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水产养殖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的免疫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水产养殖动物中普遍发生的嗜水气单胞菌病如对虾细菌性红体病、肠炎病及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出血病业已查明,其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这类细菌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养殖水体普遍存在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范围内均可繁殖,以28  相似文献   

2.
类别序号兽药通用名批准文号适应症l戊二醛溶液20%兽药字(2朋6)110179073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由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等引起的细菌性疾病。2聚维酮碘溶液碘含量2%兽药字(2(X]6)110179043用于养殖水体、养殖器具的消毒;可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由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  相似文献   

3.
<正>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属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各类水体、水生动植物及水产品中,是淡水养殖动物重要的病原菌之一。近些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集约化的迅猛发展,由嗜水气单胞菌引发的病害日趋严重,尤其是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危害的养殖品种多、传播快、流行广、发病  相似文献   

4.
徐永祥 《内陆水产》2003,28(7):27-27
2001年4月份我县的部分养蚌农户中发生蚌嗜水气单胞菌病,且病情严重,死亡率很高。笔者于5月份携病蚌前往湖南省水产研究所找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经过病原分离、转接,结果在病蚌中分离出嗜水气单胞菌病原株,确诊为蚌嗜水气单胞菌病。经过近3年的探索,已经初步掌握了蚌嗜水气单胞菌病的发病规律、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措施。现向广大养蚌农户作简单的介绍。1什么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是水体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条件致病细菌。目前,我国的科学工作者已提取3个变种,即白鲢嗜水气单胞菌,牛蛙嗜水气单胞菌和甲鱼嗜水气单胞菌。珠蚌最易感染的…  相似文献   

5.
嗜水气单胞菌按是否产胞外毒素及毒素的类型分为高毒株和低毒株两大类。具高毒性的嗜水气单胞菌对水产养殖动物,包括各种淡水养殖的鱼类、甲壳类、爬行类等普遍具感染性,同时嗜水气单胞菌也能导致人类疾病。有关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分类、毒性检测及对人类的致病性已有大量的报道和较深入的研究,但由于不同类型动物的生理差异,有关嗜水气单胞菌对水生动物生理的影响研究很少。本试验以淡水养殖的代表动物———鲫鱼为人工感染的实验对象,并以酪蛋白为酶作底物,检测鲫在人工感染产胞外毒素的嗜水气单胞菌及菌液上清后,其血清、肝、肾…  相似文献   

6.
正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条件致病菌,由于近年来养殖密度、养殖环境以及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得以嗜水气单胞菌为代表的水生动物细菌性病害频发且不易防治,由此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中草药及其提取物在水产病原菌体外抑菌研究较多,何爱华等(2011)、张海宾等(2006)、肖辉等(2009)在其研究中均发现黄连等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然  相似文献   

7.
鱼源乳酸菌对水产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活性乳酸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牛津杯法体外评价了6株鱼源乳酸菌对9种水产致病菌的抑菌特性,并通过纸片扩散法测定21种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6株乳酸菌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及豚鼠气单胞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鳗弧菌、大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杀鲑气单胞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无抑制效果,且发酵上清液的抑菌能力大于菌体。药敏试验发现仅3种药物能有效抑制嗜水气单胞菌的生长,而17种抗生素的抑菌效能已不同程度减弱甚至消失。与抗生素类药物相比,乳酸菌发酵液的抑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抗生素,为抗生素替代品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运用专门检测发酵性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微量菌鉴系统——CDRC-菌鉴系统,鉴定水产养殖中分离自患病动物血液、肝胰腺和养殖水体的9个菌株,鉴定结果为9个菌株均为弧菌科细菌,其中4株属于气单胞菌属,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豚鼠气单胞菌,其余5株属于弧菌属,为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及其配伍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86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草药配伍。结果表明,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均为12.5mg/ml,可作为防治水产养殖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害的首选中草药。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儿茶、五倍子、五味子和乌梅4种药分别以4∶2∶4∶1和1∶2∶2∶4的比例配伍时对嗜水气单胞菌具有最佳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为有效防治青虾病害,我们于2017—2019年对江苏省青虾主要养殖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引起青虾死亡的主要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非01霍乱弧菌。为有效防治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非01霍乱弧菌对青虾等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本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  相似文献   

11.
<正>进入4月份以后,气温渐暖,水温回升,这时水产养殖户必须谨防暴发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病是危害鱼的种类最多、鱼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类急性传染病。研究结果表明,这类疾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的鱼类败血症,因此也把这类疾病称为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一、病原1.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都可繁殖,  相似文献   

12.
嗜水气单胞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郭闯  王永坤 《水产科学》2003,22(6):48-51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嗜温、有动力的气单胞菌群,普遍存在于淡水、污水、淤泥、土壤和人类粪便中,对水产动物、畜禽和人类均有致病性,是一种典型人—兽—鱼共患病病原[1],可引起多种水产动物的败血症和人类腹泻,往往给淡水养殖业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已引起国内外水产界、兽医学界和医学界学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已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将国内外有关嗜水气单胞菌研究现状从其毒力因子以及诊断与检测技术方面综述如下。1 毒力因子嗜水气单胞菌可产生各种毒力因子,包括…  相似文献   

13.
<正>罗非鱼因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的特点,目前成为我国的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罗非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各地养殖罗非鱼的病害发生也日益频繁,现已严重影响到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链球菌病为危害罗非鱼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病原为无乳链球菌,可导致各类规格的罗非鱼死亡,且防治困难。日常工作中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时,我们发现在感染无乳链球菌的罗非鱼体内也经常能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对于无乳链球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目前普遍使用抗生素、化学药物或水体消毒  相似文献   

14.
丁文  袁丁 《科学养鱼》1999,(5):26-27
近十年来,北京和全国各地养殖的淡水鱼类都相继暴发了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传染病。阐明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性和区别于非致病株已成为研究控制该病的首要目标。近年来,各种检测嗜水气单胞菌方法相继被研究。本文将快速诊断嗜水气单胞菌病鉴定方法的研究报道如下。一...  相似文献   

15.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是近年中国各地大规模流行的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的主要病原,本研究针对GenBank中登录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气溶素基因(hlyA)、溶血素基因(aerA)以及为气单胞菌属所特有的内参照基因16S rRNA保守区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进行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多重PCR产物的测序鉴定与特异性和敏感性实验,试图建立一种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对8株嗜水气单胞菌、16株相关菌株进行多重PCR检测,结果显示,非致病性分离株均未扩增出毒力基因hlyA和aerA,而致病性分离株则至少含有hlyA基因;对40份送检的水产动物样品进行多重PCR检测,结果与常规微生物学检测符合率为97.5%。多重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最低可检测模板量为10 ng的样品。该方法的建立对水产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使我国鱼类养殖遭受了严重经济损失,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嗜水气单胞菌可产生多种毒力因子,致病过程及影响因素复杂,感染鱼类种类广。鱼类的肠道、脾脏、肝脏和肾脏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在抵御病原菌入侵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肠道菌群直接影响着宿主的免疫和炎症反应。本文着重阐述了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鱼类免疫相关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转录组水平基因的差异表达和通路富集及肠道微生物组成与结构改变,综述了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鱼类病理学和组学水平变化,为研究鱼类免疫应答机制及肠道菌群免疫调节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水产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性状及鉴定方法,阐述了嗜水气单胞菌对水产动物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验证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在水产养殖中消毒的有效性,评价了其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病毒(Channel catfish virus, CCV)、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4种水产常见致病病原的杀灭效果,和有机物、温度、pH3种因素对杀菌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对池塘养殖水体中目标菌的杀灭试验,和对患嗜水气单胞菌的病鲫(Carassius auratus)的药效试验。结果显示,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对4种致病微生物均具有显著的杀灭效果。降低菌悬液中有机物浓度、适当提高作用温度或适当降低消毒液pH,均能促进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消毒液的杀菌效果。通过目标菌的杀灭试验和药效试验,进一步确定了该消毒剂在实际使用中对目标菌杀灭的有效性和对鲫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的显著治疗效果。研究表明,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是潜在的水产用消毒剂。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草药防治水生经济动物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应用中草药防治疾病历史悠久。在渔业生产上,早在南宋时期就有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记载。近20年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中草药被广泛用于防治各类水生经济动物病害,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关中草药防治水生经济动物病害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笔者就此研究做一综述。1 中草药对细菌性病的防治细菌性病是养殖中的常见疾病,我国目前已确定的水产动物细菌性病有30多种,查获病原26种,主要有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屈挠杆菌、弧菌等[1]。1.1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在水体中广泛存…  相似文献   

20.
以仿生态养殖和温室养殖的中华鳖为研究对象,探讨强制休眠和嗜水气单胞菌暴露对2种模式养成的中华鳖血清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同条件下,仿生态养殖中华鳖血清T-AOC活性显著高于温室养殖中华鳖(P0.05),温室养殖中华鳖表现出较高的AKP、ACP活性;强制休眠后的仿生态养殖中华鳖血清SOD、LZM活性极显著高于温室养殖中华鳖(P0.01);水体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胁迫下,两种模式养殖的中华鳖血清SOD、LZM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仿生态养殖中华鳖具有较温室养殖中华鳖更高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