和水产养殖占总产量百分比3组数据展示,直观地表达了中国现代渔业的重大变化。这些重大变化佐证了中国式“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模式的实质性贡献,不仅为保障粮食安全、营养安全和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还颠覆了自1840年以来世界“以捕为主或捕捞独大”的近代渔业发展模式,“以养为主”已成为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方向。2. 论述了激发中国式“以养为主”渔业快速、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即超前的思想准备、坚实的科技支撑、正确的发展方针、清晰的发展理念,这4个方面对未来的发展依然重要。3. 保证中国式“以养为主”渔业稳定、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包括独特的水产养殖种类组成和显著的渔业碳汇功能,这些特点仍然是支撑中国式现代渔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4. 展望未来,绿色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需之策。大事之重是建设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业,实施养殖容量规划管理制度,建设资源养护型捕捞业,强化限额捕捞管理制度和养护措施。为了保障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渔业可持续产出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300万km2的海洋国土,可供捕捞的海洋渔场是281万km2,比陆地的耕地面积要多58%,耕海牧渔潜力巨大。可是近年来,随着捕捞强度增加,以及近岸海洋污染日益严重,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作为海洋捕捞业的补充,我国海水养殖业曾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后蓬勃发展,但21世纪开始后,由于养殖环境、养殖病害等原因,以及高速发展的海岸工程,使滩涂和浅  相似文献   

10.
海洋捕捞渔业是人类海洋开发史中最古老的产业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1949年,海洋捕捞渔获量仅40余万吨,生产工具基本上是人力操作的传统风帆渔船,生产力十分落后。新中国的诞生  相似文献   

11.
海洋捕捞业是碳汇渔业之一,人类通过收获渔获物将食物链/网传递的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移出水体,在海洋碳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对海洋捕捞业碳汇功能的评估方法,得出1980~2000年间渤海捕捞业的年固碳量是283~1008万t,黄海捕捞业的年固碳量是361~2613万t。尽管加大捕捞产量增加了从海洋生态系统移出浮游植物的固碳量,但随着捕捞业的高速发展,其碳汇功能却被削弱了,黄渤海捕捞业的年固碳量最大分别减少了23%和27%。而且由于资源量的下降,封存于水体和海底的碳减少,不利于捕捞业发挥可持续的碳汇功能。渤海2009年增殖放流的中国对虾使捕捞业增加1.66万t的固碳量,因此,需要采取包括增殖放流在内的一些措施来恢复和增强海洋捕捞业的碳汇功能,最终形成资源养护型的捕捞业。  相似文献   

12.
三十多年来,海洋捕捞业在我省渔业中其年产量均占我省水产品总量的三分之二,而近海捕捞产量占海洋捕捞总量的88%。可谓近海捕捞业是我省海捕业的台柱。改善近海捕捞业依然是我省海洋捕捞方面的重要工作。本文拟对我省调整近海作业问题,谈些粗浅的意见。 (一) 三十多年来,我省海洋捕捞业经历了发展——徘徊——发展的过程。1953年至1966  相似文献   

13.
渔船是海洋捕捞的主要工具,是海洋渔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施渔船更新改造工程,对于促进海洋捕捞转型升级、增加渔民收入、维护渔区和谐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南通市海洋捕捞渔船的基本情况 南通是江苏的海洋捕捞大市,海洋捕捞产量一直占据江苏的50%以上.历史最高峰全市拥有海洋捕捞机动渔船7583艘、功率30.1万千瓦、捕捞产量38万多吨.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促进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南通认真贯彻农业部出台的海洋捕捞渔船船网工具控制制度(渔船数量控制和渔船功率指标控制,简称"双控"),积极组织渔船报废拆解和渔民转产转业(简称"双转")工作.2002年开展渔船报废拆解工作以来,全市共拆解报废渔船1110艘,弃捕转产从事海水养殖29艘,实施部、省、市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配套项目40多个,8000多渔民弃船转产从事海水养殖业或其它产业.另外,该市渔民还自行报废拆解了一批旧、小渔船.  相似文献   

14.
资源是发展经济之本。海洋作为二十一世纪新的经济增长基地,渔业占居着很大比重。对于享有主权和管辖权海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发展中的中国,海洋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就我国目前渔业生产的现状看,渔业资源浪费现象极为突出。其表现一是不合理的捕捞;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海洋捕捞产业现状及管理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苏的海洋捕捞产业在沿海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优化产业结构,保持海洋捕捞业持续稳定发展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本文在认真分析江苏海洋捕捞产业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海洋捕捞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东海区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近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卫忠 《海洋渔业》1994,16(4):164-167
<正> 东海位于中国大陆的东面,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渔业捕捞作业区域,其海洋捕捞总产量约占全国海洋捕捞总产量的一半。因而,其渔业资源的盛衰变化对我国的海洋渔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日益成为海洋捕捞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而海洋捕捞作业调整将为其契入新的增长方式,以推进海洋捕捞业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由此,海洋捕捞作业调整已成为海洋捕捞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作者针对目前海捕业作业调整现状和趋势,从目标、资源、技术、投入、市场、管理等方面对“作业调整”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商金发 《海洋渔业》1993,15(3):125-129
<正> 一、舟山海洋捕捞的现状和问题海洋捕捞历来是舟山渔业主体,其产量占渔业总产量97%以上。近年来虽然传统渔业资源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广大渔民采取跟踪资源变化、调整作业结构等措施,使舟山海洋捕捞生产仍有较大的发展。1991年全市海洋捕捞产量达到了49.27万吨,捕捞产值13.23亿元,为历史最高。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4年,我国水产品产量继续雄居世界首位,达4855万t(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287万t,海水养殖产量1050万t)。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10.6%,占海洋经济总值的一半以上。渔业不仅是大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而且也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环境污染、海洋捕捞强度过大等原因,致使渔业生态水域污染日趋严重,渔业资源持续衰退,传统作业渔场缩小。渔业发展面临严重挑战。我国要由渔业大国变为渔业强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是渔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渔船最多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持续快速发展,为提高渔民收入、满足市场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规模大幅增长,捕捞强度远远超过资源再生能力,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为控制捕捞强度,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自1987年开始,国家对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