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启山 《科学种养》2009,(12):15-15
小麦是一年生或越年生(生产上分春小麦和冬小麦)草本植物,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适应性强,产量高,各地都有栽培。小麦生产能力的发挥与土壤肥力条件和栽培水平有很大关系,下面介绍冬小麦的需肥特点及其施肥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麦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其中冬小麦占小麦播种面积80%以上.冬小麦需肥较多,每生产50 kg小麦,需吸收氮素1.4~1.6 kg,磷素0.5~0.75 kg,钾素1.5~2 kg,氮、磷、钾的比例大约是1∶0.33∶1,根据栽培的品种、土壤、气候等条件不同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3.
李琴 《种子世界》2021,(12):0132-0134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在农业发展中占据较大比重。为了提高小麦的种植质量,保证粮食的安全性,应合理分析小麦的需肥特性,以此为依据使用合理的施肥技术。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麦种植期间需肥情况,指出了施肥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以为此后小麦种植工作提供更多的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4.
马丽 《种子科技》2023,(23):64-66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冬小麦种植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冬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冬小麦的种植技术水平以及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基于此,探讨和分析冬小麦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玲娟 《种子科技》2022,(5):100-102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收获量会直接影响我国的粮食产量.当前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国内外的形势异常严峻.在此背景下,更应该注重小麦种植的科学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文章主要分析小麦种植过程中的需肥特性和施肥中的技术应用,以期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参考,同时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伊犁河谷小麦绿肥适宜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伊犁河谷农区进行冬小麦套种、复播不同种类绿肥作物试验研究,探索适宜的小麦绿肥种植利用模式。结果表明,麦田复种绿肥作物,冬小麦套种草木樨对小麦产量有一些影响,但影响不大。从绿肥作物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若以发展农区畜牧业、鲜草喂饲为主要目的,优先选择箭筈豌豆、毛叶苕子;若以培肥地力为主、喂饲为辅,应选择小麦套种草木樨。  相似文献   

7.
小麦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的粮食作物,在长城以南种植的小麦被称为冬小麦,当前我国小麦种植以冬小麦为主。小麦播种技术和产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为提高我国小麦产量,研究播种技术极为必要。文章从冬小麦的播种流程入手,分析选种、整地、施肥、播深、镇压造墒、查苗补种以及冬季管理等环节,总结冬小麦播种技术要点,以此为基础,进行常规条播和宽幅精播的对照试验,从个体结构和产量等角度分析宽幅精播的优势,以期为相关农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浅埋式小麦滴灌技术是一项较为先进的种植技术,较传统小麦种植具有省地、省劳力、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缓解劳动强度等优势,可增加出苗率10%~15%,能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2012年,八十四团为进一步扩大滴灌小麦的种植面积,种植滴灌冬小麦2 000 hm2,通过浅埋式小麦滴灌技术的应用及精细管理,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沙雅县作为阿克苏地区农业生产大县,小麦种植以冬小麦为主,而冬小麦施肥存在氮肥投入量大,利用率低的现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有机与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保证小麦高产的前提下,减少化肥用量,旨在为该地区冬小麦种植选择适宜的有机与无机肥配比,为化肥减量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依托。结果表明:有机与无机肥配施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尿素15 kg/667 m~2+商品有机肥100 kg/667 m~2处理冬小麦产量最高,比对照处理增产191.4 kg/667 m~2,比其它处理平均增产27.09 kg/667 m~2;合理的有机与无机肥配施能提高小麦氮肥利用率,过量的尿素施用会使氮肥利用率降低,影响氮素向籽粒的转移。综上所述,沙雅县小麦生产中,在施用商品有机肥100 kg/667 m~2的基础上适宜配施尿素10~15 kg/667 m~2。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以冬小麦(秋、冬播)为主,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小麦总面积和总产的90%以上。我国小麦主产区主要种植冬小麦,栽培春小麦的主要有内蒙古、甘肃、黑龙江、新疆、宁夏、青海、辽宁、西藏、吉林等,其中以内蒙古、甘肃两省区面积最大,新疆单产最高。甘肃从东到西都有小麦种植。由于甘肃气候复杂多样且多变,冬季严寒、春季气温回升过快、后期高温干旱,生育期降水少,有机质含量在1%-2.5%,土壤肥力不高,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麦田野麦子的特性、来源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冬小麦生产大省,近年来冬小麦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小麦生产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小麦田里长出野麦子,既影响了小麦产量,也影响了小麦品质。野麦子是目前河北省小麦生产中的一大公害,大部分麦田中野麦子占整个麦田的比例为3%~5%,严重时可高达10%~20%。野麦子与小麦争水肥、争光、争空间,造成小麦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不良,田间小麦整齐度大大降低,直接影响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12.
蔡纯 《种子科技》2024,(6):31-33
小麦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做到“藏粮于技”,需优化小麦栽植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应用节水节肥栽培技术是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概述了小麦节水节肥栽培技术,重点分析小麦优质高产节水节肥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如合理选择优质品种、做好前期准备、精细整地并高效播种,同时提升田间管理水平,进而实现小麦优质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冬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分布在我国的各个区域中,主要集中于华北地区。作为农业种植业中的主要品种,在进行小麦种植的过程中,产业化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点。所以,为了实现小麦产业化发展和机械化耕作,就需要科学而有序地实施小麦优良培育技术,解决以往传统小麦种植过程中存在的小麦品种单一、种植技术落后、种植区域散乱、机械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通过科学措施,提出应对方案,从而推动小麦种植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小麦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广泛,其产量和质量会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冬小麦种植密度及工作制度的改变,冬小麦病虫害的发病概率逐渐提升,影响了冬小麦的质量和产量,不利于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升。为此,应该加强对冬小麦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治。分析了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在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冬小麦收获后一般要种植夏玉米,此时实施两茬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既能省工省力不误农时,又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提高田地蓄水率,防止伏季"卡脖子"旱,还能避免因秸秆焚烧还田造成的环境污染。目前,生产中应用的冬小麦—夏玉米两茬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主要包括3种模式,即小麦秸秆旋耕复播玉米—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小麦秸秆硬茬复播玉米—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小麦秸秆旋耕沟播玉米—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现将各类复播、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主要是指长城以南地区所种植的小麦,衡量冬小麦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为千粒质量,为此需要有效改善种植条件,满足冬小麦生长的水肥需求,进而有效开展小麦科研育种工作以及农业生产。以良星99为研究对象,对其提供不同的水分处理条件和施肥条件,在开花后期的不同阶段测定千粒质量,最终证实良好的水肥条件会促进冬小麦千粒质量的积累,希望为冬小麦种植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我国的粮食系统中,小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小麦的总产量和整体质量均与我国的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当下,我国的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对小麦的需求总量也在持续增加。但是,我国小麦种植面积有限,这就需要在提高种植水平方面下足功夫,以期有效提升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和人民对小麦产量、质量更高层次的需求。浅谈了冬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不同生育期重肥N肥对小麦器官建成、光合产物分配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等的影响,明确了造成小麦贪青、倒伏的“危险施肥期”和施用N肥的“最大效益期”,并对如何防止贪青、倒伏,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等安全、经济施用N肥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冬小麦生育前期(注1)施N过多,是造成田间群体大、基部节间长、成穗率低、穗小粒少、千粒重低、生育延迟等的主要原因.因而生育前期是引起冬小麦贪青、晚熟和倒伏的“危险施肥时期”,也叫“N素的过剩敏感期”.2.冬小麦生育前期不施N或者底施N“不过量” 时,生育中、后期重施N肥不仅不会引起贪青、倒伏,而且能大大提高小麦后期的光合生产率和抗逆性,达到成穗率高、小穗退化少和提高粒重的明显效果,使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达到籽粒产量的90%左右,尤其是春五叶露尖的中期施肥(即拔节肥)可明显提高小麦产量.因此,拔节期是冬小麦的“N素最大效益期”,也叫“N素不足敏感期”,也是冬小麦抗逆栽培技术中的安全、经济施肥期.  相似文献   

19.
正黑龙港沧州平原区位于黑龙港平原北部,占黑龙港平原总面积的34.9%。沧州平原区是河北省重要冬小麦产区,常年播种面积约为36.7万hm2,占全省冬小麦播种面积的1/6。合理施肥是作物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冬小麦这种需肥较多的作物而言,科学合理的施肥对于保证小麦正常生长发育,促进小麦高产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合理施肥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但在生产实践中,却依然很难做到"科学合理"。具体来  相似文献   

20.
伊宁县冬小麦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加上伊宁县玉米种植效益高,致使伊宁县小麦的种植面积得不到保障,而伊宁县种植小麦主要以冬小麦为主。因此,分析伊宁县冬小麦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对伊宁县的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