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提早开园对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采摘间隔期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适时封园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了当前我市茶叶采摘,应当按照茶树的生育规律,提倡合理采摘,全年应做到春茶早开园,适时分批,多采春茶;及时分批采好夏茶;因地制宜地采摘秋茶,以迅速提高当前我市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
张应有  张宇 《农技服务》2012,29(4):454-455
从春茶采后的管理、春夏茶园的管理与采摘、茶树秋季管理要点、低产茶园改造后的管理措施几个方面总结了茶叶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春茶采摘后,茶树树体已消耗了大量养分,茶园杂草滋生,土壤板结,此时若管理跟不上,不仅影响夏、秋茶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影响来年春茶的产量和品质。为此,春茶采摘后要及时抓好以下管理工作。1.及时追肥在春茶采摘后,土壤养分减少,地力下降,需及时进行追肥。每667平方米茶园需施尿素10~15千克,土杂肥或猪牛栏肥3000~4000千克,并配施磷、钾肥或饼肥20~30千克。肥料要在茶树行  相似文献   

4.
姚明谨 《农业与技术》2012,32(10):116-117
对茶园的茶树进行修剪可以平整其茶蓬面,控制其树冠高度,方便茶叶的采摘和病虫害的管理.不同的茶园修剪方法对于茶园的茶叶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选取两种新的茶叶品种翠玉茶树和金萱茶树,分析茶园采取不同的茶园修剪模式(夏剪和冬剪应用不同平面、弧面等茶蓬面修剪模式的轻修剪模式),对于这两个品种茶叶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英红九号茶园机械化采摘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成龄英红九号茶园机械化采摘的关键技术,以期为广东省英红九号茶园推行机械化采摘,实现茶叶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通过设置不同处理的修剪留养、开采时期、采摘标准和施肥管理 4 个处理进行英红九号茶园机械化采摘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成龄英红九号茶树适合在冬季采用重修剪(离地 40~50 cm),并在每轮茶结束后结合施用有机肥、增施化肥和复合肥可增强茶树生长势及发芽密度,开采时期为新梢中一芽二叶以上达到 60%~70% 左右,机采进刀深度春茶 4~5 cm、夏秋茶 5~8 cm 可提高机采鲜叶的优采率。【结论】英红九号茶树的展叶角度较大,节间较长,是适宜机采的品种,通过运用合适的修剪留养、施肥管理、开采时期和采摘标准等关键技术,可实现英红九号茶园机械化采摘。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茶树品种结构、茶园生态环境与建设、茶叶采摘、土壤肥料及病虫害防治等制约因素对我国茶叶自然品质的影响,并对此提出了相应对策:(1)选用良种,合理采摘,适时轻修剪;(2)全面推行无公害茶叶标准,提高茶叶卫生质量;(3)建设茶林复合生态茶园,提高茶叶自然品质;(4)优选茶园土壤,增施有机肥,发展优质有机茶;(5)加...  相似文献   

7.
《农家顾问》2009,(1):34-34
2月,气候逐渐转暖,春茶开采期来临,平原特早生茶树茶园中有10%~15%的新梢符合采摘标准时即可开采。在茶芽萌动时根外施肥即喷施叶面肥.刺激茶树营养生长,激发休眠芽萌动早发。喷施时间以茶芽萌动前后为宜,隔7天一次,喷2次,以氮肥为主。  相似文献   

8.
<正> 茶园春季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春茶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为促进茶树早萌芽,早开采,增加开采开搞批次,夺取春茶优质高产,要抓好以下“五早”。 1.早修整树冠。经过采摘多年的茶树,树冠生长枝一般都较细弱,“鸡爪枝”较多而影响茶树养分的供给和新梢  相似文献   

9.
正(续第10期第40页)工夫红茶的加工包括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形成的红茶色泽红润、香气高爽、汤色红亮、滋味醇厚、叶底红亮。1.采摘春茶每隔3~4天采摘1次,夏、秋茶每隔5~7天采摘1次。鲜叶采摘标准:一芽二三叶或同等嫩度对夹叶,高档工夫红茶也可采摘一芽一叶,要求鲜叶细嫩、匀净、新鲜。鲜叶采摘时,要求芽叶形状、大小、色泽、嫩度一致,高档茶要"四不  相似文献   

10.
气象条件对茶树的栽培,生长发育、采摘以及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都有直接的影响,德江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温度适宜、无霜期长,茶树生长期长,春、夏、秋季均可采摘,但由于各季气候对茶树的影响不同,使各季茶树产量、质量差异悬殊,在当地主要以春茶为主。本文针对我县有利和不利的气象条件,分析了本县气候条件对茶树的生长影响情况,使之在今后发展茶产业的过程中如何趋利避害,促进茶树生长好,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
茶叶是以收获茶树上幼嫩芽叶为目的的经济作物,经过春、夏、秋三季采摘的茶园,冬季茶树的树势较弱、抗逆性差、正常叶芽易脱落易受病虫害侵害、而冬芽(包括潜伏芽)是茶树翌年产量的基础,又是最早采摘、价值最高的茶叶产品。近几年来福鼎市早春鲜茶芽针每kg均在50元以上,最低也达40元以上。所以茶农应突出抓好早茶生产,提高茶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原生态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阐述了原生态无公害茶叶的含义及其生产基地的条件,从茶树种植、茶园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与采摘等方面总结了原生态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茶叶是昭平县的支柱产业,2008年初遭受了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茶叶生产损失很大,直接影响到当年的产量和品质。为了减轻茶园冰冻灾害,根据茶树生理特点,应用稻草行间覆盖避寒等"三避"技术。实践表明:应用"三避"技术,可提高地温,保苗保叶,安全越冬,开春萌芽早,芽尖粗壮饱满,比不覆盖稻草茶园提早5~7d开采,既提高春茶产量、品质,又抢占了茶叶早市,获取高价,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肖方杨 《福建农业》2011,(12):16-17
我县茶园多建于丘陵山地,一般在10月下旬就停止采摘生产,根据茶树的生长发育规律,进入秋冬季节,茶树地上部分将逐渐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但是茶树的地下部分生长逐渐活跃,并进入全年根系活动的高峰期。这时的茶园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它将直接关系到翌年茶叶特别是春茶的产量和质量。因为,春茶采摘的芽叶要依靠前一年秋梢积累的营养进行生...  相似文献   

15.
优质茶叶的产出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本文主要从春茶管理、夏季茶园管理、茶树秋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一、常德市茶叶产业发展现状第一,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近十多年来,茶园面积稳步增长,到2012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23.28万亩,其中采摘面积18.45万亩。良种茶园面积达13.1万亩,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56%。茶叶总产量2.7万吨,春茶总产量5381吨,其中名优茶总产1626吨;总产值达6.3亿元。有机茶认定面积有1.3万亩,有机茶  相似文献   

17.
贵州茶叶机采技术应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贵州茶叶产业的实际情况,分析表明:茶树品种、栽培管理技术、采摘时间、机采茶叶加工技术、采摘、加工机械等是影响贵州茶园机械化采摘技术应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茶叶机采技术推广应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1.茶园采摘首先,春茶须严格分批采摘,春茶采摘后应及时清园,防止漏采,更不可留叶过多.其次,要控制秋茶采摘,不采或少采秋茶,注重秋茶留养,并适时修剪,加强病虫害防治. 2.茶园施肥茶园施肥须把基肥关和氮肥关.施好基肥既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又能起到一种稳定器的作用,对增强茶树抗性、减轻茶树病虫危害、延长茶树丰产期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春茶采摘后,茶树树体已消耗了大量养分,不少茶园杂草滋生,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茶树生长受阻.因此,春茶采摘后应及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浅耕除草 茶园土壤经春季采茶踩踏镇压,茶树根系活动受到影响.随气温升高和雨水增多,茶园杂草加速生长,同时还可滋生大量病虫害.因此,春茶结束后应及时浅耕疏松土壤,铲除杂草.即使使用了除草剂的茶园,春茶采收后也要结合施肥进行浅耕,一般以10~15厘米深为宜.浅耕可破坏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下层水分蒸发,对茶园有保水抗旱效果.  相似文献   

20.
茶树是以收获叶片为主的经济作物。生产上,茶树旺盛的生殖生长会消耗大量营养,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比较有无花芽和采摘花芽对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茶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以中茶108为材料,试验设3个处理:T1为有花芽未采摘,T2为采摘花芽,T3为无花芽。在春茶期,分别于3月15日、3月18日、3月22日和3月25日进行采样,测定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开花会显著降低春茶产量,与有花芽的T1相比,T3处理前3次采摘分别增加了114.3%、55.1%和76.5%。可采摘芽头数量也呈现相同的趋势,与T1相比,T3处理各个时期鲜叶芽头数分别增加了100%、55%、31.6%和9.9%。T2摘花处理也能够显著提高可采摘芽头数量。茶树开花与采摘花芽处理对春茶期间茶叶百芽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1次采摘时,T1处理百芽重最低,T3处理的百芽重最高,达到3.1 g。对茶叶品质成分进行研究发现,无花芽的T3处理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有花芽的T1处理;与T1处理相比,摘去花芽后T2处理的鲜叶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不同处理间鲜叶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主要体现在磷(P)、钾(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